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心理学的一些发展史,下面《心理学导论》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韦恩·韦登
译者:高定国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4
平装:16开585页
定价:125.00
丛书:美国名校学生最喜爱的心理
目录Contents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致教师
第1章心理学发展简史1
心理学早期发展史3
一门新科学的诞生:冯特和霍尔的贡献3
流派之争: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5
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纳入研究范畴6
华生改变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行为主义首登历史舞台7
斯金纳质疑自由意志,行为主义蓬勃发展8
人本主义异军突起10
心理学现代发展史10
心理学的职业化发展时期11
心理学回归本源:重生对认知和生理学的兴趣11
心理学视野拓宽:增加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13
心理学适应:进化心理学出现13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14
当代心理学:充满活力与百花齐放15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5
心理学的职业领域18
7个统一主题20
把心理学作为研究领域的相关主题20
与心理学研究内容相关的主题21
个人应用提高学业成绩24
批判性思维应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28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
寻找规律:研究行为的科学方法31
科学事业的目标31
科学研究的步骤32
科学方法的优势34
寻找原因:实验研究法35
自变量和因变量36
实验组和控制组36
额外变量36
实验设计的变式37
实验研究的优点和缺点39
寻找关联:描述/相关研究40
自然观察40
个案研究40
调查42
描述/相关研究的优点和缺点42
寻找结论:统计和研究43
描述统计43
推论统计46
寻找缺陷:评估研究47
取样偏差47
安慰剂效应48
自我报告数据的歪曲48
实验者偏差49
关注伦理: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吗49
欺骗的问题52
动物研究的问题52
研究中的伦理原则53
本章主题回顾54
个人应用查找和阅读期刊文献54
批判性思维应用逸事类证据的危险:
“我有一个朋友,他……”57
第3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60
神经系统中的信息交流61
神经组织:基本的硬件61
神经冲动:消耗能量以传送信息63
突触:神经元联结处64
神经递质和行为65
神经系统的架构68
外周神经系统69
中枢神经系统70
窥探脑的内部:研究方法71
电活动记录71
脑损伤71
脑部电刺激72
经颅磁刺激73
脑成像过程73
脑和行为77
后脑77
中脑77
前脑77
脑的可塑性80
左脑/右脑:大脑的单侧性81
切开脑部:裂脑研究82
完整大脑的半脑功能特化83
内分泌系统:信息交流的另一种方式84
遗传和行为:一切都由基因决定吗85
遗传的基本原理85
探究遗传的影响:研究方法86
科技前沿:基因定位89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90
行为的进化基础90
达尔文的见解90
进化理论的后续改良91
作为适应性特征的行为91
本章主题回顾92
个人应用评价“三心二意”的概念93
批判性思维应用构建更好的脑:外推的风险95
第4章感觉和知觉98
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与问题100
阈限:寻找极限100
信号检测论101
无意识知觉101
感觉适应102
视觉系统:视觉的主体103
刺激物:光103
眼睛:一台有生命的光学仪器104
视网膜:大脑在眼睛上的“大使”105
视觉和脑107
彩色世界109
视觉系统:知觉过程113
知觉形状、模式和物体113
知觉深度或距离118
视觉的知觉恒常性119
线索误导的影响:视错觉119
听觉系统:听的过程122
刺激:声音122
人的听力123
耳朵中的感觉加工124
听知觉:听觉理论124
化学感觉:味觉和嗅觉125
味觉系统:味觉125
嗅觉系统:嗅觉127
触觉128
感受压力128
感受疼痛129
本章主题回顾133
个人应用艺术与错觉欣赏133
批判性思维应用认识对比效应:都是相对的137
第5章意识140
意识的本质141
觉知水平的变化142
意识发展的根源142
意识和大脑活动142
生物节律和睡眠143
昼夜节律的角色143
忽视生理节律144
重置昼夜节律144
睡眠觉醒周期145
睡眠阶段循环145
睡眠的年龄趋势147
文化和睡眠147
睡眠的神经与进化基础148
避免:睡眠剥夺149
夜晚的问题:睡眠障碍152
梦的世界155
梦的内容156
梦和梦醒人生的联系156
文化和梦156
梦的理论157
催眠:意识改变还是角色扮演158
催眠诱导和敏感性159
催眠现象160
催眠理论160
冥想:寻求更高的觉察161
生理相关161
长期益处161
药物改变意识162
主要的滥用药物及其效应163
影响药物效用的因素164
药物活动的机制164
药物依赖165
药物和健康166
本章主题回顾168
个人应用寻找关于睡眠和梦境的实用问题168
批判性思维应用酗酒是病吗?定义的重要性
;❷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❸ 654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优点: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缺点: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认为性质,被试处于那样的环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分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投射测验)两种。测验法有三个基本要求:1.信度 2.效度 3.标准化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有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和晤谈法。使用时应注意:1.取样的代表性 2.被试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优点:用起来比较容易,收集数据比较快。缺点:不够严谨;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5)个案法:对被试各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进过分析推知其行为原因。优点:能够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缺点:对个体的研究结论难以推广。
❹ 心理学研究要掌握的三项基本研究方法
文/逆水行舟eli
1、三种方法对比
2、观察法
这是原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参与性观察法、个案法和调查法。
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对自然情景下的现象进行观察,获得被试真实自然的行为。如研究地震等灾害对受难者的心理影响。
参与性观察法指研究者把自己融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中进行观察。这弥补了自然观察对某些资料有限的搜集能力。
个案法指研究者对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长期全面的追踪研究。如陆里亚对有神奇记忆的人的个案研究。
调查法是借助问卷、量表工具收集资料,并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观察方法。
3 、相关法
相关法用来观察测量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统计上的关联,确定它们的相关强度和方向。
