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速度评比属于方法研究吗

速度评比属于方法研究吗

发布时间:2022-12-28 22:53:59

① 客观好不好

在速度评比中,只是靠“正常速度”的概念来衡量,而平准化法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四种,每一因素又用六个等级来衡量。这两种方法都靠时间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衡量。为了尽可能减少。
观测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评比的影响,门达尔(M.E.Mundel)博士创建了“客观评比法(Objective Rating)”。
速度评价法依赖于评价者对正常速度的感觉进行判断,而平准化法虽然将影响工作速度的因素分解为四个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评价还是要依赖主观判断来完成。
[编辑]
客观评价法的步骤
1、将某一操作观测的速度同标准速度、正常速度相比较,确定两者适当的比率,作为第一个调整系数。
2、利用“工作难度调整系数”作为第二个调整系数再加以调整。影响工作困难度的调整因素有六种,即
1)身体的使用部位。观察作业人员在工作中使用的身体部位,从表1中查得相应的调整系数。
2)足踏情形。若须足踏以配合其他作业动作,应适当考虑一定的难度修正。
3)两手工作。两手同时动作可以充分利用手的能力,提高动作效率,可是其动作难度也会增加,速度较单手作业有所降低,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了。
4)眼与手的配合。根据动作中眼与手的配合程度,可从表中查得相应的调整系数。
5)搬运的条件。指物体被搬运的困难程度,主要指搬运过程中,搬运人员须付出的注意程度。
6)重量。所搬运物体的轻重,对于工作时间的影响甚为复杂,和搬运时间在整个作业周期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关系。

② 请问影响企业生产线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1 缺乏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

作业测定方法强调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标准操作,规定的作业标准是指经过方法研究之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及有关设备、材料、负荷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的情况。而有的IE人员忽视了这一基本问题,在对操作方法、作业环境、材料、设备、工具等方面没有进行方法研究的情况下,直接对工人操作进行观测、记录、并计算标准时间。由于缺乏方法研究,工人的作业程序不合理,操作随意性大,无效动作多,已制定的标准时间含有许多无效时间,研究结果有较大的误差。

1.2 忽视了人的因素

作业测定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人对此非常敏感。它又是以人的作业为对象进行的研究,需要工人的密切配合。有些IE人员忽视了人的因素。测定前没有对工人进行动员和培训,测定过程中与工人缺乏有效沟通,使工人对作业测定意识认识不够,认为作业测定的目的是提高定额,加大劳动强度。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工人在测时过程中故意放慢操作速度,插进不必要的动作,使收集到的数据失真,给后面的评比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1.3 时间研究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1.3.1 观测次数缺乏科学计算

由于工具材料的摆放位置不同,读取秒表的误差及物件的品质差异等因素影响,时间研究时应首先按照预定精度要求计算观测次数。然而,有些IE人员不了解确定观测次数的作用,更不清楚观测次数如何计算。他们凭经验估计确定观测次数。观测次数少导致研究结果满足不了精度要求,次数多则会无谓地加大IE人员的工作量。

1.3.2 不进行评比或评比过程存在较大误差

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可求出工人完成某单元的平均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一定是工人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因此,需对工人的操作速度进行评比,确定评比系数以修正平均值。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因缺乏有评比经验人员而取消了评比,直接采用观测平均值作为正常时间;或者虽然进行评比,但由于目前采用的评比方法如速度评比,平准化法,客观评比等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些因素很难精确界定,对IE人员的要求较高,许多IE人员由于没有掌握评比方法,评比系数确定不准,制定的正常时间有较大的误差。

1.4 模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1.4.1 存在动作分析不准及漏掉动作现象

模特法确定标准时间主要依据操作者的动作,因此,准确记录动作是运用此法的关键。由于有些IE人员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对动作进行分析时普遍存在动作分析不准和漏调动作现象。其中分析不准的动作包括上肢动作中的M3,M4动作,放置动作中的P2,P5动作,旋转动作C4,M2及搬运动作L1。漏调动作通常为目视动作、施加压力动作等。上述问题使得运用模特法确定的标准时间值偏小。

1.4.2 模特时间单位取值问题

模特法在人体工程学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一个正常人的动作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值作为时间单位,即1MOD=0.129s但是有些工人熟练程度较低,达不到上述换算标准。如采用上述标准,工人可能完成不了定额。

1.5宽放种类及宽放率确定有误

企业在确定宽放时间时,存在宽放时间种类不全及宽放率确定误差较大现象。例如,操作者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指示,或本人指导助手等造成的时间消耗没有计入宽放。另外,企业也很少考虑临时宽放和管理宽放。在确定宽放率时不按单元细分,而是针对整个作业确定,致使性质不同单元的宽放率没有区别开来。

