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科学研究刚领方法论

科学研究刚领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11:17:37

①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国] 伊姆雷·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xpj9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国] 伊姆雷·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

页数:344

内容简介: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由着名科学哲家,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着。收入了作者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拉卡托斯在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1944年在德布勒森大学毕业。1949年留学莫斯科大学。从1969年起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并成为卡尔•波普尔的学生和同事,1972年任该学院科学方法、逻辑和哲学系主任,并兼任《不列颠科学哲学杂志》主编。他的主要学术着作在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哲学论文集》出版,《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其中第一卷。

② 方法论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着名哲学论着,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着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还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儿坐标系。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理论有很大的作用。

③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 ed46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03

页数:344

内容简介: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由着名数学学家和科学哲家,代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着。《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收入了作者的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主义方法论与库思的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收入任教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④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拉卡托斯也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库恩的历史再现方法作了限制,把科学的进步看作是具有合理性的。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但库恩的“范式”是一种心理信念,而拉卡托斯的“硬核”侧是理性的事业——科学探索活动的产物。在库恩那里,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是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无关的,范式的转换,就象是一种宗教的改宗。因此,他否认科学变革的合理性。拉卡托斯虽然反对波普尔的一次性证伪观点,把经验事实对理论的判决无限期地延长了,他论证了理论能够在“反常”的海洋里继续发展,科学家可以置这些“反常”于不顾,但是,他也肯定了经验事实是科学争论的“公共的裁判者”。他认为,当科学理论受到反常事实的挑战时,尽管“硬核”不会轻易地被触动,但必须调整硬核的保护带——辅助假说来保卫硬核。拉卡托斯还进一步强调在科学变革中科学预见力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彼此竞争的研究纲领有进步的和退化的。一个研究纲领在理论系列上是进步的,那么它必须是富有预见力的。如果这些科学预见被经验所验证了,那么这个研究纲领就不仅是在理论上进步的,而且也是在经验上进步的。因此,所谓科学理论的竞争、科学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旧纲领由于缺乏预见力而退化,新纲领由于富有预见力而进步,从而由进步的研究纲领替代退化的研究纲领。这种替代,不仅事实上是进步的,而且从预见力这一评价标准上看来,也是合理的。拉卡托斯特别强调了他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区别,他认为应当“把科学革命描绘成合理的进步,而不是宗教的皈依”。 (I.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4)
由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而提出的,更由此拉卡托斯有着强烈的拯救科学方法论的使命感,他把科学方法论看作为关于“科学理论的合理评价”和关于“进步的标准的学科”,因此,拉卡托斯所提供的方法论具有较强的逻辑主义色彩。

⑤ 从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思考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1、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波普尔是头一位提出“实证科学”与“伪科学”的分辨标准具有所谓“分界问题”的人,他宣称“可证伪性”是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终极标准,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作为伪科学的例子。

2、真正的科学需要同时具有:

重复性: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必须能够再现同样的结果。

可证伪性:可被观察到并且证明是错误的性质。

爱因试探是真正的科学,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某种程度上,科学程度远不及爱因斯坦的理论。

3、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爱因斯但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
主义都是研究纲领,它们各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独特的硬核,各有自己较为灵活
的保护带,并且各有自己精心考虑的解题手段。这些研究纲领在自己发展的任何阶
段上,都有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消化的反常。从这一意义上说,所有理论之遭受反驳
是与生而来、随死而去的。

4、以爱因斯坦的纲领为例。爱因斯坦作出了惊人的预测,如果在晚上测量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再在白天测量这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在日食的时候可观察到它们),两次测量的结果将是不同的。在爱因斯坦的纲领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作这种观察。因此,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发现迄今不为人们所知的新颖事实。相反,在退化
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只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才构造出来的。

5、与波普尔相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并不提供即时的合理性。必须宽厚地对待
年轻的纲领:研究纲领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开始发展并成为经验上进步的纲
领。批评并不是象波普尔所说的那样通过反驳很快地扼杀一个纲领。重要的批评总
是建设性的: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论,就构不成反驳。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突发的、
非理性的视觉变化,这是错误的。科学史驳斥了波普尔,也驳斥了库恩:仔细地观
察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彼普尔的判决性实验还是库恩的科学革命其实都是神话:
通常发生的情况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