这个方法为研究者提供能评估和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关联程度的相关系数,用r表示,值的变化范围是-1~1。绝对值大小表示相关联程度,正负号表示方向,0表示毫不相关,-1表示负相关,1表示正相关。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
为了研究结果更接近因果关系的解释,研究者提出了交叉-滞后法。
图中对角线上的两个相关系数就是交叉-滞后相关系数,不过这仍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4 、实验法
实验法有三项基本要素,分别是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
第一项要素是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假设要遵循操作定义原则,转化成可操作的推论。
第二项要素是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是主试操作和控制的对被试反应有影响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反应。
这两项变量都要遵守操作定义原则。
额外变量是实验中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影响因变量的潜在因素和条件,它会混淆自变量的影响,所以需要排除。
实验法区别于观察法和相关法的地方,就是要求研究者能严格操纵自变量,尽可能减少额外变量的混淆,从而客观观察到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
第三项要素是实验控制,泛指一切保障实验精度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根据变量的不同,实验设计可以分为自变量的设计、因变量的设计和额外变量的设计;根据被试角度,实验设计可以分为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根据样本数量,实验设计可以分为大样本设计和小样本设计。
4.1关于变量的实验设计
4.1.1、多自变量设计
典型的心理学实验是同时操纵2~4个自变量的多变量设计,优点是效率高、实验控制好、普遍性高,而且能揭示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如图所示,在自由回忆测验中,记忆能力不同的两组被试成绩差异明显,而在词汇辨认测验中成绩差异不明显,如下图所示。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正是根据发现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开拓出了内隐记忆的研究新领域。
4.1.2、多因变量设计
多因变量设计可以获得单因变量实验无法提供的信息,不过通常使用两个因变量就够了,因为使用太多因变量,在统计分析时要涉及多元方差分析,难度和工作量大。
对因变量的测量用到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
主观指标指被试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程叙述的记录或者是对主试提问的回答。
客观指标有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和神经生理指标6种。
反应速度指标,如测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的数量;
反应速度的差异指标,如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被试对随机组字母和对规则组字母的的反应时之差;
反应的正确性指标,如测量走迷宫走入盲巷的次数;
反应的标准指标,如测量似然比𝞫;
反应的难度指标,如斯金纳箱设置的三个难度等级;
神经生理指标,如被试的心率。
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因变量的有效性、客观性和数量化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性
是说指标能充分代表所研究的现象。其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如体重计最大刻度如果低于要测量的被试的体重值,就出现了天花板效应。如测试的题目太难,导致水平高的和低的都做不出来,就出现了地板效应;
第二,客观性
是说指标是客观存在的,可以测量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实验来验证;
第三,数量化
是说指标是能数量化的。
此外,主试还要指导被试在主试所设想的维度上进行反应,因为不加引导,被试的反应就没有方向。这时,主试又需要控制和标准化指导语,因为指导语也成为重要的自变量,要保持不变。
4.1.3、额外变量设计
额外变量分为随机额外变量和系统额外变量。由随机额外变量引起的误差是随机误差,如偶然的温度变化,可以运用多元统计技术来排除。由系统额外变量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如主试效应、被试效应,可以运用下面的6种设计方法来控制。
第一,排除法
顾名思义,就是想办法把额外变量排除出去,如为了消除外界的噪音,通过隔音室来排除。
如果要消除主试效应,可以通过单盲实验来排除。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会有意无意地用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自己的期望,或者主试在记录时无意中以偏向自己的假设来记录数据两种情况。单盲实验要求记录因变量数据的研究者不知道谁是实验组,谁是控制组,从而排除上面两个干扰因素。
如果要同时消除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可以通过双盲实验来排除。被试效应指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定的假设和猜测,然后以自认为能满足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或者被试可能会有意反馈研究者需要的数据,再或者可能自我认同这一假设,有意无意的选择遗忘不合假设的数据,导致出现虚假的数据三种情况。双盲实验法要求测量因变量的研究者和被试,双方都不知道谁是实验组谁是控制组,从而排除上面几种因素的干扰。另外,为了防止被试猜到实验目的,还可以多设置控制组,不让被试轻易猜到研究者的假设。
第二,恒定法
在实际操作时,研究者其实做不到把所有额外变量都排除,所以还可以让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样也相当于控制了额外变量的影响。比如为了克服性别不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研究者可以选用一个性别来试验。
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是难以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它水平上去。比如为了控制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只选取了男性被试,那么得到的结论就不能直接推广到女性被试身上。
第三,匹配法
匹配法是想办法把被试人为分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如“练习对射击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者首先测试每个被试打靶的成绩,然后把成绩相同的被试分别分配,匹配成射击水平相当的两组被试。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取,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原因有四点。
一、匹配往往不完全。研究者不可能对被试的每个特征都进行匹配;
二、匹配往往费时耗力;
三、匹配的特质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有混淆作用。如匹配被试的年龄分成初中生和大学生两组,想研究他们对不同材料的识记能力,但实际上,年龄和识记材料间有交互作用,因为年龄小的被试对图形的再认能力强,年龄大的对文字再认能力强,那么如果两组被试对不同材料的识记能力出现差异,到底是材料的问题还是年龄的问题,就说不清了;
四、匹配时可能出现统计回归假象。统计回归假象指极端个体的表现有向平均表现回归的倾向。
第四,随机化法
