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优点: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优点: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认为性质,被试处于那样的环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分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投射测验)两种。
‘贰’ 2020心理咨询师考点: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⑴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⑵系统性原则。系统论中的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分析手段。
⑶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者应该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
①制定研究计划时,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②研究前应向被试者说明计划的主要部分,征得其同意。
③研究中,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④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⑤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同意。
⑥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实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有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具有较好的内在效度,而外在效度较低。
(2)观察法。①自然观察。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参与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更加真实;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和唐突感。
(3)调查法。分为口头调查——访谈,纸笔调查——问卷。访谈法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面对面的访谈)和间接访谈(访谈通过一定的中介来进行,如电话访谈、网络访谈)。问卷法有两个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设计的原则;
(4)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优点: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少,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大。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非歧义性原则④非暗示性原则⑤适度规模原则。(没有系统性原则)
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心理咨询中考察求职者的成长报告,实际上也是档案法的运用。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点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叁’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着。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着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肆’ 大学心理学考试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规律
2.心理现象可以分为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③心理状态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识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个性倾向性(最活跃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6.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个性倾向性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
所谓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学心理学的意义:①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②··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③··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④··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试验法
7.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8.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9.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10.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
①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
②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
感受性的发展规律:⑴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① 感觉适应
② 感觉对比
⑵不同感觉间的互相作用
⑶视觉后像
⑷感受性的发展
1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
③ 知觉的整体性
④ 知觉的理解性
⑤ 知觉的恒常性
社会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1.他人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2.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
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
记忆的分类:从内容上分: 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在头脑中保持时间长短来分: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记忆)
记忆的规律:
识记: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识记的规律:1.识记的目的2.对材料的理解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
5.主体的情绪状态6.材料位置不同7.对材料的态度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因数:(a时间因数的制约、b识记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再认或回忆规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它所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3.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最基本)、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数:1.知觉情境的影响2.功能固着的影响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4.原型启发5.定势的作用6.情绪与动机7.迁移作用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分为: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
幻想:1.科学幻想2.理想(积极)3.空想(消极)
第六章: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
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情绪的特性与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是情感领域中最活跃、研究最多的方面。
一、情绪的特性
⑴情绪的生理特性(测谎仪运用此特性)⑵情绪的外显特征⑶情绪的两极性
⑷情绪的情境性
情绪和情感功能:
动力功能 2.调节功能 3.信号功能 4.保健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
情绪的种类: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
1.心境(也称心情)是一种比较软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的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
3.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遇到火灾是紧张的情绪就是应激状态)
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第七章 意志
心理活动就是意志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志的行动特征:(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所以通常称为意志行动。)
1.自觉的确定行动目的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行动为基础
动机斗争:
从形式上分为:1.接近--接近型动机斗争(如:两者不可得兼)
2.回避--回避型动机斗争(左右为难,不知选哪个)
3.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也叫趋避式冲突(遇麻烦时想叫别人帮忙又怕被拒绝)
4.多重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一个人有两个或以上两个目标,每个目标同时有吸引和排斥。回避一个选另一个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从内容上分为:非原则性动机斗争(是先做数学踢还是做英语)
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1.确定行动目的 2.选择行动的方法和制定行动的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1.及时执行决定 2.克服困难
挫败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2.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3.调节抱负水平
4.改善挫折情境
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意志的品质与其相反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分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相反的品质为:独断型、优柔寡断、任性、见异思迁
这些品质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
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能力的分类(一发展出来的;二是潜在的):
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也叫普通能力,即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智力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2.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模范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测验:19.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
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差异: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智力测验量表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抽象思维推理能力 特点:用图形作为测验的内容。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 遗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气质的天赋型和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就是指气质)
三气质的可变性(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或多或少会改变,它具有可塑性。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努力、年龄等会影响气质发生变化。
气质类型: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包括六个心理成分: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
3.主观因素
82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2020年心理学入门考试 报考指南及条件须知
心理学入门考试_2020年改革,非心理学专业报考难度增大,需满足1.学历要求 2.年满18岁.
xinlibaokao.shkzu.com广告
▉ 2020年心理学考试内容 报考指南及条件须知
心理学考试内容_2020年改革,非心理学专业报考难度增大,需满足1.学历要求 2.年满18岁.
xinlibaokao.shkzu.com广告
相关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函授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内容
给你一套模拟试题,更多的帮助请登录中华心理学网查看: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是 ,其着作是 。2、新生儿先天具有多种无条件反射,其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是 和...
2013-03-30
济南大学心理学史考试的主要内容
就应该是分为四个部分: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填空部分内容比较杂,建议你...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顺利通过考试。
2014-01-03
1
报考心理学的条件
心理学自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报名条件
心理学相关证书
心理学考试时间
心理学考试题
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的心理学专业考试内容有什么?好过...
文理学院的心理学是去年才开的,不过你们这届算幸运的,考试可以跟上届学长学姐借资料。其实考试只要把资料和重点背熟就没问题了,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就看你自己学不学...
2013-09-10
大学心理学考试题
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着作,标志着心理学...
2014-01-20
请问北大和北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的科目是哪些?
北大在招收研究生时的考试科目分别是: 普通心理学 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分 实验心理学 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70分 北师大心理学是全国心理学专业最好的一所高校,...
2013-03-22
5
心理学考证
大一普通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c证
心理学自考
心理学考题
心理考试试题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4社会学理论④934社会学方法 复试:社会学综合 参考书目...
