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之立冬优秀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之立冬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大雪纷飞,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神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引球,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从动脑,动口,动手,使其在丰富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的分类,及对艺术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听故事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明显特征。
2、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
3、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4、教育幼儿冬天不怕冷,坚持上幼儿园,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与集动活动,体验锻炼的乐趣,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冬天的特征,了解雪的特征,体验冬天的特别之处。
活动准备
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寻找冬天
1、把幼儿带到户外找冬天,并进行提问、谈话。
2、你站在这里感到怎么样?(很冷)
3、冬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吹在脸上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谈论)
三、动物过冬办法多
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
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四、植物过冬办法多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五、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回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活动延伸
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积极参与集动活动,体验锻炼的乐趣,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知道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并能通过活动简单了解立冬的来历,知道立冬是24节气之一。
2、了解立冬各地不同的'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赤豆糯米饭、哈尔冰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等。
活动形式
亲子活动、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园所情况,各班可开展以下活动:
综合活动:立冬我知道(小、中、大班)
社会活动:立冬习俗知多少(小、中、大班)
语言活动:儿歌:《立冬啦》(小班)
艺术活动:五彩饺子(泥工)(中、大班)
活动时间
11月7日或8日,教师可通知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立冬的图片、资料,向幼儿讲述有关立冬的习俗。
活动名称:
香香的饺子
学生情况:
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
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吃了”,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吃。)
五、学习仿编:“我把x给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
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⑵ 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英语老师必备
1.拼读法
掌握正确的拼法与读音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正确地拼写单词。例如,我们知道元音字母O在重读开音节时读作[+(]根据这条规则,go,hope,home,note等词,不用费什么劲就记住了。另外还有一条发音规则:在o之后,如果是m,n,v,th时,o可以读作[Λ]。根据这条规则,我们不会把mother, some, come,dove,done等单词中的o写成u。再举一个元音字母组合的例子。ay读[ei]。中学教材中所有带有ay字母组合的词,如say,day,way,pay,ray,may,lay,play,spray,不仅发音容易,而且拼写也没有任何困难。当然,英语发音规则很多,又有许多例外情况,要记住它们并不容易。但是为了帮助记单词,花些时间,记住一些常用发音规则还是很有用的。
2.谐音法
尽管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用这种谐音记忆法记忆单词不科学,对学习者正确掌握发音不利,但学习外语的实践证明。在最初学外语时,尚未掌握外语的构词特点和记词规律的初学者来说,采用谐音法记单词确实能有效地记住一部分难记的单词。不过,在用谐音法记单词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只可把此法作为记忆单词时的谐音联想手段,以增强和加深记忆,但绝不可将其作为模仿发音的依据,而必须按照单词的标准发音去读记,以避免这种记词法干扰正确发音。
用谐音法记单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外语单词的读音到汉语中去寻找与其读音相类似的谐音,而且这一谐音必须能同某些人、事、物或单词所表达的意思有趣地联系到一起,从而使学习者对单词谐音所联想的事物发生好奇的兴趣,以此对大脑皮层产生突发性刺激,进而在学习者的大脑中留下难以遗忘的印象,甚至终身不忘。这也正是这种谐音记忆法的绝妙之处。
