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二、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四、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五、对待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贰’ 教学方法设计的特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有: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教学方法特点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叁’ 在教学方法的四个层面中教学策略具有什么特点
【摘要】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全员、
全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之中。
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
引导学生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
段。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
引导学生尝试交流、
自主交流,
培养交流
意识,
提高交流能力,
逐步形成自主、
合作、
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有效
交流
发展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学中学
生主体地位回归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漠视学生作用,
使学生
沦为教学的局外人或受动者的教学模式,
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无法适应
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回归,
要求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调动学生的诸多手段中,引
导学生交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手段。
语文学科本身就有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任
务,因而,
“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持殊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流程中,
“交流”应有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生本交流。即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长期以来,
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
语文阅读教学总在试图帮助学生寻求作
者“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诠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揣摩
和作品形式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总希望追溯文到一个“神秘”的本源,而这个连
我们自己都无法肯定的
“神秘之物”
就是我们考查学生的标准答案。
在这样一个
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说读者)主体的作用是无足重轻的,他在阅读中
必须抛开自我,完全站在作者或作品的角度,殚精竭虑,冥思苦猜,由于作品本
身固有的意义不确定性,到头来常常是一头雾水。偶尔猜中,也是“看
《三国》
流泪——替古人担忧”
,与己无关。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将学生
排除在阅读主体之外,
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作品、
作者传达出的信息,
而这个信
息可能跟他们毫不相关,自然索然无味,何谈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
接受美学则告诉我们,
文本与读者在阅读中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
面,
“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求作品的意义,赋予他参与
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
,
另一方面,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
他
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这一新的阅读审美理论,赋予每一个读者
(
当然
包括每一位学生
)
以“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
、每一个读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和
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即阅读前结构解读文本,才有所谓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也才有今天中、高考阅读评卷中
“无对错之分,有高
2
下之别”的评卷标准。在接受美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答案是丰
富多彩的”
。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
接受美学给我们带来的阅读观念的革命,
对语文教学中
解放学生思想,
激发学习兴趣,
是至关重要的。
试想如果把每一次答题或答问看
作自已的成果展示的话,谁不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呢
?
阅读观念的转变,
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熟
读文本、
读熟文本是基础工作。
这个工作可以放在课堂中,
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在与文本的交流中,
学生一方面要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在领会作品意义的同
时,结合自身阅读前结构,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即“参与作品意义构成”
;另一
方面,要实现与文本形式的对话,即对语言本身作出分析、判断。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成果形式,
一是对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二是就文
本提出问题。但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持宽容态度。一来,学生的
认知水平毕竟有限,
不可能与文学批评家同日而语,
我们要善于捕捉并及时肯定
学生解读信息中的每一个合理的积极因素;
二来,
学生阅读前结构参差不齐,
我
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
把握相应的评价标准,
以保护每一个学生的阅
读积极性。
第二个层面:师生交流。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实现与文本交流的基础上,
还要实现与教师的交流。
师生交流的核心
问题是实现平等对话。
鉴于中国两千多年来受儒家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颇深,
要
实现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
有一个教师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的问题。
主体教育理
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颁布的
《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共同进行。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念要彻底改变,
倡导教学民主,
做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师生
的平等、和谐交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
师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就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来看,
我认为,
语文教师
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一般来说有两个层次,
即基础层次和发展层次:
基础层次是就解读文本存在的疑问请教老师解惑,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
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并同样要与文本有充分的交流,
成竹在胸,
沉着应
对,给学生阅读以必要的指导;发展层次是学生能对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或内容、或形式、或浅层、或深层,因人而异,百家争鸣。这个时候,教师的平
等对话是极重要的。教师绝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居高临下。如果那样,我们就
往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幼稚。
教师要站在每一位不同的学生的角度,
平视他们,
欣
3
赏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因为提出问题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赞赏。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
学生问题中智慧的火花,肯定其问题的价值,表扬其进步,激发其独立思考、自
主探究的浓厚兴趣。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要真诚,
不能
“虚假表扬”
,
不能为激励而激励,
在与学生平等、
真诚交流的前提下,
教师也要适时指出学生
思维、理解的误区,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教师也应事先准备或
适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把学生交流后的探究引向深入。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
师生交流不流于形式,
注重效益。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师生交流永葆生命活力。
第三个层面:生生交流。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较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
,应该说已是一个教学
观念和方法的质的飞跃。
在这样一个模式中,
师生的地位、
价值都得以保护和体
现。
教学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个活动的主角,
特别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这对
于激活我们当前缺乏活力的语文课堂,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就人的思维而言,
这种双向活动,从长期来看,还是简单的、单调的。久而久之,也会令人生厌。
同时,
就师生关系而言,
长期几十个学生向一个教师质疑,
无论多高明的教师也
是难于应付的。因而,除师生交流之外,学生与学生交流,形成三维互动的语文
课堂教学生态,是十分重要的。
生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三个层面:一是就文本展开讨论,如文本中
的某一个观点、某一个人物、语言特色、或者文本间的异同比较,都可以作为学
生讨论的内容。新教材在编写上,本身就很注重学生的讨论,许多课后思考题,
都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好话题。
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引导员。
二是
就学生关心的某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这个话题可以从文本生发而来,
也可以选择
贴近学生生活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足球问题、网络问题、
时事热点等,都可以给学生议一议、辩一辩,一方面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另一
方面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读写听说
的全面发展。三是自主组织其它语文活动,如文学社团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等,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个层面的生生交流,
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对学生能力要求也不相
同,
应该说是学生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由低向高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们既要
重视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活动,
引导学
生大胆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跨越。
第四个层面:生网交流,即学生的网络交流。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
网络已全面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
们越来越感受到网络对我们生活、
工作、
学习的深刻影响。
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
‘肆’ 幼儿教学方法特点
我觉得可以通过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建议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伍’ 现在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讲。
‘陆’ 教学方法怎样才能适合教材的特点
教学方法适合教材的特点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目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等领域。由于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各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类型,因此,它们所需的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必然有所不同。适合科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艺术内容,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例如,科学领域一般可采用发现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等;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适合采用游戏法、参观法、谈话法等;而艺术领域则更适合采用欣赏法和练习法。此外,选择教学方法除了考虑不同领域知识差异外,还必须考虑同一领域内知识的具体差异。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启发式或独白式教学,提问主要是是非性提问和陈述性提问,而推理性提问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间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讲授缺乏足够的反馈,从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无法提高。
‘柒’ 现在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人们的许多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进步,在教学方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适当的改进。如今许多学校都有独特的教学方式,那么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主要的教学方式特点有哪些呢?
启发式其实现在有很多新的、自由的教学方式出现,在很多开放的学校里,会有一种叫做启发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与其他教学方式相关联。老师们会从某种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思想启发,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对自我的深度思考。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加自由的想象发挥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捌’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其它的认识活动相比,它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即人类的“再创造”,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3、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的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玖’ 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6、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7、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
8、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9、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9)教学方法特点扩展阅读: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拾’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