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镀锌电解液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是什么啊
电镀时氯离子的含量,常对镀层质量有重大的影响,需要严格进行控制。镀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可用莫尔法。试验时用碳酸钠中和硫酸使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用碳酸氢钠将铜沉淀成碱式碳酸铜,从而消除铜离子的颜色干扰。 莫尔(Mohr)法是沉淀滴定法中常。
不能在含有氨或其他能与银离子生成络合物的物质存在下滴定,否则会增大AgCl和铬酸银的溶解度,影响测定结果。若试液中有氨存在,应当先用硝酸中和。而在有铵根离子存在时,滴定的pH范围应控制在6.5~7.2之间。
(1)镀锌液碳酸钠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应用铬酸钾作指示剂应注意以下几点:
滴定应当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若在酸性介质中,重铬酸根离子将与氢离子作用,溶液中铬酸根离子浓度将减小,铬酸银沉淀出现过迟,甚至不会沉淀;但若碱度过高,又将出现氧化二银沉淀。
莫尔法测定的最适宜pH范围是6.5~10.5。若溶液碱性太强,可先用稀硝酸中和至甲基红变橙,再滴加稀NaOH至橙色变黄;酸性太强,则用碳酸氢钠,碳酸钠或硼砂中和。
莫尔法能测氯离子、溴离子但不能测定碘离子和硫氢根离子。因为AgI或AgSCN沉淀强烈吸附碘离子或硫氢根离子,使终点过早出现,且终点变化不明显。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
‘贰’ 我是镀锌的,锌酸盐镀锌。我问的是镀液里的碳酸盐怎么去除
据我所知,不要指望加点什么化学材料(譬如生石灰或熟石灰)就能达到效果。拿个薄铁皮桶,装冰水在里面,桶放在镀液里,碳酸钠会因为低温在桶边结晶析出,把结晶刮掉。或者你想办法把镀液冷冻到5℃以下让碳酸钠优先结晶。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新开,担心成本问题的话,你可以找一个新的信得过的光剂药水供应商,他会连原材料光剂一起送给你并且帮你新开缸帮你维护到正常生产,做好了你用他的药水就好了,做不好不收你钱。~~~就这样
‘叁’ 检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
之一:向两种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NaHCO3不与CaCl2反应,而Na2CO3
则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溶液。
之二: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稀HCl
。
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
,只有少量
气体
生成,甚至无气体放出。
NaHCO3中滴加稀HCl则立即有气体(大量)放出
‘肆’ 怎么检测碳酸钠溶液浓度附计算公式
检测碳酸钠溶液浓度的方法是使用标准酸滴定加热分解法,分解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标液里,称量氢氧化钠液体的重量差,就是需要检测的碳酸钠液体含碳酸钠的量。
‘伍’ 电镀锌中国标准是什么啊我查的都是国外标准!
HB/Z 5068-1992 电镀锌,电镀镉工艺 0 我要上传
HB/Z 5109.1-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 二酸钝化溶液中重铬酸钠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HB/Z 5109.2-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镀锌、电镀镉二酸钝化溶液中 硫酸的测定 0 我要上传
HB/Z 5109.3-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 三酸钝化溶液中三氧化铬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HB/Z 5109.4-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镀锌、电镀镉三酸钝化溶液中 硫酸的测定 0 我要上传
HB/Z 5109.5-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 三酸钝化溶液中硝酸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HB/Z 5109.6-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硝酸 钝化溶液中重铬酸钠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HB/Z 5109.7-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硝酸 钝化溶液中硫酸钠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HB/Z 5109.8-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锌、电镀镉硝酸 钝化溶液中硝酸的含量 0 我要上传
GB/T 9972-1988 一般用途电镀锌低碳钢丝
GB/T 15675-1995|连续电镀锌冷轧钢板及钢带 下载页面
GB/T 9800-1988|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下载页面
Q/BQB 430-2003(宝钢)|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钢板及钢带 下载页面
HB/Z 5084.1-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络合滴定法连续测定氰化钠和氧化锌的含量 下载页面
HB/Z 5084.2-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下载页面
HB/Z 5084.3-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碳酸钠的含量 下载页面
