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音乐教育试题答案
1.A
2.C
3.B
4.C
5.D
6.A
7.B
8.D
9.D
10.C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C
18.A
19.C
20.C
❷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学方法
第一:强调护“嗓”比练“嗓”更重要,处在生长期的儿童,发声器官非常稚嫩,如果不注意保护嗓音,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发声方法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或声带小结、息肉,严重的甚至失声。
因此,首先应在儿童学习歌唱前,组织专门的嗓音保健课,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及护“嗓”比练“嗓”更重要的这一原则。
“轻声讲话”、“弱音发声”、“合理用嗓”、“半声练习”,以及包括生活中应注意的不能迎风歌唱、边跑边唱和在运动前后、饮食前后、歌唱前后和“四季”等的嗓音保健法。这是一套适合儿童的“嗓音保健法”。
第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技巧,融化在儿童直观的形象思维中,对于研究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必须明确,儿童歌唱与成人歌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人歌唱方法与儿童歌唱方法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如果用成人的方法来考虑指导童声,那将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在声乐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跟儿童大谈声乐理论中的“位置”、“共鸣点”、“关闭”、“三种唱法”等专有名词,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在学习中,应针对儿童要用浅显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达到目的。
美声歌唱的技巧重要部份是在气息的支承下,使声音从喉头进入到鼻咽腔的通道上,从而获得较好的头声。这是每个学习歌唱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儿童歌唱的必经之路。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深奥,老师在训练时,故意轻描淡写化,用“开火车“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说“声音好比“火车”,“鼻咽腔通道”好比“铁轨”,火车必须在铁轨上运行,这是学生们容易理解的浅显道理,火车到达的方向是“北京站”,老师指着前额的眉心处,示意声音要唱到的地方;开火车的动力在这里,老师指着腰腹部,示意气息;
大脑是总指挥,每个同学身上其实都带着“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耳朵”!当学生声音不对时,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的老师听听,火车离开铁轨啦!”学生会很快的把声音调整好;
当注意了上面的“通道”,又不注意用气息时,老师又说:“火车没有油了,开不动了!”学生赶紧用手摸腰腹部,注意使上劲,把气息找回来;
当声音通过“通道”到达前额眉心处时,老师高兴地鼓励道,“啊!对了,你开的‘火车’顺利的到达了‘北京站’啦!”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就感!训练,是获得头声的基础。
第三:轻声的“哼唱”。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儿童要获得好的头声,要从弱声的哼唱训练开始。
过程是:抓住自然状态的“哼唱”训练有气息支托下的“哼唱”,使儿童声带其各器官充分调节好了之后,再慢慢地予以加强和扩大。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哼唱” 其实是儿童本身最自然、最喜欢的状态,在放学的路上、回到家里、同学相聚时经常会听到儿童自哼自唱,这也是最宝贵的歌唱最初时的自然状态,要抓住这一感觉。因为哼唱“ng”会引起软腭后面垂直部分振动,并导致鼻咽腔通道的打开,同时放松了下颚,在呼吸的配合下从而使学生可获得较好的头声。
❸ 歌唱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歌曲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但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1、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2、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
3、利用乐器来训练歌曲节奏。
❹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23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 )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价值,( )价值,( )价值,( )价值这四个方面。
3、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面向( ),注重( )发展,重视( ),鼓励( ),提倡( )综合,弘扬( ),理解( ),完善( )。
4、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 )、( )、( )、( )。
5、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和了解音乐( )和音乐( )以及音乐( )等基础知识。
二、简答: (15分,每题5分)
1、音乐课程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几方面?
2、音乐基本技能指哪些方面?
3、音乐教学包括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三、论述题:(9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招聘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3、音乐审美,兴趣爱好,全体学生,个性,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学科,民族音乐,多元文化,评价机制。
4、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5、基本表现要素,常见结构(曲式),体裁形式。
二、每小题5分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领域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三、9分
要点: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