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AVA 中static,final的用法最好有个例子 说明一下急
一、static
请先看下面这段程序:
public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2)
}
}
看过这段程序,对于大多数学过Java 的从来说,都不陌生。即使没有学过Java,而学过其它的高级语言,例如C,那你也应该能看懂这段代码的意思。它只是简单的输出“Hello,world”,一点别的用处都没有,然而,它却展示了static关键字的主要用法。
在1处,我们定义了一个静态的方法名为main,这就意味着告诉Java编译器,我这个方法不需要创建一个此类的对象即可使用。你还得你是怎么运行这个程序吗?一般,我们都是在命令行下,打入如下的命令(加下划线为手动输入):
javac Hello.java
java Hello
Hello,world!
这就是你运行的过程,第一行用来编译Hello.java这个文件,执行完后,如果你查看当前,会发现多了一个Hello.class文件,那就是第一行产生的Java二进制字节码。第二行就是执行一个Java程序的最普遍做法。执行结果如你所料。在2中,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要这样才能输出。好,我们来分解一下这条语句。(如果没有安装Java文档,请到Sun的官方网站浏览J2SE API)首先,System是位于java.lang包中的一个核心类,如果你查看它的定义,你会发现有这样一行:public static final PrintStream out;接着在进一步,点击PrintStream这个超链接,在METHOD页面,你会看到大量定义的方法,查找println,会有这样一行:
public void println(String x)。
好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那样调用了,out是System的一个静态变量,所以可以直接使用,而out所属的类有一个println方法。
静态方法
通常,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方法为static,那就是说,无需本类的对象即可调用此方法。如下所示:
class Simple{
static void go(){
System.out.println("Go...");
}
}
public class Ca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mple.go();
}
}
调用一个静态方法就是“类名.方法名”,静态方法的使用很简单如上所示。一般来说,静态方法常常为应用程序中的其它类提供一些实用工具所用,在Java的类库中大量的静态方法正是出于此目的而定义的。
静态变量
静态变量与静态方法类似。所有此类实例共享此静态变量,也就是说在类装载时,只分配一块存储空间,所有此类的对象都可以操控此块存储空间,当然对于final则另当别论了。看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Value{
static int c=0;
static void inc(){
c++;
}
}
class Count{
public static void prt(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alue v1,v2;
v1=new Value();
v2=new Value();
prt("v1.c="+v1.c+" v2.c="+v2.c);
v1.inc();
prt("v1.c="+v1.c+" v2.c="+v2.c);
}
}
结果如下:
v1.c=0 v2.c=0
v1.c=1 v2.c=1
由此可以证明它们共享一块存储区。static变量有点类似于C中的全局变量的概念。值得探讨的是静态变量的初始化问题。我们修改上面的程序:
class Value{
static int c=0;
Value(){
c=15;
}
Value(int i){
c=i;
}
static void inc(){
c++;
}
}
class Count{
public static void prt(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s);
}
Value v=new Value(10);
static Value v1,v2;
static{
prt("v1.c="+v1.c+" v2.c="+v2.c);
v1=new Value(27);
prt("v1.c="+v1.c+" v2.c="+v2.c);
v2=new Value(15);
prt("v1.c="+v1.c+" v2.c="+v2.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unt ct=new Count();
prt("ct.c="+ct.v.c);
prt("v1.c="+v1.c+" v2.c="+v2.c);
v1.inc();
prt("v1.c="+v1.c+" v2.c="+v2.c);
prt("ct.c="+ct.v.c);
}
}
运行结果如下:
v1.c=0 v2.c=0
v1.c=27 v2.c=27
v1.c=15 v2.c=15
ct.c=10
v1.c=10 v2.c=10
v1.c=11 v2.c=11
ct.c=11
这个程序展示了静态初始化的各种特性。如果你初次接触Java,结果可能令你吃惊。可能会对static后加大括号感到困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static定义的变量会优先于任何其它非static变量,不论其出现的顺序如何。正如在程序中所表现的,虽然v出现在v1和v2的前面,但是结果却是v1和v2的初始化在v的前面。在static{后面跟着一段代码,这是用来进行显式的静态变量初始化,这段代码只会初始化一次,且在类被第一次装载时。如果你能读懂并理解这段代码,会帮助你对static关键字的认识。在涉及到继承的时候,会先初始化父类的static变量,然后是子类的,依次类推。非静态变量不是本文的主题,在此不做详细讨论,请参考Think in Java中的讲解。
