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壤质量评价一般有单一污染物的单项评价和多种污染物的多项评价。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也可按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为有机物污染评价、重金属污染评价、生物污染评价和放射性污染评价等。如要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还可以进行土壤物理评价、土壤生物评价、土壤化学评价等。在单项和多项评价的基础上可进行综合评价。为了解不同时期的土壤质量状况也可进行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外提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MVIT)
Smith(1993)利用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来评价土壤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将无数量限制的单个土壤质量指标综合成一个总体的土壤质量指数,这一过程称为多变量指标转换(),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将测定值转换为土壤质量指数。各个指标的标准代表土壤质量的最优的范围或阈值。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把管理措施、经济和环境限制因子引入分析过程,其评价范围可从农场到地区水平,评价的空间尺度弹性大。
土壤质量动力学法
Larson(1994)提出土壤质量的动力学方法,从数量和动力学特征上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某一土壤的质量可看作是它相对于标准(最优)状态的当前状态,土壤质量(Q)可由土壤性质qi的函数来表示:Q=f(qi…n)。
描述Q的土壤性质qi,是根据土壤性质测定的难易程度、重视性高低及对土壤质量关键变量的反映程度来选择的最小数据集。例如,土壤生产力指数(PI)是由土壤pH、容重、有效水容量对根系生长的满足度计算的,用来估计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质量及其变化的影响。该法适用于描述土壤系统的动态性,特别适合于土壤可持续管理。
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
Doran等(1994)提出土壤质量的综合评分法,将土壤质量评价细分为对6个特定的土壤质量元素的评价,这6个土壤质量元素分别为作物产量、抗侵蚀能力、地下水质量、地表水质量、大气质量和食物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农田系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建立数学表达式,说明土壤功能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最小数据集评价土壤质量。
土壤相对质量法
通过引入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来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这种方法首先是假设研究区有一种理想土壤,其各项评价指标均能完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以这种土壤的质量指数为标准,其它土壤的质量指数与之相比,得出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RSQI),从而定量地表示所评价土壤的质量与理想土壤质量之间的差距,这样,从一种土壤的RSQI值就可以表示土壤质量的升降程度,从而可以定量地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该方法方便、合理,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的不同土壤选定不同的理想土壤,针对性强,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
B. 土壤检测标准
森林土壤检测标准:
1 GB 7866-1987 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
2 GB 7868-1987 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
3 GB 7870-1987 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
4 GB 7871-1987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5 GB 7872-1987 森林土壤粘粒的提取
6 GB 7873-1987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二氧化硅、铁、铝、钛、锰、钙、镁、磷)分析方法
7 GB 7874-1987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
8 GB 7875-1987 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
9 GB 7876-1987 森林土壤烧失量的测定
10 GB 7877-1987 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11GB 7878-1987 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12 GB 7879-1987 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
13 GB 7880-1987 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
14 GB 7881-1987 森林土壤有效铁的测定
15 GB 7883-1987 森林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
16 GB 8915-1988 土壤中砷的卫生标准
17 GB 9834-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18 GB 9835-1988 土壤碳酸盐测定法
19 GB 9836-1988 土壤全钾测定法
20 GB 9837-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C. 目前土壤检测评价标准有哪些
【PH】森林土壤PH测定LY/T1239-1999
【总铬】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GB/T 17137-1997
【铜】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锌】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
【镉】固体废物 铜锌铅镉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镍】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
【氟化物】固体废物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555.11-1995
——离子选择电极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992年
【六价铬】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1995
【硫化物】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总局1989年
【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土壤检测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D. 土壤检测遵循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土壤用途不同,土壤检测根据的标准也不一样,有森林土壤标准,农用地土壤标准,工业用地土壤标准等,所以如果需要了解检测标准,还是需要知道该土壤是什么用途,根据用途再确定土壤标准
E. 土壤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第一方法: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
第二方法:由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
第三方法: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但应作标准样品验证或比对实验,其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不低于相应的通用方法要求水平或待测物准确定量的要求。
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实验室名称,报告编号,报告每页和总页数标识,采样地点名称,采样时间、分析时间,检测方法,监测依据,评价标准,监测数据,单项评价,总体结论,监测仪器编号,检出限(未检出时需列出),采样点示意图,采样(委托)者,分析者,报告编制、复核、审核和签发者及时间等内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F. 土壤检测取样标准
法律分析:1.确定播种作物,是蔬菜还是果树蔬菜、大田作物一般取土深度为20cm;果树为40公分,可分两层取样。
2.确定播种面积如果整片地肥力相差无几,可以每50亩取一个样就行;否则要针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地,分别取样检测。
3.取样工具选择标准取样工具是取土器,如果没有,可以用平头钢锹代替。
4.取样方法选择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或S型取样法。
5.取样点取样方法用取土器时要垂直于地面,取到标准深度即可;
6.取标准土样把取样各点土样充分混合,捡除石块、作物残体等,采用四分法取标准土样。
把混合均匀的土样,一分为四,留对角线土样,去其他土样,然后重新把留的土样再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步骤,至土样重量为1公斤左右时,即为标准土样。
7.把标准土样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注意不可太阳曝晒。
8.把晾干的标准土样放入取样袋 标注时间、地点、取样人等信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五十八条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并对耕地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G. 土壤检测方法
