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1、哲学方法的层面。哲学方法是在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具体学科都具有指导的意义,因此哲学方法是文学理论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等等。
2、科学方法的层面。这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逐渐形成的方法,以其横断性和交叉性而为文学理论所吸收和借鉴,它处于中间层次而对文学理论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
3、专业方法的层面。这是适用于文艺学自身专业特点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从自身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传统方法,如赏析方法、考证方法、评点方法等,也有从其他学科中移植过来,后来逐步固定下来的方法,这些方法比较具体,也最接近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如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
总之,上述几种文学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论背景和操作原则,在把握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时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径,显示出自己的优长之处,同时它们又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在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此都值得重视,值得借鉴和吸取,而在具体操作中最佳的选择是对其加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利用。
首先,要坚持整体的、综合的研究视野。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文学的审美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坚持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相结合。然后,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统一。
(1)外国作品研究的方法扩展阅读:
文学理论的现代发展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在于理论自身的学理建设。80年代下半期和整个90年代,是中国文学理论比较全面地建立自身学理的时期,确立自身主体性的时期。
在文学理论学理的探索、建构中,无疑,西方文学理论发生过重要影响;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文学理论中的西化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审美研究、作品形式、结构等因素的内在研究,和那时中国美学问题的大讨论,都对中国文学理论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时在讨论中,不少学者对现代文论传统进行了有批判的吸收,并且力图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景象,新说屡起,佳作迭现。文学理论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构旧说的基础上出现的,同时又是新的建构。
因此,这十多年的文学理论,不是一味的解构,不是一味地听从外国人说话,不是把外国人的文学理论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对文学理论既有改造,又力图有所创新,并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一些新的文学理论范畴。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文学理论在不断地走向边缘化,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应当承认,文学理论是个有成绩的部门,真正的理论创新,自会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绩估计过高,但也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构与建构,正是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体现。
Ⅱ 什么是影响研究试用此方法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那些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在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集中在作品上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着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该书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建构了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不失为一部重要的比较文学着作。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来研究,注重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派以其丰硕的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也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朗松(法国着名文学史家): “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
朗松: “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影响,与其是靠具体的有形之物的借取,不如是凭借某些国家文学精髓的渗透。”
约瑟夫·T·肖(美国学者):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结论: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
影响的外来性——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而它是外来的
影响的隐含性——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以鲁迅《狂人日记》所受果戈理《狂人日记》之影响为例
日记体小说——一种中国传统文学中所没有的小说样式。
鲁迅对果戈理现实批判精神的吸收与创新
Ⅲ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影响比较法、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
1、影响比较法: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4、跨学科研究法: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运用生成于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述,研究生成于利益文明中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文明之间,其核心是跨越文明界限的文明理解,包括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等。
Ⅳ 阅读外国作品的方法有那些
先假设你指的是文学作品。你是要完成任务,还是纯粹个人爱好?无论读什么样的外国作品,可以先了解一下,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以便于增强理解力。其次,可以分类阅读。最关键的还是找到你自己喜欢的。
Ⅳ 外国文学作品研究有哪些角度,好就追加悬赏!
作品对时代的影响和受时代的影响,作品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和受文学传统的影响,作品对作家的影响和受到作家的影响,作品本身的文学造诣,等等,等等。
Ⅵ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好方法
阅读外国名着时,最好事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了解一下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这有助于理解作者在作品里倾注的内涵。
做到以上事情之后,就可以看小说了。但是要拿一个本子来做读书笔记,把读到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当然,若是觉得笔记本太拖沓,也可以直接在书上写下批注。
读完书后,回忆书中的所有内容,思考作者写下作品时的心情和期望。感悟书中的所有人物,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启发人生。
过几年后,再重新阅读已经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那么你会得到不同的感悟。
Ⅶ 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方法
中译的? 第一步 题目和前言,每天看一遍,连续看三天,概括段意,写下感受 。 第二步了解作者,主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童年生活,以及了解该作者的作品 大致属于什么领域。一天完成,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作者,去感受作者的况际,尤其是童年哦。 第三步,大致浏览一下目录,看一下文章的涉及范围,比如医学,亲情,年龄等等,然后带着兴趣读,把疑问的地方写下来,每章看完都要给文章提纲,随时心里告诉自己自己很喜欢读,看两遍,写下读书笔记,读后感。 第四步一周之后再看一遍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况遇,然后上网看看别人对作品的评价,从而了解和发现作品的新亮点。 第五部,从新读,写下一些东西来 如果是外文的,遇到生词,不要时时刻刻查字典,要猜意思。 外国文学作品是认识外国思想,风俗的窗口,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去感同身受最好不过。
Ⅷ 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取决于所涉及的语言文学文化对象及所研究的问题。像尚德机构就行,课程多样,还是比较推荐的
Ⅸ 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有那些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作品框架的梳理,对作品深度的研读。
Ⅹ 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
一、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
二、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三、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着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四、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五、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 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