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说服传播研究方法

说服传播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5 13:20:08

㈠ 说服性传播的经典解读

传播者的特性:如果传播被认为是来自低可信性信源,受众会认为它在表述上比来自高可信性信源的传播更偏颇和不公正;在影响受众意见方面,高可信性信源比低可信性信源的即时效果更大,而几周后,高可信性信源的正面效果和低可信性信源的负面效果会逐渐消失;对意见的即时影响与受众的注意程度和理解力无关。
讯息的内容和结构:在说服中,轻度的恐惧诉求是最有效的,中度诉求和重度诉求虽然能够引起对象的兴趣和紧张感,但也会产生一些干扰,降低了它们的整体效果;讯息的组织形式研究发现,最有效的讯息是明示结论,并以“两面提示”的方式提出,讯息提出的先后顺序对传播效果并无太大影响。
受众:那些群体归属感很强的人,很难接受那些与组织规范相悖的传播;受众的个性因素研究发现,自尊心比较弱的人比较容易受影响,而那些对他人具有攻击性的人,以及有精神性神经症倾向的人,则很难被影响。
受众反应模式:主动参与传播者会比被动参与传播者更容易改变意见,例如,那些不得不发言支持某一问题的人,往往比那些只是看材料、听讲话的人,更容易朝着讲话所支持的方向改变意见。

什么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其代表作和主要贡献是什么

传播效果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纯效果”。
人类文明由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对政治权力的认知与态度实现了以下四种转化;(1)从统治型权力观到服务型权力观;(2)从单向性权力观到双向性权力观;(3)从全能权力观到有限权力观;(4)从强制性权力观到说服性权力观。
卡尔·霍夫兰(CarlHovland,1912-1961)
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是着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网上的资料,望采纳。

㈢ 传播学研究方法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
特点:①客观性。②系统性。③定量性。④显性内容。
三、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四、个案研究一般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结果都从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证实假设,其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个案研究法就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

㈣ 说服研究 名词解释!!!

说服研究是由卡尔·霍夫兰提出的。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改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罗杰斯(E·Rogers,1986)认为: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霍夫兰是学习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克拉克·赫尔(Clark Hull)的追随者,后来又共事多年。这对霍夫兰研究态度改变的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本来他可以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大展拳脚、早出成果,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霍夫兰应召率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华盛顿,在美国陆军军部研究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美军士气的问题。

从此,霍夫兰的实验对象由让老鼠走迷宫变为让士兵看影片,通过对影片内容、形式和设计变化,测量、分析传播来源的可信度、恐惧诉求的程度、问题提出的先后效用、论辩时是讲一面之辞还是两面都说、结论是明示好还是暗示好等传播问题。

战争结束后,霍夫兰带着同事和资料回到了曾工作过的耶鲁大学,继续进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他们接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设立了耶鲁传播研究项目,旨在"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霍夫兰等,1953)

他的说服研究小组硕果累累,从1949年至霍夫兰生命终结时,几乎每年撰写一部着作。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说服研究仍然是一种流行的社会研究,每年大约有1000种研究成果出版。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研究的普遍性下降了。或许因为所有原始的霍夫兰式的线索都已经得到充分开发,所以这个研究阵线的活力也被耗尽,而新颖的方法还没有得到确认。而且,许多传播学学者开始认为,单向传播是作为对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的、来回往返的本质的一种简单化而发生作用的。然而,霍夫兰既将说服研究引入传播学,又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他的理论和他的方法在今天都仍然具有生命力。

㈤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目前传播学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四个维度。
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c6c59f0100zwyl.html

