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心肺复苏鱼骨头图分析方法

心肺复苏鱼骨头图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8 09:12:37

1. 心肺复苏抢救有哪八个步骤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 胸外按压(C)
(1) 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
(2) 胸外按压30次(17秒完成):
A. 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 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 深度:胸骨下陷≥5cm
D. 频率:≥100次/分
5. 开放气道(A)
(1) 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
(2)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 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 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 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 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 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 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9.整理、记录
(1) 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
(2) 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2. 心肺复苏的操作有哪些步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一)第一步: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必须了解病人是否心跳、呼吸停止。呼吸,心跳停止的表现是:当心跳停止时,意识突然丧失时,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病人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瞳孔散大,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口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这时,摸不到脉搏,听不到心音;其呼吸停止的判断较为容易,用耳贴近病人口鼻,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则可判定呼吸状况。

一旦发现可疑心搏骤停的病人,首先判断病人有无意识,一般轻轻摇动病人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果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可以大叫“来人啊!救命啊!”接着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驱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抢救者跪于病人肩颈侧,转动躯体或拉直双腿时要注意保护颈部,最好能解开病人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应用仰头举颌法保证呼吸道畅通。

(二)第二步:在畅通呼吸道、判定病人不存在呼吸后,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抢救者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完全包住),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再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除。每次吹气时大约为800~1200毫升,吹气时暂时停按压胸部,亦可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口对口呼吸。

(三)第三步:在判定病人心跳停止后,先行心前区叩击术,用右手握拳,以中等力量叩击心前区,连续叩击3~5次,常可使心脏复跳,无效时,迅速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术。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操作者以右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体的下方1/3交界处,左手则按压在右手手背上,操作者双背应绷直,力争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借助操作者和躯体的重力及上肢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快速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80~100次。按压有效时应能触到大动脉的搏动,收缩期血压维持在60毫米汞柱(8.0千帕)以上。双人抢救时,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的时间内完成,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5:1,人工呼吸者与胸外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是,中断时间不超过5秒。

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50%的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为减少。

脑复苏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中在现场上以维持血压和控制呼吸为重点,如果能进入医院进一步抢救,则更可能注意脑的复苏。

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可武断地停止复苏的决定。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师到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有医师到现场,确定病人已死亡。

如果情况允许,积极联系附近的医院来紧急出诊,作进一步抢救。

3. 什么是鱼骨头分析法

鱼骨头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分析的时候象鱼的骨头一样层层分析,有主有次.主要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1. 确定个人和部门的业务重点,确定哪些因素与企业业务相互影响.
2. 确定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要素和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 确定KPI,判断一项业绩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将企业级KPI逐步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岗位,依次采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KPI,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确定下来.

4. 鱼骨图法怎么理解

鱼骨图法也叫因果图,主要是利用5M因素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 5M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人”指的是造成问题产生人为的因素有哪些;“机”通俗一点就象战斗的武器,通指软、硬件条件对于事件的影响;“料”就如武器所用的子弹,指基础的准备以及物料;“法”与事件相关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是否正确有效;“环”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5个方面就象鱼的“主刺”一样,每个主刺上还有很多的小刺,这些小刺就是与主刺相关的问题,来构成了一条难以下咽的鱼骨头,如果不拔掉,一不小心就会卡住喉咙,让人痛苦不堪。

