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史哲学生如何巧妙选择考研专业
同意楼上的观点
2. 什么是文史哲
《文史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编辑、出版,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国际书店发行。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同年8月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3年再次复刊。
历史沿革
1951年5月1日《文史哲》创刊,初为双月刊。7月1日,童书业在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9月1日,赵俪生在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11月1日,李希凡在第4期发表《典型人物的创造》,这是《文史哲》最早发表的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李希凡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史哲》善于“扶植小人物”的传统由此发端。
3. 文史哲包括哪些专业
文史哲包括以下专业:
哲学、经济学、法学(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数学、教育学(包括体育学)、文学(包括语言学、艺术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理学学士、工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十二类。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
4. 文史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具体一点
《文史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编辑、出版,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国际书店发行。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同年8月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3年再次复刊。
《文史哲》侧重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着力打造的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一贯的办刊风格,尊奉“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则是其始终不渝的办刊宗旨。
《文史哲》的最终目标,是传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学统,进一步深入世界汉学学术圈,跻身世界汉学名刊之林。
(4)文史哲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文史哲》向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置身全球化时代,《文史哲》更以“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为宗旨,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命,不断发掘新的选题,展开新的争鸣。
《文史哲》相继开展过中国古代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制度、农民战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传统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古文论研究、文艺理论和现代文学研究、儒学是否宗教、疑古与释古等等的学术讨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研究和古史分期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更是名重一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文史哲》杂志每年获资助40万元。《文史哲》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无疑为其早日实现既定的超越中国本土学界、成为世界汉学名刊的办刊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