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试放大的基本方法
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Ⅱ 中试放大的介绍
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Ⅲ 如何做好中试放大,对小试研究的指导
如何做好中试放大, 对小试研究的指导 中试放大
1、中试—小型生产模拟试验药品生产申报的一个重要的 基础内容
2、进行中试的条件
3、中试要实现的目标
4、中试的研究内容
5、新技术/设备的应用给中试放大赋予新的内涵 如何做好中试放大,应注意哪些问题,避免那些问 题
总结
1、中试——小型生产模拟试验 是从小试过渡到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在模型化的生产设备上(设备的设计要求和操作原 理与生产设备相同)基本完成由小试工艺向生产操作 规程(草案)的过渡; 确保按操作规程(草案)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预定质 量标准的产品/中间体。
2、进行中试的条件 产品的合成路线已确定; 小试的工艺考察已完成: 各部反应的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已确定(如加料方式、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压力、终点控制,提取、分离、 结晶、过滤、干燥等); 对成品的精制、结晶、分离、干燥的方法及要求已确 定(晶型、残溶); 小试的3~5批稳定性试验说明该小试工艺可行、稳定; 必要的材质腐蚀性试验已经完成; 已建立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标准。 成熟的小试是进行中试/生产的最主要的基础
3、中试要实现的目标
目的
1、考查小试工艺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核对、校正和 补充实验室数据,并优化工艺条件;
2、制定生产工艺规程;为车间设计、施工安装、中间质 控以及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〇物料和能量衡算,计算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劳动强 度等
3、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4、为临床前的药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提供 一定数量的药品。
指导原则(第二稿)对化学原料药的中试放大提出了八 项主要任务
1、考核实验室提供的工艺路线在工艺设备、条件、原材料等 方面在中试放大时是否有特殊的要求,是否适合工业化生 产;
2、确定所用起始原料、试剂或有机溶媒的规格或标准
3、验证小试工艺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指标是否接近生产 要求;
4、进一步考核和完善工艺条件,对每一步反应和单元操作均 应取得基本稳定的数据;
5、根据中试研究资料制订或修订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
6、根据原材料、动力消耗和工时等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指标 核算;
7、提出“三废”的处理方案;
8、提出整个合成路线的工艺流程,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规程。 一般来说,中试所采用的原料、试剂的规格应与工业化生 产时一致。
Ⅳ 微生物发酵过程为什么要进行中试放大(从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考虑)
微生物发酵一般是从实验室摇瓶发酵(无氧发酵是密闭瓶)开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一是筛选出适宜、高产的菌种;二是找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和初步的发酵条件。方法一般是正交试验。其初步结果经验证后,需要进行中试放大。中间试验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到10升罐,大到1吨罐。其目的是:一方面是对小试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进一步摸清发酵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试与中试各方面条件有所变化,特别是对发酵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溶解氧(含通风量和搅拌参数)(无氧发酵无此参数)、pH值等主要参数的控制方式与小试不同,会造成发酵结果与小试差别很大,而且有可能在不同的发酵阶段,采用不同的参数控制方式,这些都是在摇瓶小试时无法做到的。中间试验是为将来的大生产做准备,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准确的工艺参数和设计依据,因而中间试验是不能省略的,如有必要,还需进行逐级放大、不同规模的中间试验。
Ⅳ 高分悬赏~天津大学制药工程考研细节~给点建议~
初试:考数二,专业课有三种选择:
081720★制药工程
_ 01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8制药工艺学
_ 02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6化工原理
_ 03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7生物化学
复试:制药分离工程
$$$$$$$$$$$$$$$$$$$$$$$$$$$$$$$$$$$$$$$$$$$$$$$$$$$$$$$$$$$$$$$$$$$$$
参考这两个官方网址:
http://gs.tju.e.cn/yzbpage/ssdg.aspx
http://gs.tju.e.cn/yzbpage/files/2009/ss/sszyml.htm
$$$$$$$$$$$$$$$$$$$$$$$$$$$$$$$$$$$$$$$$$$$$$$$$$$$$$$$$$$$$$$$$$$$$$
三门专业课考纲如下: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828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全面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习代表性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等,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工艺过程中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生物制药 (50%)
掌握生物制药的主要原理与工艺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1)微生物发酵制药(30%):掌握制药微生物的特性和发酵药物的种类、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和过程的优化控制等。熟悉抗生素类、氨基酸、维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发酵制造工艺。
(2)基因工程制药(10%):掌握基因工程制药宿主生物的种类及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与生产工艺过程等。熟悉基因工程微生物生产干扰素、生长素等的工艺。
(3)动物细胞工程制药(10%):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制药工艺和控制。熟悉动物细胞表达红细胞生成素、单克隆抗体等的生产工艺。
2. 化学制药 (25%)
掌握化学制药的原理与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合成工艺研究、手性技术及其典型化学药物的生产工艺。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与选择原则(5%):掌握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和拆分法等设计方法,并能根据反应类型、合成步骤、收率、原辅材料的来源等评价和选择工艺路线。
(2)合成工艺研究(10%):掌握药物合成路线的工序和化学反应单元的工艺技术,包括配料比、溶剂、催化与相转移催化、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控制等。
(3)手性制药技术(5%):掌握手性药物制备的化学和酶法原理。
(4)典型化学药物:掌握紫杉醇、氯霉素、可的松等工艺原理与过程(5%)。
3、制药共性技术(25%)
(1)制药工艺计算(10%):掌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与工艺的经济性评价。
(2)反应器及其设计(5%):掌握反应器类型与结构特点、发酵罐、搅拌斧、其他新型反应器的设计与过程分析。
(3)中试放大(5%):掌握放大的基本方法和放大研究、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
(4)三废处理工艺(5%):掌握制药企业污染种类及其三废处理原理与工艺。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专业缩写术语的中英文对译14%;名词解释12%;选择题12%;填空题12%;简答题20%;论述题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
天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 826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含实验或化工传递)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3)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125分)
1.流体流动(20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粘性及粘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10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2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20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16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15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9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15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解。
