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1、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历史法、比较法、分类法、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法。
2、相对通用的研究方法而言,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是说,通用研究方法在所有学科和所有类型的研究工作或论文写作中都会用到,而具体的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学科专业或特定类型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或者有些方法即使是普遍的方法,如分类法、比较法、观察法等,但在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中也只是在特别需要时被用到。它们的应用应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
B. “布罗卡斯区”是什么
十九世纪,有一位叫布罗卡斯的法国神经解剖学家对一个病例进行了研究。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个人在脑部受到撞击后失去了语言功能,但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正常,几天后病人死去。布罗卡斯对病人的大脑解剖后发现,该病人大脑的某一部分组织受到损伤。以后,布罗卡斯又研究了几个同样的病例,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布罗卡斯得出结论:人的大脑中有一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后来科学家们就把大脑中专门负责语言的这一区域称为布罗卡斯区。1996年,美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大脑进行研究,证实了布罗卡斯区的存在,并且发现布罗卡斯区在幼儿时期开始发育,12岁左右发育基本成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区域的灵敏性呈现出逐年减弱的特征。在12岁以前学语言时,语言信息直接存储到布罗卡斯区,12岁以后再学语言,语言信息已无法直接存储到布罗卡斯区,只能存到记忆区,使用语言时,布罗卡斯区必须和记忆区再进行联系。科学家们把上述研究结果称为布罗卡斯理论。
C. 伽利略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提出(假象或假设 )→运用逻辑包括数学(计算 )→通过( 实验)对推论进行(验证 )→对( 结论)进行修正和推广。
D. 布罗卡的人类学成就
布罗卡的名字也与现代人类学的发现紧密联系着。他的研究涉及头骨,为此,他发展了研究的技巧和方法,也研究了大脑比较形态学,以及大脑和头骨的拓扑学。
布罗卡酷嗜人类学,创建了人类学会、人类学刊物,还创办了人类学学校。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人类学家所做的许多工作都涉及测量头颅(头盖测定学)并且信奉雷济厄斯根据这种测定以区分人种的方法。
布罗卡对头颅的知识比当时其他任何人都多,他把他的知识实际应用到人类学上,设计出头盖测定的新工具。
同时在1856年,在尼安德特(位于联邦德国莱茵兰的迪塞尔多夫附近的一个山谷)出土了一个古代头盖骨,这显然是人类的头颅,但是比较原始,与现代人的头颅相比更为象猿。从其所在的地层判断,肯定是相当古老的,于是立即引起了一场争论。这是否一个极原始的人类,后来进化成现代人了呢?赫胥黎认为是这样;或者,这是否不过是古时候一个普通野蛮人,有先天的头骨畸形或是患有一种骨病呢?魏尔啸持有这种意见,他是个业余人类学者。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使争论更为激烈,因为,如果这头颅确是属于原始的“前人”进化的观念就在其最关键的一点上,就是人类能够进化这一点上得到有力支持。这样就不仅有布歇·德·彼尔特的古代工具,而且有了制造它们的古代人,甚至还不能说是完全的人,而是一种在发展的较早阶段的人。
布罗卡,这位最杰出的法国科学家,成为达尔文的早期支持者,他坚决认为这个头颅实际说明有一种原始的尼安德特人,并终于获得胜利。然而这一争论直到一代之后,杜布瓦在瓜哇发现比尼安德特人更为原始的类似于人骨骼残骸,才完全停息。
E. 科学研究有哪些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
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
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
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
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
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
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
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
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
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
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
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
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
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
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
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
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
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
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
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
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
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
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
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
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
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
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问题》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4年
F. 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伽利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在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期间开创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爱因斯坦曾经对伽利略及其科学方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下面就来看一下伽利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① 观察方法
我们从上述描述中已经知道,伽利略对于天文学的研究主要靠的是观察的方法,更加确切地说是间接观察法。观察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直接地,或者借助于科学仪器间接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客观对象活动,从而得到该对象的知识和观念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的观察方法已经不同于古代的肉眼直接观察,而是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这一工具进行观察。他对天体的观察,使他发现了许多人们以往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他在物理学力学方面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据说,摆针就是因为他偶然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而发明的。伽利略的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被后来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所公认。如前苏联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他的学生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 “观察、观察、再观察”,“应该先学会观察,观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深有感触地说: “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
②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借助一些物理设备,人为控制地进行一系列活动,进而重复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伽利略是观察和实验方法的积极倡导者,是倡导可重复、可检验性实验的第一人,被誉为在实验中真正应用观察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的大思想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纯属思辨的科学方法,主张只有观察实验才是掌握真理的科学方法,反对过度相信权威,主张只有实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他有一句名言: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伽利略的态度。同时,他自己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决执行者。除了天文学方面不能进行实验以外,伽利略其他的研究无一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例如,为了验证自己关于自由落体问题的正确性,他设计了“斜面实验”,并试验了近百次才得到正确的结论;还有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他的实验方法对现在的科学研究仍有很大意义。
