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发布时间:2022-12-23 21:20:08

Ⅰ 快速提升力量训练方法 快速提升力量的三种训练方法

1、引体向上:主要发展上肢力量,背部、手臂均能得到锻炼。动作要领:双手反握单杠握距与肩宽)直臂悬垂。然后肱二头肌集中收缩用力拉引身体向上,至下巴高于横杠,再缓慢还原。

2、俯卧撑:主要锻炼胸部、肱三头肌和前臂等。动作要领;俯卧直臂支撑,手指向前,两手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腿绷直,脚尖支地两脚并拢,身体挺直,头稍抬起。屈肘下降身体时两上臂贴近身体两侧,身体下降至两臂完全弯曲,胸大肌收缩用力,以胸带臂使两臂伸直还原。

3、双杠臂屈伸:作用与俯卧撑大致相同,但难度要大。动作要领:屈臂支撑,抬头前伸,躯干前挺(为了保持身体平稳,膝关节弯曲),肩膀前移。以胸大肌的收缩力撑起两臂,稍停,然后缓慢还原,如此重复。

Ⅱ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俯卧撑。动作方法是俯身向前,手掌撑地,手指向前,两臂伸直,两手撑距同肩宽,两腿向后伸直,两脚并拢以脚尖着地。两臂屈肘向下至背低于肘关节,接着两臂撑起伸直成原来姿势。练习要求:身体保持平直,不能塌腰成“凹”形,也不可拱臂成“凸”形。

多次重复该动作,能发展三角肌的前部、胸大肌以及肱三头肌等上肢力量。

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也可变化以下练习:(1)手掌撑变为手指撑,连续做俯卧撑动作;

(2)两臂宽撑(掌撑或指撑),连续做俯卧撑动作;

(3)两臂宽撑,两手握砖连续做俯卧撑动作;

(4)一腿抬起,另一腿着地,连续做俯撑动作;

(5)两脚放在横木上,连续做俯卧撑动作等。

2.引体向上。动作方法是两手正握或反握单杠,握距同肩宽,两脚离地,两臂伸直,身体悬垂。引体发力身体向上拉至头过杠面,然后身体慢慢垂下来成原来姿势。练习时要求发力引体不要借助身体摆动和屈蹬腿的力量,多次重复该动作能发展胸大肌、背阔肌以及肘关节屈肌群力量等等。

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也可变化下列练习:(1)两手正握单杠悬垂,连续做引体向上头触杠头前伸动作;

(2)一手反握杠,另一手腕扣杠,连续做引体向上动作;

(3)脚负小沙袋在单杠上连续做引体向上动作。

3.双杠臂屈伸。动作方法是两臂屈伸在双杠上,身体垂直在杠内,屈臂至两臂完全弯曲,接着用力撑起,使两臂伸直成原来姿势。练习要求:身体要直,下肢自然下垂,腿不要屈伸摆动,多次重复该动作能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力量。

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也可变化下列练习:(1)脚背放置小沙袋或壶铃连续做屈伸臂动作;

(2)腰负重物体或身体穿沙背心连续做屈伸臂动作;

(3)在吊环上连续做屈伸臂动作。

4.仰卧起坐。动作方式是仰卧在地板上或体操垫上,使身体处于水平位置,腿伸直,两手一般抱头,然后向上抬上体至垂直部位,再慢慢后倒成原来姿势。多次重复该动作,能发展腹肌、骼腰肌等力量。练习要求:起坐动作速度要快,下卧时动作速度应慢。

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也可变化下列练习:(1)仰卧在长凳上,两手持杠铃片置于脑后,两脚固定,连续做仰卧起坐;

(2)仰卧在木马上或斜板上,两脚勾住肋木,两手持球,两臂伸直,连续做仰卧起坐;

(3)坐在跳箱上两脚由同伴握着,两手持杠铃片置于脑后连续做仰卧起坐动作;

(4)仰卧,连续做元宝收腹起动作等等。

5.收腹举腿。动作方法是仰卧在地板上或体操垫子上,身体伸直处于水平位置上,两臂伸直自然置于体侧,然后收腹向上举起双腿至垂直部位,再慢慢放下成原来姿势,练习要求:收腹举腿动作速度要快,放腿速度应慢,多次重复该动作能有效地发展腹肌和髋关节屈肌群力量。

若提高练习难度和效果,可变化下列练习:(1)支撑屈膝直角坐,接着成直腿后撑直角坐动作,反复练习;

(2)背靠肋木,两手正握横木悬垂,两脚夹实心球连续做收腹举腿动作;

(3)仰卧,两脚夹实心球连续做收腹举腿动作。

6.体后屈伸。动作方法是身体俯卧在垫子或凳上,髋部支撑,脚固定两臂前举连续做体后屈伸动作。

练习要求:体后屈时,上体尽量抬高。主要发展伸髋肌和脊柱伸肌的力量若增加练习难度和效果,可变化下列方式进行练习:(1)俯卧,两腿伸直,两臂屈肘抱头后,连续做体后屈动作;

(2)俯卧在矮木凳上,脚固定,两臂屈肘抱头后,连续做体后屈动作;

(3)俯卧在跳箱上,两手抱头后,两脚由同伴扶着,连续做大幅度的体后屈伸动作;

(4)俯卧在木马上,两臂伸直,两脚勾住肋木,连续做大幅度的体后屈伸动作等等。也可以手持哑铃、杠铃片或身穿沙背心做上述各种方式练习。

7.俯卧背腿。动作方法是俯卧在地板或垫子上,两腿并拢伸直,髋部支撑,两臂自然伸直置于体侧,连续做两腿向后上振起动作。练习要求两腿尽量向上振起。俯卧腿上振是发展脊柱伸肌与髋关节伸肌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若增加练习难度和效果,可变换下列方式练习:(1)俯卧在山羊上,两臂伸直手扶肋木固定上体,连续做两腿向上振起动作;

(2)俯卧在木凳上,两手扶木凳,两腿连续向上振起动作,也可脚负重物做上述各种方式练习。

8.连续跳跃。动作方法可用单腿跳跃和双腿跳跃进行水平跳,向前跳和向上跳。主要发展大腿前后群肌、小腿群肌及踝关节力量。练习要求:上体正直、蹬地有力、动作连贯。主要练习方法有:(1)原地单腿跳;

