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❸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在这方面,应当教育人们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抛弃奢侈、糜烂、浪费和过度的生活观念。第三,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一般来讲,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可能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气质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气质能力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再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普遍优裕的情况下,要牢记“生于忧患”的教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培养吃苦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第四,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也就是不加人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种内在人际自然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而应当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人们达到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的境界。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第一,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第二,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第三,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第四,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第五,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社会中,位尊势重的人的言行同样在“暗示”着周围的人: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正应了《礼记 大学》中的那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一)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 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这种改变引起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改变动机,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规律。
❹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表现有哪些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❺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重要的一般方法分别是: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等。
疏导教育法是针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人们进行疏通开导。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表出来,教育者再通过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三点:
第一为分导,就是分而导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导可以分为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分头而导。分散而导是针对群体成员共同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采取分散的方法,逐个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解决每个成员的思想问题来解决共同存在的思想问题;分步而导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的方式;而分头而导,就是动员各种教育力量或教育人员针对受教育者突出的思想问题,分别进行教育引导。
第二为利导,就是因势利导。抓住思想发展趋势,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教育的有利条件。
第三则为引导,就是启发引导。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具体方式是: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正面说服,运用典型等。
疏导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方法,在运用疏导教育法时要注意创造民主条件,使人们敢讲真话,对错误的思想认识,允许讲出来,并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在疏导过程中与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相结合运用。
比较教育法是将两种不同现象、事物、理论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比较教育有“纵比”和“横比”。纵比就是把过去和现在加以比较,从中找出人或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而横比就是在同一时间把同类人员或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达到得出正确结论,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比较教育法的具体运用有:
第一,比较鉴别法。比较鉴别是通过比较对照,辨别真伪、是非以及先进与落后,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第二为回忆对比法。通过回想过去,对比过去,从中得出有益结论以 提高人们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第三则为类比法。通过某些属性相似的两类教育对象或两类现象的比较,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似的一种教育方法。也叫作推理法或引申法。
在运用比较教育法时,一是一定要注意对比事物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二是对比不能只从事物的形式和现象上比,而应着重从内容上、本质上比。三是必须全面地进行比较,即综合对比。
典型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从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来说。正面典型是体现或者代表先进、正确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能够起榜样示范作用的典型。负面典型则是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和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典型。我们要正确适当地利用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在运用负面典型时,一定要有理有据进行分析,使群众受到教育,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扩散负面典型的观点和行为,也不能毫无根据地无限上纲。
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般方法还有自我教育法和激励、感染教育法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运用适当地方法,综合运用各种一般方法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
❻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是推进其改革创新的根本所在。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创新,首先要求教师坚守住理论基础要牢、政治标准要高、底线意识要强这样几条硬杠: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根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身的工作学习中,只有夯实这一理论基础,才能固本清源。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要树立更高的政治标准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理论创新有高度,环节创新有标准,思想引领有方向。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社会责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是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立身、立学和为人师的坚实基础,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坚守的底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做到因时而进、教学理念因势而新、教学方法因形而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因时而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紧贴当前社会实际,把理论教学融入到当下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来。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可适量增用系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用大量鲜活的人物事迹增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要因势而新。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讲常新的思想保障,只有思想解放,教师才能敢想敢试、敢作敢为,教学理念的大胆创新关系到广大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破除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克服“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创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只有思想解放了、理念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因形而活。