随机化法指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逻辑是,如果总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意处理组,那么可期望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也是相等的。
随机化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同时分配法和次第分配法两种。
同时分配法使用的条件是,被试在同时等候,主试可以随意调派其中任何一个被试。这种操作有抽签法、笔画法、报数法三种技术,其中笔画法指先按照姓氏笔画数排序,然后用随机数表来分配被试。
次第分配法的使用条件是被试来的时间不一致。这种操作有简便法和区内随机法两种技术。
从理论上讲,随机化法随机取样的被试通常要达到三十人以上,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但它的局限性是,主试不能精确地控制不同组间的被试差异,也就是说不知道哪些变量得到了控制。
第五,抵消平衡法
抵消平衡法用到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法,通过系统改变实验处理呈现顺序,从而抵消或平衡顺序效应,空间效应、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等额外变量带来的误差。这个方法是心理实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逻辑是如果把被试安排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实验处理,那么结果的差异就可以归于自变量而不是顺序。
ABBA法的操作,是把自变量水平分为A和B,然后让所有被试都按照ABBA这样的顺序接受四次实验处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平衡呈线性系统变化的位置和延续误差。
拉丁方设计法主要用于自变量水平超过两个的情况。拉丁方是一个两维矩阵,列表示实验处理,行表示被试,其中拉丁方第一行的建立公式是1、2、n、3、n-1、n-2……,依次类推。如下图。
第六,统计控制法
前面的五种方法都是在实验中控制,这个方法是实验后用一些统计技术去控制。这是由于条件限制,研究者明知一些额外变量存在,但在实验中也做不到控制,只好在实验后通过一些统计技术尽量把这些额外变量的影响排除出去。主要的技术有协方差分析、偏相关等。
4.2关于被试的实验设计
4.2.1、被试间设计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这种设计的最大问题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所以在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因变量的变化差异都是自变量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也可能是被试间的差异造成的,这是很难分辨的。
弥补这个缺陷的办法是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的被试差异,可以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两种技术,这两种方法在前面已经有详细介绍。
被试间设计的优点是,因为每个人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所以可以避免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但局限有两点,除了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排除个体差异这个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混淆作用外,还有一点是用到的被试数量太大。
4.2.2、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要求每个被试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测量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这种设计与被试间设计相比,因为看的是被试前后的变化,所以不存在个体差异这个额外变量,但它另外存在位置效应、延续效应、差异延续效应等额外变量的混淆。
位置效应,是指因为实验处理的序列位置影响被试反应。
延续效应,是指前一阶段的实验处理会对后一阶段的处理产生影响。如被试要接受两种实验处理,先接受A处理,然后他在接受B处理的时候,可能因为接受过A处理,导致他的行为水平提高了或者对实验处理感到厌倦了,就是说被试受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影响。
差异延续效应,也指前一阶段的处理影响后一阶段的处理的效果,但跟延续效应不同的是,这种影响取决于先出现的是什么处理。
对于这些混淆效应,研究者使用平衡设计法来排除和控制。常用的是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这两种方法在前面也已经详细介绍。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比,还有一个优点是,节省了被试人数。
4.2.3、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要求一个自变量用被试内设计,另一个自变量用被试间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在进行两个实验,综合了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各自的优点。
4.3小样本设计
4.3.1、大样本设计和小样本设计的对比
典型的实验通常都是大样本设计,因为样本多,可以减少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对因变量的影响。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要用到小样本设计,比如,要确定某种疗法的效果,但是只有一两名患者的情况。还比如心理物理学实验,它受个体差异的影响非常小,但是做起来费时费力,所以也可以采用小样本设计。
小样本设计有自己的优势,第一,它有助于开展探索性的研究;第二,它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咨询领域,对验证矫正程序的有效性和检验理论假设特别有效。
4.3.2、两种有代表性的小样本设计
ABA设计
A表示治疗前的基准状态,B代表治疗后的状态。这种设计可以用来验证矫正程序的有效性。
ABA的意思是,先在A阶段测试被试的行为,然后对被试进行治疗,让被试处于B状态,测量看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最后再让被试恢复到A阶段。
如果研究者只采用AB设计,当我们测量到B阶段的变化时,我们不能把B阶段的变化直接归因于疗法的作用,因为可能还有其它的因素的影响。所以ABA设计的关键就在最后的A,如果能让被试恢复到A阶段就可以区分出疗法的效果,但前提是B阶段的治疗效果不能是持久性的,不然就回不到A的基准状态了。
多基线设计
指实验时引入同一自变量,但引入时间不同,这样,不同的行为或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就会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逻辑是当一种行为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仍保持在基线条件下,如果处于基线水平的行为在接受自变量之前保持稳定,在自变量引入之后改变,我们就可以认定自变量是该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多基线设计还可以分为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和被试间多基线设计。被试内的多基线设计是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的基线阶段的行为的不同,被试间的多基线设计是比较不同被试的同一行为在不同基线阶段的不同。
5、要求
1、辨别三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2、实验法的三项基本要素是什么?
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
4、不同实验设计各自的内涵、优势、局限是什么?
文/逆水行舟eli
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方法论