⑥ 在小说中提出新的科学理论,能被承认吗

尊重知识是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拉丁文称知识为scientia,从而science[科学]一词便成为最受敬重的那一部分知识的名称。但是,知识与迷信、空想或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天主教教会借口说哥白尼理论是伪科学而开除了日心论者的教籍,[苏联]共产党借口说孟德尔学说是伪科学而迫害了孟德尔论者。可见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不全然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问题:它是一个与社会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问题。

许多哲学家试图按照下面的说法来解决分界问题:如果足够多的人足够强烈地相信一个陈述,那么,这个陈述就构成了知识。但是,思想史告诉我们,许多人完全虔信荒唐的信仰。如果信仰的强度是知识的标志,我们就不得不把关于神灵、天使、魔鬼和天堂、地狱的某些故事看作知识。另一方面,科学家们甚至对自己最好的理论也是非常怀疑的。牛顿理论是科学所曾产生的最有力的理论,但牛顿本人从不相信超距的物体会相互吸引。因此,不管怎样虔信,都不能使信仰成为知识。实际上,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至对自己最珍爱的理论也持某种怀疑态度。盲目虔信一个理论不是理智的美德,而是理智的罪过。

因此,即使一个陈述似乎非常“有理”,每一个人都相信它,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而一个陈述即使是不可信的,没有人相信它,它在科字上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一个理论即使没有人理解它,更不用说相信它了,它也可能具有至高的科学价值。

一个理论的认识价值与它对人们的心智的心理影响毫无关系。信仰、虔信、理解是人类心智的状态,但理论的客观的、科学的价值与创造理论或理解理论的人类心智无关。它的科学价值只取决于这些猜测事实上所得到的客观支持。正如休谟所说的那样:

“如果我们拿起任何一本书,例如,关于神学或学院形而上学的着作。让我们问一下,它包含任何涉及量或数的抽象推理吗?没有。它包含任何涉及事实和存在的经验的推理吗?没有。那就将它付之以炬,因为它含有的不过是诡辩和幻想。”

但什么是“经验的”推理?如果我们看一下十七世纪关于巫术的浩瀚文献,它充斥着关于认真观察和宣誓证词甚至实验的报告。早期皇家协会的住会哲学家格兰维尔把巫术看成经验推理的范例。在我们按休谟的说法去焚书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经验推理。

在科学推理中,理论要面对事实;科学推理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理论必须得到事实的支持。那么,事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理论呢?

人们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牛顿本人认为事实证明了他的定律,他以不作纯假说而感到自豪:他只发表由事实得到证明的理论。尤其是,他声称他由开普勒所提供的“现象”推出了自己的定律。但他这一吹嘘却大谬不然,因为,开普勒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而按照牛顿的理论,只有当行星在运行中互不干扰时,它们才沿椭圆轨道运行。但是,行星实际上是相互干扰的。这就是牛顿不得不发明摄动理论的原因,由此理论推知,任何行星都不按椭圆轨道运行。

今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从任何有限数量的事实中不可能合法地推出一条自然定律;但我们仍然不断地获悉由事实证明的科学理论。为什么对基本逻辑的抵抗会这样顽强呢?

对此有这样一个非常可信的说明。科学家想使自己的理论受到尊敬,配得上“科学”即真正的知识这个称号。在科学诞生的十七世纪中,大多数重要的知识都与上帝、魔鬼、天堂和地狱有关。如果一个人对关于神学的事情作了错误的猜测,那么他就要为此遭到永久的谴责。神学知识是不容出错的:它必须是不容怀疑的。而启蒙运动认为我们是可以出错的;而且对神学的东西,我们是无知的。科学的神学是没有的,因而神学的知识也是不存在的。知识只能是关于自然的。但这种新型的知识却不得不根据他们直接由神学继承过来的标准加以判定:它必须被证明是确凿无疑的。科学必须达到神学未达到的那种确实性。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是不容许猜测的:他必须由事实来证明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就是科学诚实性的标准。未经事实证明的理论在科学界被认为是罪孽深重的伪科学和异端。

只是由于本世纪中牛顿理论的垮台,才使科学家们认识到他们的诚实性标准原来是乌托邦。在爱因斯坦之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牛顿通过事实的证明已经揭示出了上帝的最终定律。在十九世纪初,安培感到他必须把自己有关对电磁学的推测的一本书叫做:《明确地由实验推出的关于电动现象的数学理论》。但在该书的末尾,他漫不经心地承认有一些实验从未进行过,甚至连必要的仪器也未曾建造过!

