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幼儿愉快进餐研究方法

幼儿愉快进餐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17 07:44:20

A. 如何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发育的保证。因此,幼儿的科学进餐,即饭菜搭配,干稀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以及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育成长。幼儿能否正确进餐,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天天遇到的一道难题。我们经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合作同步进行教育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幼儿特点,简单易行的正确进餐的好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幼儿挑食,偏食等一些不良进餐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
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幼儿进餐时,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我们采取了:一是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老师要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食欲。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使这种宽容、谅解成为幼儿的开胃菜,促进幼儿的饮食。
2、创设丰富的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开学初,我们通过幼儿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首先创设了“饭菜香,我们爱吃”的主题墙饰。接着就创设了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制成录象,让幼儿边观察边寻找,边对号入座。然后,又用图式展示在墙面上,易于幼儿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师生还一起看图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他们经常在一起看图片,说儿歌。进餐时,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除此,我们还针对少数幼儿剩饭等问题,又创设了一个栏目“我不剩饭了”。我们把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墙上。早中晚饭用孩子认可的图片表示。只要每顿饭都吃光,就可以插一面旗子。每天离园有三个小旗子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的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咱们不剩饭,就能插旗子了。王翰泽小朋友,每次都要剩饭,老师一劝,总会哭鼻子。开展此活动后,我就鼓励他:“只要你把剩下的一点饭都吃了,就能插旗子了。在老师同伴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了,一连几天都不剩饭了还得了大红花。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并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的不同,食物的偏好等也必然不一样。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1、逐渐加量法
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吃了两碗,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丁伟崎来园时,面黄肌瘦。妈妈反映说:“在家吃饭一点青菜都不吃。”在幼儿园吃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菜一根一根都挑出去,就连吃包子、饺子也要把馅扒拉出来,每顿饭都吃到最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采取了逐渐增量法。先给他盛一点菜,并悄悄与他约定:“今天,把这一点菜都吃了,老师会奖励一个你最喜欢的手工。”成功后,教师每天都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这样,每天让他吃一点,每天加一点,孩子慢慢改正了不吃蔬菜的毛病了。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易受大人情绪感染。因此,教师应用积极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班里有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肝,一碰上肝尖炒葱头,吃得特慢。常嚷到:“我不愿吃肝!”我们一方面给他讲自编故事《葫芦娃千里眼与肝》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肝对眼的好处。一方面故意用鼻子闻了闻,故意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说:“好香啊!老师最爱吃肝了,不知道哪个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呢?”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面对不爱吃木耳的小朋友,我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木耳一边还能听到木耳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绪感染他们,能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
3、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常常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 4、观察法
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吃饭慢有的是因为不会咀嚼,教师应教给他正确的方法;有的是因为身体不适,教师应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是因为不爱吃,教师应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亲自实践法
亲自实践法就是师生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豆角。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收集豆角种,种在班里的种植园地上。经过浇水、除草等一系列的管理,豆角秧长了出来,孩子们高兴的跳了起来。以后,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观察,给豆角浇水、松土。在师生的精心管理下,终于长成了一串串嫩嫩的豆角。孩子们把收获的豆角带回教室,通过择、洗、掰豆角,再送伙房。让伙房的老师,当面讲吃豆角的好处,还让幼儿亲眼看制作豆角的全过程。把制作的香喷喷的凉拌豆角让孩子品尝。进餐时,各个都吃得津津有味,就连过去一见豆角就发愁的幼儿也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纲要》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育幼儿良好的饮食、洗漱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健康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必须和家长同步教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B. 如何培养幼儿进餐习惯教研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良好的进餐环境布置不仅能美化餐厅,还能激起幼儿的食欲,促进他们愉悦的用餐。我们在班级植物角摆设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将幼儿制作的各种水果、蔬菜美工作品布置主题墙,创设“我最爱吃它”的主题环境,以引起幼儿的食欲,鼓励幼儿喜爱吃蔬菜,幼儿参与其中,对食物的兴趣也随之浓厚。我园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种植园地里种了各种蔬菜和粮食作物,如萝卜、西红柿、玉米等,孩子们亲自浇水培育幼苗长大,结出果实,对种出来的原本不怎么爱吃的食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注重进餐环境布置的同时,教师应该与幼儿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餐前,教师可以与幼儿之间进行简短轻松的交流,告诉幼儿当天的菜肴名称,问一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这些食物,最后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会长高、变得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教师还可以借此时机对幼儿进行进餐礼仪的介绍与教育,孩子们是很乐意接受的,而且会把老师的建议用到整个进餐活动中。除此之外,舒适的用餐环境,轻松愉快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提高食欲,我们在进餐时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如幼儿熟悉的小夜曲、 轻音乐、 钢琴曲等,增添了进餐气氛。利用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进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绘本、童话小故事,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培养进餐习惯故事,如绘本《弗朗西斯和面包抹果酱》,面对挑食的孩子弗朗斯西的妈妈非常智慧,在孩子挑食反抗的过程中她一点也不着急不气恼,一边满足孩子一边做各种好吃的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食欲,耐心等孩子思考其中的利弊,然后回心转意做出正确的选择。又如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给孩子介绍食物吃进肚子里后都干嘛了,小精灵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什么会给他带来麻烦。欣赏着优美有趣生动的绘本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能吃太快,否则小精灵会被伤到,少吃冰淇淋、少喝冷饮,不然小精灵会罢工的。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应善于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小班幼儿最喜欢扮演妈妈喂娃娃吃饭,体验喂娃娃吃饭的感受,趁此机会教师与孩子一起把进餐过程编成简单短小的儿歌,用儿歌提示正确的进餐习惯,此外幼儿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拿勺握筷子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园特色部室“生活体验馆”的开放,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带领幼儿从穿围裙、洗手、准备食材,到自己亲手制作美食,品尝美食,极大的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在生活体验馆包饺子、做红枣花馍、蒸小蛋糕、擀面条,幼儿吃着自己做的美食,食欲大增,也懂得了要珍惜粮食,对食物的尊重。注重个体差异,善用表扬鼓励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活动量都各不相同,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饭量以及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付出更多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一定的观察技能和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判断孩子存在的问题,同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进餐时,对表现好的幼儿,教师以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用亲切的摸头方式给予鼓励。对于生病刚好来园的孩子,应记录下孩子的饮食状况,适时地调整饭量。一种习惯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新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旧的习惯有时还会干扰其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时,遇到好吃的饭菜, 孩子们狼吞虎咽,我们应提醒孩子细嚼慢咽的好处,幼儿吃饭变得认真。学会细嚼慢咽的孩子,我便奖励给他们一个小贴纸,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饭后的散步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助消化,还可以促使吃饭慢的孩子跟上进度,当先吃完饭的孩子去散步时,正在用餐的幼儿意识到自己进餐的速度慢了,便会及时调整,尽快加入到散步队伍中。