(2)原地双腿跳;

(3)单腿在高物上交替跳;

(4)跳深;

(5)多级跨步跑等等。

9.提踵运动。动作方法是在两腿底下放一块约5~6厘米厚的木板,前脚掌踏于木板上,脚后跟着地,然后尽量提高脚后跟再进行放下,连续进行。练习要求:身体正直、上体挺拔臀部不要后坐,该动作练习主要发展小腿后部的目鱼肌、腓肠肌、腓骨肌、短肌群力量,同时对踝关节处韧带的收缩亦有益处。

10.仰卧推举。动作方法是仰卧在推架上,调整好呼吸(用力时应先吸气),双手握紧张杠铃,双手距离略宽于肩,然后把放在架上的杠铃举起,在适当的控制之下慢慢放低杠铃至胸部,轻触胸部的瞬间再立刻出力上举直至两臂伸直状态。此种练习重量应由轻渐重,轻的时候可多举几次,若重量达到体能的最大负荷,则一次刺激也已足够。练习要求:发力推起杠铃要快,放回胸上要慢。在向上发力推起杠铃时,要尽量避免腰部离开凳面向上借力现象,该动作练习是唯一能锻炼上身全部肌肉的运动,主要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前锯肌和肱三头肌力量。

做仰卧推举练习也可以用哑铃进行,对发展上身小肌肉群肌力量更为有效。

11.抱腰角力。动作方法是两人面相对,相互抱住对方腰,然后用力将对方拔离地面。练习要求:应旱地拔葱式用力将对方抱离地面。

12.仰卧过顶举。动作方法是仰卧在板凳上,双手重叠握住哑铃把的一端,让另一端可以放下。开始时将哑铃提起,两臂伸直,重量承受在胸部上端,然后慢慢从头顶上下放,直至两臂能舒适伸张到头顶的后下方,然后开始举回成原来的姿势。练习要求:下放时开始吸气,放至最低点肺部刚好充满气;开始上举时呼气,恢复到原来姿势时呼气结束。此动作练习,每节做3组,每组10~15次。经常练习该动作可以发展胸肌及背部上部肌肉,更主要的是能扩展肋骨。

若增加练习的难度和效果,可变化为弯臂过顶举。其动作方法是:仰卧凳上,身体平躺,膝盖约成90角,两脚平放地面,将哑铃提起,两臂伸直,重理承受在胸部上方,然后慢慢从头顶放下,直至手臂大约成90度角时,再收回原来姿势。

13.肩负杠铃转体。动作方法是两脚左右开立,两手扶住铃片,向左、右两侧上转体。练习要求:上体挺拔直立,转体时两脚不能移动,转体至极限时稍停,动作要平稳、缓慢。此练习主要发展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腰背肌力量。

14.杠铃平推。动作方法站立,两手握杠铃置于锁骨。连续向前做快推动作。亦可两脚前后开立,向前上方做快推动作,两腿前后交替进行。练习要求:动作快速连贯协调。该动作练习主要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前锯肌、肱三头肌力量等。

15.杠铃弓箭步抓举。动作方法是抓举杠铃,两腿成弓箭步,然后恢复原来姿势。连续交替进行。练习要求:发力快,上下肢配合协调。该动作练习主要发展腰背肌、上肢肌和下肢肌群力量。

16.肩负杠铃四分之一屈膝蹲跳。动作方法是将杠铃置于颈后肩上,双手握杠略宽于肩,双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上体保持挺直,然后屈膝四分之一,随即利用腿部肌力的收缩作用,做原位上跳,使两脚同时离地约3~5厘米。如此连续跳跃练习,主要发展长背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腰大肌、缝匹肌、半腱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群力量,对提高爆发力和弹性有显着的效益,并可增强心肺的耐力。练习要求:双手必须牢固握住杠铃,使其不可离开后颈部,上体正直紧腰两腿充分蹬伸跳起。

Ⅲ 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对健身型男来说拥有一身完美的肌肉很重要,所以他们会经常进行力量训练,谁不希望能够拥有健康身体以及完美的身材呢?那么现在分享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1

举哑铃

相信日常爱健身的朋友,肯定对举哑铃是情有独钟的,甚至很多朋友会在自己家中购买哑铃。因为举哑铃能够很好的锻炼手臂力量,同时又是比较简单易行的动作。

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就是我们熟知的四点支撑,也就是身体四肢触地,但要注意身体一定要和地面平行,这组动作训练的是全身的力量,尤其是锻炼我们腰部力量,想要练腹肌的朋友,一般都不会错过这种力量训练方法。

俯卧撑

俯卧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动作,但同时也是力量训练的一组非常好的动作。虽然动作并不难,但是要做标准才能够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我们比较常见的有标准俯卧撑、单手俯卧撑、跳跃俯卧撑等。

单脚深蹲

单脚深蹲是在深蹲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主要训练的是腿部力量。相信大家对深蹲并不陌生,那么单脚深蹲,则是在深蹲的时候,只使用一条腿,另一条腿则缩起来。

仰卧触踝

仰卧触踝其实是和仰卧起坐有一些类似的,但是不同的.是,做动作的时候,无需整个人坐立,只要手 能够触摸到脚踝即可,这样动作能够做的更快,也能够有效达到健身训练力量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以及完美身材的追求,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已加入健身行列,健身也就像是一股主流,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要注意,因为健身并不容易,一定要坚持下来才能够见效。

常见的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2

1、抬高你的胸骨

不管做什么训练,我们的准备姿势一定有“抬头挺胸”这一项,这里的挺胸就是要将胸部完全展开,抬高我们的胸骨,并保持水平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一步,就像下图这样,在训练的时候,不仅胸部无法完全伸展,影响训练效果,而且面部朝下,训练动作受到限制,很多训练伤害都是这种情况下造成的。

2、用手肘来拉

一般训练背部的时候会需要有“拉”的动作,比如划船、(绳索、滑轮)下拉等,这时候注意要用手肘来拉,而不是借助手腕。在下拉的时候,不能过分注重手的发力,这样会将发力点转移到手腕,全程都是手腕发力下拉,根本锻炼不到背部,还容易扭伤。