HB/Z 5084.4-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硫化钠的含量 下载页面
HB/Z 5084.5-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的含量 下载页面
HB/Z 5084.6-2000|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的含量
‘陆’ 检验碳酸钠的方法
1、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能溶于稀盐酸的沉淀
2、CuSO4·5H2O持续加热,能得到CuO:CuSO4·5H2O=CuO+SO3+5H2O
3、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柒’ 检验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溶液的方法(2种)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方法一、、、先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或者硫酸钠。没有沉淀的是氯化钠。然后在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的是碳酸钠。 方法二、、、在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不变的是硫酸钠和氯化钠。接着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的是硫酸钠。
‘捌’ 怎样防止锌酸盐镀锌时镀层起泡
锌酸盐镀锌中出现镀层起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锌含量过高
原因分析:由于锌酸盐镀液中氢氧根离子对锌离子的络合能力不强,阴极极化作用较弱,为此,采用降低氧化锌含量、提高氢氧化钠含量的办法进行弥补。生产中,为了使镀液稳定,应控制NaOH/Zn=8~10或NaOH/Zn0=10~12之间,镀液中氢氧化钠含量一般为120g/L,所以挂镀时氧化锌的浓度一般采用10~12g/L,滚镀时稍低,8~10g/L为宜。锌含量低,镀层结晶细致,光泽均匀,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好,但锌含量过低,电流密度上限和阴极电流效率降低,阴极极化作用增加,沉积速度慢。锌含量过高,镀层发暗、粗糙,阴极电流效率提高,高电流密度易烧焦,出现阴阳面,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
因锌阳极的化学溶解较快,Zn2 浓度很易上升,造成镀层品质异常,可采取下列措施,防止Zn2 浓度上升
a.定期分析调整Zn2 的含量;
b.使用部分镀镍铁板代替锌阳极,并控制其面积比为2:1,保证足够的阳极面积,又可控制Zn2 浓度的升高;
c.不生产时,取出锌阳极板,以减缓锌阳极的化学溶解;
d.控制镀液的工艺参数在工艺范围内;
e.使用高纯度的锌阳极板(0号锌锭)
处理方法:稀释镀液,分析调整镀液成分至标准值
(2)氢氧化钠含量过低
原因分析:镀液中的氢氧化钠是锌的络合剂、导电盐,又是阳极去极化剂,并兼有除油作用。含量低,阳极钝化、槽电压升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镀层发暗、粗糙;含量高,镀液导电性能好,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提高,阳极化学溶解过快,导致镀液中的锌含量不断升高,造成镀液成分比例失调,阴极电流效率下降,光亮剂消耗增多,同时,氢氧化钠易于生成碳酸钠,造成碳酸钠积累,镀液电阻增大,温度升高过快,严重影响镀层质量。
处理方法:分析调整镀液成分至标准值
(3)镀液中有固体颗粒
(4)光亮剂含量太低
原因分析:在锌酸盐镀锌液中,没有光亮剂存在时,所得的镀层是粗糙的,甚至是疏松的海绵状镀层。当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后,可以使镀层结晶细致、光亮,电流密度范围扩大,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提高,但是光亮剂含量过多,镀层非常光亮,镀层的脆性增大,而且容易引起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含量低,镀层光亮度差、出光速度慢,含量过低,镀层发暗、粗糙。
处理方法:用赫尔槽调整光亮剂的含量
(5)温度太高
原因分析:锌酸盐镀锌液的最佳温度一般控制在10~25℃。温度低时,镀液的导电性能差,电流密度上限降低,添加剂吸附强,脱附困难,当Dk高时,工件的尖端(或边缘)易烧焦,镀层中添加剂夹杂多,镀层脆性增加,容易变色、起泡。温度高时,添加剂吸附弱,极化降低,光亮剂消耗大,Zn2 含量易上升,镀液稳定性差,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镀层结晶粗糙、发灰、光亮性差。
处理方法:控制镀液温度至工艺范围内
(6)阴极电流密度过大
原因分析:阴极电流密度的大小与镀液的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可适当提高阴极电流密度。温度低时,镀液的导电性差,添加剂吸附强,脱附困难,如果使用高电流密度的话,高电流密度区镀层易烧焦,同时添加剂夹杂多,镀层脆性增大、起泡,钝化膜易变色及耐腐蚀性能下降。对于镀层厚度要求薄和白色钝化的工件,可以适当加大阴极电流密度;对于镀层要求较厚,或是彩色钝化的工件,阴极电流密度应小些,以减少镀层的内应力和提高钝化膜的抗蚀能力。温度高时,添加剂吸附弱,极化降低,必须采用较高的电流密度,以提高阴极极化作用,细化结晶,防止阴阳面。一般地,镀液温度低于20℃时,阴极电流密度采用1~1.2A/dm2;20~30℃宜采用l.5~2.0A/dm2;30~40℃时宜采用2~4A/dm2。
综上所述,阴极电流密度的控制原则是,在允许的电流密度下尽量开大,电流密度小,添加剂容易吸附,不易脱附,镀层中有机物夹杂较多,镀层脆性大,容易起泡、变色,产生阴阳面。电流密度太大,镀层结晶粗糙、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烧焦。
处理方法:准确测量工件受镀面积,合理设定电流值#p#分页标题#e#
(7)异金属杂质过多
原因分析:镀液中的异金属杂质主要有Fe2 、Fe3 、Cu2 、Pb2 等,杂质过多,会造成镀层发暗、发黑,产生黑色条纹,镀液分散能力下降,边角部位易烧焦,钝化后不良,甚至呈无光泽的瓦黄至暗褐色,更为致命的危害是导致镀层起泡,严重时镀层成片脱落(大部分金属杂质离子呈氢氧化物悬浮在溶液中,特别是Fe3 呈胶体状悬浮物,吸附沉积在工件表面,直接影响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一旦有机物含量增加,内应力增大,更容易起泡、脱皮。)
