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11 20:42:50

‘壹’ 西方经济学是怎么分析经济周期原因的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变动(经济周期)主要有四种解释: (1)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生力量,即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也是可以预测的,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经济波动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样的理论。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的外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不可预期的、随机的,因而政府是无法控制的,市场则可以有效率地适应这些冲击。 (3)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则把经济波动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导向特别是货币政策结果。比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使价格和产出发生波动,因而政府不仅不能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而且还在制造经济波动。 (4)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既来自经济内部,也来自经济外部。经济波动起因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冲击,外生冲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被扩大并且被延长,这种波动仅靠市场经济本身是无法得到迅速的调整的,尤其衰退更是如此,需要也能够利用政府政策来刺激经济。

‘贰’ 如何分析经济周期

很多人认为经济周期分析很难,很复杂。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周期分析原理。所以今天康少就用一张图来简单讲解下经济周期的分析。

一、经济周期判断

1、经济趋向繁荣:普通股收益将大幅提高;

2、经济衰退:普通股投资风险增大。

3、 经济走向繁荣:选择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

4、 经济衰退:选择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的行业

二、经济周期分析的主要指标:

1)先行指标--先于股价变化的指标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消费预期与消费支出、住宅建设、商品订单

2)同步指标--与股价同步变动的指标实际GDP增长率、公司利润率、工业生产指数、个人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

