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学位MSc与PgD有什么区别阿
学位MSc与PgD区别如下:
1、表示的具体学位不同:
“MSc”是英文master of sciences 的简称,表示理工硕士学位;
“PgD”是英文Postgraate Diploma 的简称,表示研究生文凭。
2、申请条件不同:
pgd课程1年(LEVEL 8)一般是国内本科读完,再升读非本专业硕士读的,读完可以直接申请开放性工签,升学Master必须要有B平均成绩,然后转1年学分去读Master
msc一般来说,如果本科毕业的中国学生直接申请硕士学位,本科阶段的成绩就最好是B以上,也就是大概75分以上。
3、学业模式不同:
MSc:分为授课型、研究型、混合型(授课+研究)三种学位模式。
授课型就是以授课为主的更高层面的学位,某些课程还包括研究内容,攻读授课型硕士学位的学生,一般是因为可以扩展某知识和技术,可以加强其事业选择。研究型则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领域的研究,并通过最终的研究论文才可获得学位。混合型则第一年授课,第二年研究的类型,也需通过最终研究论文。
PgD:分为学术型方向和专业应用型研究生课程。
学员到研究生水平会有两个方向,一是大家熟知的学术型方向,授予Master Degree,证明学员的学术研究水平;另一方向则是专业应用型研究生课程,授予Postgraate Diploma,证明学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后者录用学员时通常要求具备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
1、MSc的申请条件:
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本规定,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包括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2、PgD的申请条件:
大多数研究生文凭课程要求学生在入学前已获得学士学位,但是如果拥有高级毕业文凭或是显着的专业经验,也可以进修研究生文凭课程。
PgD属于应用型研究生文凭,既可以脱产修读,也可在职修读。研究生文凭课程同时提供全日制及兼读制两种课程模式,全日制课程一般为期1年,对申请者工作经验没有特别要求,兼读制课程一般对申请者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根据课程不同,其他的申请条件也有所区别。
MSc-网络
PgD-网络
❷ 文献综述不是方法,也不是论文,只是论文写作中的一个环节
摘要: 基于对思辨与实证研究范式的分析, 探讨文献综述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指出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 所谓“文献法”不属于研究方法的范畴。而研究整合法是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它强调系统地收集、检索与筛选文献。元分析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旨在通过统计分析技术量化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文献研究结果。研究整合法对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研究整合法; 元分析;
对于教育学发展而言, 研究方法是决定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意味着教育学的科学性质。 当前, 在教育研究文献中, 比如, 调研报告、学位论文等, 经常看到有研究者在研究方法部分强调使用了“ 文献法 ” (也称为“文献综述法”或“文献研究法”) 。这种所谓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在撰写文献综述时, 对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以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传统意义上描述性地分析与概括, 并以此作为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对此, 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异议, 有人指出“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而有人则强调它是研究方法, 甚至有时两种观点发生激烈的争论。
从研究方法的视角来看, 这种“文献法”能称之为研究方法吗?对于这个问题的澄清,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 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质量。
一、研究方法的范式之争
要明确“文献法”是否为一种研究方法, 有必要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加以梳理, 了解此问题背后的研究范式之争。教育研究范式是基于相应的方法论而形成的研究规范或模式, 它指导着科学研究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基本范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 这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中, 思辨研究关注解决应然问题, 强调建构概念、理论和观点, 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概念的、规范的问题, 而实证研究关注解决实然问题, 强调基于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信息来推论研究结果。
具体而言, 教育研究的思辨与实证范式有着不同哲学基础和研究取向。思辨研究强调研究者运用辩证法等哲学方法, 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逻辑分析, 阐述思想或理论。有观点认为, 思辨研究方法有着独特的本体论价值和突出的认识论价值, 这决定了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实证研究则注重直接经验的作用, 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 对收集的数据或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 以事实为证据探讨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 思辨研究范式长期占有主导地位, 不过, 近年来实证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事实上,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不冲突对立, 实证研究往往需要思辨为依托, 思辨研究也需要实证来验证。
当前,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强烈地表现出实证研究的特征, 其背后以实证论作为哲学理念支撑, 认为所有知识都源自于感官经验, 进而生成新的知识。西方教育研究方法在传统上倾向于使用量化研究, 随后质性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更倾向于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实证方法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 也有人强调科学研究规范的核心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在实证研究者看来, 撰写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而采用的所谓“文献法”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方法, 不具有实证研究的特征, 缺少系统规范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关于文献综述
针对一个研究主题, 人们往往从不同研究视角或基于不同理论加以探讨, 这也促使相关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因此, 每一位研究者在针对一个研究主题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时, 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大量以往研究文献, 并分析、综合与新研究相关的信息, 据此为提出新研究问题做准备。文献综述往往体现着以往众多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
