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方法像什么

方法像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8 13:27:59

❶ 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像举例子啊,打比方啊什么的)写蛋炒饭或番茄炒蛋的制作方法。其它的菜也可以。200字

番茄炒蛋制作方法:
原料:番茄2~3个切片(奥利奥饼干厚度),鸡蛋两个碗里打散加少量盐,半勺糖,半勺盐,三勺油(2份)。
步骤:1.放油,大火10秒(电磁炉选:炒菜900W),放蕃茄炒至变色变软,盛出。
2.放油,火力同上,放鸡蛋3秒后搅动至初步凝固,放入番茄一起翻炒,放盐放糖,翻炒10秒入味,盛出完成!!!
ps:番茄维生素C最有效的摄取方法是让它溶解在油中,处于油包围维C的状态人体吸收最好。营养价值最丰富,所以先要用油炒下切片的番茄。半生不熟的番茄不是最营养美味的。放糖也是让口味最可口。鸡蛋不宜炒老。营养又无比美味的番茄炒蛋就完成啦!

❷ 六种描写方法分别是什么

人物描写的六种方法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也叫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

5、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❸ 用什么方法像测量自然风一样测量太阳风

太阳风其实就是太阳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是射线,要测量的话只能用类似雷达或者射电望远镜只类的东西

❹ 有什么营销方法。像饥饿营销

我知道的几种营销方式:1、事件营销。
即通过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方法。长
虹公司借助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重要事件来宣传产品、扩大市场,便是成功一例。开展事
件营销的前提是充分抓好和利用某一有影响的事件,并把它与企业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达
到“借助过海”、“借风扬帆”的目的。2、病毒性营销
病毒性营销也被人们成为病毒式营销和病毒营销。病毒性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病毒性营销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3、奖励营销奖励营销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推广手段,但可惜的是许多操作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所发出的奖品没几样能真正到达用户手中的。还有这种方式在和运营商搞地面活动时经常使用,通过此举可以获取运营商更多的营销支持。

❺ 数理统计计算方法,像什么置信区间极大似然估计,无偏估计都应该按怎么个程序做

置信区间就是说,我给定了一个概率,若真值(实际值)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为给定的概率,则该区间就是该概率下的置信区间;
极大似然估计,根据随机变量的真值往往表现为以最大概率出现的某个实数,可先求出它的似然函数),再通过求偏导得出取得极大值时的那个数。
无偏估计表征的是估计值的准确程度,无偏估计即统计样本中的量与你估计的量之差的和为零。
具体的就不好写了,数学公式一个一个敲上去很花时间。
你把你的邮箱留下吧,我把相关的PPT发给你。

❻ 突然一阵雨用拟人手法像什么

像泼。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为修辞方法,指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雨下得大,但不会泼,倒。泼、倒是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

❼ 就像是什么方法

名词做状语
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举例】: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鸿门宴》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拟人修辞手法。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睡醒了”是对“花”的人格化描写,所以属于拟人手法。

❽ 什么是写作特点、刻画手法、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写作特点
就是该作者写作中独有的艺术风格,含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刻画手法、描写手法等。
常见的写作手法像什么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这些都是
刻画手法--用文字描写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具体有用肖像。心里、语言、行动等手法刻画。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说(说明)。
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拟人等等
个人觉得,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加起来就是写作特点

❾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 文章 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大意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关键句摘录法

这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易行的概括方法。有的文章中有总起句、 总结 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 句子 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些概括性强的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动即可。

如:《郑成功》一文,最后一节在全文中就起到一个总结作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既方便又准确。

再如:在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时,我发现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是过渡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孩子们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二、主干提取法

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就像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样,要有主语和谓语。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写的对象,并且对这个对象所描写的内容。所以,删去旁枝末节,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而且比较多地适用于各类文章。如:《船长》一文,写谁?写船长,干什么?沉着镇定地指挥全船的人进行脱险。《西湖》一文,写什么?西湖,怎么样?景色美。这种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点部分就突出出来了,虽然寥寥几个字,但却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课文进行适当补当、丰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

三、要素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最后的姿势》,时间:2008年5月12日,地点:四川汶川,人物:谭千秋,起因:地震来临,经过: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结果:谭老师英勇牺牲了。把各要素连起来,就可以清楚地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而自己却光荣牺牲了。“要素罗列法”,就是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内容质疑法

朱熹说:“学贵有疑。”在学习《神奇的克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进行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看谁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思考片刻,纷纷举起了小手:什么是克隆?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克隆有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来找答案,看一看文中哪几节可以回答这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定义、范围、作用、前景,等等。

这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它以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将段意与段落紧密结合,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知道段落概括段意。这种方法符合孩子的特点,学生都有好奇心,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在提问中即概括了课文的段意,不显得生搬硬套。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可以从段意入手进行整合,进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走了一个来回,不但清楚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对文章的脉络也是一清二楚。

五、人物关系梳理法

特别在于讲 故事 (历史、神话、民间)的文章中,人物关系有的很复杂,这时就可以利用复杂的人际关系来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文章非常长,人物也很多,有牛郎和织女,还有老牛、喜鹊、王母、哥嫂,这些人物互有联系,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运用复杂的人物关系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比较全面,而且让学生对文章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六、重点词语串联法

借助教学中的重点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文章,是一种很好地概括方法。如:《第八次》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就可能让学生根据重点词语:侵略、抵抗、失败、成功,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因为降低了概括的难度。

另外,我们经常使用的题目扩展法、段意相加法等也是很好的概括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性。我们可能通过题目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徐悲鸿励志学画》等等。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段落大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当然,要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把段意合并起来适当修改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1、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现成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为该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这段的开头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当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独在一段的开头,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说来,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这样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说或推论的写作思路来安排和组织语言材料的。