③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 “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爱因斯坦也说: “在我们全部知识中,那个能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部分,就划为物理学领域。”
伽利略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第三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就是数学方法。伽利略把他的物理研究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以准确的数学语言证明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表达物理的定律。他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早在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在1585年因经济原因辍学离开比萨大学后,他深入地研究过古希腊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着作,对于几何学了解也很深。正是因为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才促使他在进行“斜面实验”时运用了数学方法,从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距离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最后得到自由落体定律,即s=1/2gt^2。
④ 其他方法——理性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最主要的科学方法外,伽利略还用到了其他的科学方法。例如,在理论上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观点时,用到了反证法和演绎法,利用自身的矛盾来证明其错误是反证法的体现,而由小球到世界万物是演绎法的特征。在推导“惯性定律”的过程中,还第一次采用了理想化的方法。他假定小球从一个无摩擦的斜面上滚下来,然后在一个无限延伸的光滑平面上运动。很显然,没有摩擦的斜面和无限延伸的平面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同样,关于自由落体定律的实验也是一样,生活中非真空环境下,阻力是无可避免的。
总之,伽利略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还是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尤其是他在力学研究过程中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际观察和实验检验,同时灵活抽象理想化状态的科学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完全可以总结成为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程序: 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检验→数学演绎→形成理论。伽利略所运用的这套科学研究方法后来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认可,直到今天对科学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G. 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1、探索性研究
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
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3、解释性研究
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7)科学研究方法布罗卡扩展阅读:
科学研究的起源: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学研究
H. 布罗卡氏区的意义
布罗卡氏区的发现是对弗卢朗的大脑功能整体学的第一次真正的挑战。布罗卡氏区的发现,不但使人想念神经系统内的机能各有其较特殊的定位,而且还找到了以脑沟回作为脑的机能分区的明确标志。以后的研究表明,言语有着非常复杂的机制,以致于无法确定一个特定的大脑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弗卢朗和布罗卡的主张虽不相同,但他们都是根据实验和科学观察而获得结果。由于弗卢朗的切除法不能用之于人类,布罗卡所用的临床法就成了切除法的非常有用的补充。
I. 布罗卡斯区是什么
“布罗卡斯区”是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 4~12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此时被存储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 在这个时期,孩子发音机制尚未定型,有条件模仿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
199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专家在第1期《nutur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用核扫描术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习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斯区。这一区域在2、3岁时开始快速发育,在10-12岁时发育成熟。人在幼年时期,这一部位非常灵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灵敏性呈下降趋势。儿童学习语言,大脑将有关信息直接存入这一区域。而成人学习语言,大脑则要建立新的记忆结构并且要和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因此,幼儿学习外语有他们的生理优势。
(9)科学研究方法布罗卡扩展阅读:
十九世纪,有一位叫布罗卡斯的法国神经解刨学家对一个病例进行了研究。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个人在脑部受到撞击后失去了语言功能,但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正常,几天后病人死去。
布罗卡斯对病人的大脑解刨后发现该病人大脑的一部分组织受到损伤。以后,布罗卡斯又研究了几个同样的病例,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布罗卡斯得出结论:人的大脑中有一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后来科学家就把大脑中专门负责语言的这一区域称为布罗卡斯区。
J.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种
一、经验方法
一般说来,科学研究就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统活动;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关的问题,而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中的,即在经验材料的背后.只有在关于对象的经验材料十分完备、准确可靠时,才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科研课题,即解决科学的问题.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就是经验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文献研究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文献研究就是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有了这种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当代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前进的起点,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把精力放在创造性的研究上.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社会调查法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问卷调查法.
3、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实验研究法
实验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开始是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后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和手段,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实验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活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其实验手段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刺激、干预、控制、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理论方法
要达到完整的科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科学研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数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