方法论,哲学术语,本义是指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一般方法论,即哲学世界观层次,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放在首位。
方法论
自19世纪末 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以后,各门科学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方法论在科学知识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方法论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着。这是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密不可分的。
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科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
❻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是我根据学习和记忆复述的,并不代表标准答案,只是作为一个人学习记录。
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描述研究相关,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又分为三个小类,他们分别是: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外部活动,有系统有计划,发生和发展规律)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个案法,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单个,特征)
第2大类相关研究,是测量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第3大类实验法就很顾名思义了,是指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性地控制或创设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心理活动,进而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引起心理活动,心理和行为规律)
除了以上三大类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研究方法,例如:心理测量法,自我报告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❼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专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相信大家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没有太大的了解,本文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掌握好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才可能顺利的完成相关研究。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依据研究目的或大纲,用感官和外部的辅助工具去直接面对面地观察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获取的是第一手资料,真实性较强;获得的资料更为生动、具体,不会失真。缺点是会受到时间、观察对象以及观察者本身的限制,耗费的时间也较长。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为了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控制一定的条件和创设相关情景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又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优点是可重复检验、实验中的各个指标都准确数量化,得出的结论科学可靠。缺点是被试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客观性。
三、测试法。
测试法是以信度和效度为指标,利用科学的测验量表或仪器来测试被试心理品质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点是实验迅速、科学且公平,缺点是结果可能会被滥用和曲解。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利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与分析。缺点是被试的回答可能不客观。
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体或群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进行调查的方法。优点是调查深入、具体,缺点为耗费时间较长。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学科。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 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❽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
* 实验设计:实验室实验
* 心理物理法:自然实验
* 观察法:自我观察法
*内省法* 口语记录 * 问卷法 * 语义差别法 *访谈法
* 档案法(传记法):档案法的优点是:(1)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2)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3)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
* 模拟法
*心理统计学:多元分析,因素分析等。
* 心理测量
** 信度 ** 效度
** 能力测验
*** 智力测验:智商,智龄,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墨跋量表,画人测验,雷特国际操作量表,班德视觉完形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平佩操作量表,军队团体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梅耶艺术判断测验等。
** 人格测验:儿童个性调查表,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爱德华兹个人爱好量表,显相焦虑量表,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渍测验,品德教育研究测验等。
霍尔斯特德-雷坦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社会测量* 个案研究 * 发展研究 *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学仪器:速示器,实体镜,色轮,闪光融合器,棒框调节器,深度知觉仪,测听器,测痛仪,记忆鼓,测谎器,斯金纳箱,迷津,拉什利跳台等。
理论心理学* 心理:心理活动范畴
* 意识:意识起源,意识流,无意识,心身关系,心身等同论,心物同形论,心身平行论,心身交互作用论,副现象论等。
* 理论流派:经验论,反映论,还原论,拟人论,反射学,反应学,定势理论,心理主义,唯心理观,生物学化,社会学化,黑箱理论,形神论,人贵论,知行论,习与性成等。
* 行为科学
❾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状态纷繁复杂,在研究时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客观性。一是受外部影响:文化、权威,二是受个人偏差的影响:实验者效应、安慰剂效应、顺应效应等。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问卷和测试法,实验法,个案法。
