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般采用什么法
求近似数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在取小数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
指与准确数相近的一个数。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3亿,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具体地说,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能够测量到的是包括最后一位估计的,不确定的数字。我们把通过直读获得的准确数字叫做可靠数字;把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叫做存疑数字。把测量结果中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有效数字。
如:测得物体的长度5.15cm。数据记录时,我们记录的数据和实验结果真值一致的数据位便是有效数字;0.0109,前面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的109均为有效数字(注意,中间的0也算)。
⑵ 求近似数的方法 如何求近似数
1、四舍五入法:这种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看它省略的尾数是4或比4小时,就把尾数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把尾数省略去掉后,要向前一位进一。如3096401≈310万,1÷3=0.333……≈0.3。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2、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比如一辆车能容纳4个人,现在有15个人,则需要的车辆数目为15除以4等于3.75约定于4
3、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不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例如一个牛皮盒子需要3平方分米的牛皮才能完成,而现在只有10平方分米的牛皮,则只能完成10除以3等于3,3约等于3个。
⑶ 求近似数的方法
1、四舍五入法,若取小数近似数时,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小于4,则去掉尾数,若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大于5,则舍去尾数,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
2、进一法,是指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3、去尾法,是指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去尾法适用于生活中,也叫去尾原则。
有效数字
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
对近似数,人们常需知道他的精确度。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通常有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1、用四舍五入法表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另外还有进一和去尾两种方法。用有效数字的个数表述。有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数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⑷ 取近似值的方法有哪三种
取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位法等。近似值是接近标准、接近完全正确的一个数字。通常,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退一法和收尾法(进一法)等。
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的位数,即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那一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值的“有效数字”。在实际计算时,对精确的要求提法不同,一般是可以“精确到哪一位”或者要求“保留几位数”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要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⑸ 求近似数的方法
1、四舍五入法:在取小数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四或者比四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五或者比五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比准确值小),这种方法也叫去尾原则。
⑹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哪些
在进行近似数的计算时,往往需要把一个数截取到某一指定的数位。
怎样截取呢?通常有以下3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后,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给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加上1(称“五入”);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不变(称“四舍”)。例如,用四舍五入法使2.964保留两位小数,得2.964≈2.96(四舍);若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得2.964≈3.0(五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表示近似数的精确度时,小数点后面的0不能随意划掉,如3.0表示精确到0.1,即十分位,所以3.0不能写成3,因为取3表示精确到个位。
2.进一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给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加上1。例如,一辆客车最多可以坐55人,现有乘客240人,问需要几辆客车?240÷55=4.36……或240÷55=4(辆)余20人。这就说明240人上满4辆客车之后还剩20人,这20人还需要一辆客车。这时要用进一法,就是240÷55=4.36……≈5(辆)。
3.去尾法。这个方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保留部分不变。例如,每套童装需要3米布,现有86米布,可做童装多少套?86÷3=28.66……或86÷3=28(套)余2米。这说明86米布做了28套童装后还剩2米。这剩下的2米不够做一套童装,所以这时要用去尾法,就是86÷3=28.66……≈28(套)。
⑺ 求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这一段时间,我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如在早读、午读出题给他们练习,有错的一个一个的纠正,不断的让他们明确“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学生与家长的问题,特做下面的解析。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要求近似到十位(或者说保留到十位),就要看个位。如果个位的数是小于5(1——4),就直接把个位舍去,该写成0;如果个位的数等于或大于5(5——9),就把个位改写成0,再向十位进1。如:312≈310,365≈370,1314≈1310,1389≈1390。
同理:如果一个数要求近似到百位(或者说保留到百位),就要看十位。如果十位的数是小于5(1——4),就直接把十位舍去,该写成0;如果十位的数等于或大于5(5——9),就把十位改写成0,再向百位进1。如:312≈300,365≈400,1314≈1300,1389≈1400。
求近似数的题目,一般是:“求近似数、估算、保留到什么位”这样的。应用题就有“约”、“大约”的字眼。
现在二年级求近似数,并没有特别要求你近似到什么位,没有一个同一的标准。因此造成学生做起来很模糊,老师教起来很茫然。为了便于学生好理解、便于记忆,所以我跟学生提出了几个要求:1、如果是四位数的,就近似到百位;如果是三位数的,就近似到十位。2、同一道题目,保留的数位要相同。就是说,如果是保留到十位的,就大家都保留到十位;如果是保留到百位的,就同时保留到百位。如果保留的位数不相同,那求出来的近似数就会跟精确数差很远。如:①416-251≈70(两个数都保留到十位进行计算),②416-251≈100(两个数都保留到百位进行计算),③416-251≈120(416保留到十位约等于420,251保留到百位约等于300)。④416-251≈50(416保留到百位约等于400,251保留到十位约等于250)。显然,第一种和第四种解法的得数是比较接近精确数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解法的得数就跟精确数相差的比较大了。第四种解法学生是比较难把握的,他们做的时候往往是随便做出来的,且没一定的规则。因此我在这种题上,就要求学生都保留到十位来计算。
当然,解题时,也并不是说规定了这个就不能那个的。其实也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规定,有时还要看实际情况实际分析,灵活运用、灵活解答。
⑻ 如何求近似值
近似值:
近似值是接近标准、接近完全正确的一个数字。以下为几种生活常用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
根据要求,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小于或等于4的,就直接把尾数舍去;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大于或等于5,把尾数舍去后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满五进一。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如:把3.15482分别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一位小数:3.15482≈3.2
【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尾数以后,在需要保留的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字上进“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100千克,现有830千克小麦,需要几个麻袋才能装完?
正解:830÷100=8.3≈9(个)
【去尾法】
在实际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而不管这些数字是否等于或大于5,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去尾法。
如:一件上衣用布2.8米,现有布16米,可做多少件上衣?
正解:16÷2.8=5.7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