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伏特采用的研究方法

伏特采用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08 08:24:45

㈠ 初三 物理 电学 请详细解答,谢谢! (25 10:46:14)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电压:

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

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㈡ “伏特电池” 是什么

西元1799年,伏打以含食盐水的湿抹布,夹在银和锌的圆形版中间,堆积成圆柱状,制造出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
将不同的金属片插入电解质水溶液形成的电池,通称伏打电池。

伏特与伏特电池

背景:

当时对于电已经有相当的认识(静电、导电、电的种类),加上对雷电的正确了解,尤其是避雷针的研制成功,消除人们对于雷电的畏惧。特别是蓄电装置的发现后,科学家开始动脑筋去想如何能够有效地运用电。

青蛙腿的启示:

义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教授贾法尼(Luigi Galvani 1737..1798)经常利用电击研究生物反应,1780年秋天无意间发现,即使没通电源的情况下,剥下来的青蛙腿也会发生痉挛的现象,后来经过十年的研究,在1791年发表成果。他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由动本身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电,称为动物电,因此开发了一支新的科学 电生理学 的研究。同时也带动了电流研究的开始,触使电池的发明。关于这次意外的发现说法如下;

一次寻常的闪电,使贾法尼解剖室台上的起电机发生电气火花的同时,放在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而此时起电机与青蛙腿之间并无导体连接。接着他把青蛙腿的一只脚吊高,再用黄铜钩刺在脊髓上,并使其接触银制的台板,让另一只脚可以在台板上方自由活动,当它碰到银台时,脚的肌肉就起收缩而离开台板,但是离开台板后即又再度伸长碰到银台,如此反复摇摆。如果将钩与台改换成同一种金属,就看不到这种现象。

伏特和贾法尼的争辩:

义大利利帕维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伏特(Alessandro Vlota 1745..1827),反复重做贾法尼的实验,仔细观察后发现电并不是发生于动物组织内,而是由于金属或是木炭的组合而产生的。于是伏特完全不使用动物的组织,仅用不同的金属相接触,使用莱顿瓶及金箔检电器进行实验,发现在接触面上会产生电压,称为接触压。这种装置可以同时用不同的几种的金属,提高实验效果,但是总无法产生连续不断的电流。

伏特同时注意到贾法尼的实验中也是使用不同的金属,而实验中的青蛙腿可以看作一种潮湿的物质,所以就使用能够导电的盐水液体代替动物组织试验之,终于因此发现了电池的原理,做出了着名的伏特电堆与伏特电池。

贾法尼和伏特是朋友,贾法尼相当坚持自己的看法,伏特的反对意见触使贾法尼更进一步的研究,这一次他干脆不用任何金属做导体,剥出一条青蛙腿的神经,一端缚在另一条腿的肌肉上,另一端和脊髓相接,结果腿仍然会有抽搐现象,证明了表现在青蛙腿上的电刺激,可以仅仅来自动物本身,这就是所谓的贾法尼电池、贾法尼电流(Galvanic Cell、Galvanic Current、Gagnometer)。贾法尼创造出动物电,导使电生理学的建立。

伏特电堆与伏特电池:

伏特电堆是由几组圆板对堆积而成,每一组圆板包括两种不同的金属板。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着几张盐水泡过的布,潮湿的布具有导电的功能。伏特进一步试验不同金属对所产生的电动势效果,得到以下的关系;

Zn -- Pb -- Sn -- Fe -- Cu -- Ag -- Au

同时他也试过不同的导电液,后来就用硫酸液代替盐水。至于电堆的原理,伏特则认为是由于金属接触的机械原因所导致的,一直到后来赫尔姆霍兹才指出这是错误,而认为这是化学作用所引起的。

1800年伏特将十几年研究成果,写成一篇论文“论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所激发的电”,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不幸受到当时皇家学会负责论文工作的一位秘书尼克尔逊有意的搁置,后来伏特以自己名义发表,终于使尼克尔逊的窃取行为遭受学术界的唾弃。