形是载体,活是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活跃有序,教学效果达成度是否较高。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作者:马立国,系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王文华,系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❼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追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及特征,能够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当前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始社会末期萌芽,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夏商两代作为国家形态的形成时期,由于具备必要的经济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其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学校教育、宗教祭祀、宗法仪礼、道德示范、舆论动员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当前仍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拓展多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尤为重要的是既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又要推动其通俗化和大众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夏代;商代
中图分类号:K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1-0062-0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上个世纪中期才提出的概念,但它作为一种思想统制的实践却早就存在,当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源流,一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一为古代中国一直延续的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对比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时代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但追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源头,从中国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式、途径方面考察其功过得失,至少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于我们探讨在当前条件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然不无裨益。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阶级社会出现以前,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一时期留给我们的,除了考古发现,只是一些夸张的神话传说,而作为最早的历史记述,在它们荒诞不经的外表后面,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当时的真实状况。原始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原始形态的人伦道德产生。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们自然地形成了朴素的集体观念,由此决定这种原始形态的道德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维护共同利益、强调集体意志,团结互助、关心和维护氏族集体利益,就成为社会普遍的思想观念。这种朴素的集体观念和淳厚的道德风尚,对于团结全体氏族成员进行社会生产,维护原始公社氏族制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原始社会道德调节所凭借的力量,主要是靠习惯、传统、禁忌以及首领等的威信,尤其传统习俗和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巩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保持这些社会活动正常进行,年长一代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使青年一代懂得并遵守这些规范、维护这类规定,这便是原始社会时最初的关于社会风尚、道德习俗的教育,其职能不仅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且是“社会人”的再生产。不过,整体而言,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为培养原始人类劳动技能和集体生活的能力而产生的这种教育,一方面是为克服本能方面的内在缺点而求生存,再一方面通过积累而求得发展,教育活动在当时主要还是一种自然需要,教育作为生存手段还是社会性、公众性财产。
❽ 初中政治课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建构特色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逻辑认知与直觉感悟相结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科学的方式,第二种是审美的方式,由此获得两种知识,第一种是事实性知识,思想性知识,科学性知识,第二种是评价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规范性知识
2、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一类知识具有客观性,它应当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学习获得,但这种方式有有致命的弱点,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缺少知识发展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这样的知识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有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观察模仿,实践反思.
二思想政治课各类方法的功能和适用条件
1、组织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明理导行方法
第一、直接传递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观演示法.包括现场实物直观演示,形象性直观教具演示,象征性直观教具演示三种方法
第二、口头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谈话法,讨论法
讲述法 主要用于叙述事件经过,描述人物和课堂举例.
讲解法 主要用于概念原理的教学
讲读法 主要用于关键性结论性内容教学
讲演法 主要用于范围较大深度较大问题的教学,适用于专题讲座或综合复习
谈话法问答法对话法 围绕某一课题,师生之间提问和对话的方法
讨论法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的方法,与谈话法不同之处在于,有同学之间的交流.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和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实践活动法
它包括道德践行活动,生活交往活动,角色模拟活动,专题研究活动
第四、逻辑认知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所谓逻辑的方法,是撇开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从历史的自然过程支研究事物的方法.
逻辑方法使用遵循的顺序
运用归纳法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原理
运用分析与综合法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运用比较法 帮助学生弄清相近相似及相关概念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运用论证 证明概念原理的科学性,消除学生疑虑
运用推理 使学生概念原理系统化深刻化
运用应用 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和形成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情感的激情促信的方法
(1)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
提高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满足学生需要
教学内容呈现生动直观,增强其刺激性和吸引力
改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内容上去
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外显活动分量,实现对教学最大参与
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加强情感交流,以情激情
运用情感的情景性特征,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运用情感的强化和动力功能,帮助学生成功
(2)激发认知情感,振奋学习精神的方法
(3)激发学习义务和责任感的方法
❾ 思想政治教育13种方法
(1) 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大家把各自观点和经验都发表出来。主要有分导(分而导之),利导(因势利导)和引导(启发诱导)三种方式。
(2) 比较教育法,将两种不同事物和现象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就内容而言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具体运用方式包括回忆对比法(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忆苦思甜),比较鉴别法(通过比较鉴别真伪、是非),类比法(通过属性类似现象的比较得出他们其他的共同特征)。
(3) 典型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最常用的有两种形式。负面典型(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
(4) 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包括自我修养(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制、自律)和自我调控(调整与环境关系、认知调控和情绪调控)三个方面。
(5) 激励感染教育法,通过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的激励方式和形象感染艺术感染、群体感染。
❿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