具体而言, 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的“再研究”, 属于“元研究”即“研究之研究”的范畴。对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概括, 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在新旧研究之间建立起联系。良好的文献综述通过广泛研究文献的探讨, 聚焦到研究者想探讨的研究问题上, 讨论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新的研究, 为明确一个新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供依据。
可见, 文献综述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文献综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献法”。
2.研究方法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服从于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论。虽然从思辨研究的视角来看, “文献法”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但是, 它是否能称之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值得商榷。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包含一套程序或标准, 这套程序或标准表明研究结果是怎样获得的, 而且可以为同行重复采用, 这套程序或标准就是“科学方法”。宏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体系, 包括方法论、研究范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微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具体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为了揭示事物的特点或规律, 而采用的系统的、规范的、可重复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研究目的的实现, 往往表现为直接服务于研究目的而采用的研究工具或技术。
概括而言, 在微观层面上,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要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科学性。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强调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或观察事实, 提出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分析资料, 验证研究问题, 以认识和探讨事物真相。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导, 这也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从实证研究的视角看来, 仅仅凭借思辨方式进行研究, 其科学性很容易受到质疑。不过, 对于“科学”本身的辨析, 基于不同的哲学观, 思辨研究者仍然有理由坚称思辨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其科学性, 对此实证研究者似乎并不能从哲学观及认识论本质上彻底予以批判。
二是系统性。 研究方法应具有系统的、规范的程序或策略, 并且人们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规范应达成共识。当前,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文献综述, 采用所谓的“文献法”并不具有系统性: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检索和收集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分析缺乏系统性。一些文献综述并没有制定文献分析的标准和程序, 缺乏对以往文献的数据或信息进行严谨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三是独特性。 不同性质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在教育研究领域中, 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或学位论文都要撰写文献综述, 都涉及对以往文献的分析讨论和综合概括,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即使“文献法”强调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这种研究方法并不具有特殊性, 不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工具, 也不能称之为研究方法。而一些受到广泛认可的具体研究方法, 比如问卷法、访谈法等, 之所以能称之为研究方法, 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具有特殊性, 服务于其适用的特定研究目的。
3.“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可见,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 撰写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文献综述是为一个研究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做准备或铺垫, 它是一个研究的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传统意义上描述性的文献综述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它本身并不属于具体研究方法的范畴。
即便思辨研究者认为撰写文献综述就是使用了“文献法”, 这种判断本身存在着思辨的逻辑误区, 即“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仍然缺乏充分依据。文献综述是一篇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框架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本身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并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一篇研究报告中有“文献综述”部分, 就称之为“文献法”, 这种逻辑关系显然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 不论从思辨研究的视角, 还是实证研究的视角, “文献法”的说法都很难成立, 而且这种说法过于模糊, 不够科学严谨, 没有表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况且, 对于大多数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而言, 不论研究者扛着实证研究的大旗, 还是走思辨研究的道路, 其研究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质量并不决定研究目的的实现, 而研究方法则决定是否能实现研究目的, 因此, 也不能仅凭撰写了文献综述就强调研究使用了所谓的“文献法”。
当然, 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排斥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一篇研究报告采用科学、系统、独特的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那么这种方法就可以称为研究方法。比如, 在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 “文献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利用二手资料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 (元分析法) 、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等。在教育研究领域, 有针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的研究方法, 它探讨以往研究文献的特点和规律, 对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系统、独特地分析综合与归纳概括, 并服务于研究目的。不过, 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称之为所谓的“文献法”, 而被称为“研究整合法”。元分析法是研究整合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整合法: 一种文献综述的方法
1.关于研究整合法
