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肢瘫痪的治疗方法
1、临床治疗——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性临床处理,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2、中医康复——利用传统中医国粹,从根论治,疏通堵塞的脉络,溶滞化瘀,强力促进病灶区出血灶的吸收,改善血液供应,填精补髓、接筋续骨,且配合针灸、熏洗、外用敷剂、按摩等方法,具有修复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功能,来促进康复。
3、物理治疗——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并进行理疗。
4、心理治疗——截瘫患者普遍要进行心理治疗,可针对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5、日常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6、康复训练——可以定做一些支具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要求。
Ⅱ 下肢瘫痪的下肢瘫痪康复治疗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脑血管意外或者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引发的下肢瘫痪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下肢瘫痪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下肢的肢体麻木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原发疾病的高复发率。
目前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国内常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最大限度恢复患者下肢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神经损伤常见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血管意外或者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6-12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侧肢体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可以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Ⅲ 怎么治偏瘫
根据偏瘫情况,酌情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脑部修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压疮、肌痉挛、关节挛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中枢性疼痛、抑郁、吞咽功能障碍等。
一般治疗
发病期间宜静卧休息,适当活动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对症治疗,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应首先治疗脑血管疾病。
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血糖、血压等情况。
血压控制
准备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在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卒中后的低血压应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血糖控制
血糖升高时,应控制在7.8mmol/L~10.0mmol/L;而低血糖发生时,应给予升血糖治疗。
4. 宜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质饮食。
药物治疗
对于存在肢体痉挛的偏瘫患者,可以全身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及盐酸乙哌立松,或局部使用利多卡因、石碳酸、肉毒素等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肌痉挛。有精神病史、脑血管病患者和老年人慎用。
中医治疗
多项研究认为,针灸、穴位按摩、推拿等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血栓通、养阴熄风通络汤等药物可用于偏瘫患者的治疗。
针灸刺激运动区能加速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进而恢复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穴位按摩能促使病灶内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促进病变区域和正常神经突触传递,发挥神经兴奋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时机:为了避免过早活动加重原发神经性损伤,一般主张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疾病无加重的情况下开始康复。
康复周期
Brunnstrom将偏瘫康复分为6期,评判依据为患者上肢、手和下肢肌张力与运动模式的变化。
1期为患者不出现随意运动;
2期为患者开始出现随意运动,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3期为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显着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
4期为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期为患者肌张力逐渐恢复,并出现精细运动;
6期为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但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按照疾病时期进行的康复
急性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的1~2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同时也要通过调整肢体和体位转换来预防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除急性期治疗外应抑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肢主动活动。
恢复中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4~12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3~4期,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上、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抑制异常肌张力。
恢复后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4~6个月,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5~6期,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提高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生存质量。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有些患者在发病后6~12个月,有些在发病后1~2年。加强残存和已有功能的恢复,包括矫形器、步行架和轮椅的应用。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Ⅳ 下肢瘫痪怎么办
您好
第一、如果是脊髓压迫所引起,尽快做去除压迫手术,来改善神经的压迫症状,可以快速的得到缓解。
第二、如果是因为脊髓炎所造成,要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针对性药物治疗。
第三、如果是免疫性因素所造成,可给予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还有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治疗,来改善炎症和改善症状。
第四、如果是脊髓血管病变所造成,缺血性的给予溶栓取栓治疗,以及用一些活血的药物,如丁苯酞和依达拉奉,可以去除氧自由基,保护脊髓的作用。同时,用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症状。
Ⅳ 下肢瘫痪可以治疗吗
引起下肢瘫痪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大多数都是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的。比如急性脊髓炎可以导致双下肢出现截瘫,患者急性起病,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尽早治疗,给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B族维生素,同时进行康复训练,预防病发症,很多患者愈后是非常良好的,也有一些比较重的患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也可以让患者下肢出现瘫痪,很多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和康复训练以后,症状也能得到明显好转,甚至是完全的治愈的。因此下肢瘫痪,很多是可以治疗的。
Ⅵ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偏瘫患者快点恢复正常
瘫痪偏瘫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脑中风指脑梗死和脑出血,脑梗死通常会选用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及改善循环治疗。脑出血重在脱水降颅压,预防颅内压增高及各种并发症。
瘫痪偏瘫对症治疗主要是康复锻炼和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指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偏瘫的肢体功能恢复,根据瘫痪偏瘫肌力的程度,而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动作训练。脑中风后半年内都是恢复期,经过科学康复训练,肢体肌力可明显改善。所以早期建议患者在医院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后期可至家中锻炼。
偏瘫瘫痪了,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后一年内都是恢复期,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锻炼,肢体瘫痪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建议去康复科就诊,但是不一定可以完全恢复。
偏瘫瘫痪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康复理疗为主,意见建议:根据你的情况,个人建议可以坚持针灸两个月,并且配合高压氧治疗,但是瘫痪偏瘫的症状具体能够恢复什么程度不好说。
瘫痪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要重视和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家属和医护人员工作,坚持进行瘫痪肢体的锻炼,预防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卫生保洁,以免骶椎部位生褥疮,老人家要多多照顾,平常多多跟他聊天晒晒太阳。
瘫痪偏瘫表现就是肌力减弱,轻度的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中度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中风瘫痪偏瘫的意见建议:治疗主要通过理疗,和营养神经,而且前三个月是治疗关键时期,一年后基本就定型了,所以建议抓住前半年肢体康复。
Ⅶ 神经压迫导致下半身瘫痪,用什么方法恢复好
首先做减压手术,脊髓神经一旦损伤,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进行恢复,目前来讲,国际上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进行康复锻炼,有条件的患者安装截瘫行走器进行行走康复锻炼,每天穿着截瘫行走器走一走站一站,多活动活动,还是非常好的,如果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很多患者还是可以达到穿着截瘫支具进行简单行走的,甚至有些患者可以达到不穿支具拄拐行走,所以千万不要放弃
Ⅷ 下肢瘫痪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我们技师学院有一个就是下肢瘫痪,不过是属于发高烧搞坏的脑瘫引起的,我们学校和筑宾中心有校企合作,她经常在那边做中医的现代物理治疗,现在能够走十几米路了。
Ⅸ 下肢瘫症可以康复吗应该注意什么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是四肢。所以说当出现下肢瘫痪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非常崩溃的。因为下肢瘫痪通常都是后天性的,所以很多人根本就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想要赶紧恢复过来。那么如果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后天性的下肢瘫痪还有康复的可能吗?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Ⅹ 下肢瘫痪该如何护理
一、瘫痪的一般护理方法了解
1、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多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正常,头颅CT帮助确诊。
2、脑栓塞:这种导致下肢瘫痪的原因,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发展到高峰,是所有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者,多属完全卒中,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比脑出血短。
3、脑出血:多发于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偏瘫,失语等定位体征,可合并有脑膜刺激征。
4、急性脊髓炎:主要为受累脊髓节段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尿便障碍,多见于青壮年,病前数天或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等。双下肢麻木、无力,多数患者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发展为脊髓完全的横贯性损害。
5、脊髓压迫症:为脊髓横贯损害和椎管阻塞的一大组病症。临床以慢性起病,缓慢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脊髓所致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