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中,数据转换的方法和作用
数据转换是为了方便进行不同的统计分析,得到更精确的统计方法。转换方法很多,可以将测量数据转换为等级数据,也可以转化为百分等级数据,还可以转换为Z分数等等。
❷ 谁有关于这个书的资料《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舒华、张亚旭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这本书好像没有数据光盘或网络上存在的数据。我们都是按舒华老师第一本《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自己输入的数据。
❸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❹ 心理学专业考研都需要看什么专业书
参考书如下: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修订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 主编
2、心理统计与测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 编着
戴海琦等主编 《心理与教育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 伍新春 等着
4、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着:《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若有时间也可看一下辅导书
朱智贤着 《儿童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孟昭兰主编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陈琦、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学民、舒华编着 《实验心理学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董奇 着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孟庆茂,常建华 《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日昌主编 《心理测量》
最后,祝你考研成功!
❺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二上(舒华版)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中变量及变量间关系
变量:研究者感兴趣的、可以潜在地发生变化的事件和现象
变量的分类:
(I) 定性的变量与定量的变量 (根据变量的不同性质)
定性的变量:指导语类型、药物类型、性别等
定量的变量:药物剂量、人的智商、反应时等
(II) 任务变量、环境变量与被试变量 (根据变量的不同来源)
任务变量:刺激变量,来源于实验任务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环境变量: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照度.
被试变量:来源于被试的特性,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或个体差异变量.
(1)被试固有的、或多或少带有永久性的特征,如性别、年龄.
(2)暂时的被试变量,被试的一些短暂经历或体验.如吸毒
(3)被试的一些行为分类
(III) 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根据变量在研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或控制的变量,又称独立变量.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研究者所观察的变量,又称依从变量、反应变量。
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的操纵:
(1)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确定.
(2)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检查点指自变量的不同水平,间距即量程)
因变量的观察.(良好因变量需具备的五个特点)
(1)容易观察.(2)容量数量化.(3)经济可行.(4)效度高.(5)信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