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 人们提倡一种更为科学严谨地综述已有研究文献的方法, 即研究整合法(Research synthesis methods) 。研究整合法是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对以往的研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 以生成新的知识或解释, 它包括拟订研究问题, 检索相关文献, 评价、分析、综合数据资料, 并解释研究结果等。研究整合法不同于所谓的“文献法”, 它强调研究要有系统的、明确的文献收集、检索与筛选的方法, 这意味着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全面收集、组织与管理。
研究整合法对分析已有研究文献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全面整体地、更为完善地认识已有研究文献, 以建立新旧科学知识的联系, 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提升对已有研究的认识, 并拓展已有研究的范围。此外,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重要, 还因为其有助于人们认识已有研究的共识和冲突, 尤其针对相同的研究主题, 使用类似的研究设计而出现矛盾的研究结果时, 研究整合法有助于分析成因。对于教育科学而言, 与人的行为相关的研究情境更为复杂, 许多干扰因素难以排除, 一些自相矛盾的教育研究结果也备受质疑。而且每个研究在时间、样本、情境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每个独立的研究难以帮助人们基于研究结果作出决策, 这时研究整合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研究领域提倡研究整合法, 有助于对相关研究主题的各种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并对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和矛盾之处作出解释。
研究整合法强调实证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注重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事实, 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观点。研究整合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它是有效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 它更为客观清晰地呈现研究现状, 更能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表现。研究整合法的不足在于, 它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文献资源来实施这种方法, 需要长期的实证研究及后续分析的积累。此外, 一些研究整合法的具体方法 (比如元分析法) 常常被认为分析技术上过于复杂, 因此对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和阅读者都可能具有挑战性。
概括而言, 研究整合法是运用特定的研究工具或手段对以往教育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讲,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称之为研究方法, 是因为它包括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整合法强调发挥方法上的优势, 尤其是统计方法的运用, 使用系统分析技术对文献进行整合和综述。在研究整合法的一系列具体研究方法中, 元分析法受到广泛关注。
2.关于元分析法
元分析 (Meta-analysis) 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文献研究中受到推崇。一些研究者把元分析界定为一种研究方法, 而另一些人更倾向于把它视为一种研究整合法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 也有学者甚至把元分析作为研究整合法的同义语。有人认为元分析在变量编码等研究环节具有其独特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技术, 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甚至元分析可以等同于研究整合法, 旨在定量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研究结果, 从而确定这个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
元分析有一套量化的统计方法, 可以用来综合分析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元分析并不对以往研究结果做预判, 而是追求整体地看待以往研究结果, 目的在于得出有意义的推论。元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具有规范或标准, 在分析已有研究结果的过程中, 能够对以往研究进行整合的过程做出清晰报告, 以便于公开接受审核或重复验证;而且, 元分析能够以一种更有效、更细致的方式对大量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有组织地分析与概括, 有助于发现已有研究的效用和相互关系。
元分析有着细致的研究步骤, 概括而言, 主要是界定研究问题、检索收集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编码、确定共同的测量指标、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
四、对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撰写的建议
1.提升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当前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中,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式多属于思辨研究的范畴, 往往是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逻辑思辨分析, 这无可厚非。思辨与其他研究范式并不冲突, 教育研究范式应提倡多元化及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思辨与实证研究基于“应然”与“实然”不同视角来考察研究主题, 一些通过思辨研究方式来探讨的问题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 思辨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实证研究, 审视研究方法、概念、理论、反思和观点, 教育研究经常需要综合使用实证与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实证和思辨两种基本方法是互相渗透的, 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者的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既需要基于“应然”对教育现状及其理论发展的严谨思辨, 也需要基于“实然”对教育规律及特点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不仅要充分关注价值判断的取向, 也要充分强调事实判断的取向。
但是, 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的思辨质量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 有研究针对我国部分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献综述, 罗列文献, 缺乏实质的综述;参考的文献数量不够充分, 文献来源单一、缺乏精心选择;缺乏对文献的深度阅读和分析, 难以对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文献综述结构不合理, 写作不够规范。因此, 应提高撰写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加强对已有文献的逻辑分析与概括的训练。
2.重视文献综述的实证方法
从当前教育研究论文所使用的研究范式来看, 有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指出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 量化研究比例很小, 呈现逐年略有上升趋势。当前在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之中, 实证研究方法越发受到重视。教育研究不断强调通过客观的、可证实的、可重复的实证方法来探讨相关教育研究问题。对于文献综述而言, 传统描述性的文献综述往往很难消除读者的种种质疑, 研究者可能会在主观上为了确保研究逻辑的一致性, 突出某种研究结论, 而回避既有研究中一些重要文献, 进而丢掉科学研究的客观公正性。
