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工程分析过程中的常用的方法有

工程分析过程中的常用的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11-30 04:16:37

1. 工程分析的方法

一般的工厂,总是把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检查、搬运、保管的过程,最后转化为成品出售。过程中,若干相关作业的集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产生一定范围的效果,称之为工程。
例如:电子厂电路板的插件、焊接、检查一般可称为“基板组装工程”;电冰霜的涂装生产线一般可称为“涂装工程”。
工程分析方法又分为:制品分析、作业者工程分析、联合工程分析、事务工程分析 ☆ 制品分析:面向物品的改变过程的分析,包括加工、搬运、检查、保管;
☆ 作业者分析:面向人的作业过程分析,结合了动作分析和过程分析,优化方法;
☆ 联合工程:多人、多设备的组合工程分析,优化方法;
☆ 服务流程改善运用:餐饮业(菜肴、面点制作过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管理)、个人护理业(理疗)、医院(门诊)、银行(汇款)等过程的作业改善

2. 工业工程作业分析方法有哪些

首先作业分析包含:
1.人机操作分析
2.联合作业分析
3.双手操作分析
作业分析的目的就是利用分析技术实现工作方法、程序、环境、条件最佳化,为制定工作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时间研究做好准备。
分析方法:
1.直接法:直接发分为密集抽样法和工作抽样。
2.合成法:合成法分为预定动作标准法和标准资料法。预定动作标准法又分为方法时间测量(mtm),工作因素法(wf),简易WF法,模特计时法(mod)
说到作业分析软件,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多数工厂还停留在3.0甚至是2.0,要想不掉队,合理利用工业工程软件降本增效是必须的,像是我们厂里的精益小组就在用VIOOVI的工时分析软件,整个季度的数据环比增长迅速,精益项目笔者见过的专家月薪20K-50K的都有,软件提效和精度的保障,这就是跟普通工程师的对比。

3.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定性研究:通过实验、详细的实地研究,对地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定性评价
2.定量评价: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

4. 早期工业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早期工业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 :
1、程序分析(整个制造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产品或材料或人的流程分析;布置 与路线分析------线路图、线图;闲余能量分析-------联合程序分析;工作时双手的移动操作者程序图)
2、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就是在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双手操作分析)
3、动作分析(17个基本动作)
4、作业测定(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工人按照标准完成基本工作所需的时间)
5、时间研究
6、工作抽样(调查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率,制定时间标准)
7、预定时间标准(主要是用MOD法)

5.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类比调查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的概念
1、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和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2、物料衡算法:总投入=总产品+总流失的关系
3、资料复用法:此法是利用已有的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4、实验法。
5、实测法。

6.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和比率法等。

7. 工程分析方法有哪些

原发布者:xxkdrs

常用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七种,包括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表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1.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分层法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按其性质、来源、影响因素等加以分类和分层进行研究的方法。它是分析影响质量原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作用是,可以使杂乱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因素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到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清责任找出原因。应用分层法研究影响质量因素时,可先对操作者、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和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然后在小范围内再分层。2.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图11-4金笔不合格原因排列图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作的。也就是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排列图。它的作用是能从多因素中找出关键因素,从而确定从何处人手解决问题。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左纵坐标表示产品频数(产品出现的次数),即不合格品体数;右纵坐标表示频率(产品出现的次数和总的次数之比),即不合格品累计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质量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每个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上每点的高

8. 软件工程中常用的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一、过滤需求的方法
做后端系统,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砍需求。也就是过滤需求。

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体现后端产品价值判断的基础。

过滤需求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判断需求是否是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

1. 用户场景模拟法
后端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业务用户,因此在调研需求的时候要模拟业务的场景,分析业务用户提到的需求是否能解决他的问题。

如果不能帮助用户,那么这个需求就可能是伪需求。

以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货到付款”类型的订单会因为缺货而无法发出,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客服就会跟顾客沟通,帮顾客取消订单。

需求:由于这种订单的数量还是蛮多的,逐个取消太费时间,因此业务用户要求在“缺货订单”列表页增加“批量取消订单”按钮。

分析:调研到业务操作场景,是先找到该类缺货订单,然后和顾客沟通,顾客同意删除,才进行删除。也就是逐个沟通确认,再逐个取消订单的,所以“批量取消订单”无法被有效使用。

因此,该需求是个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

2. 功能归属分析
专门的系统做专职功能,有助于合理的产品体系建设。

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的定位,判断需求是否应该在该系统完成。

如果不属于该系统范畴,那么直接说服需求方更换方案。以

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CRM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一个顾客标签生成功能,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行为数据,自动对应关联上标签,如优质顾客、高潜力顾客、欺诈顾客等。