正确的下拉,应该是固定双手、上臂的位置,手腕不要扭动,用手肘向后拉,此时背部才能出力,你才能清楚地感受到肩胛骨的伸缩。

3、脚踝向外打开

如果在和蹲起有关的训练中,你会感到膝盖疼痛,那么你的姿势肯定是有问题的。在蹲起的时候需要保持小腿前侧的胫骨和膝盖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肌肉的发力点一致不容易有损伤,但是多数训练者的错误姿势是膝盖会内旋,这里面有准备姿势错误的原因,也由天生扁平足引起的足外翻导致。

不管是哪种情形,在做蹲起的时候尝试用大脚趾抓紧地面,脚踝向外打开,稳定住脚步,这样在下蹲的时候,膝盖会保持和胫骨在同一直线上,不会额外承受过多压力,导致损伤。

4、保持胸部紧绷

在做硬拉或者过肩上举等动作的时候,尤其强调躯干的稳定性,当你在使用大重量进行训练时,躯干稳定性不足极其容易受伤。而说到绷紧躯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背部挺直,抬头挺胸收腹,这确实没有问题,可是还有一点技巧记住就能更加稳定我们的躯干,那就是手臂打直下放时,保持胸部紧绷。

当手臂打直下放的时候,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用到背部出力,此时如果保持胸部顶峰收紧,我们的整个躯干从前到后都是紧绷的,当然更加稳定。

5、绷紧臀部伸髋

在运用到下肢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髋关节的伸展,髋关节的伸展幅度越大,周边肌群发力越集中,不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如何能保证髋关节的最大程度的伸展呢?只要绷紧臀部就能办到。

当臀部放松的时候,你的下半身看起来是松松垮垮的,髋关节还有点内旋。

当你绷紧臀部的时候,你可以明显看到髋关节的伸展范围比之前多了至少10度,这样做硬拉、弓步蹲等下肢训练时,可以更加稳定,还能保护腰椎。

Ⅳ 力量训练的运动方法

在减肥运动前,务必先咨询对于设计训练计划具有丰富经验的健身专家。将每周的目标放在两到三个肌力训练项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力量训练的运动方法,欢迎参考~

力量训练的运动方法

一般而言,由一到两组动作,重复10到15个循环做为开始——最初先做最小的循环数,然后再增加到最大的循环数。随着你变得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便可以逐渐增加重量或是阻力。

下半身

弓箭步

1、站直,双手插腰,双脚与肩同宽。

2、背部保持挺直,头抬高。

3、左腿慢慢地向前跨步。左膝盖弯曲,身体向前并向下压低,如此你的重心就会落在膝盖上。确保你的膝盖骨没有超过脚趾。后腿保持放松并微微弯曲,让你的膝盖几乎碰触到地板。此时你的躯干应该保持直立。接着收回左腿,回到开始的姿势。