【示例】
mouth[mauθ]嘴[联想:说话“冒失”的就是嘴]
hair[hε+]头发[联想:头发真“黑氨]
talk[t&:k]谈话[联想:谈话“套客”]
sing[siR]唱[联想:唱歌应有“声”]
wife[waif]妻子[联想:“我爱抚”的就是妻子]
think[θiRk]想[联想:想时要“深刻”]
behind[bi’haind]在…背后[联想:“被害的”是在背后]
joke[d*ouk]笑话[联想:“揍客”就成了笑话]
bus[bΛs]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俗称“帕斯”]
gas[g$s]煤气;瓦斯[联想:煤气能害死人是“该死”]
leave[li:v]离开[联想:“离吾”就是离开]
3.前缀法
前缀记忆法就是借助重要的外语构词词素——前缀来记忆单词的方法。采用前缀法记忆单词就是把具有相同前缀的单词编为一组,以同一前缀为主线将它们串联起来记忆。
【示例】
a-(加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前构成副词,具有in,on,at,to,by,of,with之意)
atop在顶端
aloof离开
abreast肩并肩地
aloud高声地
aright正确地
ab-(离开、摆脱、消除)
abdicate退位
abscond潜逃
aberration越轨
ablate切除;蒸发掉
ad-(具有at,to之意)
adapt使适合;适应;改编
adaptable能适应的
add添加;补充说
adhesion粘着,附着
adsorb吸附
alate谄媚,奉承
ana-(上;回;再、又;后;类似)
anabaptism再洗礼论;再洗礼运动
anabatic(风、气流等)上升的
anabiosis复苏,回生
analeptic①强身的②兴奋剂
analogic相似的;类推的
analogize作类似说明;作类似推理
analogous类似的;模拟的
analogue①类似物②同源语
anamnesis回忆,回想
4.词根法
词根是构成外语单词的核心,它是表示该词最基本意义的重要词素。所以,任何词都有词根,如果按照构词法给同一词根分别加上不同的前缀和后缀,就会构成以该词根为核心意义的词义各异的词,这些词就叫同根词。例略。
5.后缀法
后缀是外语单词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示单词的词类和词性,而且不同的后缀还含有不同的词汇意义,例如:
英语词millionaire(百万富翁)的后缀-aire不仅标明该词是名词,而且表示它是表人的后缀。 suburban(郊区的)一词的后缀-an,不仅标示该词是形容词,而且具有“属于……的”、“有…性质的”、“属于…地方的”之意。
由此可见,根据构成外语单词不同后缀的特点和规律及其词汇意义来记忆单词,也是提高单词记忆效率的重要手段。
6.构析法
应用构析法记忆单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根据外语的构词规律,在大量掌握外语单词的前缀、词根、后缀和其他构词要素及其词素意义的基础上,借助词表的结构分析、剖析和词义逻辑综合的方法来记忆单词。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先将要记的单词按词根——后缀;前缀——词根——后缀;复合词第一部分——词根——后缀;复合词第一部分——复合词第二部分;复合词第一部分——词根——复合词第二部分;词根——复合词第二部分等形式分解开,然后根据单词各组成部分的词素意义来记忆单词。对结构各异的单词,如单根词、双根词、复合词等均可采用这种构析法进行记忆。
用构析法记忆单词时,需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把要记的单词按上述的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这里需注意一点:对单词的分解必须准确无误。有些外语单词无前缀,只由词根和后缀构成,如英语中的dormant(休眠的)一词只有词根dorm-和后缀-ant;而有些外语单词却是由双重前缀或双重词根加后缀构成,或无后缀,如俄语中的HeполвйжиьIй(不动的,静止的)一词就是由He和no两个前缀构成,分解单词时,切不可误划为Heп—олвйж—н—ьIй。又如英语中的aeronautics(航空学)一词是由aere(天空)—naut(船)—ics(学)双词根和后缀构成的。
下面。我们分别以构词较复杂的典型单词为例加以说明。譬如,我们要想记住英语中的anticarnivorous(反对肉食的,素食的)一词,第一步:按照单词结构将其分解为: anti—carni—vor—ous,将该词分解后便可得知,它是由前缀+词根+词根+后缀构成的。
第二步: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常用的英语或俄语前缀、词根和后缀的意义,使该词被分解开的各组成部分与其所包含的词素意义“对号入座”,将该词各组成部分的词素意义析出:前缀anti-意为“反对”;词根-carni-意为“肉”;词根-vor-意为“食”;后缀-ous意为“形容词后缀”。
最后一步:将该词的各部分词素意义通过逻辑综合的方法组合到一起,使其形成合乎逻辑的完整词义,其词义为“反对肉食的,素食的”。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单词构析记忆法不单单可用来记忆单词,在阅读或翻译原文时,还可借助它推断许多生词或被遗忘单词的词义。从而能大大减少查阅词典的次数,有效地提高阅读和翻译速度。例如,我们在阅读或翻译原文时,遇到生词是形容词的词组a bactericidal agent,其中a-gent一词的意思已知,意为“药剂”,而词组中的bactericidal一词的词义是未知的,现在我们不查词典,用上面介绍的构析法便不难得出其词义。先将该词分解为:bacteri-cid-al,再使其词素意义“对号入座”:bacteri意为“细菌”;cid意为“灭(杀)”;al(形容词后缀)意为“…的”。最后,对该词各部分析出的词素意义进行逻辑综合,即得词义“杀菌的,灭菌的”,再将得出的词义与agent一词的词义搭配起来,所得词组的汉语意思是“杀[灭]菌剂”。综上所述,凡在阅读或翻译过程中,对遇到的绝大多数生词,基本上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借助此法推断出词义。
7.分类法
用分类法记忆单词能充分发挥大脑系统、全面地记忆单词的潜力,其优点是:(1)被归为同一类的单词其语法功能相似,结构相近,便于从整体上记忆和掌握,有助于对单词形成完整的类别概念。(2)便于展开比较,有利于掌握各个单词的异同点。(3)便于集中词汇,从而可灵活地进行替换和运用。(4)能使已掌握的杂乱无章的单词条理化、系统化、门类化。
用分类法记忆单词犹如把种类繁多的铅字按汉字结构的偏旁部首井井有序地排列和存储在打字机下面的字盘里,需要时随用随取。
