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鉴赏古诗分析意境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这类诗是考查的重点。 一、意境结构的第一个层面,是将思想情感寄托于某种景象而形成意象,这个意象具有情与景的不同方式的交融。 首先,是情景交融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借景抒情式。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悲壮崇高,体现了进取旺盛的生命活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画面辽阔,感情豪迈,表现了生命的坦荡与生活的富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情感,这是景物结构与情感结构的交融。 第三,是触景生情式。如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才形成了文学特有的意境。 二、意境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是境生象外,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理解达到韵味无穷的境界。 其次,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如《陌上桑》中对罗敷形象的侧面描写是一种虚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兹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是侧面烘托罗敷的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想象与联想的妙用。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由所见到所想,这是联想的手法,也体现了以实显虚的特点。司空图对虚境作了这样的描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三、意境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是形神兼备的韵外之致。意境除了带给读者像外之像,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首先,是描写外部形象和动作神态表现内心情感。如柳永在《雨霖霖》中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这样的神态动作,将两人内心的千言万语,不忍分别的深厚之情,隐于言外。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等豪迈的形象和场景,把内心的雄心壮志显露出来。辛弃疾笔下的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看一拍,就把内心的无奈与悲愤由外而内的表现出来。这个动作也几乎成了词人的象征。 其次,是托物言志。这是形神兼备的特殊方式。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优美姿态和浓郁的花香,显露出诗人“梅妻鹤子”的闲逸高洁。陆游的梅花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此比喻词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毛泽东的梅花反其意而用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卓立合群的品质。 诗词的意境至少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此外,比兴、用典、比喻、数字、衬托、对比、炼字、通感、叠词、渲染、对仗、象征、拟人、夸张等手法,都有助于营造诗词的意境。 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弄清楚: ① 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抒发了什么情、志? ② 怎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③ 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这三步缺一不可。找出作品中的形象 , 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 , 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全面把握作品。
❷ 怎样分析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意境,要注意物象的特点,同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所谓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首先需要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然后联系背景概括出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柳梢这两个意象,在诗中都是相爱的见证,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2)分析意境方法扩展阅读:
诗歌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❸ 什么是意境特征怎么评价古诗中的意境特征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八.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
❹ 结合诗歌采莲曲分析诗歌的意境及作者营造意境的方法
王昌龄的《采莲曲》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诗的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王昌龄的《采莲曲》
❺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所构造的人化环境。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意境=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一类境意(情)
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
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
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
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
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
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
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
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❻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意境美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于散文来说,意境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下面我们就从找文眼、明线索、抓细节、品语言等几方面来举例分析,领会散文的意境美。一、找文眼文眼,即文章的点睛之笔。它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
❼ 怎样鉴赏诗歌意境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❽ 山水画的意境分析6、7、8、9、10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第三段:举例论证,以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为例,证明了古诗中有很好的意境。第四段:举例论证,以《十三字令三首》为例,证明写景就是写情的观点。第六段:举例论证,举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的深度有关。第七段:举例论证,列举了《沁园春 雪》的例子论述了诗人和画家写景都是为了写情。第八段:举例论证,以画松树为例,论述中国画表现的是长期观察的结果,是对象的精神实质。第八段结尾: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画家如果没有深刻感受,就不可能有意境的独特性。
❾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意境类”题目该如何解答
分析意境类的题目是古诗词鉴赏题型中最常见的考法,提问方式多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时为了增设难度也会出现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要解答此类题目,同学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诗词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意境的特点是“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寓意于景”。常见的有“淡泊静谧的意境”、“苍凉悲壮的意境”、“旷达开朗的意境”等。因此,同学们需要综合“景、情、意”三方面进行回答,缺一不可。
在此类题目作答时,同学们可以遵循以下三步:首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其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最好使用类似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的词语来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步骤后,同学们要住注意在问题作答时要具体而谈,比如回答“表现了诗人愉悦轻快的心境”是不够的,还需说明为什么愉悦。另外,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积累一些与意境相关的诗词知识,比如“月亮”多用以表达思乡和怀念故友的意境、“杜鹃”多表达忧国志士哀婉至诚的意境、“杨柳”多表达离别怀思的意境、“东篱”多表达出尘脱俗的意境。北京新东方中学全科教育老师觉得熟悉这些知识,同学们就能更准确捕捉诗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