4、吐气向前跨步,吸气回到起始位置。

5、换边,重复相同的动作。

上阶训练

1、站直,双脚与肩同宽。

2、保持背部挺直(平坦),头抬高,眼睛直视前方。

3、右腿踩上板凳、箱子或其他稳定的平台。

4、平台的高度取决于你的'肌力与体适能水平,最高不应超过股骨( femur )处于水平位置的高度。

5、一旦你的右脚稳稳地踩在平台上,髋部向前移动,单用右腿踏上平台,直到身体呈现完全直立的姿势。

6、另一条腿跟进动作。

7、下阶;右腿先下,然后是左腿。

8、重复以上程序,右腿上阶10次,接着左腿上阶10次。

9、记得吐气上阶,吸气下阶。

深蹲

1、站直,双脚与肩同宽。

2、保持背部平坦,髋部缓慢地向后并向下移动,直到大腿骨(股骨)处于水平位置。

3、在深蹲的姿势中,膝盖的位置不应该超过脚趾,而你的头部应该呈中立姿势,眼睛直视前方。

4、缓慢地回到站姿,然后重复以上程序。

5、呼气站直,吸气蹲低。

腹部

腹部卷曲

1、仰躺在地板上,将小腿搁在健身球(或椅子)上。

2、调整身体的位置,让大腿呈90度角。

3、双臂在胸前交叠,身体朝大腿的方向卷起,直到上背部离开地板。缓慢地回到起始姿势。注意不要猛烈地摇晃或是推拉身体。

4、吐气卷起身体,吸气回到起始位置。

上半身

肩推举

1、在椅子上坐直,双脚的位置在膝盖前方。确认你的背部没有碰到椅背。

2、背部保持挺直,头抬高。

3、坐在一条弹力带的中间,双手各握住弹力带的两端。

4、双手同时上推过头顶到完全伸展的位置。

5、双手回到肩膀的高度, 弹力带呈现V 字型。

6、在整个动作中,你的手应该维持着掌心朝前的姿势。

7、重复以上程序10次。

8、在上推的过程中吐气,吸气双手回到肩膀的位置。

9、你可以透过加长或缩短弹力带来调整阻力。

滑轮下拉

1、在椅子上坐直,双脚的位置在膝盖前方,背部不要碰到椅背。

2、背部保持挺直,头抬高,眼睛直视前方。

3、弹力带绕过位于头顶上方的固定装置(如挂衣勾),两手各抓住弹力带的两端。

4、在起始姿势中,双臂呈向上伸展,双手高举过头,掌心朝前;下拉弹力带直到双手达到肩膀的高度。

5、缓慢地释放力量,让弹力带将你的双手拉回起始位置。

6、重复以上程序10次。

7、在下拉的过程中吐气,吸气双手回到头顶上方的位置。

8、你可以透过加长或缩短弹力带来调整阻力。

坐姿推胸

1、在椅子上坐直,双脚的位置在膝盖前方,背部不要碰到椅背。

2、背部保持挺直,头抬高,眼睛直视前方。

3、弹力带的中间绕过背部,双手各握住弹力带的两端。

4、双手与胸部同高,掌心朝前,前推(水平)至手臂完全伸展的位置。

5、缓慢地释放力量,让弹力带将你的双手拉回胸前的位置。

6、重复以上程序10次。

7、在前推的过程中吐气,吸气双手回到胸前的位置。

8、你可以透过加长或缩短弹力带来调整阻力。

坐姿划船

1、在椅子上坐直,双脚的位置在膝盖前方,背部不要碰到椅背。

2、背部保持挺直,头抬高,眼睛直视前方。

3、弹力带绕过位于身体正前方的固定装置(如门把、桌脚),两手各抓住弹力带的两端。

4、双手水平伸展、掌心朝向地板作为起始姿势。

5、双手向后拉到胸口的位置。

6、缓慢地释放力量,让弹力带将你的双手拉回完全伸展的水平位置。

7、重复以上程序10次。

8、在后拉的过程中吐气,吸气双手回到水平位置。

9、你可以透过加长或缩短弹力带来调整阻力。

Ⅳ 常见力量的训练方法

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当我们手和腿活动的时候,这些核心肌肉会帮助身体保持稳定,也可以使身体保持正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力量的训练方法,欢迎参考!

常见力量的训练方法

1. 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可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训练最常用的手段。

2. 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对抗性练习不需要任何训练器械及设备,又可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3. 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 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5.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有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 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强度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即肉体既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常用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机理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势。

1. 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练习时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关节角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 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试验表明,肌肉做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40%。股四头肌做离心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是做向心收缩时所承受负荷的两倍。由此,人们利用离心收缩的原理创造了“退让训练法”。肌肉退让工作是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中逐渐被外力拉长的工作,即肌肉的起止点彼此相分离方向移动,故又称离心工作。如用杠铃做的两臂弯举中,当臂部积极用力将杠铃往上举起后,在用手抵抗回降动作慢慢地将杠铃放下就属于此种性质的工作。

与向心力量训练相比,退让训练能克服更大阻力,更有效地发展“制动力量”,这是因为离心收缩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做离心收缩练习时,动作要慢,所需时间应比向心收缩的时间长一倍左右。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

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中断,因而工作努不能持久。

运动员完成静力练习时常常憋气,憋气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如运动员背肌力量在吸气时可达到119公斤,呼气时为127公斤,憋气时,可达到133公斤。但是,运动员憋气时间过长,会使胸内压升高,肺的血液循环恶化,从而可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所以在练习前应先做几次深呼吸,并应注意控制憋气的时间。憋气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如负荷强度为100%时,憋气的时间为2~3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憋气时间为4~8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憋气时间为6~10秒。

一次训练课的静力练习时间不应过长,冬季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达半小时。夏季比赛起,为保持已有力量水平,每次训练5~10分钟即可。

静力练习应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练习。

等动收缩训练

等动收缩训练由美国李斯特尔等人于1967年创立。等动力量训练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静力性力量)和等张(动力性力量)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美国霍·西斯尔对等动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经过八周训练,等动力量训练组最大力量提高了47.2%,而等张力量训练组与等长力量训练组仅分别提高28.6%和13.1%。

超等长收缩训练

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如跳伸等练习。

超等长收缩的优点在于,在做离心收缩工作时,肌肉被迅速拉长,它所受到的牵张是突然而短促的,肌肉各个牵张感受器同步地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高度同步,强度大而集中,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参与工作,使肌肉产生短促而有力收缩。超等长练习与其他力量练习相比,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肌肉发力突然,技术结构相似,传递速度快,因而可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拉长的速度快慢所决定的,而不单是由肌肉被拉长的长度决定的,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

循环训练法

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如:手握轻杠铃片(哑铃)做双臂前后绕环、摆臂+肋木举腿+连续跳绳+手扶肋木腰弓起+连续快速摆髋+快速轻杠铃卧推+连续快速半蹲起+向前跨步跳。这样做可使上下肢、前后肌群和大小肌群的用力搭配在一起,一次课做3~5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慢跑作为间歇。

电刺激练习

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是一种被动肌肉力量练习法,具体方法是将电极放置于要练习的肌肉群表面,通过电刺激使肌肉被动产生收缩。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同时肌肉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小,除用于一般增加肌肉力量外,特别适用于肌肉损伤后的康复练习。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需要有专门的电刺激器,用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时,最好与动力性练习方法结合使用。

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一、动静结合法

其方法是把动力练习和静力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先动后静。即先做动力练习至极限,而后固定在需要锻炼部位的角度上静止用力6-8秒,可练2-4组。例如:动静结合的弯举(发殿肱二头肌)先用60-70%的重量做6-8次,而后固定肘关节使上臂和前臂的夹角成90度,坚持6-8秒,做2-4组。

二、克制退让结合法

用动力练习(克制性收缩)重。复5-6次,做不起来后再做2-3次退让性工作。这样的结合能使肌肉得到更深的刺激。

三、先衰竭法

这是目前增大肌肉围径的有效方法。其做法是。要想发展那块肥肉,先选择只发展这块肌肉的局部肌肉练习来训练,做6-10次直到疲劳,使其衰竭,然后在3-5秒之内跑向另器械,做一个以发展这块肌肉为主的综合肌肉群练习,用79%的重量做到极限,这样交替训练4组左右,肌肉会感受到极大的刺激。据研究,这样能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促进其发育。举例如下。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胸大肌的方法;发达胸大肌的局部有效练习是仰卧飞鸟,而发达胸大肌等综合肌群的练习是宽握卧推,它除了发展胸大肌外,还能发展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和前锯肌。如将仰卧飞鸟和卧推结合起来举行训练,则效果会比单纯练一样要好。其方法是:运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仰卧飞鸟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卧推架前用事先准备好的60-70%重量做卧推,尽力举次数,直到起不来算一组,共做4组左右,累计总运动量为8组约50次左右。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三角肌的方法:发达三角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方向的平举,如前平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侧平举(掌心向下)主要发展三角肌中束;后斜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后束。发达三角肌的综合练习则是颈后宽推,这个练习既能发展三角肌,还能发展肱三头肌,对胸大肌、前锯肌也有影响。为发达三角肌将这两个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训练,其效果会更好。做法是;是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哑铃侧卧倒上举的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放置在另一侧的杠铃前,用杠铃做宽握颈后推举(70%),直到一个起不来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肱三头肌的方法:发达肱三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臂屈伸如颈后臂屈伸、弓身臂屈伸等,而其综合练习是窄力量推,将这两种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训练效果比较好。做法是:运动员先做颈后臂屈伸6-10次直到疲劳,然后迅速跑向深蹲架前拿起架上事先放好的杠铃(杠铃重量为自己最高重量的60-70%),连续举直到起不来,这样两种练习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肱三头肌就会很胀,刺激很深,只要营养跟得上肌肉就能得到很快的发育。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背肌的方法:发达背肌的有效局部肌肉练习是负重山羊挺身,而发达背肌的综合练习则有弓身、直腿硬拉等。为了加深对背肌的刺激可以采用如下练法:先在山羊上做负重挺身6-10次直到挺不起为止,紧接着跑向深蹲架前肩负杠铃做弓身练习(或做直腿硬拉),直到疲劳。将这两个练习组合在一起训练4组,背肌就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股四头肌的方法。运动员先做发达股四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负重腿屈伸,尽力做8次左右,紧接着做发达腿部肌肉的综合肌群练习;深蹲,也尽力做6-8次,这样交叉轮换做8组(4大组)约50次,股四头肌就会因刺激较深而发胀。