5. 心肺复苏术可分为哪几个小步骤

1.判断有无意识
抢救者在现场,必须迅速判断伤病者有无外伤和意识是否丧失。如果发现头颈部受伤,不应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因不正确的搬动而加重颈部损伤造成高位截瘫。
具体方法:
抢救者应轻拍患者面部(或拍肩),并大声问:“喂,你怎么啦?”。这样可以避免对并非意识丧失者进行复苏急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呼救
如果患者对呼唤、轻拍没有反应,说明已无意识,抢救者则应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目的是叫人来协助急救或请求旁观者打急救电话“120”。同时进行下一步措施。
注意:
在呼叫急救电话时应说明:①事情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包括明显的路标);②当时所用的电话号码;③何种事件或病情;④需要救助的人数;⑤对病患者进行了哪种帮助(已做的和正在做的)。当对方已听明白,放下电话后,才能挂断电话。
3.将伤病者摆成仰卧体位
伤患者体位的要求:
为使复苏有效,必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头不能高于胸部,要与躯干呈水平位置。
如果患者躺的是弹簧床,则应在其背下垫上与床同宽的硬板。
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则应立即使其翻转成仰卧体位。
翻身的方法:
抢救者首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和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以防将其身体扭曲)。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抢救者的位置:
抢救者应双腿跪在(或立于)患者的一侧(为方便用力,最好右利者位于右侧,左利者位于左侧)。单人抢救时,抢救者身体应与患者肩部水平,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个膝盖分别在患者的头部和胸部水平位,这样可有利于进行吹气与按压,而不用来回移动膝部。双人抢救时,两人相对,一人跪于患者头部水平负责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患者胸部水平负责胸外心脏按压。
4.开放气道
畅通呼吸道是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气道是指气体从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到肺脏的通道。意识丧失者由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如果将下颌前移可使舌头和会厌离开咽喉壁而开放气道。头部后仰也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
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性:
畅通气道是复苏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人只要畅通了气道,就能恢复自动呼吸。如果气道不通畅,则对口吹气没有效;胸外按压无用;后期处理(如用药除颤、脑复苏等)也都将失败。
开放气道有三种方法,下面只介绍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
方法:
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拇指则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仰头举颏法简单、安全、容易学而且有效,是目前推荐的惟一方法,适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应用。
注意:
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防止口腔闭合。③当发现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能占用过多时间。④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要求:
开放气道有时间限制,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二)人工呼吸
1.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抢救者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采取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必须判定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看:观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
听:聆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感觉:抢救者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流的吹拂感。
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则应继续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没有自主呼吸,则应检查有无异物阻塞气道,如有异物阻塞,应该立即迅速清除。待清除异物后,再继续观察。如患者在打开气道和清理口腔异物后仍没有呼吸,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
要求:判断有没有呼吸要在3—5秒钟内完成。
2.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的原理:
一般来说维持人的呼吸功能和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新陈代谢)和足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产生自主呼吸)。正常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氧20.94%,含二氧化碳0.04%;呼出气体中,含氧16%(肺脏只吸收氧含量的20%,其余的80%原样呼出),含二氧化碳4%。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时,抢救者因过度换气(加倍呼吸),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即为18%,二氧化碳的含量则为2%。在一般情况下,抢救者只需用其通气量的20%,就足以使伤病员保持适度的通气。
(2)人工呼吸的方法:
①口对口吹气
具体方法:
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抢救者用压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同时,在深呼吸之后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气,然后缓慢而持续地将气体吹入。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气。第一次吹气完毕,应抬起嘴,手松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如果吹气有效,患者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排出而胸部下降,然后再作下一次吹气。
口对口吹气后,要了解通气是否充分,仍要用判断有无呼吸的方法,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和感觉有无气流呼出。如果发现吹气无效,可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使其气道通畅。若仍不通气,说明气道被异物阻塞,就必须立即清除气道异物。
要求:
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充分吹气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吹气量少通气不足,但吹气过多过快,可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扩张,导致呕吐、误吸。
②口对鼻吹气
口对鼻吹气一般用于不适宜口对口吹气的情况下,如,牙关紧闭、口不能张开、口对口密封困难、口腔周围严重外伤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合做口对口吹气等情况。但如果在鼻出血或鼻阻塞时禁止用口对鼻吹气。
方法:
抢救者一只手小鱼际侧压住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只手托其下颌,使口完全闭合,抢救者先做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患者鼻部,呈密封状态,再向鼻孔内吹气。
③口对口、鼻吹气
这种方法用于对婴儿进行人工吹气,即抢救者用嘴将患儿的口和鼻同时包住,盖严后吹气。
(三)人工循环
1.判断有无脉搏
如果想判断患者心跳是否停止,常用触摸颈动脉的方法来确定。因为颈动脉较粗,且离心脏最近,又容易暴露,便于迅速触摸的到。
部位:
劲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与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
抢救者用一只手在前额继续保持头部后仰的同时,用另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尖并拢,放于患者的喉部,平喉结向靠近抢救者一侧的颈部滑动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要求:
①因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则或微弱而快速,可触摸颈动脉5—10秒钟来确定。②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以免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③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千万不能两侧同时触摸。④正确判断有无脉搏很重要,因为对有脉搏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常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有脉搏而没有呼吸,则只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开始两次吹气,每次1~1.5秒钟,以后每分钟12次,即每5秒钟吹气一次。
如果摸不到脉搏,则可确定心跳已经停止。此时应迅速通知医疗急救系统,并同时在开始两次吹气后,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原理:人体胸廓有一定的弹性,肋软骨和胸骨交接处可因受压而下陷。因此,按压胸骨下段即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空。这种压力可以使血液射向肺动脉、主动脉,流到两肺和全身各脏器,部分经颈动脉流入脑。放松压力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及肋软骨的支持又回复原位。由于胸腔的扩张,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心室又得到血液的充盈,这样有规律地按压和松弛,从而建立起人工的血液循环。这就是传统的“心泵学说”理论,以后有的学者又提出“胸泵学说”。但两种学说的血流机制,可能在胸外心脏按压中都起到一定作用。
(2)按压部位:首先把胸骨分为上、中、下各1/3段,准确的按压部位应在胸骨的中1/3段与下1/3段的交界处。
(3)确定按压部位的方法:要让患者仍处于水平仰卧体位。抢救者用刚触摸劲动脉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行到两侧肋弓的汇合点(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定位于下切迹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另一手的掌根从前额移至平放并紧靠在食指旁,即胸骨的中1/3与下1/3段的交界处。使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以保证按压的力量在胸骨上,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离开胸壁,保持下压力量集中于胸骨上。
(4)正确有效的按压技术与要求如下:
①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两肩要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两肘关节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前后摇摆。
②用力要均匀,不能过猛,按压深度4~5厘米。
③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置。然后再做下一次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要相等。
④放松时,手掌根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因改变位置而无效或造成骨折损伤。
⑤按压速度,每分钟60~80次。
(5)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有:
①双手手指和手掌都紧贴胸壁,使力的作用点不在胸骨上,而引起肋骨骨折。
②定位不准确或虽定位准确,但抬起时,手掌根部离开胸骨,使按压点移位而引起剑突受压导致肝破裂等损伤,还可能顶压充盈的胃而引起呕吐和呕吐物误吸入肺等。
③按压时呈冲击式(骤然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等,以致效果差,造成损伤。
④按压时施加的压力不垂直,导致压力分散。
⑤按压节律忽快忽慢,频率太快或太慢。以上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都应在按压时引起注意。