在这些方法中,常提及和使用以下几组名词,分别使用在不同的方法中。
第一组:主试者(试者)与受试者(受试、被试)。
常用在观察法。
主试者:指主持研究的人或研究者
受试者:指接受研究的人(如儿童或成人)
第二组:测验信度与测验效度
常用于问卷和测试法。
测验信度:标准可靠
测验效度:能检测到研究者所需要检测的心理现象。
第三组:自变量与因变量
常用于实验法。
自变量(独立变量):研究者在实验中所控制的条件
因变量(依从变量):研究者希望研究的心理现象
第四组:反应时与正确率
常用于实验法。
反应时:指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正确率:指做出正确反应的百分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通过观察受试者的自发行为,进而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观察法。
在“自然观察“中时,被观察者不知道有人在研究他们,研究者也不试图改变或控制被研究者的活动。比如,在教室观察正在上课的学生。
还有一种观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叫”实验室观察“或”控制观察“。如设计一间设备完善的观察室,邀请儿童来这里活动,研究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他们在室内的阅读情况,也能了解儿童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差异。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受试者的日常活动中,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叫“参与观察”。如教师和儿童在共同游戏中了解儿童。
观察法的优点:
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到被研究者的行为和行为前后的心理活动。
观察法的缺点:
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在自然条件下,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测验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对心理现象进行调查。调查可针对个别人进行,也可以针对一群人进行。
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心理学家进一步采用了更加精细可靠的方法,这就是各种不同的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能力测验等。
测试法的优点:
测验是探测人类心智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心理学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测验,可以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并且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做出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测试量表编制十分严谨,结果相对准确可靠。这些测验题不是任意提出的,编制这些题目要经过一个“标准化”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要在一定的人群中经过反复施测才能完成。
一个好的心理测验,必须符合两条标准:第一要准确可靠,即信度好。第二是能检测到研究者所需要检测的心理现象,即效度好。
测试法的缺点:
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些测验信度不高;
有些操作复杂,使用灵活性差、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等。
目前,测验法的使用中还存在着有的测验编制不科学、发行控制不严格、一些测验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训练等问题。
一个好的测试,通常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编制和修订过程,需要花费心理学家半生或毕生的精力。
我们在网上常见的一些用出生年月、姓名笔画、生辰八字等来测量人的性格、智力和未来的人生道路等小测验,只是所谓的心理学游戏,离真正科学的心理测验相去甚远,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它们。
(三)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做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对这种现象能实验吗?能。因为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表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外在表现可以进行客观的度量,这是心理学有可能采取实验方法的重要原因。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时,要掌握好两个变量,一个叫自变量,一个叫因变量。做一个实验,就是要观察在自变量的影响下,因变量出现的变化。
实验法的优点: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可以重复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
严格控制实验室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
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
被试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
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个案法
对某个被试或者一小组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优点:
探索性强,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的深层资料。
缺点:花费时间多,样本偏差,结论难以推广。
------摘自-《心理学纵横谈》(彭聃龄 丁国盛着)
我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消除了对心理学的科学性的疑虑。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并形成一般性的规律,任务艰巨。前期需要心理学家做大量的观察、测试、实验等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学习和享用这些心理学的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维,真是一件幸事。
❿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系统性、伦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动产品分析法。对被试完成的产品进行心理学分析,来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活动产品的心理分析是观察的一种变式。
2、问卷法。一种通过书面回答问题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法。在研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特点等问题中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试中同时进行,以便广泛搜集材料。
3、测验法。不同于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来考查被试完成某种活动的准备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通过测验可以揭示被试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对某种工作的准备程度。
(10)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