㈥ 说服性传播的说服性传播与说服论

1.说服意图与效果变化方向的关系?
这种关系又分为两类,一是受传者的思想言行按照传播者的说服意图向正方向产生态度变化,被称为正效果;二是相反,被称为反效果或负效果。这里所说的正、负效果,系指传播者的说服性传播目的是否达到,基本达到了,即为正效果,反之则为负效果。例如,对社会敏感问题的报道、宣传,要么产生正效果,要么产生负效果。?
2.说服性传播内容与受传者既有态度(或称先向倾向)的关系?
受传者的态度变化,如果沿着说服性传播内容同向发展,尽管存在程度差异,但都称为同化效果;如果向远离说服性传播内容的方向发展(同样也存在程度差异),则称为对比效果。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受传者原来就具有接近于说服性传播内容的立场、观点时,容易产生同化效果,反之则容易产生对比效果。这种理论基本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先决、外因条件的唯物辩证观点,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受众的主动性因素。?
3.时间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说服性传播,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论是何种效果)。任何效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时间与过程,只是有快慢差异而已。如同化学反应现象一样,有的较快显现反应结果,有的则需要经过较长的反应过程,甚至需要附加某种特定的条件。一般说,权威性、可信度较低的传播者和媒介发出的说服性传播,一般难以引起受传者重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或是经由权威性传播者和媒介再传播之后,或许会产生很明显的效果。这样产生的效果,在明显表露之前被称为假眠效果。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其宣传、讨论以及它所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在中央领导强调和《人民日报》转载并开展讨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呈现这种假眠效果。又如,当某一事项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同时加以报道,让受众进行思考、讨论时,也往往不能很快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明显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可能产生稳定、坚实的明显效果,而且会是正效果。这种效果被称为迟行效果。对这类假眠效果和迟行效果不能忽视,特别是对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性敏感问题的说服性传播,传播者应尽可能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假眠效果或迟行效果,决不可急欲求成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否则将欲速则不达,甚至促成负效果。假眠的效果、迟行的效果,往往潜藏着说服性传播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和最真实的效果。?
4.说服性传播效果与其他四要素(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众)的一般关系?
不言而喻,这四种要素都分别地和综合地影响着说服性传播效果的好坏、大小、成败;反过来,说服性传播效果如何,也影响四要素的运作行为。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互为影响、促进或制约,缺一不可。说服性传播效果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继承了以往传播学研究中的合理内核,并无多少创新,故此处不再赘述。?
5.说服性传播效果的类型?
(1)创意效果。即提出一种新观点、新见解,促使持中立态度的受传者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
(2)强化效果。即进一步稳定或强化受传者既有的立场、态度和倾向性。这是说服性传播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效果类型。
(3)小变效果。即冲淡、削弱受传者原有的立场和态度,使之部分地表示赞同或反对。?
(4)变革效果。企图使受传者固有态度和立场发生180度逆转,由反对变赞成,或由赞成变为反对。但这种效果只有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才可能产生,因此不具普遍性。?
(5)衡定效果。使受传者固有立场、态度保持不变。?
(6)无效果。即传播与信息的浪费现象。?
(7)逆效果。产生了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效果。这是传播者在把握传播方式和选择传播内容上的失误、失策、失算造成的,是对传播者的客观惩罚。?
以上所述,即是说服论的主要理论模式。在此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由于新闻传播都是有目的的一种活动,所以,说服性传播自然是居新闻传播的主导地位。其次,不论是何种目的,其共同点都是要影响、说服受众,使之按传播者的说服意图发生变化。这就是新闻传播历来所具有的导向特性

阅读全文

与说服传播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治疗湿尤有效方法 浏览:909
小米的快捷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70
用底线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浏览:277
检测方法elisa法 浏览:191
远离口臭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684
中药及其制剂常用的纯化方法 浏览:151
充电机使用方法步骤12V 浏览:1001
正确怀孕的方法 浏览:50
iphone6跳屏解决方法 浏览:895
怎么鉴定玉的真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0
椰子鞋带交叉方法视频 浏览:528
画轴力图的简便方法 浏览:902
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学手段 浏览:344
妈妈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957
齿痕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浏览:759
高里程数计算方法 浏览:869
15x12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7
成武白酥鸡的食用方法 浏览:866
农村打灶方法视频 浏览:116
让皮肤快速变白的方法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