静态类
通常一个普通类不允许声明为静态的,只有一个内部类才可以。这时这个声明为静态的内部类可以直接作为一个普通类来使用,而不需实例一个外部类。如下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StaticCl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Cls.InnerCls oi=new OuterCls.InnerCls();
}
}
class OuterCls{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Cls{
InnerCls(){
System.out.println("InnerCls");
}
}
}
输出结果会如你所料:
InnerCls
和普通类一样。内部类的其它用法请参阅Think in Java中的相关章节,此处不作详解。 二.finalfinal成员
当你在类中定义变量时,在其前面加上final关键字,那便是说,这个变量一旦被初始化便不可改变,这里不可改变的意思对基本类型来说是其值不可变,而对于对象变量来说其引用不可再变。其初始化可以在两个地方,一是其定义处,也就是说在final变量定义时直接给其赋值,二是在构造函数中。这两个地方只能选其一,要么在定义时给值,要么在构造函数中给值,不能同时既在定义时给了值,又在构造函数中给另外的值。下面这段代码演示了这一点: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Bat{
final PI=3.14; //在定义时便给址值
final int i; //因为要在构造函数中进行初始化,所以此处便不可再给值
final List list; //此变量也与上面的一样
Bat(){
i=100;
list=new LinkedList();
}
Bat(int ii,List l){
i=ii;
list=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at b=new Bat();
b.list.add(new Bat());
//b.i=25;
//b.list=new ArrayList();
System.out.println("I="+b.i+" List Type:"+b.list.getClass());
b=new Bat(23,new ArrayList());
b.list.add(new Bat());
System.out.println("I="+b.i+" List Type:"+b.list.getClass());
}
}
此程序很简单的演示了final的常规用法。在这里使用在构造函数中进行初始化的方法,这使你有了一点灵活性。如Bat的两个重载构造函数所示,第一个缺省构造函数会为你提供默认的值,重载的那个构造函数会根据你所提供的值或类型为final变量初始化。然而有时你并不需要这种灵活性,你只需要在定义时便给定其值并永不变化,这时就不要再用这种方法。在main方法中有两行语句注释掉了,如果你去掉注释,程序便无法通过编译,这便是说,不论是i的值或是list的类型,一旦初始化,确实无法再更改。然而b可以通过重新初始化来指定i的值或list的类型,输出结果中显示了这一点:
I=100 List Type:class java.util.LinkedList
I=23 List Type:class java.util.ArrayList
还有一种用法是定义方法中的参数为final,对于基本类型的变量,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基本类型的变量在调用方法时是传值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方法中更改这个参数变量而不会影响到调用语句,然而对于对象变量,却显得很实用,因为对象变量在传递时是传递其引用,这样你在方法中对对象变量的修改也会影响到调用语句中的对象变量,当你在方法中不需要改变作为参数的对象变量时,明确使用final进行声明,会防止你无意的修改而影响到调用方法。
另外方法中的内部类在用到方法中的参变量时,此参变也必须声明为final才可使用,如下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INClass{
void innerClass(final String str){
class IClass{
IClass(){
System.out.println(str);
}
}
IClass ic=new I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Class inc=new INClass();
inc.innerClass("Hello");
}
}
final方法
将方法声明为final,那就说明你已经知道这个方法提供的功能已经满足你要求,不需要进行扩展,并且也不允许任何从此类继承的类来覆写这个方法,但是继承仍然可以继承这个方法,也就是说可以直接使用。另外有一种被称为inline的机制,它会使你在调用final方法时,直接将方法主体插入到调用处,而不是进行例行的方法调用,例如保存断点,压栈等,这样可能会使你的程序效率有所提高,然而当你的方法主体非常庞大时,或你在多处调用此方法,那么你的调用主体代码便会迅速膨胀,可能反而会影响效率,所以你要慎用final进行方法定义。
final类
当你将final用于类身上时,你就需要仔细考虑,因为一个final类是无法被任何人继承的,那也就意味着此类在一个继承树中是一个叶子类,并且此类的设计已被认为很完美而不需要进行修改或扩展。对于final类中的成员,你可以定义其为final,也可以不是final。而对于方法,由于所属类为final的关系,自然也就成了final型的。你也可以明确的给final类中的方法加上一个final,但这显然没有意义。
下面的程序演示了final方法和final类的用法:
final class final{
final String str="final Data";