6. 鱼骨图的五个要素是什么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末端原因。

2、鱼骨图绘图过程

A、填写鱼头(按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画出主骨;

B、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

C、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

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6)心肺复苏鱼骨头图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它常用于产品设计,来显示某个总体效果的可能因子。石川图常用在产品设计、或是生产质量管理或失效预防,以识别造成问题的所有潜在因素。是品管七大手法中的一项。

石川图中会将问题(鱼头)放在图的右边,潜在因素分为几大类,再由各大类中去细分小分类,都在图的左边,例如:鱼头—大类、鱼身—中类、鱼刺—小类,让阶层分支清楚地展现。

历史

在1960年代,现代管理学先驱石川馨在川崎重工船厂创建品质管制过程时发展出石川图,它是品质管理的七种基本工具之一,因其形似鱼骨,又被称为鱼骨图。在生产品质管制中,石川图可以帮助企业逆向剖析各个部门的问题,是一种由结果反推各个因素缺陷的工具。

阅读全文

与心肺复苏鱼骨头图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学好阅读理解方法 浏览:123
奥迪水壶的安装方法 浏览:963
红米四设置自动开关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4
手指扭伤如何消肿快速方法 浏览:201
快速治疗烂嘴的方法 浏览:806
电路阻值的计算方法 浏览:967
测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801
禽腺病毒检测方法 浏览:473
皮制手机壳清洗方法 浏览:156
学习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78
橘子的使用方法 浏览:978
四年级检测电路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浏览:935
安阻法的测量方法 浏览:143
儿童低烧怎么办简单的退烧方法 浏览:396
淘宝上的存钱方法怎么存 浏览:109
猫术后化脓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14
夹核桃的工具安装方法 浏览:19
二年级画小汽车简便方法 浏览:41
螺旋式led灯泡安装方法 浏览: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