1.6企业领导使用标准时间数据态度不坚决

一些领导虽然对生产线平衡率低非常着急,但使用重新制定的标准时间时又不坚决。例如,某个IE人员花了一年时间测定了主要生产车间各岗位的时间数据,由于制定的标准时间远远小于目前的时间,领导担心采用新的标准时间会遭到工人反对,一直没有实施,挫伤了他的积极性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③ 通过测长度和时间来求速度,这是利用了什么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通过测长度和时间来求速度,这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这里控制时间不变(单位时间)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通过比较长度就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

④ 文献研究属于定性研究方法还是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一般是对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类,选取典型的例证加以重新组织,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文献的定性分析在辨别过去的趋势并用该信息去预测与此相关的未来模式方面,具有特别的价值。

(4)速度评比属于方法研究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

⑤ 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平均速度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是实验法,望采纳谢谢

⑥ 泰勒的砌墙理论主要内容

更专业一点说,这叫动时研究,也就是动作时间研究。

动作与时间研究(MotionandTimeStudy)也称“工时学”、“工作研究”或“作业研究”,是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测定、分析和研究作业动作与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工作方法。动作与时间研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疲劳以及在工劳动工时测定与管理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动作与时间研究由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组成。动作研究又称“方法研究”或“工作方法设计”,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发现、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动作研究的主要发明者是E.B.吉尔布雷斯和L.M.吉尔布雷斯夫妇。F.B.吉尔面雷斯于1885年受雇于一建筑商时进行了着名的“砌砖研究”。在该研究中,他通过对砌砖动作进行分析和改进,使工人的砌砖效率提高了近200%。1912年,吉尔布雷斯夫妇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议上,首次发表了题为《细微动作研究》的论文,在文中他们首创用电影摄影机和计时器将作业动作拍摄成影片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的作业动作分解成三大类共17种基本动作《命名为“动素”》。这些基本动作是:伸手、握取、移物、装配、应用、拆卸、放手、检验、寻找、选择、计划、对准、预对、持住、休息、迟延和故延。其中前8种动作称之谓“必需动作”,中间5种动作称之谓“辅助动作”,最后4种动作称之谓“无效动作”。他们指出,籽提高动作效率必须尽可能地删减第二、三类动作。以后,F.B.吉尔布雷斯又独创性地发明了“灯光示迹摄影”和“设计灯光示迹摄影”两种摄影方法,使动作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缓和、消除工人对早期动作研究的抵触和不满,在富有心理学诰诣的L.M.吉尔布雷斯的帮助下,F.B.吉尔布雷斯又逐渐地将动作研究范围扩大到工作疲劳与单调、动机及工作态度等方面。

时间研究又称“作业测量”或“工作测量”,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科学方法测定工作的实际时间,以此作为制定工作定额、核算成本、计划生产以及检验工作方法效率等的基础。时间研究的主要发明者是F.W.泰勒。约在F.B.吉尔布雷斯从事动作研究的同时,F.W.泰勒在美国伯利恒钢铁厂进行了着名的“铁铲试验”。在该研究中,他比较了工人铲煤与铲矿砂间的差异,对工人的铁铲进行了改进,并制定相应的劳动定额及奖励制度,从而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使该厂原需400-600人的工作降低到只需140人即可完成。F.W.泰勒在时间研究上的最主要贡献之一是指出了时间研究的过程。他认为时间研究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建立两大范围。首先是工作分析,可总结成以下几个步骤:

(1)将作业动作分解成最简单的基本动作;(2)删除无效动作;(3)观测部分熟练工人的各项基本动作,借助秒表记下最佳及时间最短的动作方法;(4)记录、说明、依次标出每一基本动作及恰当的动作时间;(5)分析、记录各类宽放率或宽放时间。其次是工作建立,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将经常以同样顺序在作业中出现的基本动作合并成一组,记录并标示各组动作;(2)通过分析、比较,从所有动作组中选择适当的动作组应用于当前情境;(3)将所有基本动作时间汇总,再加上各类宽放时间,即可估计出各类作业的工作时间。