C.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同时,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2)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①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圆了,真香”等等,从此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③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3)让宝宝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撒落在地。 (4)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5 (5)慎选零食和饮料 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体验,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则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饭前吃,更不能饭不吃,零食补。不要养成以饮料代水代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糖精及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并妨碍孩子对白开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D.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超过九成的孩子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所以,幼儿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进餐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纠正幼儿不良的进餐行为,帮助每一个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一)调节平复幼儿的兴奋情绪首先,餐前要及时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可以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使幼儿形象地了解食物对人体身体健康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礼仪;也可以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介绍今天的食物,让幼儿带着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二)就餐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比如,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爱吃这种食物。同时,对于挑食的儿童,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开始可以少给他一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适应。当然老师也要有意识的把进餐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当幼儿某些方面有了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三)引导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再次,进餐结束以后,老师要引导孩子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地方,并把碗筷轻轻的放在固定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四)校园家庭教育相结合最后,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园教育统一,才能收到效果。教师口头嘱咐或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

E. 小班幼儿愉快进餐的几种方法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我认为,孩子发展的首要指标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对此,有的家长利用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吃饭原本是一种需求、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像是一场战争。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呢? 作为小班教师,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观察每个孩子进餐情况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做到因人而异,从而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的进餐行为。 在小班的这几年里,我尝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法,逐步培养幼儿进餐时的良好习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餐前诱导、提醒法: 小班幼儿理解能力较差,胆子小,如果一味地说教,告诉幼儿食物有多少多少营养,幼儿未必能听得进去。如果采取命令、严厉要求的方式,也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兴趣,产生惧怕老师、惧怕做事的心理,吃饭时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情绪。小班幼儿喜欢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何不利用故事和儿歌对幼儿进行餐前诱导呢。我收集和自编了许多与进餐有关的故事、儿歌,做为每天餐前的固定活动项目,幼儿非常喜欢。如吃饭前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大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我是一只大老虎,啊呜一口全吃光,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左手扶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好又快有时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幼儿也很感兴趣。如:吃木耳鸡蛋胡萝卜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胡萝卜,悄悄地用小手捡出来扔掉。这时,我就扮演小白兔,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小白兔最喜欢的胡萝卜,希望小朋友都能吃完,不要辜负了小白兔的一片心意,小朋友一听可来劲了,吃得可香了。 另外,我还运用故事、游戏与情感渗透相结合的形式,提醒幼儿掌握文明进餐的方式方法。如通过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幼儿懂得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桌面、地面、身上就会被弄脏。故事《小鸟吃饭》让幼儿明白不吃饭就没有力气,飞也飞不动,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故事《不爱用手的小河马》使幼儿明确进餐时身体要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调羹等一些简单常识,并知道调羹的使用方法,餐具的摆放位置等。 在进餐过程中,我还经常给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保证幼儿心情愉快地进餐。同时,给在进餐中保持四净(桌面、地面、身上、嘴巴上)的幼儿贴上小贴画,这样,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进餐时脏乱、掉饭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榜样激励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小班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将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所以,午餐时,我常常树立一些正面的形象,如不挑食、细嚼慢咽的幼儿,以一个正面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幼儿。我还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安排和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那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三、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极易受大人情绪感染。