因此, 基于实证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有助于提升文献综述的质量, 也会更令人信服。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作为基于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 它们对于文献综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研究者希望提升对以往研究文献分析的质量, 那么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有助于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当然, 教育研究是否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要依据其研究目的。事实上,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的研究主题并不是以探讨以往研究文献为目的, 文献综述是研究的基础前提, 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不一定要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一个研究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法要服务于研究目的。如果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以“研究整合法”或“元分析法”等实证方式来进行文献分析, 有助于实现研究目的, 那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就不可或缺。
元分析作为一种量化的研究整合法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不断发展起来。元分析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相关研究领域前期积累大量的研究文献, 由于我国某些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积累有限, 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需要不断努力开展丰富的教育研究来加以突破。
从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来看, 通过研究整合法 (比如元分析法) 等实证研究方式进行文献综述, 对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❸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一节课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一、课例研究的起源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意义
特点: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需要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充当研究的载体。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
意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三、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以归纳的方式发现和整理而直接获得,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归纳法)。
2、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学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教师联系主题进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演绎法)。
3、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例如,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发现和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课例;若课例问题具有共性特点(多数教师共同困惑或感兴趣的、跨学科的),便形成了某个主题;组织教师继续围绕主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课例研究
四、主题式课例研究
(一)、“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程序。
1、主题确定。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了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主题式” 课例研究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各校要围绕有效教学的课题,选择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2、主题学习。
主题确立后,就要围绕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提炼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具体的学习方式有三种:
(1)读书
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教育刊物、教育专着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学习教育理论刊物和教育专着,主要是寻找理论基础,学习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的实践经验。
(2)读图
围绕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名师示范课录像、影碟等影音资料进行学习。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情景与方法。
(3)读人
围绕主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同学科教师及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人员进行的研究沙龙等活动。
学习可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❹ MSc,MPhil和PhD有什么区别
MSc,MPhil和PhD的区别:
MSC是理学硕士,Mphil是研究硕士,而PhD指哲学博士学位。
1、MSC,理学硕士,是指对于硕士研究生阶段专攻理科方向的学生的一种专业上的称谓,中国大部分理学硕士学位为混合型。
2、MPhi,研究硕士,一般来说,课程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研究、考试、论文和答辩才可以颁授相关学位。
3、PHD 现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源自拉丁语Philosophic Doctor,是指拥有人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立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对学术界有所建树。
(4)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扩展阅读
Master of Science,缩写为MSc,理学硕士,根据国家和项目的不同,分为授课型、研究型、混合型(授课+研究)三种学位模式。
Philosophic Doctor,英文为Doctor of Philosophy,简称 Ph.D. 或 D.Phil.,就是与“专业学位”博士相对的学术型博士,高级学衔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学衔。
❺ 研究方法英文
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
双语例句
对儿童语言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children's language.
有关研究方法论和实践的课程。
[mass noun]courses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由普遍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A top-down approach to research.
❻ 社会科学研究论文-methodology部分
方法部分描述了调查研究问题所应采取的行动,以及用于识别,选择,处理和分析用于理解问题的信息的特定过程或技术的应用原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其进行严格评估。研究的整体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论文的方法论部分回答了两个主要问题:如何收集或生成数据?而且,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写作应该直接准确,并且总是以过去时态书写。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 1229-1232.