通常,学习者可因人而宜,按以下类别对单词进行分类记忆:时间、会议、学科、院校、专业、运动项目、亲属、动物、植物、文化用品、蔬菜、水果……
8.分组记忆法
把你所要记忆的单词分组记在笔记本上,如果你要记住一个十位数的数字1127772235,只要我们把这个数字写成112-777-2235,就很容易记住。这种方法在记单词的过程中是很有效的。假设你要记住二十个单词,可把它们每四个分成一组,分组进行记忆,也可把一个长单词分成若干部分,如unselfishness,可写成un-self-ish-ness,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记住最多的单词。
9.对应法
外语中有些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或雄性和雌性的不同性属的同类名词,在记忆单词时,如果对一个表示人的男性或表示动物的雄性名词联想与其相对应的同一类女性或雌性名词,同样能挖掘我们大脑联想记忆的潜力。譬如,当我们记忆father(父亲)一词时,可同时联想与其相对应的同一类女性名词mother(母亲)。这样对应记忆单词可同时记住两个词,从而使记忆单词的效率提高一倍。
【示例】
grandfather(外)祖父—grandmother,(外)祖母
father父亲—mother母亲
uncle伯父[舅父]—aunt伯母[舅母]
son儿子—daughter女儿
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
man男人—woman女人
groom新郎—bride新娘
husband丈夫—wife妻子
youth男青年[小伙儿]—girl女青年[姑娘]
grandson孙子;外孙子—granddaughter孙女;外孙女
boy男孩—(little) girl女孩
schoolboy(中、小学)男学生—schoolgirl(中、小学)女学生
schoolmaster(中、小学)男教师—schoolmistress
(中、小学)女教师
此外,对那些虽无性属区别却同样具有对应关系的词,也可以采用这种对应记忆法进行记忆。
10.反义法
任何事物都有相对性,诸如:快与慢、高与低、好与坏、大与小、明与暗、热与冷、上与下、左与右……等等,不胜枚举。反义记忆法是利用外语学习者对事物相对性的反义联想来挖掘大脑记忆潜力的一种学习手段,这种记忆单词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对单词的记忆上升到反义对称的逻辑性高度。凡具有反义对称性的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名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记忆。
11.比较记忆法:1)英汉比较如:mama,cigar,beer,bar,fee等。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goods,spirit-spiritswood-woods3)同音词的比较如:right-write,eye-I4)词的阴阳性的比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
12.折迭纸法:
在笔记本里记下要记忆的单词时,可将一张纸分成三个部分,把新单词写在栏Ⅰ中,将其中文含义写在栏Ⅲ,在中间部分写上一些起桥梁或暗示作用的单词。例如,当你要记declare这个单词时,可以用say openly这一暗示词。在你看到新单词declare这一单词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单词的英文确切意思。在进行这一记忆法时,请记住一定要使用双解词典,以便给出正确的暗示词。
13.小卡片法:
笔记本随身带,既不好用,又不方便。你可使用小卡片。在卡片的一面,记下要记忆的单词;在另一面写上该词的中文意思。这样你就可以每次带几张卡片在身边,只要你一有时间,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来记。看着中文想英文,看着英文想中文,这样经常性的记忆,对一个要记住许多新单词的人来说,大有益处。只要持之以恒地记下去,总有一天你就会成为awalking dictionary。
14.听视法
听视法是快速牢记外语单词的又一重要手段。采用听视法记忆单词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和外语音像器材,发挥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易于接受外界音响和图象信号刺激的特点,进而在学习者的大脑中留下难以遗忘的深刻印象,以求达到牢记单词的目的。不少通过听视法学外语的学习者,想必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凡是通过听视法学习过的外语知识,较之用其他方法记忆得快而扎实。这正是听视法记忆单词的绝妙之处。
采用听视法记忆单词可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地选择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1)听录音。通过听录音的方法记忆单词时,还可采取听教材和自录自听两种方法进行。
①听教材。对外语初学者来说,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外语程度,选择与基础外语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对照教材,由浅入深地定期定时放听。由开始放听单词逐渐过渡到放听词组、短语、句子乃至整段课文和全文。
②自录自听。学习者如果没有与教材配套的现成录音带,可采取自录自听的方法进行。把要记的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组合好,请一位发音规范且嗓音宏亮的外语教师将备好的语言材料录制在磁带上,然后经常放听。为了增强记忆效果,还可采取边放听边跟读的方法进行。
(2)听广播。听广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收听外台或中国电台的外语广播节目;另一种是用录音机将电台播放的外语节目收录到磁带上,然后多次放听。
①收听广播。由于外语词汇纷繁众多,外语节目也五花八门,所以要想通过直接收听外语广播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并非易事。因此,在收听外语广播时可采取以下方法:即先收听外语广播的新闻节目、天气预报、体育节目,待听力有明显提高时再收听文学艺术节目。须知,新闻节目、天气预报和体育节目较其他节目容易听得懂。收听时,切勿急躁,开始只能听懂几个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听力训练后会逐渐听懂一些词组、语句或一个语段的大概意思。在这一收听过程中,凡是听过的所学单词,均能在大脑中产生深刻印象,这种听广播的方法,不仅使所学的单词加深了印象,而且能提高听力。