当时法国国王拿破仑平素喜欢学者,1800年11月20日在巴黎召见伏特,当面观看实验顿觉感动,立即命令法国学者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大规模的相关实验(有眼光!!)。同时也颁发6000法郎的奖金和勋章给伏特,发行了纪念金币,而伏特也被作为电压的单位,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如此引用。

伏特电池之后:

在伏特之前,人们只能应用摩擦发电机,运用旋转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相当麻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特电池的发明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成非常方便,现在电气所带来的文明,伏特电池是一个重要的起步,他带动后续电气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后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研发成功也得归功于它,而发电机之后电气文明的开始,导致第二次产业革命改变人类社会的结构。
丹麦丹聂尔(J.F.Daniell)和卢克歇尔(Leclanche) 发明乾电池。 西元1859年 普兰第(R.L.G.Plante)发明铅蓄电池。
英国的化学家德斐(Humphry Davy 1778..1829)后续 的研究发现了几种碱金属,导致电气化学工业的兴 起。 德斐在电流的磁效应上面的研究有过重要的贡 献,着名的物理大师法拉第,曾经在德斐实验室当 助理学习。

㈢ 伏特的发明~~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1743-1820)的着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伏特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达到相当高龄(五十五岁)时得到的,它立即引起所有物理学家的欢呼。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 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1804年他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时,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他对政治毫不关心,只专心于他的研究。
伏特在完成了电堆工作后,实际上就从舞台上消失了。对他的发现的利用完全落在其他人身上。他可能是年纪太大了,无法再与年青的新生力量竞争,也可能在心理上受到了他以前的巨大成就的阻碍。他没有脱离过学校,他的工作可能太个人化了,他的着作与教学中缺乏正规的数学,可能限制了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伏特最后八年是在他的坎纳戈别墅和科莫附近度过的,他完全过一种隐居的生活。1827年伏特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㈣ 伏特是什么单位名称

电压名称。

伏特是根据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用化学方法产生电流原理的意大利科学家伏特的姓氏命名的专门名称。1881年最先由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用伏特为电压单位名称。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伏特作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导出单位的专门名称。作为电压的单位,“国际伏特”与“绝对伏特”有所不同。其间的关系是:1国际伏特=1.00034绝对伏特。1948年用“绝对伏特”取代了“国际伏特”。

定义

在载有1A恒定电流导线的两点间消耗1W的功率,这两点间的电位差就是1V。伏特也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V= 1W/A。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olt),简称伏,在国际单位制(SI)中符号为V,即电场力将1库仑(C)正电荷由a点移至b点所做的功为1焦耳(J)时,a、b两点间的电压为1V。

有时也需用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作电压的单位。

㈤ 发现伏特弧的人是谁

伏特是根据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用化学方法产生电流原理的意大利科学家伏特的姓氏命名的专门名称。 1881年最先由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用伏特为电压单位名称。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伏特作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导出单位的专门名称。作为电压的单位,“国际伏特”与“绝对伏特”有所不同。其间的关系是:1国际伏特=1.00034绝对伏特。1948年用“绝对伏特”取代了“国际伏特”。伏特很早就开始了电学的研究。1780年,意大利的一位解剖学教授,偶然发现做试验的青蛙腿因与金属相连,只要在雷雨来临时,蛙腿就会发生痉挛。几年后又发现只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环与蛙腿相接,也会产生痉挛现象。伏特听到这一消息,决心揭开“青蛙实验”的秘密。经过多次的实验,伏特有了新突破,终于打开了电学的大门。伏特发现不用动物也可以产生电流,并于1800年展示了第一个电池一伏特电池,当时又称伏打电堆。它是用锌片和银片相间叠在一起,中间加有浸透了盐水的布片。不久,伏特又做了改进,将铜片与锌片放在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并将几个这样的容器连接起来,成为“伏特电池”。伏特电池的发明,改变了电学的面貌,使科学家们有了持久的电流源,为人们提供了电能应用的可能性。当伏特电池传到英国时,许多科学家继续进行实验、观察,促进了电化学的诞生和电磁场理论的确立。后来,伏特又发明了电位序、验电器、储电器及起电盘等,使电学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为了纪念伏特在物理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即用他的姓氏做为电动势、电位差及电压的单位名称,定名为“伏特”,简称“伏”。由于杰出的科学成就,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及法国科学院院士

