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升高三,怎样训练解题思维有什么办法
本来自己会做的题,却通常不得分。见到题型可以读搞清楚,也知道如何做,乃至了解正确的答案,但是最终试卷发下来,却发现回答尽管是正确的,却把成绩丢的差不多了。尽管题目是新题型,但答题使用的知识要点应该是早已学过的。要擅于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发布清晰恰当的新结果。剖析正确的答案,给每一种种类的题,都汇总标准解题的关键点。要擅于整理清晰专业知识中间的联络,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我们学过的专业知识,就仿佛是车辆的身上的一个一个的零件,这种零件乱七八糟的堆在我们的脑中,起到不上一切的功效,仅有把她们依照一定的构造拼装下去,才可以真真正正的变成一辆汽车,一辆可以飞奔的车辆。
逻辑思维协调能力就是指伴随着事物变化灵活应变的工作能力,但是各地受惯性思维的危害。假如欠缺逻辑思维协调能力,就很容易发生爱钻牛角尖的状况,片面强调解决问题的单一化和程序化交易,长久以往会导致逻辑思维发生可塑性。逻辑思维宽阔性指一个问题各个方面考虑到,主要表现为对一个客观事实作各个方面表述,对一个对象用多种方式表述。在数学课学习中,要敢于从已经有回答和解题过程中提取自身想要的东西,发布自己的见解。不可以一味盲目从众,学好用批判性的策略去实现各种各样思考和检测。
2. 寻求高考选择做题技巧训练方法
1、读音,注意几点就行了
第一,平时阅读一定要养成咬准字音的好习惯
尤其在遇到模棱两可的字的时候
一定要翻字典查清楚读音
遇到容易弄混的多音字
就要在字典上找出例句
分清楚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第二,做题的时候建议用排除法
先选出自己能确定的选项,
这样再进一步选择范围就会缩小很多
2、错别字
对付错别字,
主要是平时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扫读和跳读最容易犯下错把冯京当马凉的错误
时间长了
做题的时候就会忽略错别字
觉得四个选项好像都是正确的
3、词语辨析
这个比较好弄
就是近义词辨析
建议也用排除法
一道题四个选项往往每个选项会有几个“长得很象”的词
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 !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的抚慰。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踪迹 给予 越发 B.踪迹 给以 更加
C.踪影 给予 更加 D.踪影 给以 越发
像这道题,第一题不确定是填“踪迹”还是“踪影”,
但是我第二题知道应该填“给予”
所以BD就排除了
而第三题我局的应该填“更加”
所以也排除A
再看看第一题“踪影”的确似乎是比“踪迹”好
所以这道题就可以选出答案了:C。
4、成语
这个重点要弄明白一些含褒义或者贬义,但是字面上又看不出来或者容易被误导的词儿
比如:弹冠相庆。不是每个比喻高兴的场合都能用的,是贬义词。
又比如:无所不至。跟无微不至简直有天壤之别,是贬义词。
再就是自谦的词和敬辞不能弄混
比如:鼎力相助。这个词用在说话者自己身上就错了。
还有就是一些形容性的成语,容易用错地方。
注意好这些做题就差不多了
5、病句
病句是有一定的种类的
像: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几种
你一定要每一种找出几个例句,研究透了就可以了
这种字音字形题重要的是要注意平时积累
上面每一种题最重要的是每次做卷子时做错的题
在改过之后要仔细看一遍并保存好
复习的时候把错题拿出来看看就行了
另外我的建议是
语文最好着重阅读和作文
阅读建议你也找一本类似的书
不用全做完
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其他的不同题材的的文章中各找出几篇比较典型的
然后每天做一两篇就行了
做语文阅读的时候
要先看一遍题目大体了解这篇文章问的是什么
然后再带着问题阅读
这样会节省一些时间
也会让第一遍阅读就有目的性,针对性
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像一个大体思路(基本上一开始都不会有什么思路)
然后看正确的解析答案
看答案的时候
第一要注意正确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差别在那
要分析一下正确答案是从文章的哪一个方面入手的以及为什么要从这里入手
从中找出答题思路
这样下来
在你仔细做过几篇文章以后
再拿到一篇阅读题
就至少不会没有思路了
第二,要注意`某些问题的套路性
比如问你:文章第一句话/题目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或者:文章中总是重复的一句话/一个词意义相同吗?
或者:结合自己的观点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类似这种问题
套路性一般是很强的
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之后
这种问题的规律就很容易找到了
比如:文章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种问题的答案大体就是:设置悬念引出下面文章所要记叙/议论/说明的内容;开篇点题为后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宕开一笔从另一个角度引出下文等等。
总之做的题不用太多
每一篇弄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
再拿到一篇文章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了
而作文重点应该看一些美文,
背几句非常漂亮的话
再找一些名人的事迹背背,(建议留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之类的节目,我高考的时候就用上了)
最后一句:累死我了~
3. 逻辑思维的题目能力的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 (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逻辑思维的题目和训练 方法 ,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逻辑思维的题目 1.谁是冠军?电视上正在进行 足球 世界杯决赛的实况转播,参加决赛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英国、法国六个国家。足球迷的李锋、韩克、张乐对谁会获得此次世界杯的冠军进行了一番讨论:韩克认为,冠军不是美国就是德国;张乐坚定的认为冠军决不是巴西;李锋则认为,西班牙和法国都不可能取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三人发现他们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对的。那么哪个国家获得了冠军?