②收录广播。在直接收听外语广播时,学习者可能会因外语广播的语速太快以及本身所掌握的词汇量少和听力较差,出现听了前面的跟听后面的脱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收听外语广播之前把录音机和磁带准备好,把未听懂和漏听的外语广播收录到磁带上,然后再反复放听。③听视结合。对有视听条件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要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边看外语录像边听其外语配音,这样听视结合,记忆单词的效果会更好。在视听过程中,为了学新故旧,可预先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视听过程中遇到的陌生的单词、词语、语句和屏幕上的外文字幕随时记录下来,以便事后查阅词典找出其意,学习和巩固。
(3)听对话。听对话也是巩固和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听对话就是充分利用与外宾接触或出国的机会,或在两者用外语对话的场合,在一旁注意听交谈者们的外语对话,认真“捕捉”对话中的每一个单词、词组和语句,细细品琢其语义,久而久之,要记的单词不仅记得快,记得牢,外语听力也会明显增强。
15.生活记忆
即结合生活实际,有意识运用所学词语。有时还应进行必要的语言素材的整理工作,有目的地将一些词语组成句子并成为一段话语,来描述某一动作或日常生活。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记忆方法。中学生英语中的大多数词语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因此,结合生活实际记忆所学词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例如:学了book(书)一词,你就可以组成若干句子。如:I have an English book. A book is a friend of mine.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school bag.等等。
字数限制 更多网页链接
⑶ 娘的笔顺怎样写
娘的笔顺:撇点、撇、横、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拼音niáng,注音ㄋ一ㄤˊ。
部首女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0画。
五笔86VYVE,五笔98VYVY,仓颉VIAV。
四角43432,结构左右,电码1224,区位3679。
基本字义:
1、母亲:娘亲。娘家。爹娘。
2、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娘子。姑娘。娇娘。新娘。
3、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娘。婶娘。
相关组词:
娘娘 [ niáng niang ]
(名)指皇后或贵妃:正宫~。信神的人称呼女神:~庙。
娘娘庙 [ niáng niáng miào ]
俗谓送子女神之庙。
娘娘腔 [ niáng niang qiāng ]
形容男子言谈举止有如女子,多有贬义。
娘娘尊 [ niáng niang zūn ]
客家方言,指身体颤抖,发抖的意思,常表示人在受到惊吓时的身体反应的情况。
王母娘娘 [ wáng mǔ niáng niang ]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送子娘娘 [ sòng zǐ niáng niáng ]
送子观音。
娘娘庙会 [ niáng niáng miào huì ]
旧时习俗。
金姑娘娘 [ jīn gū niáng niáng ]
亦称'金四娘'。 传说中的驱蝗神。
⑷ 认真回顾《有效教学的方法》这门课,请说一说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 讲授要准备充分 准备讲授,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所谓思路是指认识客观规律的思维过程,它反映着本学科的规律与人的认识规律的统一。 教师应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应当指出,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想、独特的见解,直接影响讲授的效果。 (二) 讲授要有科学性 1.科学的内容 教学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在人类目前达到的认识水平上已成定论的可靠知识。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为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切不可一味追求生动形象,违背科学性的要求。 2.科学的态度 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 科学的语言就是要求教师上课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
7 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 (三) 讲授要有启发性 讲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心理水平、学习方法等实际出发,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 讲授要生动、形象 讲授的生动形象性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五) 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讲鸦片战争,分析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危害时,有位教师概括:“鸦片输入,使我国国贫、民穷、兵弱。”将教科书中洋洋数千字简缩为十几字,可谓言简意赅、言不虚发,学生听起来带劲,印象深刻。 (六) 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知识正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如果讲授的语言过于深奥,学生就很难听懂,从而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 鲁迅先生的讲课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原因之一就是他讲授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大众化。一次,某大学举行“美的阶级性”讲座,先由某教授主讲,这位教授多用术语和定义,旁征博引,听众如坠烟海,兴致索然,听者越来越少。轮到鲁迅先生讲演时,他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来加以论述,只是举出男人讨媳妇这个通俗浅显的话题。他说,男子到了一定年龄总要讨媳妇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美,大概是共同的要求。怎样才算美呢?文人笔下的美是“杏眼柳腰”、“弱不禁风”,但农民决不讨这样的媳妇,因为她不能耕田,不会劳动,只能挂到墙上当画看。劳动民众要讨“腰臂圆壮、脸色红润”能干活的姑娘为媳。所以,“贾府里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鲁迅先生把这样抽象的理论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清楚了。 (七) 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
8 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 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缀,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网络
⑸ 幼儿园小班二十四节气惊蛰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二十四节气惊蛰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名称: 《惊蛰》
活动目标:
1.知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2.了解惊蛰节气的由来、特征以及相应的民间习俗,知道惊蛰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了解过相关二十四节气知识,会背《二十四节气歌》。
物质准备:ppt课件、儿歌《二十四节气歌》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二十四节气歌》。
2.今天是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你们知道是哪个节气吗?
3.惊蛰节气到了,会有哪些什么变化呢?(天气特征、动物、植物)
二、了解惊蛰的特征。
1.了解惊蛰的由来、气候特征。
(1)“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2)惊蛰一到。天气转暖,昆虫和细菌开始活跃,容易滋生疾病,小朋友要勤洗手,讲卫生,多运动,预防疾病。
(3)惊蛰过后,农名伯伯也会开始忙着挖地、耕种,开始新的一年的田间劳作。
2.了解惊蛰的相关民间习俗
(1)打小人赶霉运。
(2)敲房梁。
(3)吃炒虫。
(4)吃梨。
三、欣赏图片,了解惊蛰到动植物的变化
1.请你来看一看,你在图片中观察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除了电视机上展示的惊蛰的变化以外,你还有哪些惊蛰的发现?
教师总结:田野长出的青翠小麦已经拔节,油菜开始见花,茶树渐渐开始萌动;惊蛰后,冬眠的动物苏醒了,小刺猬、小松鼠、小燕子,蜈蚣、百虫、蛇、青蛙等小动物们从冬眠中苏醒了。一些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昆虫们开始变多。到处都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
活动目标
乐于发现惊蛰节气万物复苏的变化。
知道惊蛰时万物复苏。
能模仿“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固定句式描述惊蛰时事物变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部分动物在冬天会冬眠。
课件准备 :“惊蛰节气”图片;“雷声”音效;“黄鹂啼叫”音效;“万物复苏”音频及组图;“春雷还叫醒了它们”组图 。
纸面教 具 :《复苏的动植物》。
材料准备: 小鼓、登记物料。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惊蛰节气”并播放音效“雷声”,激发幼儿兴趣。
——图片中是哪个季节?
——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结:这是春天的第一声雷,它会在惊蛰时响起。这个雷声很厉害,它能叫醒很多植物和动物。
播放句式音频、音效及组图“万物复苏”,引导幼儿了解惊蛰时节万物复苏的节气特点。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会有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桃花”,引导幼儿了解桃花会在惊蛰时节开放。
1)出示图片“万物复苏-桃花”,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画面上有什么?(桃花)
——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开了)
小结:惊蛰到了,桃花开了。
2)播放句式音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固定句式。
——春雷叫醒了桃花,我们听听奇奇会怎么说。
2.播放音效、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黄鹂”,引导幼儿了解黄鹂在惊蛰时节苏醒啼叫。
1)播放音效“黄鹂啼叫”,启发幼儿猜想画面。
——这是谁的叫声?
2)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黄鹂”,引导幼儿熟悉固定句式。
——它在做什么呢?(黄鹂鸟在快乐地啼叫)
——黄鹂鸟在惊蛰啼叫了,这里可以怎么说?
3.播放句式音频及图片“万物复苏-老鹰”,引导幼儿了解老鹰在惊蛰时节苏醒觅食。
1)出示图片“万物复苏-老鹰”,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谁出现了?
——它又在做什么?