从理论上讲它符合极限负荷后的超量恢复的原则。这是因为肌体精疲力竭地负荷之后,首先功能能力大大减退,紧接着在恢复防疲肌体由适应一提高;超过它原有的水平;

四、先疲劳再重复法

先做综合肌肉群练习,紧接着再做局部肌肉群练习。如至少有四块肌肉参与的卧推,主要练习部分是胸大肌,肱三头肌在最大用力时并未最大限度地参与用力。根据先疲劳再重复的原则,首先练卧推(采用超组数法),然后,卧在板凳上持哑铃做飞鸟练习。

五、连续减重法

开始用较重的重量做到极限(8-10次);紧接着由同伴减低重量后再做到极限(4-6次人再由同伴将重量再减小,再重复做到极限(4次左右),如此连续做3组左右,一使肌肉极度紧张,得到最大的刺激。例如:仰卧推举(卧推)(80千克+70千克+60千克)/(8次+4次+4次)为一大组。又如;立姿弯举(35千克+30千克+25千克)/(12次+6次+4次)为一大组

六、连续加重法

其方法是先用轻重量做某一动作,轻松地完成练习后,紧接着加重练习使肌肉有所感觉,再加重做练习,一直到起不来为止,这种不断加强度、加深刺激的方法,提高了肌肉的鲜明度。

七、借力强行法(先实后虚重复法)

一在精疲力尽之后,还要借助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附加力量,做几次不太规格的重复。 例如:直立弯举做不起来后,身体前倾然后向后摆动身体,两臂借助这个摆动顺势屈肘,坚持再做2-4次。又如:卧推起不来后,立即做挺髋式卧推,用挺髋之力补充双臂及购大肌用力之不足,这样再坚持做2-4次,对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和前锯肌的刺激就会加深。

八、念动一致法

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实践得以练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什么地方,想那块肌肉极为重要,这样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卜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因此,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的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九、同类动作组合法

把发展同一群(或一块)肌肉的相类似练习采用不同器械、不完全相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集中依次练习,加深对该组(或该块肌肉)肌群的刺激。例如,为发展肱二头肌可选择如下练习:1.立式弯举:(60%/8-10)42.轮换单臂弯举:(65%/8)4;3.斜板弯举:(60%/6-8)4;4.仰卧弯举:(70%/5-6)4;又如:为发展肱三头肌可选择如下练习。1.立式颈后臂屈伸:(60%/8)4;2.弓身单臂臂屈伸:(70%/6)4,身单臂臂屈伸;(70%/6)4;3.仰卧臂屈伸:(65%/8)4

十、双组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两倍的组数不休息地进行练习。通常有三种双组珠1.一组做主动肌;紧接着下一组做对抗肌例如:一组做主动肌(如肱三头肌),中间不休息接着做对抗肌(肱二头肌)。2·以同样的方法由可以连续用两种不同的练习练同一块肌肉。 例如:一组做后深蹲(负荷约70%)8次,紧接着跑到另一器械做腿蹬出(负荷约70%)8次。3·同样的动作做伊限次数后休息20-30秒,接着以同样的练习和同等重量尽量多次重复。例如:为发展胸大肌采用仰卧飞鸟练习,先练仰卧飞鸟8-12Rm,休息20一80秒再用同重尽力做。

十一,难度递减法

开始练难度最大的练习;然后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再进一步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每次都要求做到极限。

十二、难度递增法

此种方法是先做低难度(角度小)的动作,再增加难度(如斜板的角度升高)做,直到增加到最高难度做到极限。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不易受伤,但由于它逐渐增加难度并做到极限,因而增加了对肌肉的刺激,从而增加了肌肉的鲜明性。

十三、循环训练法

把同类的或不同类的动作编排在一大组内分设4-8个站,然后按序一个一个地进行练习,做到规定次数后即快速转换到下站进行训练。待所有的站都全部跑完,该大组训练结束。训练下来后,汗流满面,心跳加快。这种训练法是有氧训练,对去脂减肥,增加肌肉线条的鲜明性大有好处。例一:发达上臂伸肌(肱三头肌)的循环练习

十四、动作多变训练法

肌力训练有一个规律,一当几个固定动作,采用恒定运动负荷量训练一阶段后,肌体就会逐渐适应,肌力就不会提高或提高甚慢,此时应采用变异性训练法以促使肌体发生变化,从而进入新的适应过程。例如,采用仰卧飞鸟(30千克/8次)4组,在训练一阶段后,胸围提高甚微,则应适时变换训练手段和方法采用斜板飞鸟等动作,增加训练次数和强度来发展胸大肌,增加胸围。

十五、听从直觉训练法

高级健美运动员由于训练经验比较丰富,他会对训练方法的选择本能地作出反应,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有,因此,应重视并听从这些建筑在实践基础上来安排不同的训练手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有效地健美训练,使肌肉发达,轮廓清楚,、线条鲜明、形体健美。