在饭前,我们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会长高,变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再如进餐时,老师有意识地吸吸鼻子说:哇,今天的菜真香,瞧,某某小朋友与老师一样,也闻到香味了,吃的真香呀!小朋友也学着我的馋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四、少盛多添法 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会增加孩子的信心。因此,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东东,不爱吃蔬菜,开始我给他少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蔬菜了。 我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再添,这时我作出及时的表扬或奖励,如:昊林小朋友进步真大,竟然吃了两碗,或奖励小红花等,给予幼儿补强的效果。这些及时补强,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五、个别要求法 幼儿性格各异、身体素质不同、饭量大小不 一、吃饭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和照顾也要有所区别。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胖胖的,吃饭又快又多,吃完饭就撑得难受,经了解在家里吃饭也这样,妈妈经常把饭藏起来控制他的饭量。在幼儿园我们采用先让他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们给同伴分碗勺、餐巾等,最后再分给他吃并随时提醒他慢慢吃,把饭嚼碎再咽,这样就会控制一下饭量,不会吃得过饱。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求所有的孩子吃饭时不说话、不剩饭菜是很难做到的,我认为任何要求都不能太过、太死板,应该把握好一个尺度。不是不能说话,而是要尽量少说话;看到有剩饭的孩子,我首先了解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就会蹲下来一勺一勺地去喂孩子吃。不管多大的孩子,他们都非常渴望老师的亲近。老师喂饭,他们会欣然接受,吃得非常愉快。幼儿吃饭速度不一,不能同时出去散步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先让吃完的幼儿到区域中玩一些喜欢的玩具或是让他们看看图书、听听故事等,这样相对来说幼儿就会安静许多,也用不着既要照顾没吃完的又要照顾吃完的,一举两得。等到所有孩子都吃完饭,老师再带他们一起出去散步,避免了饭后混乱的现象,养成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让孩子们吃一顿快乐的午餐,是每个老师的期望,也是家长们的心愿。一次快乐的午餐,是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安静的环境中进餐,这样,孩子们才会闻出香味,尝出味道。一顿午餐里蕴藏着无限的教育契机,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养成文明愉快的进餐习惯,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F.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餐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段时间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餐前活动的组织很重要,餐前可做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我觉得,餐前尽量避免一些太剧烈的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小朋友明白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使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多告诉幼儿吃饭时要专心。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前一定要让小朋友洗手,我们可将洗手的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冼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为了让他们更感兴趣,还可以将这些动作编成好听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小手洗洗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小手搓搓,白又白。”老师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孩子会慢慢地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养成了进餐前的好习惯。 准备进餐时,可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地进餐。对进餐好的孩子给予赞许,激励幼儿积极用餐。针对挑食的孩子可以从开始盛少点,到以后慢慢增加,让他逐渐适应,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真棒,再多盛点吧!”……“今天你学会了吃青菜,真了不起”,在老师反复鼓励下,激发幼儿食欲,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小毛病。 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当然幼儿的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相信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小朋友们都能养成良好进餐的好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茁壮地成长。

G. 如何培养幼儿愉快进餐

1 、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的进餐环境。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孩子进餐。在孩子用餐时,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愉悦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感到吃饭是件开心的事。

2 、 家园共育、控制零食。 提醒孩子少吃零食,让孩子有饥饿感。常吃零食,使孩子血液中血糖含量高,没有饥饿感,所以在餐前不让孩子吃零食。
3 、加强运动,增进食欲。
针对这种情况,我坚持让本班幼儿每天都参加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并注意动与静的交替,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愉快。
运动后应让孩子安静地休息半小时,喝一点水。
5
、少盛多添原则,让孩子有信心。孩子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却喜欢一次次自己去添饭,并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我们在给孩子准备第一碗饭时,要根据孩子的胃口盛得适中,留下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添饭,培养孩子吃饭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6
、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参与厨房劳动。在家可让幼儿与父母一起做饭做菜,餐后,还可让孩子一起收拾餐桌、洗涤餐具,由于孩子没有机会参与厨房劳动,所以他们就难以品尝出劳动果实的芳香。在园让幼儿吃完后将自己的盘子放好并把桌子收拾干净。让他们感到劳动的愉快
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的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幼儿愉快进餐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用绳拉力带锻炼方法图解 浏览:278
贴墙马桶安装方法 浏览:981
泰迪发情快速解决方法 浏览:275
常见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多选题 浏览:949
快速叠床单的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54
v7面霜使用方法 浏览:651
综合测评的计算方法是以下哪种 浏览:447
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方法 浏览:463
给爷爷拜年的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9
大丽花分株养殖方法步骤视频 浏览:770
肠外营养最好输注方法是什么 浏览:83
岩豆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331
风干桂鱼食用方法 浏览:306
儿童头疼有什么方法 浏览:322
2016增值税计算方法 浏览:708
牡蛎粉食用方法 浏览:912
阳台毛瓜种植方法 浏览:52
什么算命方法最准确的 浏览:218
石灰砂浆抹灰的正确方法 浏览:883
哪些种子适合干方法 浏览: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