小结:老鹰从冬眠中醒来了,它的肚子太饿了,着急地飞出去找吃的了。
2)播放句式音频,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固定句式。
——老鹰在惊蛰的时候飞走了。
——请你来教一教奇奇和妙妙,这里用前面的句式可以怎么说?
出示组图“春雷还叫醒了它们”,鼓励幼儿根据画面,用固定句式完整表述。
——惊蛰时,还有什么被春雷叫醒了?
——你会怎么说?
——我们和奇奇和妙妙一起试着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来说说吧。
组织幼儿参与游戏“说惊蛰、比一比”,引导幼儿巩固固定句式。
——奇奇和妙妙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说惊蛰、比一比”的小游戏。
1.教师准备好登记物料,如在白板上贴小红花、在篮筐里扔小球等。
2.将幼儿分成2组,两组进行游戏竞赛。
3.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1)教师敲鼓,用鼓点模拟雷声,敲鼓的同时,随机举起一张纸面教具《复苏的动植物》。
——雷声响了,叫醒了谁呢?
2)幼儿听到鼓声,起立抢答,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表达纸教中的画面。
3)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抢答得多。若起立的幼儿表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幼儿抢答。
——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用“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句式告诉老师答案吧。
温馨提示
游戏注意事项:
注意个别差异,及时表扬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多鼓励不愿意开口的幼儿积极抢答。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阅读区,投放绘本故事《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惊蛰》,引导幼儿了解惊蛰节气的更多特点。
2.在语言区,投放纸面教具《复苏的动植物》,引导幼儿“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XXX了”的巩固句式。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03惊蛰节气:集合!虫虫特工队》,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2.惊蛰前后,家长可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
附【“说惊蛰,比一比”游戏句式参考】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桃花开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黄鹂叫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老鹰飞走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青蛙出来觅食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小松鼠出洞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燕子飞走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果树发芽了。”
“轰隆轰隆,惊蛰来了,春雷响了,小蛇跑出来了。”
活动一:
邀请爷爷奶奶一起耕种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由此起始,惊醒的不仅是昆虫鸟兽,更是一年的希望。在这寓意着复苏与新生的时候,请经岁月洗礼的老人们,带着孩子们了解节气,走进节气,感受时间与生命的轮转循环之美。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娱乐不像年轻人一样多姿多彩,但可以让他们给我们带来生活的经验与敬畏,也让孩子们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生机与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在班级里发布消息征集“惊蛰播种人”,邀请班级的爷爷奶奶们参与活动;并请家长给孩子准备耕种的种子(方便种植为宜)
2.教师提前与老人交流,要准备耕种的种子(可根据情况由教师建议、空心菜、豇豆……)
3.举行迎接仪式,欢迎爷爷奶奶们的到来,并向孩子们介绍活动的意义
4.请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带的种子
5.全体师幼与老人一起漫步在幼儿园,观察惊蛰节气有哪些变化表现
6.认识农耕工具及使用方法,叮嘱使用安全。
7.分组耕种,爷爷奶奶和老师们轮流指导各组幼儿进行耕种,小小的种子本是朴实无华的,但从孩子将它放进泥土中开始,它就不是普通的种子,里面包含了大人会孩子们殷切的希望,也满载着孩子们心中的`小小梦想。
8.合影留念,纪念春耕
活动二:
“打小人”去霉运
惊蛰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可能人们会感觉有些“封建迷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人需要一些精神寄托,这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当然,在幼儿园里这样的活动不适合开展,但是可以取其寓意,改其章法。在班级里开设情绪角、冷静区,投放可以发泄情绪的玩具,例如毛绒玩具、打地鼠玩具、发泄公仔等,供孩子们在这个空间里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平静。
毛绒玩具
发泄公仔
打地鼠玩具,可以直接购买或者教师自制
活动三:
童话剧讲述春雷故事
以童话剧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了惊蛰这一节气的到来。春姑娘悄悄告诉小蛇、青蛙、小熊、刺猬这些冬眠的小动物,要走出洞穴锻炼身体,开始生机勃勃的新一年。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并制作道具,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了解惊蛰的节气表现。
活动四:
炒黄豆游戏
“春雷惊百虫”,据说可以用噼里啪啦的炒豆声音吓走害虫,保护庄稼,保全一年的好收成。当然不是真正的虫子了,而是象征性地把黄豆、豌豆、蚕豆、花生、玉米、南瓜籽、向日葵等各抓一把,就进锅里炒熟。“虫”炒熟后放在桌子上,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炒“虫”、吃“虫”操作性不强,但是可以挖掘有趣的游戏:
1.夹“虫子”,可以在豆子下面放上绿纸剪的叶子,练习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将“虫”都夹出来,谁先夹完就获得胜利。
2.炒黄豆:两个孩子手拉手,边摆动手臂边唱歌谣,““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当念到“翻跟头”时,两个人同时翻身,背对背,手牵手继续摆动念儿歌。
3.请家长助教参与惊蛰活动,炒棋豆
(1)准备面粉揉成团并发酵,由家长助教切条
(2)教孩子们如何团棋豆
(3)放到油锅里炒熟即可
(4)你一把,我一把,分享豆豆吃啦~
活动五: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和“离”谐音,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梨可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品尝,或者动手制作关于梨的食物。
1.请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清洗水果。
2.如果有银耳,也可以请幼儿清洗泡发。
3.将梨切块、银耳放进锅里,添适量的水。(可以放红枣、冰糖等材料)
4.煮开了就可以品尝啦~
活动六:
观星星,感受节气奥妙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缘于星象,正月之前,东方苍龙在地平线之下,有"龙正蛰伏"之说。二月二起,东方苍龙的龙角会从地平线上出现,故为"龙抬头"。龙抬头便有行云作雨、滋润万物的美好祈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惊蛰前后以及二月二当天观察星星的位置变化,感受节气变化的奥妙之处。
活动七:
记录第一声春雷