①Cu2 杂质主要来源于挂具和导电极杆,其极限含量不得大于0.015g/L。少量的Cu2 杂质影响钝化膜的色调,稍高会使钝化膜发雾,再多时,硝酸出光后发黑,严重时镀层粗糙呈灰黑色,钝化后更黑,含量再高镀层呈海绵状。
②Pb2 杂质主要来源于锌阳极,其极限含量不得大于0.002g/L。Pb2 杂质较多时,镀层呈暗灰色,硝酸出光后出现黑乎乎的花斑,钝化时有黄褐色的膜,含量再高锌镀层难以沉积。
③Fe2 杂质主要来源于化学材料、前工序清洗水等,其极限含量不得大于0.05g/L。杂质含量较多时,低电流密度处镀层灰暗,钝化膜无光泽。
处理方法一:小电流电解处理法用瓦楞形铁板作阴极,0.05~0.5A/dm2的电流电解,直至镀液正常
处理方法二:锌粉一活性炭处理法
a.向镀液中加入0.6g/L左右的锌粉(用小试验确认用量),搅拌30min;
b.加入1~3g/L活性炭,继续搅拌30min;
C.静置3h,过滤镀液;
d.分析调整镀液成分,调节pH值、补加光亮剂后,试镀
处理方法三:硫化钠处理法
a.配制适量的试剂级的硫化钠溶液(用量先由小试验确定,每次用量不得超过0.2g/L),并稀释至100倍;
b.边加入边剧烈搅拌lh;
c.自然沉淀一昼夜,试镀(不必过滤)
附:如何防止异金属杂质污染镀液?
a.选用合格的化学材料和高纯度的锌阳极(0号锌锭);
b.配制和补加镀液时,使用纯水;
C.防止挂具和工件落入镀槽,一旦落人须及时捞出;
d.严格清洗操作标准作业,减少挂具主杆和工件清洗时带入,造成交叉污染;
e.入镀槽的工件,先经l0%氢氧化钠溶液预浸,防止清洗水带入镀槽而造成污染;
f.选用合适的不溶性阳极,防止该阳极溶解,而造成异金属杂质污染;
g.严格控制全工序的液面高度,防止挂具铜钩腐蚀和主杆腐蚀造成的交叉污染;
h.镀液定期进行处理,防止异金属杂质离子积累
‘玖’ 求工业碳酸钠含量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25.2—91
工业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0-04批准 1992-04-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 GB 209《工业用氢氧化钠》中规定的各级工业用氢氧化钠。
1 方法概要
1.1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则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 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反应如下:
1.2 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测 得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总和,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即可算出碳酸钠含量。
2 试剂
2.1 10%氯化钡(分析纯)溶液(m/V)。
2.2 1%酚酞乙醇溶液(m/V)。
2.3 0.1%甲基橙溶液(m/V)。
2.4 1 mol/L盐酸(优级纯)标准溶液。
3 测定方法
3.1 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已知质量的称量瓶,迅速称取固态氢氧化钠35±1g或液态氢氧化钠50g(称 准至0.01g),放入1000mL容量瓶中,加二级试剂水溶解,冷却到室温后稀释至刻 度,摇匀。
3.2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吸取50.0mL试样溶液(见3.1条),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氯化钡 溶液(见2.1条),再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溶液(见2.2条),充分摇匀,用1mol/L 盐酸标准溶液(见2.4条)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 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
3.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吸取50mL试样溶液(见3.1条),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指 示剂溶液(见2.3条),充分摇匀,用1mol/L盐酸标准溶液(见2.4条)滴定,溶液由 黄色变为橙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V1)。
4 计算和允许误差
4.1 氢氧化钠含量x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1)
式中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待测试液时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NaOH)——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M(NaOH)=40 g/mol;
m——试样质量,g。
4.2 碳酸钠含量 x2(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2)
式中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时,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时,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mL;
—— 碳酸钠的摩尔质量, =52.99g/mol;
m——试样质量,g。
4.3 允许误差:
氢氧化钠含量平行测定的允许误差为0.10%;
碳酸钠(固态氢氧化钠中)含量平行测定的允许误差为0.05%;
碳酸钠(液态氢氧化钠中)含量平行测定的允许误差为0.03%。
‘拾’ 碳酸钠的分析原理与过程谁会啊,告诉我吧!!急急急急!!!!!!
碳酸钠的分析是用盐酸滴定,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临近终点时要煮沸,消除碳酸影响。原理就是一个酸碱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