2013-04-24
急求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参加统考呀,没有所谓的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真题,因为全国都是一张卷。 心理学考研考试科目:思想政治(100分),外语(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心理学...
2013-04-25
通过国家自学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怎样取得考试合...
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
2013-03-04
9
跪求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1)。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 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
2013-06-12
5
我想了解一下重庆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 具体情况 比如考试难度...
重大的心理学不是很好,考西南大学的吧!是那里的王牌,但难度要大一些,分数只要英语上线,总分在350左右,就有希望!如果能找到熟人,走动走动,胜算会更大!
2013-11-24
报考心理学的条件
心理学考证
心理学报考
普通心理学试题
大学心理学
心理学跨考
武大心理学研究生考试考哪些内容?是不是统考?
武汉大学的心理学是统考的 考试范围是 按照全国统一大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统计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测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参考书目老师先发给你 普通心...
2013-10-27
1
高校的专职辅导员招聘考试
上午考的是基础知识,你可以买几套事业单位招聘的模拟试卷做一下,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这个基本都是常识,平时积累很重要... 下午考的就是专业知识,以教育心理学为主,基本...
‘伍’ 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
A.笛卡尔 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象活动进行的( )
A.原因 B.动力 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
A.疏导宣泄 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
A.独立性 B.自我认识 C.自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A.遗传素质 B.早期营养 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
A.补偿 B.相互作用 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
A.需要 B.目的 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着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着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2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2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23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24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2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2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3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3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
A. 2岁 B. 4岁 C. 6岁 D. 8岁
3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3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34.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3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3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3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4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4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4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4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4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4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4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4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A.4 2 B.5 2 C.6 2 D.7 2
4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5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5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5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5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5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5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5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6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6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 )
A. 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6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63.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6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65. 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6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6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6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6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 )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7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 )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7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
A. 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 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7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73、奥斯本提出了( )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7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75、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
A. 言语信息 B. 智力技能 C. 动作技能 D. 认知策略
7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7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7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7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8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81、人工智能是属于(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8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 学生的学习 D.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8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8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8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8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
A. 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8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8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 )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89、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9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A. 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 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9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 苛勒 B. 托尔曼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9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9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94、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 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 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9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96、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 )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9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9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99、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100、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答案:
1.C 2.B 3.C 4.C 5.D
6.A 7.A 8.A 9.B 10.D
11.B 12.D 13.C 14.B 15.A
16.C 17.D 18.C 19.D 20.C
21.B 22.A 23.C 24.B 25.A
26. B 27.A 28.A 29.B 30.B
31.A 32.B 33.D 34..C 35.C
36.D 37.B 38.A 39..B 40.D
41.C 42.A 43.C 44..B 45.D
46.D 47.D 48.D 49.B 50.D
51、C 52、B 53、D 54、A 55、B
56、B 57、D 58、C 59、C 60、B
61、A 62、B 63、A 64、C 65、C
66、C 67、C 68、B 69、D 70、C
71、D 72、B 73、D 74、A 75、B
76、B 77、D 78、D 79、B 80、A
81、D 82、C 83、B 84、C 85、C
86、D 87、D 88、B 89、A 90、C
91、A 92、A 93、C 94、C 95、D
96、A 97、B 98、A 99、D 100、A
;‘陆’ 心理学考研考试时间安排,心理学基础(668),心理学研究方法(903)。
你完全可以参考考研的心理学大纲,上面的分配讲的十分清楚,每年的10月份会出。但是我看这个代码很像是南师大的专业代码,如果是这样的话,江苏省心理学从2013年开始全面自主招生(不参与全国心理学统考)。这个你可以参考招生简章即可。
一般而言,全国统考是全部都在一张卷子上面的,如果是自主招生会在两张卷子上(分两次考试),即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综合两门。
在此也附上南师大心理学的参考书目:
668 心理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郭本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903 心理学研究方法:
科目权重:实验心理学(40%);心理测量学(30%);心理统计学(30%)。
参考书目:《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实验心理学导论》,邓铸等编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三版),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邓铸等编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今年我也即将去南师大攻读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此也热诚欢迎你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柒’ 请问吉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复试具体要考什么专业目录上说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具体怎么复习求解
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招收10人,考研初试考试科目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II(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复试科目为复试科目:心理学研究方法。
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的形式主要是闭卷考试,主要的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记起来一共有12道题左右。考生复试时还需要再初试复习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
‘捌’ 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为:
政治(100分);
外国语(100分);
心理学专业课(300分)。
目前,心理学考研有部分院校推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其中,公共课仍是统考,心理学专业课由学校自主命题,建议备考心理学考研的考生备课前,先选择好院校,了解院校的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然后在开始备考。
‘玖’ 心理学研究方法问题
你这个实验不符合实验室实验条件。因为是先测无饮料,再测有饮料,你没有考虑到时间、适应对被试的影响。有可能时间长了,被试适应了答题的模式,因此成绩提高了。而海马也会由时间而更加趋于激活状态。应该设计一个有实验组、参照组的实验,将男女随机分配。这样的话,被试间的差异就仅仅是组内差异了。只需要测量一个组间差异,即碳酸饮料的影响就可以了。我的qQ是1 44 76 9 9 0 66,你可以加我,有问题可以和我相互探讨。采纳我哦,亲。
‘拾’ 请教心理学论述题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