留意天气变化,听听天空、云层和风的声音,记录下今年的雷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
活动八:
和爸爸妈妈一起寻一只刚出洞的小虫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有哪些动物在土壤里冬眠呢?最多的当然就是昆虫了。
周末可以爸爸妈妈一起去小区花园、公园里探寻一下冬眠的虫子们的生存环境,出洞的契机,虽然是小小的虫子,也在努力积蓄力量,破土而出。
活动九:
画春雷,绘春日
春雷寓意着一年春耕、劳作的开始,是新生的象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者视频里的雷电的样子,并进行创意绘画记录下来。
活动十:
学习有关惊蛰的诗词
惊蛰,前有雨水,后有春分,夹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它的角色就是来奏响春天的前奏曲的,亦是拉开奋斗的序幕。让孩子们学习关于惊蛰的古诗,感受节气的诗意与美好。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春晴泛舟》(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8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
有的小动物一到冬天就躲进洞穴里冬眠,哪位小朋友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小青蛙、蛇、熊……)它们什么时候从洞里钻出来活动?(春天)冬眠的小动物从洞里出来活动就在惊蛰这个节气里。惊蛰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有那些变化呢?
2、揭示课题:《惊蛰》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最后标出自然段。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认读词语、生字。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充分,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做小老师,听读课文,及时正音。(学生扮演“小老师”,他们的角色具有了双重性,调动了学生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即: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小动物的语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们心情、动作的词句进行品味、朗读。
例: 生:我喜欢小刺猬,惊蛰到了,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小刺猬醒的最晚,还没睡够,懒洋洋的,非常可爱。
师: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让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可爱,好吗?读后再引导学生评议、练读。
(通过指导朗读,注意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而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想象。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没有写小蜈蚣的活动,假如你是小蜈蚣,惊蛰到了,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1)有的同学喜欢小刺猬,有的同学喜欢小金蛇,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表演出来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自由结组表演,使孩子们置身于课文中春天到来时的明媚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小动物的欢快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2)小组上前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
四、指导认读《二十四节气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个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认读并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五、总结。
“一年之际在于春。”惊蛰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也开始了丰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在这大好春光里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学写生字。
本课有6个生字:出、们、快、青、地、团
1、你能记住哪个生字,把方法告诉给大家。
2、反复读字,口头组词。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
三、拓展阅读。
阅读小诗《唱春天》。
百灵鸟亮开嗓子,
唱出新调;
鱼儿顶开薄冰,
吐出泡泡;
种子拱出地面,
长出嫩芽;
桃树孕育花蕾,
冒出苞苞;
我们结伴春游,
唱唱跳跳。
⑹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小学语文常用的6个教学方法
1、激疑设思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方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后问:“题目有没有让你好奇的地方?”学生急不可待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鱼游到了纸上,太不可思议了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去?”“鱼游到纸上不会死吗?”等等。无需教师再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学习课文。再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教师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怕蛇吗?”大部分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这么怕蛇,不愿意见到它,可却有人特意到外地买蛇养,哪有这样的人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些我们看起来‘不正常’的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释题入课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浓缩。从解析题目导入,简洁而实用,既可直入正题,又可同时领起全文。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解题”让学生明确诗歌的内容。一个与众不同、别致出彩的题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便可有事半功倍之效。“解题眼”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题目,可以看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是一般的石头吗?”“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说得好,通过读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样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渲染法
