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注入式教育模式
注入式教育模式是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呈现教育内容,并通过讲授、问答、训练、强化等手段灌输给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由教师掌握,问题的答案由教师设定。
2. 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是属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这个说法应该是对的。
3. 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是属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既可能是启发式,也可能是注入式;讲授法既可能是注入式.也可能是启发式。讲授法如果是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这种讲授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在谈话法中,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或者简单得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枯燥、乏味的,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启发可言。
4. 注入式教学的介绍
注入式教学(expository teaching;chalk-and-talk),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5. 启发式与注入式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句话对吗
不对。启发式与注入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6.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
之所以提倡启发式教育是因为启发式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6)注入式是教学方法么扩展阅读: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注入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强迫学生呆读死记,中国俗称填鸭式教学法。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注入式教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中世纪的学校中曾占统治地位。这反映了古人对教学过程缺乏科学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进步教育家都反对注入式教学。
现代教学论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注入式教学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7. 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启发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及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所谓的“注入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理解能力,把学生当做“容器”,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所以,“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授多少,是否提问,及课堂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
8. 教育方式有什么
1、注入式教育方法观
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在中西方的封建社会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非常流行。在这种教育方法观的指导下,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育中仅仅起到现成信息的载体和传递的作用,学生则起信息接受和储存的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止学生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张扬。在教育关系上,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领导决定作用。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教育的目的仅放在掌握知识层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
2、启发式教育方法观
启发式强调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合。
3、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
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
4、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
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9. 讲授法是不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不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说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法已被许多人所唾弃。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⑴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⑵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⑶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10. 讲授法是不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不对。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注入式是教学指导思想,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注入式是教学指导思想,它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输哽灌。讲授法既可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启发性讲授,也可以是不考虑学生不动性强输哽灌,进行注入式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