㈥ 大发明家伏特的故事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因在1800年发明伏打电堆而着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的父亲和一位高贵的妇女结婚之前,一直是耶稣会的一位新教徒,已有十一年之久,这位妇女也是一位宗教信仰很深的人。
伏特的父亲有三位担任圣职的兄弟,有九个儿女,其中五个加入教会。伏特非常崇拜他担任副主教的兄弟和他最好的朋友、大教堂牧师加托尼。但伏特在接受耶稣会教育后,宁愿过一种世俗生活,而且他周围的宗教社会整个说来还是快乐的,热爱生活的,而且是相当开明的。
伏特和一位歌女同居了多年,但在大约五十岁时却和另一女人结了婚。他的妻子被描述为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高贵、富有和聪慧。
伏特所受的教育主要是拉丁文、语言学和文学。他有时写作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十四行诗,以及拉丁文颂诗。他对科学的爱好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十九岁时他写作了一首关于化学发现的六音步的拉丁文小诗。他居住的科莫周围地区甚为繁华,与瑞士的交通也非常便捷。奥地利政府当时信奉自由主义,因此这地区的富豪们都过着一种悠闲舒适的生活。

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他能够找到的许多书,对这工作深感兴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岁时就开始与一些着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
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但事实上,伏特年青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电容以及关系式Q=CV都有了明确的了解。1769年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于起电盘的发明,1774年伏特担任了科莫皇家学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
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

㈦ 电池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电池的发展史
在古代,人类有可能已经不断地在研究和测试“电”这种东西了.一个被认为有数千年历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于伊拉克的巴格达附近被发现.它有一根插在铜制圆筒里的铁条-可能是用来储存静电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远无法被揭晓.
不管制造这个粘土瓶的祖先是否知道有关静电的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人绝对知道.他们晓得如果磨擦一块琥珀,就能吸引轻的物体.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也知道有磁石这种东西,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磁力能吸引铁和金属的矿石.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就.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伽伐尼于1791年将此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公布于学术界.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作为物理学家,他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那两根金属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经上.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他推想电的流动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是否接触活动的或死的动物无关.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甚至只要是湿和)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他认为这是使实验成功所必须的),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验电器而已.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此后,又陆续有去极化效果更好的“本生电池”和“格罗夫电池”等问世.但是,这些电池都存在电压随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这种电池的独特之处是,当电池使用一段使电压下降时,可以给它通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
然而,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因此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也是在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Leclanche)还发明了世界广受使用的电池(碳锌电池)的前身.它的负极是锌和汞的合金棒(锌-伏特原型电池的负极,经证明是作为负极材料的最佳金属之一),而它的正极是以一个多孔的杯子盛装着碾碎的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为电流收集器.负极棒和正极杯都被浸在作为电解液的氯化铵溶液中.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雷克兰士制造的电池虽然简陋但却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 年才被改进的“干电池”取代.负极被改进成锌罐(即电池的外壳),电解液变为糊状而非液体,基本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碳锌电池.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㈧ 伏特小传

伏特小传

李耐久

文言文版

伏特者,意大利科莫人也。享年八十有三,其生卒年,恰吾邦清干隆、嘉庆、道光三朝。科莫城东北乃今旅游之圣地科莫湖,风景甚美。其父母、诸父、兄弟姐妹多信教,其本人自小亦受耶稣会之教育,然终择世俗生活。

伏君出身文科,然酷爱实验,年三十任科莫皇家学校物理学教授,年三十五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至退休。工作与爱好合一,人生之幸事。年三十二游历瑞士;年四十八再度远行,至瑞士、德国、荷兰、法国及英国诸邦。行万里路,会万千友。

西元一八零零年,伏君宣布伏打电堆问世。伏打电堆者,今电池之雏形也。故伏君亦被世人称为“电源之父”。后一年,伏君赴巴黎,于法国科学院演示其发明,震惊四座。时任法国第一执政之拿破仑恰在现场,惊喜之余,即授伏君金质奖章一枚,养老金一份。拿破仑为伏君之保护人也。后,伏君年六十,欲辞教授职退休,拿破仑不许,赏赐愈多,并授伯爵称号。