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除了做上述的基础标签之外,还要做出英语版本的标签(就是把标签文案翻译成英文),这样欧美员工可以在英语版本的系统下使用。

分析:调研到翻译之后的标签不是在CRM系统使用的,而是给到SMS(客服系统)使用的。

所以应该由SMS根据CMS提供的基础标签数据,自己做二次的衍生。

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语言版本的扩展需求或更多系统提出类似的需求;

其次,CRM系统已经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棒,创造了基础数据,那么其他系统要特殊化使用,完全可以自行进行特殊化处理,无需耦合回CRM系统。

结论:案例的需求本身是真需求,并且实现上也没难度,但是该功能的定位超出了本系统范畴,专门系统做专职功能,化衍生需求应该在下游执行。

否则,耦合性过高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维护和扩展。

二、拆分和聚合的方法
1. 拆分需求法
业务用户提出一个需求,很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话。

但是不要高兴太早,可能这一句话暗含了很多线索,因此要善于拆分:

先找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点,理清前、后、左、右、上、下的旁系需求点。

每个需求点再当做一个子需求进行调研,最后再聚合在一起。

以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订单业务的类型很多,订单退货之后需要创建售后单据,但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花费很多人力,且手动创建有出错的风险。

需求:业务提出的需求是“增加退货订单自动创建售后单的功能”,这是个一句话需求。

该一句话需求,其实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订单类型和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拆分调研,拆分的维度比如:

自营订单、第三方订单、货到付款订单、先款后货订单、部分退货订单、完全退货订单、服装事业部订单、电子事业部订单等,其中每一个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小需求。

这里不一一展开。

2. 聚合需求法
拆分法是对单个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进行调研,聚合法相反,是找到许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需求的共性,然后统筹成一个大需求去完成。例如:

由于业务用户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于是张三、李四可能都对一个业务流程有相同的需求,或者对同一个功能有相同的优化期望,结果俩人分别提了需求过来。那么产品经理就要找到二者背后的相关性和交叉区。

然后统筹规划,聚合在一起当作一个需求来调研,最终输出一个整体的需求调研结果。

三、利用辅助功能调研需求
调研产品现有功能,可以用来确认原有功能的逻辑,或者确定新需求方案是否可行。

比如业务用户需要更新一个功能,为了避免更新出错或遗漏,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会能正常运行。

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个测试用例,记录操作方式、状态变化、数据流向等。看看下面的例子:

背景:从销售网站获取到OM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的订单信息中带着顾客的邮箱。顾客下完单,可能会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而此时已经获取到OMS的历史订单中的邮箱是不变的。

需求:顾客若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要求已获取到OMS的该顾客的订单中的邮箱也要同步修改。

分析:需求是很明白的,也有它的意义,但有风险。

因为我们知道订单信息贯穿于整个订单流转过程中,牵扯到订单编辑、审核、取消、配货、发货等,而这些环节跳转的触发条件可能就是某个信息更新(这里面就可能包括有邮箱更新)。

因此,更新邮箱是否会影响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一时间很难准确知道。

于是,我们可以采用预测试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机运行一些订单,观察各个环节邮箱变更的影响,然后收集起来分析对策。

测试法就像是探雷一样,主要用来解决未知风险点。这个方式的重点是记录和分析操作前状态、操作位点、操作后状态、操作后触发的连锁反应、数据流向等。

四、“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调研需求
调研需求时,产品经理要拔萝卜带出泥,挖掘用户没看到的需求点和价值。

举例说明:

背景:公司入驻到销售平台后,销售平台会对入驻的店铺的违规行为进行罚款。

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将销售平台的罚款数据抓取到订单系统,关联订单数据,以便进行人工分析。

分析:

第一步,先拆分需求,确定什么是罚款数据,总共有哪些罚款种类,需要对接哪些罚款种类,罚款数据与订单系统关联方式是什么,是否都能关联到,关联不到怎么办,销售平台是否已经提供了公用的罚款接口,Token(请求权限)如何获取,抓取频率怎么样,数据增长幅度多大,获取之后做哪些展示和搜索,用户权限怎么设置,需要和订单系统做哪些交互,该需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挖掘需求:是否需要作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规则是什么;是否需要做监控和预警,是否需要指派负责人;其他业务人员是否也有类似需求,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需求……

通过“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连带出更多需求点。将上述调研结果重新组装起来,得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需求。

罗列出需求要点和对应的验收目标,这样使得需求具象化,同时又不会遗漏细节,内部充实,外部闭环,并且进行了价值挖掘,做成控制阈值、预警、责任人分派、趋势分析、损失分析等高价值的功能,超出业务的预期。

阅读全文

与工程分析过程中的常用的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