如果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同样不可证明的,那么科学知识与无知、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

二十世纪的“归纳逻辑学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答案。归纳逻辑根据可资利用的全部证据来着手确定不同理论的概率。如果一个理论的数学概率很高,它就够得上科学的资格;如果它的概率很低,甚至概率是零,它就不是科学的。因而,科学诚实性的标志就在于永远只讲至少有很高或然性的事情。概率主义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它不是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提出一种截然分明的区别,而是提出一个从概率低的差理论到概率高的好理论的连续的尺度。但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于1934年论证道,在任何特定数量的证据下,所有理论,无论是科学的理论还是伪科学的理论,其数学概率都等于零。如果波普尔是正确的,那么,科学理论不仅是同样不可证明的而且是同样不可几的。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分界标准,波普尔提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分界标准。一个理论即使没有丝毫有利于它的证据,也可能是科学的;而即使所有的现有证据都支持一个理论,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也就是说,确定一个理论的科学性质或非科学性质可不依靠事实。假如人们事先就能规定出一能够证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或观察),那么该理论便是“科学的”;假如人们拒绝规定这样的一种“潜在证伪者”,该理论便是伪科学的。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区分科学的理论和伪科学的理论,而是区分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方法了。波普尔论者认为,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准备规定一些事实,这些事实一旦被发现,就会使他们放弃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如果他们拒绝这样做,马克思主义就成了伪科学。有什么可能事件将使马克思主义者放弃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总是有趣的。如果他虔信马克思主义,那么他必然会感到规定一种可以证伪马克思主义的情况是不道德的。因而,根据我们是否准备规定可以反驳一个命题的可观察条件,该命题或许僵化为伪科学的教条,或许变成真正的知识。

那么,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解决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吗?没有。因为波普尔的标准忽视了科学理论明显的坚韧性。科学家的脸皮很厚,他们不会只因为事实与理论相矛盾就放弃理论。他们通常发明某种挽救假说以说明他们届时称为只是一种反常的东西,如果不能说明这一反常,他们便不理会它,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问题。注意,科学家谈论的是反常、顽例,而不是反驳。当然,科学史充满了理论如何被所谓的判决性实验所扼杀的说法。但这些说法是理论被放弃之后很久才杜撰出来的。假如波普尔问牛顿派科学家,在什么实验条件下他将放弃牛顿理论,某些牛顿派科学家就会象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不知所措。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标志呢?难道我们不得不投降并赞同科学革命只是一种信念的非理性变化,是一种宗教的皈依吗?杰出的美国科学哲学家汤姆·库恩在发现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朴素性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假如库恩是正确的,那么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科学进步与知识退化就没有区别,就没有客观的诚实性标准。那么,他能够提出什么标准以区分科学进步与知识退化呢?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倡导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它解决了某些波普尔和库恩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主张典型的描述重大科学成就的单位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科学决不是试钻法、一系列的猜测与 反驳。“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可以由于发现一只黑天鹅而被证伪。但这种不足道的试错法算不上是科学。例如,牛顿科学决不是四个猜测-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组合。这四个定律只构成了牛顿纲领的“硬核”,而一个巨大的辅助假说“保护带”顽强地保护这一硬核使这不遭到反驳。更重要的是,牛顿研究纲领还有一个“启发法”,即一种有力的解题手段,借助于复杂的数学技术以消化反常,甚至把反常变成肯定的证据。例如,如果一颗行星的运行出现了反常,牛顿派科学家就会检查他关于大气折射的猜测、关于光线在磁暴中传播的猜测以及成百上千的其他猜测,这些猜测都是牛顿纲领的组成部分。他甚至可以发明一颗迄今不为人知的行星并计算出它的位置、质量和速度以说明行星运行的反常。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都是研究纲领,它们各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独特的硬核,各有自己较为灵活的保护带,并且各有自己精心考虑的解题手段。这些研究纲领在自己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有未解决的问题和末消化的反常。从这一意义上说,所有理论之遭受反驳是与生而来、随死而去的。但所有这些研究纲领都是同样好的吗?直到现在我还是在描述研究纲领是怎样的东西,但怎样才能区分科学的或进步的纲领与伪科学的或退化的纲领呢?