Ⅵ 力量训练的六种方法 怎么进行力量训练

1、杠铃硬拉,硬拉是全身肌肉参与最多的一项训练,可以训练到大腿肌群、臀部肌群、背部肌群(展背)、手臂、核心肌群、小腿和肩膀。

2、杠铃深蹲,深蹲是下半身训练之王,不但可以训练到下半身的所有肌肉群,还可以训练到背部和核心肌群。

3、杠铃卧推,杠铃卧推是上半身的王牌训练动作,不但可以训练到胸部肌肉,还可以训练到手臂三头肌、肩膀三角肌前束和核心肌群。

4、杠铃俯身划船,杠铃俯身划船是训练背部肌群的动作,不但可以训练到背部,还可以训练到手臂、核心肌群和大腿肌群。

5、引体向上,引体向上是训练背阔肌的动作,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它也是全身训练,手臂、肩膀、核心都会参与其中。

6、杠铃箭步蹲,箭步蹲是大腿肌群和臀部肌群训练动作,但是它同时训练到核心稳定性,也是多肌肉群参与的好动作。

Ⅶ 什么叫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分别有哪些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作为一名教练员或运动员熟悉、掌握这些方法、手段,并且能结合训练实际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之,才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手段
(一)负重抗阻力练习
这种练习可作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肌肉群。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负重抗阻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负荷的重量及练习的重复次数可随时调整,它是身体素质练习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对抗性练习
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对抗,以短暂的静力性等长收缩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双人推、拉等。对抗性练习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设备,也容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三)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的练习
这是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使用弹簧拉力器、拉橡皮带等。
(四)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做这种练习要求轻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动作结束时较大。
(五)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的练习,迫使机体的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促使该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例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进、纵跳等。
(六)利用特制的力量练习器的练习
这种特制的练习器,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坐、卧、站)进行练习。它不但能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还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另外,还有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器。
二、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与特征
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们创造了多种多样发展肌肉力量的方法,或是作用于整个肌肉系统或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肌肉群,这些具体的练习形式是形成现代力量训练方法的基础。按动力学特征分类,力量素质练习的方法分为动力性力量练习法、静力性练习法及电刺激练习法等。动力性力量练习法是指人体采用相对运动的动作形式进行力量素质的练习,主要由克制收缩形式(速度性克制收缩,力量性克制收缩和等动练习),退让收缩形式的速度性退让收缩,力量性退让收缩练习;超等长收缩形式的速度性超等长收缩,力量性超等长收缩练习等等方法所组成。静力性力量练习法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形式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主要是指等长收缩练习。电刺激法是利用电刺激仪产生的脉冲电流,代替由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使肌肉收缩,达到提高肌肉力量之目的。此外还有将动力性力量的不同形式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的形式进行不同组合,形成新的发展不同力量素质的组合练习法。
(一)动力性的克制收缩练习方法的特征
动力性克制性收缩练习是指肌肉从拉长的状态中缩短以克服阻力而完成
动作。肌肉在收缩时起止点相互接近,所以动力性克制收缩练习又可看作是肌肉的向心性工作。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动作速度快、功率大。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力量耐力。
(二)动力性退让收缩练习方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使肌肉产生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生理学研究证明,肌肉不仅在收缩时能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在外力拉长肌肉做功时,肌肉也能把外能转为化学能储存。因此,肌肉的退让性工作除了即时效应外(例如制动)还能产生积蓄效应(把非代谢能量转变为肌肉的化学能和弹性势能),然后再以机械能的形式瞬间释放。退让性收缩练习对神经肌肉系统产生超量负荷,可使肌肉力量,特别是最大力量得到明显增长。
(三)等动练习法的特征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人体接受外部负荷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强度,在人体动作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并使关节各个角度的肌肉用力表现出最大用力或恒定用力。
(四)超等长收缩力量练习法的特征
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神经肌肉的牵张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反射性产生更强烈的兴奋冲动,从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以产生更大的肌肉收缩力,以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这种练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各种快速跳跃练习。
2、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
3、利用专门训练器械进行的超等长练习。
(五)静力性练习法的特征
它的最大特点是物理上表现的功为零,但生物体却依然存在做功的功能。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
(六)组合练习法的特征
从生理和生物力学角度看,各种肌肉收缩方式混合练习,增加了机体对刺激的适应难度。提高刺激的作用,能收到更快提高力量的效果。
(七)电刺激练习法的特征
最大优点是:训练部分准确,可根据训练目的,随意选择和确定练习部位;强化专项肌群和薄弱肌群,肌肉收缩的强度和时间可以人为地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动员运动单位参与收缩,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肌肉力量;可加大训练量,缓解大运动量与疲劳恢复的矛盾,可保证受伤期工作肌群的正常训练。与想象训练相结合,作为比赛期和比赛前的力量强化手段和兴奋刺激手段。
电刺激法增长力量迅速,但用电刺激获得的力量,一旦停止练习,消退也快。
三、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肌肉生理横断面和肌肉内协调能力发展与改善。后者对相对力量的提高尤其重要。是田径径赛、跳跃和球类运动员提高力量的主要途径。
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发展人体最大力量。
(一)静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大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所负的重量越大,由肌肉的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也就越强,从而引起大脑皮质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兴奋,若经常接受这种刺激,就提高了兴奋强度,并吸引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工作,进而提高了肌肉的最大力量。
总负荷是影响最大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总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重量、练习重复组数、每组持续时间及各组间的间歇时间等。提高最大力量多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0%进行练习,组数可控制在4组,每组持续在12秒以上,每组间歇3分钟。若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0~90%进行练习,组数可控制在4~6组,每组持续时间8~10秒,每组间歇3分钟。若采用本人负荷量90%以上进行练习,组数不超过4组,每组持续时间3~6秒,每组间歇应增至4分钟。
(二)持续不断地重复用力的方法(重复法)
作用在于加强新陈代谢,活跃营养过程,并有助于改进协调性,加强支撑运动器官能力,并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
重复用力训练采用的负荷强度一般是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5~90%,组数可进行6~8组,每组重复次数3~6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3分钟。
(三)最大限制的、短促用力的方法(强度法)
短促极限用力的练习方法,保证了神经系统和肌肉作用力的高度集中,使肌肉最大力量得到明显提高。对于需要最大力量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周期性地举最大的和接近最大的重量能有效地发展其专项工作能力。
短促极限用力训练采用负荷强度为本为负荷量的85~100%,练习组数6~10组,每组练习次数1~3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3分钟。
(四)极限强度的方法
极限强度练习方法的显着特点,非常突出强度,几乎每周、每天、每项都要求达到、接近甚至超过本人当天最高水平。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要求组数越多越好,组与组之间的间歇以练习者恢复为准,整个训练全年都是这样安排的,不作大的调整和变动。
(五)极端用力的方法
这种练习方法的特点是采用一定的负荷量进行练习,次数重复至极限数量,直到完全不能做为止。即至参加训练的肌肉群再也不能进行收缩。其生理机制是,肌肉越来越疲劳,需要从大脑皮层中发出补充的神经冲动新的运动单位。这样就把每块肌肉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去激发新的肌肉群(即兴奋过程的扩散)。
极端用力练习方法发展力量素质的负荷特征是一般多采用50~75%的负荷强度,进行3
~5组,每组10~12次,每组间歇时间为3~5分钟。它对某些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身体起着最为深刻和全面的结构性的影响,而对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发展力量和耐力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是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六)电刺激法