注:(二)和(三)部分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情况选择之一进行解答。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的题型包括概念题及应用题。概念题分为填空题和选择题两类,概念题约占25%;应用题包括计算题及过程分析题,一般5~6题,约占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
天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 827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考生熟知理论内容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在试题上答卷。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考试范围 (90%)
1. 蛋白质化学 (14%)
(1)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2)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3)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一级、二级及高级结构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
(4) 氨基酸顺序测定的一般步骤
(5)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纯度鉴定
2. 核酸化学 (10%)
(1) 核酸的组成及分类
(2) 核苷酸的结构
(3)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特点
(4)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5)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2%)
(1)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2) 糖的缀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4. 脂类与生物膜 (5%)
(1) 生物体内的脂类所包括的类型,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2)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5. 酶学 (10%)
(1) 酶促反应的特点
(2) 酶的作用机理
(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出)
(4)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
6. 维生素 (3%)
(1) 维生素的分类
(2) 与辅酶有关的维生素同辅酶的关系及其作用
7. 激素(3%)
(1) 激素的分类
(2) 激素与蛋白质、脂类和固醇的关系
8.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0%)
(1) 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及磷酸戊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代谢过程中能量产生与消耗
(2) 糖元的异生作用及其主要途径
9. 生物氧化 (3%)
(1) 生物体中(有线粒体)典型的呼吸链及其组成
(2) 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及其产生ATP的位置
10. 脂类的代谢与合成 (5%)
(1)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1. 核酸的代谢与合成 (10%)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2) DNA 的半保留复制及意义,DNA的复制过程和特点
(3) RNA 的转录过程, 各种RNA转录后的成熟过程
(4) DNA重组技术中的有关概念及名词
12. 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 (10%)
(1)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CO2、胺、氨及*-酮戊二酸的去向
(2)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及其作用机理
(3)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3.代谢调空(5%)
(1)酶的调节、激素的调节、反义核酸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2)以上四种调节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范围 (10%)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所有实验的原理
内容包括:还原糖的测定,氨基酸的纸层析,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膜电泳,酪蛋白的制备,菜花中核酸的提取及特性鉴定,酶的特性及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2. 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生物化学》试卷含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占10%)。试卷有概念及问答题。概念题分为填空、选择及判断题三类,约占20~30%;名词解释约占10%;问答题一般有6~7题(包括很简单的计算内容),占50~60%。概念题及问答题涉及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各章的内容。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Ⅵ 中试放大的相关任务
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等的确定。在中试研究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基建设计,制订型号设备的选购计划。进行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制造,按照施工图进行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在全部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安装完毕。如试产合格和短期试产 稳定即可制订工艺规程,交付生产。
Ⅶ 中试放大的详细内容
当化学制药工艺研究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部反应条件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新药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试验和作为药品检验及留样观察之用。根据该药品剂量大小,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数量。
中试放大是药品研发到生产的必由之路,也是降低产业化实施风险的有效措施。文献报道的药物的合成工艺多为实验室工艺,为科研人员的进行科学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在药物的研发初期申报单位所采用的合成工艺多在文献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但该工艺在产业化生产时仍需进行很多改进。中试放大是联结二者的桥梁,可为产业化生产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试验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不会因小试、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Ⅷ 中试放大的重要性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 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 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 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 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 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Ⅸ 制剂实验室小试和中试需要哪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制剂实验室的小试研究工作因制剂的类型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是固体制剂研究,基本设备操作包括湿法混合造粒机、干法造粒机、混合机、流化床、高效包衣机、挤出滚圆机、压片机的使用操作。固体制剂的检查试验的基本操作包括:硬度测定、振实密度测定、卡尔指数测定、DSC测定、激光粒度仪测定、溶出度测定、休止角测定、脆碎度测定等。相应的固体制剂的中试放大需要的操作与小试相同,需要了解工艺放大的规律还需要看相关的专着。需要的基础知识很难几句话讲清楚,“世界上有很多没用的人,从来没有没用的知识”,可以说你大学学过的任何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制剂研究的基础知识,只是很多人学过只能应付考试,工作中不会用罢了。此外,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的知识就更多了,药品注册法规、专利的法规;辅料知识、设备知识都需要。准备受苦吧,没有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很难成长为一个称职的药剂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