与波普尔的观点相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的纲领尚未遭到反驳,而其他的纲领已经遭到反驳。当牛顿发表他的《原理》时,它甚至不能适当地说明月球的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上,月球的运动反驳了牛顿。就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那一年,杰出的物理学家考夫曼就反驳了相对论。但我所钦佩的所有的研究纲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预测了新颖的事实,这些事实要么是先前的或竞争的纲领所梦想不到的,要么是实际上与先前的或竞争的纲领相矛盾的。例如,当1686年牛顿发表他的万有引力理论时,关于慧星有两种流行的理论。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慧星是上帝愤怒的信号,预示他要打击人类并使人类遭难。另一个鲜为人们所知的开普勒理论认为,慧星是沿直线运行的天体。现在,牛顿理论认为,有一些慧星沿双曲线或抛物线运行,永远不再返回;另外一些慧星沿普通的椭圆轨道运行。按牛顿纲领从事研究的哈雷,观察了一颗慧星的一段轨道,据此计算出它将在七十二年的时间内返回,计算出它再次出现在天空某个明确规定的点上的时刻,精确至分钟,这是难以置信的。但七十二年之后,牛顿和哈雷都去世很久了,哈雷慧星正象哈雷所预测的那样再次出现了。同样地,牛顿派科学家还预测了过去从未被观察到的小行星的存在及其精确的运行轨道。让我们再以爱因斯坦的纲领为例。爱因斯坦作出了惊人的预测,如果在晚上测量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再在白天测量这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在日食的时候可观察到它们),两次测量的结果将是不同的。在爱因斯坦的纲领之前,没有人想到过作这种观察。因此,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发现迄今不为人们所知的新颖事实。相反,在退化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只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才构造出来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可曾成功地预测过惊人的新颖事实没有?从来没有!它只有一些着名的失败的预测。它预测过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它预测过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将发生在工业最发达的社会。它预测过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发生革命。它预测过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将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可见,马克思主义者对他们所有的失败作了说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帝国主义论来说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甚至说明了为什么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的俄国。他们“说明”了1953年的柏林事件、1956年的布达佩斯起义、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他们“说明”了俄华冲突。但他们的辅助假说都是事后为了保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受事实的反驳而编造出来的。牛顿的纲领导致新颖的事实;而马克思主义的纲领落后于事实,并正在迅速奔跑以赶上事实。

总之,经验进步的标志不是微不足道的证实:波普尔正确地指出,这种证实当以百万计。掷石坠地,这无论重复多少次,也不是牛顿理论的成功。但波普尔所鼓吹的所谓的“反驳”也不是经验失败的标志,因为所有的纲领永远都是在大量的反常中成长的。真正重要的是戏剧性的、出乎意料的、惊人的预测:边种预测只要有几个就足以改变局面;一旦理论落后于事实,我们所论述的纲领就可悲的退化了。 那么,科学革命是怎样到来的呢?假设我们有两个竞争的研究纲领,一个是进步的,而另一个是退化的,科学家们倾向于参加进步的纲领,这就是科学革命的基本原理。但是,尽管公开竞赛记录是知识诚实性的问题,坚持一个退化的纲领并试图把它转化为进步的却不是不诚实的。

与波普尔相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并不提供即时的合理性。必须宽厚地对待年轻的纲领:研究纲领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开始发展并成为经验上进步的纲领。批评并不是象波普尔所说的那样通过反驳很快地扼杀一个纲领。重要的批评总是建设性的:没有一个更好的理论,就构不成反驳。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突发的、非理性的视觉变化,这是错误的。科学史驳斥了波普尔,也驳斥了库恩: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波普尔的判决性实验还是库恩的科学革命其实都是神话:通常发生的情况是进步的研究纲领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

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对批判的制度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哥白尼理论在1616年被天主教教会所禁止,因为据说它是伪科学。1820年天主教教会从禁书录中解放了哥白尼理论,因为这时教会认为事实已证明了哥白尼理论,因而它成了科学的。1949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布孟德尔遗传学是伪科学,并在集中营中处死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拥护者,如瓦维洛夫院士;处死瓦维洛夫之后,孟德尔遗传学被恢复了名誉。但党仍然持有决定什么是科学,可以发表,什么是伪科学,应该惩处的权利。西方的新自由派势力集团同样对它所认为的伪科学行使否定言论论自由的权利,就象我们在关于种族和智力的辩论中所看到的那样。所有这些判定都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某种分界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不是一个书斋哲学家的伪问题的原因:它有着重大的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第一章 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 科学:理性还是宗教?