生理机制是由大脑发出的中枢神经冲动被一种能使肌肉收缩的电刺激所取代。电刺激的优点是:
一是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二是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的时间要比普通方法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降低减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员在已疲劳后仍可继续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训练,达到真正大运动量训练;
三是比一般力量训练方法消耗能量少;
四是对肌肉训练的针对性强。其缺点是可能对人体协调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假使训练量控制不当,会使肌肉负担过重。该方法分直接刺激法和间接刺激法两种。直接刺激法是把两个电极固定在肌肉末端,促使肌肉直接受电刺激,频率为250赫兹时肌肉收缩最为理想。间接刺激法是把不同的电极放置在有关运动神经部位,使肌肉间接受刺激收缩,频率为1000赫兹时肌肉收缩最为理想。频率持续时间为10秒,每块肌肉的各个刺激周期的间隔时间为50秒。一次训练的刺激周期为10个。
四、速度力量的训练
由于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一般都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其中,发展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能力是发展速度力量的基础,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决定"力量"。体育运动项目绝大多数是在快速节奏下或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各种情况下的起动速度、投掷中的鞭打速度、体操的团身、转体速度等都要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缩速度。表现在体育运动中为起动力量、爆发力、反应力等。
(一)发展起动力的方法
在最短时间内(通常不到150毫秒)最快地发挥下肢力量,称为起动力。运动实践证明:最大力量水平是起动力的基本因素。
发展起动力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
1、利用地形地物做各种短跑练习,如沙地跑、上下坡跑、跑阶梯等。
2、利用器械、仪器做各种跑的练习,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短跑等。
3、利用同伴的各种助力做加速跑、牵引跑、各种准备姿势的听信号起动跑等。
另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练习也都是发展起动力的良好手段。
(二)发展爆发力的方法
以最短的时间(在150毫秒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称为爆发力。它对于多数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如跳远的起跳动作)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爆发力也同样依赖于最大力量水平。所以任何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适应于发展爆发力练习。但发展爆发力练习的负荷特征是:负荷强度一般采用70~90%,练习组数3~6组,每组做5~6次,每组间歇3分钟。前苏联运动员安排18周发展爆发力,收到良好效果:前6周从事跳跃练习,中间6周进行大重量的快速杠铃练习,后6周做跳深练习。
(三)发展反应力的方法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链牵制着人体运动的速度,引起牵张反应。由于来自迷路、眼、颈部本体感受器的刺激,牵张反射经常受到修正从而发生反射性的运动。这种反射性运动,能使运动着的人体获得很高的加速度,产生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能力。在制动的离心阶段,活动的肌肉被拉长;在加速的向心阶段,肌肉迅速收缩。这种形式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一种是以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一种是以击打、鞭打、踢踹为主的击打反应力。
上述两种形式的差别在于不同的刺激关系。以跳深为典型的反应形式中,肌肉拉长是因刺激向下运动的身体受重力作用被迫进行的。人们习惯称之为超等长练习。相反,以击打为典型的反应形式中,肌肉拉长是因对抗肌肉用力引起的,这种被拉长并不是积极的,因此,拉长--收缩周期比跳深慢得多。
1、发展弹跳反应力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跳深:下落高度70~110厘米。若采用较低高度,有利于发展最大速度;若采用较高高度,可发展最大力量。要求跳下后立即向上跳起,尽量高跳。这种练习1周可安排2次,每次4组,每组8~12次,组间间歇2分钟。疲劳时不宜做此练习。
(2)各种跳跃练习:跨步跳、多级跳、负重连续跳、跳台阶、跳上跳下等。优秀运动员往往把短跳练习结合用以提高反应力。
(3)手持4.5公斤的哑铃蹲跳起:肩负22.5公斤的杠铃蹲跳起;肩负45公斤杠铃快速分腿跳;肩负67.5公斤杠铃等。
2、发展击打反应力。许多竞技运动项目都有击打、鞭打、出手、踢踹等动作。特别是对抗肌的力量能力是这些运动项目训练的重要任务。优秀运动员中发展击打反应力的练习有:
(1)发展对抗肌的退让性练习。用超过本人最大负荷量的10~50%卧推,要求加助力推起;加保护慢放下。用上述的负荷强度和方法进行深蹲,两手持哑铃做仰卧直臂下压。要求直臂下压时快,直臂后摆时慢。
(2)发展对抗肌和击打速度的模仿性练习。利用滑轮拉力器、橡皮筋、小哑铃、石块、短棒等模仿击打、鞭打、投、踢和踹等动作,注意完成动作的幅度。完成动作前的拉长动作以及具有足够引起鞭打性的肌肉紧张,开始位置(关节角度)必须与比赛中动作的位置一致,根据所选负荷和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此练习每组不可超过5~8次。
无论发展哪种力量,重要的是把力量与速度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速度力量。在训练实践中,要科学地调整动作力量和动作速度,长时间地采用恒定负荷,就会使动作速度固定,影响速度力量的发展。负荷强度的安排是周期性、波浪式变化的。也应注意使身体局部的速度力量能力与全身速度力量能力结合起来进行。
五、力量耐力的训练
力量耐力是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在静力性或动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而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工作肌耗氧和供氧和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无氧代谢的机能能力和工作肌有效地利用氧的能力,以及运动员克服自身疲劳的意志品质。
根据肌肉工作的方式,力量耐力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又可细分为最大力量耐力(重复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和快速力量耐力(重复发挥快速力量的能力)两种。无论动力性力量耐力或者静力性力量耐力均与最大力量有密切关系,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同一负荷重量时的重复次数,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大,则重复次数多,力量耐力好。
从肌肉物质交换的关系来看,在静力性力量练习时,肌肉紧张逐渐下降,从而限制了有氧物质和酶作用的供应,肌肉高度紧张时,还会中断这种供应。在动力性力量耐力练习时,肌肉有节律地交替紧张和放松,短时间随血流供应有氧物质,易于加快消除疲劳的过程。
根据肌肉物质交换的关系,如果发展一般力量耐力,可采用持续间歇练习法、等动练习法、循环练习法和负荷强度较低的静力性练习法。
(一)持续间歇练习
其特点是负荷重量较小,每次应竭尽全力去达到极限,使肌肉长时间持续收缩工作到最大限度。力量耐力的增长主要表现在重复次数的增加上,每次练习要力争增加重复次数,当重复次数超过该项目特点的需要时,就应增加负荷重量。由于每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因此采用的负荷重量和次数应根据各项目的特点而确定。
(二)等动练习法
它是利用一种专门器械(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练习的方法。等动练习器的结构是在一个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拉动尼龙绳时,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拉动绳的力量越大,器械产生的阻力也越大,器械所产生的阻力总是和用力大小相关。
肌肉用力大小与骨杠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即受到肌肉群的牵拉角度与每个杠杆的阻力臂与力臂的相对长度的影响。因此,当人体任何一个环节活动时,在它整个活动范围内,肌肉所表现的力量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当我们作弯举时,总会明显地感觉到肘关节处于90度角左右时最吃力(阻力最大)。因此,在一般的动力性训练中,由于外加阻力是固定的,所以肌肉在屈肘关节的整个活动范围内,负担是不一样的,开始较小,90度角左右负担量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当肘关节处于不同角度时,屈肘肌群所受到的刺激作用也就不一样。而用等动练习器进行训练时,当骨杠杆处于有利位置时,肌肉如使劲,用力比较大,器械产生的阻力也大;而当骨杠杆处于不当位置时,力量小,器械产生的阻力也就小。这样实际上就等于在肘关节的整个活动范围内,给予了屈肘肌群以不同的负荷(即不同的外加阻力),只要练习者尽力去拉,就能保证在整个活动范围内,肌肉均能受到最大负荷。
进行等动练习时,通常完成次数较多。主要用于发展力量耐力,如果改变负荷要求,亦可用于发展其他力量素质。等动练习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将等动练习器固定在墙壁上、地板上或天花板上,运动员根据各自的专项特点,结合专项动作的方向和幅度,采用不同的负荷进行训练。
(三)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点,运动员按照规定的顺序、路线、时间依次完成各站规定的练习内容和次数,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能轮流锻炼各个肌群,按先后顺序发展两臂、双肩、两腿、腹部、背部等部位肌群的力量耐力。
循环练习的内容组织需根据练习者的设想、训练目的而定,并且应该遵循"渐进负荷"或者"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训练,负荷强度必须针对个人情况而定。
根据国外资料报导,提高肌肉耐力一般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练习:
1、大强度间歇循环练习。
该方法运用时采用最大力量的50~80%负荷,重复10~30次,重复速度要快,休息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短距离高速度项目(短跑、短距离游泳、短跑道速滑)、摔跤、拳击及其他球类项目的肌肉耐力的训练。
2、低强度间歇循环练习。
该方法采用较低负荷(最大力量的30~50%),重复次数增加至最高重复次数。完成动作的速度适中或较慢,休息时间比大强度的循环练习时间要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展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肌肉耐力,如长跑、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赛艇等。
制定循环练习计划时,每组练习的时间短者可安排6种练习,时间适中者可安排9种练习,时间长者可安排12种练习,总持续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循环重复练习2~3组。但具体的练习持续时间、重复次数以及间歇时间,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准备发展的身体素质来确定。由于采用循环法练习时各"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固定的,所以可以组织与"站"同等数量的人同时参加练习,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活跃练习的气氛。
发展力量素质,除了学习掌握必要的力量素质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外,还应该掌握正确地发展有关肌群力量的技术动作,并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迅速促进力量素质的不断提高。