2、简化长句、改写原句

先看下面这段话:

纺线,劳动量并不大,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纺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棉纺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话作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为句子太长而且并非所有的词语涵盖了后文内容,因此,我们要对这个长句进行简化,使之更准确而精练地概括该段的中心。简化后的句子是:纺线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

类似的情况有,段的首句或结句带有少量与上文或下文相呼应的话。这样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之类的句式出现。对这样复杂的长句,要去掉其中与上文或下文内容相呼应的词语和关联词。如: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二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去掉与本段内容不相关的词语和关联词以后,这两段的大意可以分别概括为:我们向沙漠进军对交通线路起了防护作用;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3、综合要点,分清主次

如果一个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而且主要层次之间在内容上是并列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各层次的要点进行1+1=2式或1+1+……=1式的综合。例如: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桥了。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②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着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③(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这段话共三层,各层的要点分别是我国的石拱桥①,历史悠久②,数量众多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杰作不少;将期综合起来就是该段的大意了(1+1=2式),也可以概括为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1+1+……=1式)。

如果一段的主要层次之间在内容上不是并列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辨清楚哪是主次层哪是次层次。

一座举世瞻目的金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午夜――我们的共和国三十三岁生日的时候,被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捧回了北京。然而,金杯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啊!为了让中华之光在杯身上闪耀,姑娘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孙杰《金杯之光》)

哪一层主要?哪一层次要?应该说后一层是主要的。因为,层次之间在内容上如果是递进或转折的,一般说来,主要之点在递进或转折的一层上。因此,概括段意时就要把重点放在后一层上。上段大意可概括为:点明中国女排姑良为金杯捧回北京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奋斗道路。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上述三种方法,其实是建立在对段落中层次关系理解的基础上的。前两种适用于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第三种除了具有相同的功能外,更适用于以叙述或描写主要表达式的段落。

3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识词序,抓主干,概括单句要旨

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句中的“他们”是主体,“看见”是主体的行为动作,“天空”是“看见”的涉及物。这句的主干就是“他们看见天空”,但这还不能算要点,因为这样概括的句子很泛、缺个性,还要对连带部分比较分析。“都和我一样”说明行为动作的程度,不是主要信息点,可舍去;“只”强调行为动作的范围很狭小,它与“天空”前面的限制和修饰部分相呼应,这个字的信息点重要,可以代替后面呼应的部分。经过这样比较、选择之后,可概括原句的要旨为:他们只看见天空。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把几个句子概括成一个精要的单句,如:①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②十二年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③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①③句是最重要信息点的句子,③句只有“郁郁葱葱”与前两句相关。这样把它们概括一个精要的单句就是: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十二年间用双手在这荒山野岭上创造的奇迹!

二、析句序,摘要点,归纳复句共同点

如:①赵州桥石拱的特点:全长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象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这两句话都在说明赵州桥石拱的特点,①句用三个分句,分句间是承接关系, 从介绍说明角度看,“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是要点;②句是由大因果套组一个并列关系和一个小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要点即“拱成弓形,拱面道路平缓”。再归纳起来就是:赵州桥的石拱具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拱成一张大弓形而拱面平缓的特点。

三、梳事理,寻脉络,提炼句群段落中心

一个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围绕一个中心表述较丰富的内容,句间联系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对句群中各句的要点及句间意义的联系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中心句。

段落大意的概括与概括句群中心的原理是一样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段落有的与句群重合,有的因表达较繁多的内容, 需得从几个侧面或层层深入地表述要旨,就含有两个以上的句群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概括每个句群(层次)要点,再归纳出全段的中心。

4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提炼关键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再把各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简单、直接、常见的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段意合并法。提炼关键词是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詹姆斯在一个晚上和父亲一起到船坞钓鱼。第二部分讲由于距离钓鲈鱼的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限,父亲要求詹姆斯把鱼放掉。第三部分讲这件事给詹姆斯的启示。把这三部分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这样概括略显冗长。因此,可以在段意相连的基础上提炼出“钓鱼、放鱼、启示”三个关键词,组成一个句子。则本文主要内容就是詹姆斯钓鱼又放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有动一个词语就能牵动全文的功效。钓鱼、放鱼、启示三个词是全文的高度凝练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应该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中心句应该是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文章。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物,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时放在文章的开头总起,有时放在文章的末尾总结,有时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人物关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中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提炼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办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出现了几个比较长的外国人名字。初读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提到的几个神仙,一一把他们请出来,并指导学生把这些人名读通顺。然后让学生简要 说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关系概括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太阳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们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罗米修斯。接下来的步骤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师引导下,根据主要人物间的关系,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文章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严惩。

四、创编 儿童 歌谣,渗透文章主要内容

儿童歌谣朗朗上口,为儿童喜闻乐见。小学语文课堂中,若能适时加入儿歌进行教学,不但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英雄”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江凡》讲述了10岁的小江凡在楼房失火的危难关头,将30多位遇难邻居带出火海,自己也获救的感人故事。

学完了生字新词这个环节,授课老师调换了词语的位置,就学习的生字新词编成一首儿歌,既复习了词语又暗藏着课文主要内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调节了学习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火焰迅速烧楼房,烟雾腾腾把人呛。物倒人慌相挤撞,镇静扶老心不慌。三十邻居出火场,齐夸英雄小儿郎。

五、题目扩展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题目扩展,即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谁,结果如何,把题目要表达的意思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使题目更加具体,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作者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和时间赛跑,结果如何。经过提示学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时间赛跑,结果养成和时间赛跑的好习惯。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突出。

像《迟到》《飞夺泸定桥》等一类写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题目补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与方法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