逻辑思维的题目 2.甲是哪个部落的人
有一个人到墨西哥探险,当他来到一片森林时,他彻底迷路了,即使他拿着地图也不知道该往哪走,因为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标记出这一地区。无奈,他只好向当地的土着请求帮助。但是他想起来在曾有同事提醒他:这个地区有两个部落,而这两个部落的人说话却是相反的,即A部落的人说真话,B部落的人说假话。恰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懂英语的当地的土着甲,他问他:"你是哪个部落的人?"甲回答:"A部落。"于是他相信了他。但在途中,他们又遇到了土着乙,他就请甲去问乙是哪个部落的。甲回来说:"他说他是A部落的。"忽然间这个人想起来同事的提醒,于是他奇怪了,甲到底是哪个部落的人,A还是B?
逻辑思维的题目 3.猜城市。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是山东,E是吉林;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逻辑思维的题目 4.各有多少人民币?爸爸为了考考儿子的智力,给儿子出了道题。爸爸说:"我手里有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共60张,总值是200元,并且1元面值的人民币比2元的人民币多4张。儿子,给爸爸算算这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儿子眨了眨眼睛,摸摸脑袋,也不知道怎么算。你能算出来吗?
逻辑思维的题目 5.哪个正确在一次地理考试结束后,有五个同学看了看彼此五个选择题的答案,其中:
同学甲:第三题是A,第二题是C。
同学乙:第四题是D,第二题是E。
同学丙:第一题是D,第五题是B。
同学丁:第四题是B,第三题是E。
同学戊:第二题是A,第五题是C。
结果他们各答对了一个答案。根据这个条件猜猜哪个选项正确?
a.第一题是D,第二题是A;
b.第二题是E,第三题是B;
c.第三题是A,第四题是B;
d.第四题是C,第五题是B。
1.先假设韩克正确,冠军不是美国就是德国;如果正确的话,不能否定张乐的看法,所以韩克的评论是错误的,因此冠军不是美国或者德国;如果冠军是巴西的话,韩克的评论就是错误的,张乐的评论也就是错误的。李锋的评论就是正确的。假设法国是冠军,那么韩克就说对了,同时张乐也说对了,而这与"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对的"相矛盾。所以英国不可能是冠军,巴西获得了冠军。
2.假设他是B部落的,则与他不认识的乙则为A部落的,则甲说假话,那么甲回来说的:"他说他是A部落的人"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为:乙是B部落的,这就矛盾了;假定甲是A部落的,则他的话为真,并且与他不认识的乙应该是B部落的,那么乙说的就是假话。所以甲回来说:"他说他是A部落的人",正好证明乙是B部落的,因此这个假设成立。所以甲是A部落的。
3.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便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
4.假设1元的人民减少4张,那么这三种人民币的总和就是604=54张,总面值就是2004=196元,这样1元和2元的人民币数量相等,再假设56张全是5元的,这时人民币的总面值就是5×56=280元,比先假设的多280196=84元,原因是把1元和2元都当成了5元,等于是多算了5×2(1+2)=7元,84÷7=12,由此就可以知道是把12张1元的和12张2元的假设成了5元,所以2元的有12张,1元的有12+4=16张,5元的就有32张。
5.选C。假设同学甲"第三题是A"的说法正确,那么第二题的答案就不是C。同时,第二题的答案也不是A,第五题的答案是C,再根据同学丙的答案知道第一题答案是D,然后根据同学乙的答案知道第二题的答案是E,最后根据同学丁的答案知道第四题的答案是B。所以以上四个选项第三个选项正确。
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1.分类练习:摆棋子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 ,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 跳棋 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
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
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
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 英语单词 。
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2.排序练习:小碗、小勺找朋友
目的:学习按大小排序、 配对
材料: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各4把、个
要点:
1,家长随意将4个碗放在桌子上,并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孩子按从大到小排好
2,家长拿出4个小勺,按上述方法排序提问
3,家长说“小碗小勺要找朋友,请你帮忙找一找”
3.计数练习: 数字罐
目的: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饮料管、吸管
要点:
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
2,请孩子依照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插入,边插边数手口一致
3,家长也可以先在罐内放入几枝,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要加上几根,多了取走几根
4,任取2罐,比一比那个多,哪个少
手让人类表现他的智慧,并推动文明向前进。
4.比较练习: 小小 蛋糕 师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
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
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
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5.守恒练习: 捏面团
目的:学习体积的守恒
材料:面团(橡皮泥)
要点:
1,家长制作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团(不必告诉孩子是一样大的,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
2,家长首先把一块面搓成一个长条形,再与另一块面团相比”这两块面团还一样多吗?“
3,家长再把长条形面团捏成一个小碗,再来比,是否还一样多?
4,家长把碗再用棍擀成一个大圆片,再来比较是否还一样多?
5,让孩子也来试试,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为什么还是一样多呢?
我们必须记得,三岁孩子心中存在着一个内在的老师,并且一直正确无误的引导着他。
逻辑思维相关 文章 :
1.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2.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25题,带答案)
3.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
4. 逻辑思维的八大内容
5. 逻辑思维的作用
6. 逻辑思维如何运用
7. 逻辑思维强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