Ⅷ 什么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及手段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1)对抗性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用极限力量对抗固定的物体。

(2)负重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负一不定重量练习。

(3)慢速力量练习:动作速度很慢,不借助反弹和惯性,靠肌肉的紧张收缩完成。效果非常好。

注意事项

(1)力量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后及时放松肌肉,注意培养肌肉放松能力,提高肌肉的弹性。

(2)力量练习以隔天一次为宜。锻炼过程要在适应原来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才能不断发展力量。

(3)完成力量练习要注意呼吸。憋气能增加肌肉用力,但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只在短时间最大用力时才允许憋气。在完成练习前不应作最大吸气,以中度吸气为宜,用力过程可慢呼吸,以达到憋气的效果。

(4)力量锻炼要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全身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进行。

(5)不能急于求成,要长期做一些均衡锻炼,有氧锻炼。锻炼时间长,自会让力量素质直线上升。

阅读全文

与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治疗湿尤有效方法 浏览:909
小米的快捷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70
用底线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浏览:277
检测方法elisa法 浏览:191
远离口臭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684
中药及其制剂常用的纯化方法 浏览:151
充电机使用方法步骤12V 浏览:1001
正确怀孕的方法 浏览:50
iphone6跳屏解决方法 浏览:895
怎么鉴定玉的真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0
椰子鞋带交叉方法视频 浏览:527
画轴力图的简便方法 浏览:902
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学手段 浏览:344
妈妈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957
齿痕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浏览:759
高里程数计算方法 浏览:869
15x12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7
成武白酥鸡的食用方法 浏览:866
农村打灶方法视频 浏览:116
让皮肤快速变白的方法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