public String str1="non final data";
final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final method.");
}
public void what(){
System.out.println(str+"\n"+str1);
}
}
public class FinalDemo { //extends final 无法继承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nal f=new final();
f.what();
f.print();
}
}
从程序中可以看出,final类与普通类的使用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它失去了被继承的特性。final方法与非final方法的区别也很难从程序行看出,只是记住慎用。final在设计模式中的应用
在设计模式中有一种模式叫做不变模式,在Java中通过final关键字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模式,在讲解final成员时用到的程序Bat.java就是一个不变模式的例子。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参考阎宏博士编写的《Java与模式》一书中的讲解。
⑵ Java程序从哪里开始运行
如果是java应用程序,所有的都从main方法开始;如果是applet小应用程序,init()方法负责加载,start()方法开始执行;
Java Applet就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这样的一些小应用程序,它们可以直接嵌入到网页中,并能够产生特殊的效果。包含Applet的网页被称为Java-powered页,可以称其为Java支持的网页。
当用户访问这样的网页时, Applet被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但前提是用户使用的是支持Java的网络l浏览器。由于Applet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的,因此它的执行速度不受网络带宽或者Modem存取速度的限制。用户可以更好地欣赏网页上Applet产生的多媒体效果。
⑶ JAVA中,“程序中如果有package语句,该语句一定是源文件中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一个.java文件中,这条语句之前,要么没有其他语句,要么只有注释。
一边在一个,java文件的第一行:package com.example.videoencoder;以package开头,后面跟包名。
比如在类中的某一个方法中:
public void foo(){
java.util.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上面这句指明了List这个类来自java/util,
//当然也可以通过在package org.fan.model;的下面使用import java.util.List;来告诉计算机这个List来自哪里。
(3)java方法的第一行被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程序中如果有package语句,该语句一定是源文件中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它的前面只能有注释或空行。另外,一个文件中最多只能有一条package语句。
包的名字有层次关系,各层之间以点分隔。包层次必须与Java开发系统的文件系统结构相同。通常包名中全部用小写字母,这与类名以大写字母开头,且各字的首字母亦大写的命名约定有所不同。
当使用包说明时,程序中无需再引用(import)同一个包或该包的任何元素。import语句只用来将其他包中的类引入当前名字空间中。而当前包总是处于当前名字空间中。
⑷ java程序的第一行有“//app2_1”什么意思,还是就是注释。。。为什么好像每个程序前都有..
//app2_1
这就是注释,应该是你所使用的软件所自带的java模板中的内容
⑸ 用Java编制程序 在屏幕输出一个字母组成的菱形 第一行是D 第二行是CCC第三行是BBBBB第四行是AAAAAAA
我这个支持按定制的arr打印,随arr里元素个数和内容不同 可打印出相应的菱形,如 arr={"D","A","B"}只打印3行菱形,目前不支持偶数行菱形的打印,即 arr内元素个数必须是奇数,才能得到比较正常的输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arr = {"D","C","B","A","B","C","D"};
int middle = arr.length/2 + arr.length %2;
for(int i =1;i<=arr.length;i++){
String word = arr[i-1];
String space = " ";
int startIndex = -1;
int endIndex = -1;
if(i < middle){
startIndex = middle - i +1;
endIndex = middle + i -1;
}else if(i == middle){
startIndex = 1;
endIndex = arr.length;
}else if(i > middle){
startIndex = (i-middle) +1;
endIndex = arr.length - (i-middle);
}
for(int j=1;j<=arr.length;j++){
if(j >= startIndex && j <= endIndex){
System.out.print(word);
}else{
System.out.print(space);
}
}
System.out.print("\n");
}
}
⑹ 简单的java程序,谁能解释下第1,5,9行啊,为什么要用grade,第9行的用法,详细啊!谢谢!