3)后续指标--滞后于股价变动的指标失业率、通货水平、服务价格、优惠利率、银行坏账率、分期收款占个人收入的比重。

供参考。

‘叁’ 用货币理论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业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你可以不承认它,但它却是现实存在的,并不断地体现出来。商业周期实际上就是经济的短期波动,虽然称为周期,但却是不规则的,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有如正弦曲线那样富有规律、甚至可以预测。一、商业周期波动的特征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s),也称为经济周期、景气循环,是指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和收缩为标志,主要代表性的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利率和就业等。商业周期分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扩张。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有的国家可以享受多年的经济扩张和繁荣,就象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持续了10多年的繁荣,而接下来就开始了衰退,当前甚至面临着一场危机,随后的形势还难以预料,何时走出低谷更是无人能够回答。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一次严重的大萧条,70年代有出现一次衰退。进入新世纪,美国的首次衰退是2001年3月,此次衰退结束了美国历时最长、为期10年的经济繁荣。以经济衰退为例,商业周期有如下共同的特征:1、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生产压缩,实际GDP下降,随后,企业的投资也下降;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减缓;4、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的价格下跌;当然,在经济衰退阶段,还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但是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衰退的表现。对于商业周期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最终一致的结论。正是这种争论,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萨缪尔森归纳性地将各种解释分为外因和内因,很有一些中国辩证法的味道。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变动,可能成为导致商业周期的主要原因,比如,战争、选举、石油危机、发现新矿藏和新资源、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外因;而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商业周期的机制和原因就是所谓的内因论。内因论认为,任何一次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经济生活正是以近乎规律的方式不断地循环往复。下文谈到的乘数-加速器原理阐明了经济内部循环机制。有一个数字化的游戏,形象地说明了商业周期的波动。找两颗骰子,将每次两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加以记录,做20次以上,将连续的数值取周期为5的移动平均,然后将结果绘制成图,看起来很像GDP、失业或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为什么看起来像经济周期呢?掷出的随即数字就像投资或战争的外生冲击,而移动平均就好象是经济体系的内生乘数或平抑机制,二者放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类似周期的东西。二、商业周期的重要理论流派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很多流派,仅就商业周期的成因来说,就存在许多的重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有:1、货币学派关于商业周期的观点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将商业周期归因于货币、信贷的扩张和收缩,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他坚持认为财政政策不会起作用,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将会恶化经济周期,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他强调货币数量论和保持正常增长率的理论。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机构错误安排了货币供应量导致了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以及其他不希望有的结果”。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扩张的操作,部分地验证了弗里德曼的主张。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作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紧缩已经造成了实体经济的极度困难,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仓促应战,紧急放松流动性,使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个完全的逆转。去年11月份以来的信贷“大跃进”,除了防止短期的经济过快下滑之外,可能会对未来的信贷资产质量、通货膨胀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2、乘数-加速器模型:萨缪尔森认为,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萨缪尔森发展了凯恩斯主义,他信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能有效地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认为两种政策都可以使经济更稳定。凯恩斯虽然提出了乘数理论,但没有分析在乘数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萨缪尔森发展了加速器的概念,并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乘数和加速器的过程结合起来对经济的影响——乘数扩张了产出,而扩大的产出又会引起人们对预期的看好,于是又有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乘数过程。同时,乘数—加速器原理也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在增长太快时或支出不足时,企业不愿意投资,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的巨大滑坡。3、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与萨缪尔森合着《经济学》教科书的诺德豪斯认为,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纵导致经济波动。应该说,诺德豪斯提出了一个商业周期波动的外在原因,也是现实中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个观点。尽管西方民主国家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有人统计过,我国在人大和政府换届之年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高涨和投资过热,这与新官上任的冲动和政绩工程不无关系。4、均衡商业周期理论代表人物卢卡斯、巴罗、萨金特等认为,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卢卡斯等人所发展的新古典经济学,用微观的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将劳动力供给决策看作是每一个工人在劳动与闲暇之间所作的选择。工人对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实际工资会有个预期,他们会通过比较从工资和闲暇中获得的收益去决定是工作还是休息。在这样的假设下,失业被解释为工人所作出的自愿选择,他们等待着实际工资上升到正常水平。因此,失业将是一个预期而不是基准,当劳动力市场调整时失业会趋于消失,失业被看作是可以自行修复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完全从预期出发的理论解释,看起来难以让人接受,但它却带来了经济学一场新的革命。5、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熊彼特和普雷斯科特认为,某一部门的创新或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会在经济中传播,并引起波动。熊彼特是最早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所有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两个显着特征:不稳定性和曾经经历高速增长。他将发明与创新看成是长期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驱动力,即在经济增长缓慢时,厂商不可能引进新的技术创新。因此,新的发明和创新将被积压几十年。当经济迅猛增长开始启动时,贮存了几十年的创新将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经济迅速增长。严格的说,熊彼特所研究的长周期已经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周期波动的概念,但是他提出的经济外部环境的改进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为研究经济周期提供了一派观点。过去,经济学家把长期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围绕长期增长的变动——当作分离的现象用分散的方法进行研究。长期增长被认为是以技术变动为其推动力量,受总供给支配。但是商业周期波动被认为是总需求围绕长期增长趋势的波动。两个观点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80年代,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通过研究生产率增长短期变动向经济不同领域的传导而整合了商业周期和增长。两位得主将其模型建立在典型的微观模型中可以发现的假设上(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和利润最大化企业),并关注于前瞻预期的暗示上。他们指出,投资和相对价格运动将技术率增长差异传递到经济中,因而出现了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短期波动。由于他们的模型产生了与真实消费发展、投资和GDP近似的宏观波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证明了周期性运动可以产生于经济中的供给方。正是由于上述贡献以及经济政策设计的分析,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和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共享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供给冲击理论;认为总供给的改变,尤其是外部冲击引起了商业周期,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我认为,上述每种理论都可能有效地解释某一次周期波动,但每一种流派又不能解释所有的周期现象。有些理论用我们的现实来衡量,似乎又有些费解,但是,这些理论的提炼正是经济学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萨缪尔森所感悟的:“。。。每一种理论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又没有一个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能够综合各家理论之长,并知道应该在何时何地恰当地加以应用。”正因为如此,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的通才”。三、商业周期是否能够预测?经济的波动给生产和消费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商业周期能否消除呢?能否预测?如果能够预测,就可以试图熨平商业周期。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做到。就象阿瑟.奥肯在《繁荣的政治经济学》中所写到的:现在,普遍的认识是,衰退从根本上说是可以防止的,它们就像飞机失事而不像飓风。但我们从来没有能够从地球上消除飞机失事,当然也不清楚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消灭衰退。危险并未消失,那些可以导致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仍然潜伏在飞机的两翼,等待着飞行员的某种失误。从上面各种理论流派来看,商业周期有其内部形成的机制,这种规律性的问题是可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但是外部的冲击却是随机的,难以预料的。经济周期波动与预测,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经济计量学的分支专业。笔者有缘接触了这个专业,在20多年前,中国刚刚兴起这门学科时,开始了这个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总的感受是,研究这个专业很艰苦、很超前、很富有挑战性,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不畏艰难,甘于寂寞的精神状态。20年前,我们所研究的季节调整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景气指标的选择,景气指数的研制,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信号系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空间状态模型、卡尔曼滤波以及各种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等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宏观经济部门进行经济分析预测的常用工具。我认为,这些科学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且随着国际先进经验在不断发展。从经济计量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预测的误差在逐渐缩小,拟合程度在逐步接近。但是,怎样适应中国国情,更好地为中国经济所服务,是一个突出问题。这里包括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政府过度干预使政策变量成为重要参考,而影响了模型的科学性。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及波动,4万亿不能不考虑,而又怎样考虑?未来又将会怎样呢?我只能说,对于商业周期,我们不能准确的预测,但可以努力去趋近它!