一、看土壤的颜色
土壤的颜色是反映土壤在肥力上的一个明显指标,也是一个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颜色比较深的都是肥土,颜色较浅的则为瘦土。
二、看土层深浅(耕作层)
土壤肥沃的田块土层都比较深,深度通常都大于60公分(水田除外),而贫瘠瘦土则非常浅,严重地区甚至低于20公分,只是表层有一层土而已。
三、看土壤适耕性
一般土壤肥沃的田块,土层疏松,易于耕作,“干耕像香灰,湿耕如糖化”;而土壤贫瘠的田块,土层黏犁,耕作费力,“敲敲一个洞,锄锄一条缝”。
四、看淀浆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看水质
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六、看保水性
水分有下渗,但速度平缓,灌水一次可保持1周左右的为肥土地;灌水后水层不下渗或沿裂纹快速下渗的均为瘦土。
七、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指夜间表土温度降低,深层土壤中的温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温表土后凝结成水而湿润表土的现象。夜潮现象能说明土壤的两个优点:第一,透气性强,温暖水汽可以上行。第二,土层较深,能够形成温差。所以,有夜潮现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肥土;无夜潮现象,说明土质板结硬化,均为瘦土。
八、看保肥性
土壤是一种带负电的胶体,可以交换吸附一些阳离子(就是养分),而达到保肥的作用,这些被吸附的养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会逐渐从土壤中释放出来以供作物吸收利用。肥沃的土壤通常能够吸附的阳离子较多,肥效持久。而贫瘠的土壤通常阳离子吸附量较少,大部分养分随水流失,肥效来得快去的快。
H. 最新土壤国家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定义
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适用于
农田、蔬菜地、茶园
参数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
颁布日期:1995-1-1
实施日期:1996-03-01
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号:GB15618-1995
内容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 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质量分类
3.1 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级别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土 项目
级别 壤 pH值
一级
二级
三级
自然背景
<6.5
6.5~7.5
>7.5
>6.5
镉 ≤
0.20
0.30
0.30
0.60
1.0
汞 ≤
0.15
0.30
0.50
1.0
1.5
砷 水田 ≤
15
30
25
20
30
.
展开全部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125cmol(+)/kg的土壤,若≤12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医学教育网`整理。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监测
5.1 采样方法:
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国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
按表2执行。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注释 分析方法
mg/kg 来源
1 镉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
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土壤总镉 ①、②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0.025以上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05以上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 0.004以上 土壤总汞 ①、②
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3 砷 (1)土样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二 0.5以上
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总砷 ①、② ②
(2)土样经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后,硼 0.1以上
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4 铜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
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 1.0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分光光度法测定
5 铅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 0.4以上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土壤总铅 ②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6以上
6 铬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1)高 1.0以上
锰酸钾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 土壤总铬 ①
加氯化铵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2.5以上
7 锌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 0.5以上 土壤总锌 ①、②
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测定
8 镍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
氟酸-高氯酸)肖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2.5以上 土壤总镍 ②
光度法测定
9 六六六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 0.005以上 GB/T 14550-93
和滴滴娣 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10 pH玻璃电极法(土∶水=1.0∶2.5) — ②
11阳离子乙酸铵法等 — ③
交换量
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实施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6.2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I. 土壤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大全
1 GB 11728-1989土壤中铜的卫生标准
2 GB 12297-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
3 GB 12298-1990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
4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 GB 19062-2003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土壤污染控制标准(试行)
6 GB 19615-2004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环境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标准(试行)
7 GB 6260-1986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8 GB 717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
9 GB 7173-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10 GB 7833-1987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1 GB 7836-1987森林土壤最大吸湿水的测定
12 GB 7838-1987森林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13 GB 7839-1987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
J. 种植土检测标准和项目有哪些
种植土【检测项目】
1、常规指标:pH、全盐量、氯离子、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等。
2、重金属污染:铅、砷、镉、铬、汞、镍、铜、锌等。
3、微量元素: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铜、有效态锌、有效硅、有效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钾、交换性钠等。
4、肥力指标: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5、有机污染物:矿物油、挥发酚、苯并(a)芘、总石油烃、多氯联苯、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二恶英。
6、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草甘膦、敌敌畏、速灭磷,甲拌磷、阿特拉津、西玛津、六氯苯、七氯、艾氏剂、环氧七氯、硫丹I、狄氏剂、异狄氏剂等。
7、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分析:养分分析、土壤污染分析。
【检测标准】
NY/T1121.8-2006土壤检测
CJ/T 340-2011 绿化种植土壤
GB/T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