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时,宜用情境渲染法。教师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言、辅以精彩的影片剪辑、音乐,可以创设情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学生潜心研习文本,他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作品的内涵。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让学生欣赏“珠穆朗玛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图片,然后问学生:“图片美吗?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种美?”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象有哪些。”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可以创设轻松、唯美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欲望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关于趣味导入语,教师可用谐音或某些词的比喻义来设计,可用歇后语、对联来设计,可用小笑话、小品设计,等等。在上《找骆驼》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则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然后提问:“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学生积极猜谜语,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趣味导入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文学趣味,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从而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贯穿到整节课的学习。
5、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含蓄隽永。教师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地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在学习纳兰性德《长相思》时,教师可吟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与《长相思》内容、意境相同,一个现代、一个古代,由现代很轻松地引申至古代。在轻轻的吟诵中,学生会自觉地进入意境。
6、温故知新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讲《饮湖上初晴后雨》时,让学生先背《游园不值》,那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看看夏天在苏轼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是酷暑难耐还是大雨滂沱,还是另一番景象?学生投入诗歌的分析中。
⑺ 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导语:作为小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科,语文学习在小学时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识字写字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识字写字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要。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抓好三个环节,突破一个难点
识字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读出字音。汉字读音的标准是普通话。为使学生读得准,我主要采取多读、多练、多说普通话等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些字一字多音,因组合不同,它们的读音、含义也就有别;有些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容易在使用时混淆。教学中,我运用字不离词的原则,让学生在接触到一个字后同时记住一个到多个词,课后辅导他们做些组词练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其用法。这样做基本上可以杜绝写错字。
其次,字形教学要抓好三点:
1、先独体后合体
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教一些独体字,着重让学生认识笔顺规则,打好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课时,我带上尺子,打好田字格,先做好示范。学生写生字时,巡回进行检查,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让学生记住“田字格四大块,字往中间摆,打好骨头架,个个一般大”的口诀。学生学好独体字,对学好合体字有很大帮助。
2、在形声字教学中,抓住它半边表音,半边表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像学习“良、娘、粮、狼、浪”几个字,学生可以这样记“良好的良,写上女旁就叫娘,写上米就叫粮,写上犬旁就打狼,写上三点起波浪”。
3、对于形近字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异同,联系字义理解
如“设,没”两字,可以这样分辨“没言没水很相似,仔细一看两个字”。形近字中,有的音同形近,如恨、很、狠;有的音近形近,如棍、混、昆;有的音异形近,如斥、爪、瓜;有的字某一部分与其他字相似,容易出错,如晓、浇、烧三个字的右上角容易加一点。类似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均需特别加强指导,以启发学生把形近字的整体部分或个别部分加以比较。
在教好字音、字形的同时,要相应地搞好字义教学。在字义的解释上,我废止抽象的以字解字或以词解字的方法,一般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据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教法。有的字义,学生比较熟悉,不做详细解释。
有的字缺乏具体表意,就利用实物图片或动作演示进行解释。如教“电”这个字,可让学生观察日常用电,对其含义有些理解。有的字含义较深,要联系句子或课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字可通过找同义词、反义词来加深理解。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识字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音、形、义有机地结合,多读、多写、多练,不断巩固,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
十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是识字教学中讲解字义应该遵守的一个原则。讲解每一个字义都不能离开词,否则教师便不能讲清,学生也就无法理解。这就必须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讲解词义。这样做既能使字的音、形、义较好地结合,又有利于识字的进度,又能通过词义的讲解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我教每一个生字都是按以下顺序进行的: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用所组的词说话,说出课文里含有这个生字的句子。
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我除了平时搞好课堂复习外,还经常开展多样化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切合学生年龄特点,游戏性强,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可以有效地巩固识字成果。
1、生字搬家――每天放学时,每人领一块生字卡,上面写七、八个学过的字,回家后读写,第二天早上带来,会读会写才允许交换。这样每天搬一次家,读的次数多,就记得牢了。
2、找朋友――由小朋友手拿生字卡片,唱着儿歌找朋友,找到一个,能互相读出卡片上的字音,才交朋友,认不下去的,就另找。
3、当小医生――我把学生易错字进行归纳,把学生易错的字有意识地模仿下来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当“小医生”,给错别字治病。学生纷纷争当小医生给字看病,学习兴趣很浓,这样学生再不会把这些字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