除F.B.吉尔布雷斯夫妇和F.W.泰勒外,其他还有一些人对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发展也超导这很重要的作用。如R.M.巴恩斯提出了“动作经济原则”,A.H.莫金逊1930年提出了“工作简化原则”,美国无线电公司的J.H.奎克、W.J.希尔和R.H.考霍列夫于1935年创立了“工作因素系统”技术(WF),西屋电气公司的H.B.梅纳德G.J.斯坦杰门顿、J.L.修瓦伯于1940年创立了“方法时间测定”技术(MTM)等等。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约在本世纪30年代起开始被合称为“动作与时间研究”。在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曾在纺织、机械及煤矿等工种中进行过动作与时间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般地说,动作与时间研究可分以下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发掘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有许多对象要求进行动作与时间研究,它们的范围大至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小至工序或操作,选择的余地很大。为了把精力集中到最迫切、最重要的对象上,课题选择必须考虑到经济、技术、心理等因素。第二阶段是现状分析,即对所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在这一阶段,可利用许多具体的描述方法,如程序分析、动作分析、直接时间测定、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工作抽查等等。在分析时,既可从对象、人员、地点、时间、方式、目的等方面加以考核(即“6W原则”或“5W1H原则”),也可以利用“运用经济原则”去对照、比较。第三阶段为新方法设计。利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手段将旧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进,提出若干新的工作方法。第四阶段是对新方法进行评选,以经济、管理、心理等因素为依据,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加以实施。为了保证新方法正确实施,要制定材料、设备、环境等标准,并赋予特定的工时定额。第五阶段是对前一阶段实施新方法的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研究的效益。评估的内容包括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状况、土气等方面。动作与时间研究各阶段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应用时,动作研究可划分为程序分析与动作分析两大类。程序分析的出发点是整个工作程序或流程,或者说,是一种将整个生产或制造过程中所有操作、检验、贮存、运输、迟延等事实用符号加以分析和依次排列,以供了解程序和达到改进目的的图示方法。根据目的不同,程序分析又可区分为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流程图、联合程序图及操作者程序图等五种。操作程序图顺序描述操作与检验两个事实,一般适用于分析整个生产或制造过程;流程程序图包括操作、检验、贮存、运输和迟延所有五个事实,适用于分析产品或原料的流动;将流程程序图画在按比例缩小的工作场区平面图上,则构成流程图,因此,流程图具有详细、直观的双重特点;联合程序图是将同一工作地上人的活动及其与机器的关系依时间标尺图示出来,可作为人、机剩余能力分析及人、机数匹配设计的工具;操作者程序图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分析方法,它将操作者左、右手或其他部位的动作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加以描述、记录,它能清楚地反映左、右手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操作关系。

与程序分析相反,动作分析是从较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身体细微动作的记录、分析,达到消除无效动作及提高动作效率的目的。根据使用的精确性程度不同,动作分析可区分为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与影片分析三类。前两者均利用研究人员直接观测、记录、分析及改进作业动作,它们之间的唯一差异是作业所划分的基本动作单位不同,而后者则是指利用摄影机将作业动作拍成影片然后进行放映、分析、影片分析根据拍摄速度不同,可区分为“微动作研究”与“微速度动作研究”。如果所研究的动作单位较小,周期短,这时可用每秒16框的速度进行拍摄,这种速度下可拍摄到较为细微的动作变化,故称为“细微动作研究”。如果动作单位相对较大,则可以每秒一框(或每分100框)的较慢速度进行拍摄,这种拍摄速度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但拍摄到的劝作变化相对较大,故称为“微速度动作研究”。由早期影片分析发展而来的录像分析是当前动作分析的最重要、最精确和最实用的方法。

在动作分析时,经常需用到“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组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它的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与缩短操作时间。“动作经济原则”可划分为三大类,共22项。第一类是关于人体的使用,第二类是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第三类是关于工具设备的设计。更综合地说,它可归纳为四点:(1)同时使用两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闲;(2)力求减少动作单位数,避免不必要的动作;(3)尽可能减少动作距离,避免出现全身性活动;(4)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动作难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势或操作方式。

时间研究或时间测定技术,从其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依次划分为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和工作测量法三类。虽然前两类技术仍有某种程度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第三类技术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时间测定技术。第三类技术是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对工作细节内容进行分析、测定来确定标准工时的方法,它按特点的同可区分为直接时间测定法、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和工作抽查等类型。