第一行:导入 java.util包下面所有的类
第五行:定义一个字符型变量,名字叫grade,没有设定初始值
第九行,给你分解一下
if(a>=90){
grade='A';
}else {
if(a>=60){
grade='B';
}else{
grade='C';
}
}
a?b:c 是一个表达式,表示的意思是如果a为真,表达式的值为b,否则为c,第九行只是把这个表达式嵌套使用了
grade在这里只是一个字符变量的名字,随便起的,只要符合Java变量命名规则就可以了
⑺ JAVA问题:第一行是方法,下面的是什么语言,什么意思,求解
你这是在看别人下的类吧,因为源码不对你公开,所以你看到的才是这样。如果你使用的是jar包,可以用专门的工具查看里边的代码。你可以用jd-gui查看jar文件
⑻ JAVA中为什么输入第一行提示有多个标记怎么回事,输入public就提示
制表符分隔文本,也称为制表符分隔值 (TSV),是可以通过多数电子表格程序和文本编辑器创建或查看的一种格式。TSV 格式遵循以下规则: 文件中的每个条目都占一行。文件中的第一行是标题行,用于标记每个字段。字段包含数据,如数字或文本。字段之间使用制表符分隔。每行都包含相同的字段数。以下示例显示一个简单的制表符分隔文本文件的内容: 标题<tab>作者<tab>状况<tab>装订 傲慢与偏见<tab>简·奥斯汀<tab>二手<tab>软皮本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ab>马克·吐温<tab>新<tab>硬皮本 孙子兵法<tab>孙子<tab>二手<tab>硬皮本
⑼ 运行一个java程序的步骤是怎样的请做详细说明!
Java程序从源文件创建到程序运行要经过两大步骤:1、源文件由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ByteCode)
2、字节码由java虚拟机解释运行。因为java程序既要编译同时也要经过JVM的解释运行,所以说Java被称为半解释语言( "semi-interpreted" language)。
下面通过以下这个java程序,来说明java程序从编译到最后运行的整个流程。代码如下:
//MainApp.java
public class Main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Puppy");
animal.printName();
}
}
//Animal.java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printName()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name+"]");
}
}
第一步(编译): 创建完源文件之后,程序会先被编译为.class文件。Java编译一个类时,如果这个类所依赖的类还没有被编译,编译器就会先编译这个被依赖的类,然后引用,否则直接引用,这个有点象make。如果java编译器在指定目录下找不到该类所其依赖的类的.class文件或者.java源文件的话,编译器话报“cant find symbol”的错误。
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格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常量池和方法字节码。常量池记录的是代码出现过的所有token(类名,成员变量名等等)以及符号引用(方法引用,成员变量引用等等);方法字节码放的是类中各个方法的字节码。下面是MainApp.class通过反汇编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看到.class文件的结构:
第二步(运行):java类运行的过程大概可分为两个过程:1、类的加载 2、类的执行。需要说明的是:JVM主要在程序第一次主动使用类的时候,才会去加载该类。也就是说,JVM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把一个程序就所有的类都加载到内存中,而是到不得不用的时候才把它加载进来,而且只加载一次。
下面是程序运行的详细步骤:
在编译好java程序得到MainApp.class文件后,在命令行上敲java AppMain。系统就会启动一个jvm进程,jvm进程从classpath路径中找到一个名为AppMain.class的二进制文件,将MainApp的类信息加载到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这个过程叫做MainApp类的加载。
然后JVM找到AppMain的主函数入口,开始执行main函数。
main函数的第一条命令是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Puppy");就是让JVM创建一个Animal对象,但是这时候方法区中没有Animal类的信息,所以JVM马上加载Animal类,把Animal类的类型信息放到方法区中。
加载完Animal类之后,Java虚拟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堆区中为一个新的Animal实例分配内存, 然后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Animal实例,这个Animal实例持有着指向方法区的Animal类的类型信息(其中包含有方法表,java动态绑定的底层实现)的引用。
当使用animal.printName()的时候,JVM根据animal引用找到Animal对象,然后根据Animal对象持有的引用定位到方法区中Animal类的类型信息的方法表,获得printName()函数的字节码的地址。
开始运行printName()函数。
特别说明:java类中所有public和protected的实例方法都采用动态绑定机制,所有私有方法、静态方法、构造器及初始化方法<clinit>都是采用静态绑定机制。而使用动态绑定机制的时候会用到方法表,静态绑定时并不会用到。
⑽ Java中一个二维数组如果这样表示arr[0],这表示第一行还是第一列
二维数组 arr[][] 可以看成前一个行后一个列 比如arr[0][1] 第一行第二列
一维数组arr[] 看成一行 arr[0] 第一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