许多世纪来,知识指的是业经证明的知识,即由理智的力量或感官的证据证明的知识。智慧及知识的诚实性要求人们必须放弃未经证明的说法,即使在思想中也必须尽量缩小推测与业经确立的知识之间的差距。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理智或感官的证明力便受到了怀疑论者的质疑;但牛顿物理学的光辉成就使他们手足无措。爱因斯坦的成果又把局面扭转过来。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哲学家或科学家仍然认为科学知识是、或可以是业经证明的知识了。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样一来,整个知识价值的古典结构便土崩瓦解,必须由别的结构来代替了:象某些逻辑经验主义者那样干脆将业经证明的真理的观念弱化为“或然的真理”观念,或象某些知识社会学者那样干脆将业经证明的真理的观念弱化为“随公议而变的真理”,都是不行的。

波普尔的杰出主要在于他充分地领悟到了所有时代的业经最充分证认的科学理论即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理论的崩溃意味着什么。他认为美德并不在于小心谨慎地避免犯错误,而在于无情地根除错误。一方面大胆猜测,另一方面无情反驳,这就是波普尔的妙诀。知识的诚实性不在于力图通过证明(或者“或然的证明”)来加强或确立自己的见解,而在于明确地规定自愿放弃自己见解的条件。虔信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的人拒绝规定这样的条件:这是他们的知识不诚实的标志。信仰或许是一个可惜无法避免的、受批评抑制的生物学上的弱点;而虔信在波普尔看来则是彻头彻尾的罪过。

库恩则不然。他也反对科学通过永恒真理的积累而增长的观点,他也是由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物理学而得到重要启示,他的主要问题也是科学革命。但波普尔认为科学是“不断的革命”,批

⑦ 保护带是什么

保护带(protective belt)是拉卡托斯用语,是指保护研究纲领硬核的辅助性假说。他认为科学研究纲领由硬核和保护带构成,保护带是硬核的保护带,由许多辅助性假说组成。科学家应竭尽一切可能不让硬核遭受经验事实即实际的观察材料的反驳。当经验事实反驳研究纲领的硬核时,保护带就主动地把经验反驳的矛头从硬核引向自身,让构成这个保护带的辅助性假设来承担错误的责任,并通过修改、调整甚至全部替换这些辅助性假设来保护硬核。[1]

例如,各种本轮和均轮的假设,就是托勒密研究纲须地心说这个硬核的保护带。当天文观察与托勒密学说不相符合时,科学家就以修改这些辅助性假设来避免地心说遭受经验事实的反驳。保护带的调铭有两种,一种是修改捕助性假说,另一种是增设辅助性假说。如果这种调整导致进步的问题转换,即调整保护带后理论会比以前作出更多的预言并得到确证,这个纲领就是成功的。相反,则这个纲领就是不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调整保护带、保护硬核提供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规则。

⑧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介绍

拉卡托斯(Lakatos)通过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具体地构想了一个多元理论系列历史竞争的合理性模式。

⑨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英] 伊·拉卡托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EyQtNZvbKL9bgsAFA9d6Fg 密码:yka3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 伊·拉卡托斯

译者:兰征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6

页数:349

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作者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着名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⑩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简要介绍

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事业是一种理性的事业。他的出发点是:利用历史主义的某些长处来弥补逻辑主义的不足,从而维护科学的合理性。逻辑主义学派主张科学发展过程的合理重建,但他们忽视科学史的实际;历史主义学派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现,但他们否定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希望把这两者即“逻辑的重建”和“历史的再现”结合起来。他引用康德的名言以表明自己的方法论观点:“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拉卡托斯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波普尔的逻辑重建方法作出了改进。他把证伪主义分为朴素的证伪主义和精致的证伪主义两种,认为前者是错误的而后者是正确的。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发展。在波普尔那里,理论的单位是单个的,容易被经验事实所驳倒,因而理论显得很脆弱,拉卡托斯吸取了关于理论具有“韧性”的观点,提出受检验的理论是一个整体结构,它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科学研究纲领。这一整体结构是由硬核、辅助保护带以及方法论机制等组成,因此就具有相当的韧性,有能力抵御经验事实的挑战。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机制包括:正面启发法——它指示理论应该做什么,反面启发法——它指示理论不应该做什么。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正面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使整个理论体系不断得到调整、发展,不会轻易地被证伪。所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改进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理论。

阅读全文

与科学研究刚领方法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