‘肆’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的提高,投资持续的增长,产量不断的提高,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技术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伍’ 卡尔曼滤波参数如何计算

参看高铁梅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陆’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分析对比。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
(1) 先行指标如: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它们可以对国民经济的高峰和低谷进行计算和预测。
(2) 同步指标如: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它们反应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不预示将来的变动。
(3) 滞后指标 如: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
2.计量经济模型。它是表示经济变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授关系。
(1) 经济变量
(2) 参数
(3) 随机误差
3.概率预测它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来推测未来。广泛搜集经济领域的历史和现时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1. 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
(1)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2) 行业因素:行业周期,其它因素。
(3) 公司因素
(4)市场技术因素: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操作,股票市场规律,证券管理部门的管制行为。
(5) 社会心理因素
(6) 市场效率因素
(7) 政治因素
2.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证券价格上帐);
b. 高通胀下的GDP增长(证券价格下跌);
c. 宏观控制下的GDP减速增长(平稳渐升);
d. 转折性的GDP变动(由下跌转为上升);
(2) 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3)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影响较小;
b. 通货膨胀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但经济处于景气阶段,股价也会持续上升;
c.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
3. 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1)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政策主要是发"相机抉择"的作用.它分为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这些都能刺激股价上涨.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可单纯使用松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上涨;当社会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赤字,增加公开市场上出售国债的数量,以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政策,压缩社会总需求,证券价格下跌;
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搭配运用"松"."紧"政策,如果支出总量效应大于税收效应,证券价格将上涨;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也可搭配运用"松""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支出的紧缩效应大于减少税收的刺激效应,对证券价格不利.
(2)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在通货膨胀时,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
2.再贴现政策.它主要着重于短期政策效应;
3.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国债),反之就出售有价证券.
我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松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
(3)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降。
利率上升,将使负债经营的企业更加困难,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使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
利率上升,将吸引资金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
(4)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型企业将增加收益,进口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将受损。 b.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市场价格将下跌。
c.汇率上升,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d.汇率上升,为维持汇率稳定,政府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量,市场价格将下跌;在同时回购国债时,国债市场价格将上扬。

‘柒’ 经济波动如何在预测模型中反映

经济波动学说是考察和解释经济增长中扩张与收缩的交替变动过程的学说。扩张状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上升趋势,收缩状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停滞或降低趋势。两者的交替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显示出来,一般把包括危机、复苏、高涨和衰退四个紧密衔接的阶段的经济活动看做一个经济周期。
I.预测波动率的两种方法

波动率在金融经济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变量,投资组合、资产定价、风险管理以及制定货币政策,都离不开波动率这一关键的变量。对波动率的预测则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最近二十年中吸引了无数学者与业界人士的关注。人们研究出了各种模型用于预测波动率,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而不同模型的同时并存,本身也说明了各类模型都存在不同的缺陷。
这些看起来纷繁复杂的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历史信息来预测未来的波动率,简称历史信息法,如在金融中最常用到的ARCH 族模型族,以及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V 模型);另一类则是根据期权价格倒推出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即隐含波动率法。……

II.波动率预测模型

考虑到众多的时间序列模型中,GARCH 族模型仍然是金融中最流行、最常用的模型,且复杂的模型未必优于简单的模型。模型的样本数据的频率相对于预测期间越高,波动率预测的精度就越高。因此在预测未来一个月(周)的波动率时,采用日数据应当比月(周)数据好。事实上的研究也发现的确如此,使用日数据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月(周)数据。

用样本内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样本外的值,此时的“样本外”区间对应于隐含波动率的预测区间。为了得到GARCH 模型更好的预测能力,在估计方程时采用的是滚动估计的方法——即对要预测波动率的每周(月),分别选取该周(月)之前的120 个日收益率数据建立GARCH 模型,逐个进行预测,而非建立一个模型,对所有周(月)的波动率进行预测。由于不同的时间段内估计出的模型会不一样,如果只用一个模型去预测未来9 年中每周(月)的波动率,会大大降低GARCH的预测能力,采用滚动估计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57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2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0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1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2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799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98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2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08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9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1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78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696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1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5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799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0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48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1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