初,伏君与一歌女同居。年五十,方另觅佳偶婚配。其妻乃良家妇女,高贵、富有、聪慧,类其母。伏君一生,集名誉、地位、财富于一身,然感情生活令人唏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白话文版

一、基本信息:

1、姓名:伏特的全名是:“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

2、出生地:出生于意大利的科莫。科莫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一个城市,在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的北部,其东北部是被誉为旅游圣地的冰川湖科莫湖。

3、生卒年月:伏特生于公元1745年2月18日,卒于公元1827年3月5日,享年83岁。他比安培大31岁,但是去世时间只早了10年,也就是说比安培多活了21年。公元1745年是我国的清干隆十年,公元1827年是我国的清道光十年,他生活的时代大体在我国清朝的中期。

二、家庭背景:

伏特的家庭有两个特点。

一是富有。他的父亲娶了一位高贵的妇女做妻子,他也两次出国游历。这些都说明他家境的优越。

二是宗教信仰。他父亲是位新教徒;他母亲有很深的宗教信仰;他父亲的兄弟中有三位担任圣职;他兄弟姐妹九人,其中五人加入教会;他非常崇拜的一位兄弟担任副主教;他本人受到耶稣会教育,但是最终他选择了过世俗生活。

三、主要经历:

1岁  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的科莫。

16岁  1760年: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他能够找到的许多书,对这工作深感兴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岁时就开始与一些着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

19岁  1763年:他写作了一首关于化学发现的六音步的拉丁文小诗。他所受的教育主要是拉丁文、语言和文学。他有时写作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十四行诗,以及拉丁文颂诗,但是他却自然而然地爱上了科学。

25岁  1769年: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

30岁  1774年:担任了科莫皇家学校的物理教授。

32岁  1777年:去瑞士游历,见到了伏尔泰和瑞士一些物理学家。

35岁  1779年: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一直到退休。他的重大发现都是在这里作出的。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

45岁  1789年:在伏特45岁生日之后,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开始研究伏打电堆。

47岁  1791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48岁  1792年:进行了另一次长途游历,先后去过瑞士、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他访问了一些最着名的同行,例如拉普斯和拉瓦锡,有时还和他们共同做实验。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不久又被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50岁  1794年:获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同年结束了与一位歌女多年的同居生活,与另一女子结婚。她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高贵、富有和聪慧。

56岁  1800年3月20日:12年后,伏特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是历史上神奇的发明之一。

57岁  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

60岁  1804年:他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

76岁  1820年:伏特生命中的最后八年的开始,伏特在他坎纳戈别墅和科莫附近度过,完全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83岁 1827年3月5日:逝世。

四、主要贡献:

伏特的贡献非常大,数量也很多,重要的有发明了伏打电堆,制造了起电盘,设计了静电计,发现了沼气等。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伏打电堆。

通过深入研究,伏特发现导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属,第二类是导电液体(现代称为电解质)。伏打电堆是由多层银和锌叠合而成,其间隔有浸有电液体的物质,亦称伏打电池。这是最早的化学电源,为电学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容量较大的电源,成为电磁学发展的基础。电压单位伏特即是以其名命名的。

五、人物故事:

1、结缘拿破仑:

伏特最伟大的成就(伏达电堆)是在他达到相当高龄(五十五岁)时得到的,它立即引起所有物理学家的欢呼。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 ,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

1804年,伏特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

2、情感生活:

1794年,50岁的伏特结束了与一位歌女多年的同居生活,与另一女子结婚。她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高贵、富有和聪慧。

(本文根据有关材料整理而成,向材料拥有者致谢!)

2018.09.21星期五

㈨ 电池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伏特发明了电池。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

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这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原理简述

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

正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池

㈩ 伏特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对欧姆发现欧姆定律提供了哪些科学依据和条件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是电池的发明人。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电容以及关系式Q=CV都有了明确的了解。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1]。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舌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他假定,并且也能令我们惊叹的静电测量证明,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 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它们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尼实验就到了解释。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

阅读全文

与伏特采用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