(1)直接时间测定法。这是时间研究中唯一直接测定的方法,是所有工作测量法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在现场对工作直接进行划分与测定,因此,具体具体、客观、适合情境等优点。缺点是不能对设计中的工作进行研究,研究费用高。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则以以往的时间研究资料为基础,即长期积累的时间资料综合发展盛开个时间标准系统,将这种时间标准系统应用于当前的实际避孕药境,因此,它具有预测、费用少的特点,但精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2)预定动作时间研究。这一方法中最为常用、普遍的技术为方法时间测定(MTM)与工作因素(WF)。MTM是三位美国工程师H.B.梅纳德G.J.斯坦杰门顿和J.L.修瓦伯在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钻床工作场所的大量摄影分析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将人类操作动作划分为伸手、搬运、旋转、加压、转动、抓握、定位、放手、拆卸、眼动和身体动作等项,通过动作级别、动作距离、动作形态、克服的阻力和重量、动作类型或特点等变量的分析以及同时动作、合并动作、复合动作情境的考虑,实现时间的测定。MTM按动作的精确程度划分为MTM-1,MTM-2,MTM-3三种形式。与此不同,WF则将人类操作动作划分为运送、抓取、预对、装配、使用、拆卸、脑力过程和放手等八种,从身体的使用部位、运动距离、所要求的手工控制级别以及阻力或重量等四人变量进行考虑。

(3)工作抽查。这是利用统计抽查技术对作业动作进行随机、间断的观测、记录,它具有客观性强、费用少的双重特点,特别适用于对特定作业项目的时间或时间率测定。直接时间测定法和工作抽查的测定工时时均涉及工作速度评定(或称“速度评比”)的问题,而所有这三类方法都需确定宽放时间或宽放率。应该说,直接时间测定法、预定动作时间研究和工答抽查的使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各类技术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动作与时间研究技术在我国的某些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利用预定动作时间研究技术进行工作测定时,必须考虑原标准时间数据与我国这际情境的适用性问题。由于各种标准时间系统(如MTM,WF)均来源于特定国家、特定企业或团体推选业运输和时间数据,因此,存在常模差异的问题。为了保证这类技术使用的准确性,事先必须对有关标准时间系统作出必要的修订。

⑦ 定义速度时,我们采用了什么物玛学研究方法初二物理题

定义速度时,我们采用的物理方法
1、控制变量法
物体运动相等的位移,比较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比较运动的位移,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2、比值定义法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V=x/t 单位 m/s

⑧ 秒表时间研究的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速度评定法、平准化法、客观评定法与合成评定法。
一、速度评定法
速度评定(Speed Rating)是比较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即正常速度的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行比较。此法简单,但受时间研究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必须肯定观测人员对该项作业有完整的知识和了解,并接受过速度评定训练,否则得到的评定数据可能不准确。
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通常采用前两种,而最后一种则为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用得多。
二、平准化法
平准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来源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的西屋法(Westinghouse system)。后来,罗莱(S.M.Lowry)、曼纳特(G.J.Maynard)和斯太基门德(S tegemerten)等对西屋法进行改进,发展为平准化评定系统。此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个因素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定因素,每个评定因素又分为超佳(或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称为熟练系数、努力系数、工作环境系数与一致性系数.
三、客观评定法
在速度评比中,只是靠“正常速度”的概念来衡量,而平准化法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四种,每一因素又用六个等级来衡量,这两种方法都靠时间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衡量。门达尔(Mundel)博士为将观测人员的主观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创建了“客观评定”方法。
四、合成评比(Synthetic Leveling)
速度评比、平准化法和客观评比,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观测人员的主观判断。随着预定时间标准方法(PTS)的发展,莫罗(R.L.Morrow)1964年创立了合成评比(综合评比)法。其要点是在作业观测时,将观测到的若干操作单元的数据与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中的相同单元的数据加以对比,求出两者的比例关系,并以此若干单元的数据比例的平均值,作为该观测周期中整个作业所有单元的评定系数(机动时间除外)。

⑨ 对比分析法是研究方法吗

对比分析法不是研究方法。 是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

对比分析法也叫对比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对比法,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一般有三种对比: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

对比分析法的形式:

对比分析法根据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1、绝对数比较

它是利用绝对数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差异的一种方法。

2、相对数比较

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由于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

⑩ 专家评述属于什么研究方法

专家评述属于:
1、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2、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阅读全文

与速度评比属于方法研究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风挟热邪有什么调理方法 浏览:174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03
isdg爽快酵素胶囊的食用方法 浏览:106
如何学好阅读理解方法 浏览:123
奥迪水壶的安装方法 浏览:963
红米四设置自动开关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4
手指扭伤如何消肿快速方法 浏览:201
快速治疗烂嘴的方法 浏览:806
电路阻值的计算方法 浏览:967
测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801
禽腺病毒检测方法 浏览:473
皮制手机壳清洗方法 浏览:156
学习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78
橘子的使用方法 浏览:978
四年级检测电路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浏览:935
安阻法的测量方法 浏览:143
儿童低烧怎么办简单的退烧方法 浏览:398
淘宝上的存钱方法怎么存 浏览:109
猫术后化脓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15
夹核桃的工具安装方法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