您必须出于以下原因说明如何获得和分析结果:
读者需要知道如何获取数据,因为您选择的方法会影响结果,并由此扩展您如何在论文的讨论部分中解释其重要性。
方法论对于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种不可靠的方法会产生不可靠的结果,从而破坏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的价值。
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调查研究问题。您论文的“方法论”部分应清楚阐明选择特定程序或技术的原因。
读者想知道数据是按照与研究领域公认的惯例一致的方式收集或生成的。例如,如果您使用的是多项选择调查表,那么读者需要知道它为您的受访者提供了合理范围的答案供您选择。
该方法必须适合于实现研究的总体目标。例如,您需要确保样本量足够大,以便能够根据发现进行概括并提出建议。
该方法应讨论预期的问题以及为防止这些问题发生而采取的步骤。对于确实出现的任何问题,您必须描述将其最小化的方式,或者为什么这些问题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影响您对发现的解释。
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中,始终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允许其他研究人员采用或复制您的方法很重要。当开发出新方法或利用现有方法的创新用法时,此信息特别重要。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一、研究方法组
社会科学中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
The empirical analytical group 接近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以类似的方式,研究人员研究自然科学 。这种类型的研究集中于客观知识,可以回答“是”或“不是”的研究问题以及要测量的变量的操作定义。经验分析小组采用演绎推理,这种演绎推理使用现有理论作为制定需要检验的假设的基础。这种方法侧重于解释。
The interpretative group 的重点是了解现象的综合,全面的方式 。解释性方法侧重于分析性地披露人类受试者的意义实践[人们为什么,如何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其工作],同时说明这些实践如何安排以便可以用来产生可观察到的结果。解释性方法可让您识别与所调查现象的联系。但是,解释性小组需要仔细检查变量,因为它更侧重于主观知识。
二、内容
方法论部分的介绍应从重新阐述研究问题和基础假设出发。 然后,将您用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置于研究领域的整体“传统”之内,并选择了研究问题的特定研究设计。如果您选择的方法超出了您所在领域的传统[即,您对文献的审查表明该方法不常用],请为您选择的方法如何专门解决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提供理由在先前的研究中被利用。
方法的其余部分应描述以下内容:
在选择您要分析的数据时做出的决定,或者在进行定性研究时要选择您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背景,
用于识别和收集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识别相关变量,
处理数据的方式以及用于分析数据的过程,以及
您用来研究基本假设和研究问题的特定研究工具或策略。
您可以通过Supremessays.com获得有关这部分的帮助。此外,有效编写的方法部分应:
介绍调查研究问题的总体方法论方法 。您的研究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还是两者的结合(混合方法)?您要采取一种特殊的方法,例如行动研究还是更中立的立场?
说明该方法如何适合整体研究设计 。您收集数据的方法应与您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联系。换句话说,请确保您的方法将实际解决该问题。研究论文中发现的最普遍的缺陷之一是,所提出的方法不适合实现论文的既定目标。
描述您将要使用的数据收集的特定方法 ,例如调查,访谈,问卷,观察,档案研究。如果要分析现有数据,例如数据集或档案文档,请描述其最初的创建或收集方式以及收集人。此外,请务必说明较旧的数据仍然与调查当前的研究问题相关。
说明您打算如何分析结果 。您会使用统计分析吗?您是否会使用特定的理论观点来帮助您分析文本或解释观察到的行为?描述如何计划对数据中的关系,模式,趋势,分布和可能的矛盾进行准确的评估。
为您的读者不熟悉的方法提供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问题及其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比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广泛接受的规则更多的解释/理由。解释要简洁明了。
为受试者选择和抽样程序提供理由 。例如,如果您打算进行访谈,您打算如何选择样本人群?如果要分析文本,则选择了哪些文本,为什么?如果使用统计信息,为什么要使用这组数据?如果存在其他数据源,请说明为什么选择的数据最适合解决研究问题。
提供 案例研究 选择的理由 。分析社会科学中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分析具体案例。这些可以是人,地点,事件,现象或其他类型的分析主题,这些主题可以作为深度调查的单个主题进行检查,也可以作为比较或对比发现的目的而研究的多个调查主题。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解释为什么选择一个或多个案例以及它们与研究问题的具体联系。
描述潜在的局限性 。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影响您的数据收集的实际限制?您将如何尝试控制潜在的混杂变量和错误?如果您的方法可能导致您可以预期的问题,请公开声明并说明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比这些问题冒出来的风险更大。
注意 : 编写了方法部分的所有元素后,后续修订应着重于如何尽可能清楚和逻辑地呈现这些元素。 对您准备如何研究问题的描述,如何收集数据以及用于分析数据的协议应按时间顺序进行组织。为了清楚起见,当必须提供大量详细信息时,应根据主题在小节中提供信息。如有必要,请考虑对原始数据使用附录。
另一个 注意事项 : 如果您要对研究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则方法学部分通常需要比使用以下方法 进行研究 所需的更为详尽的描述,以及对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的解释:定量方法。因为您是生成数据的主要工具(例如,通过访谈或观察),所以收集数据的过程对产生调查结果的影响更大。因此,定性研究需要对所用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另一个 注意事项 : 如果您的研究涉及与人类受试者有关的访谈,观察或其他定性技术 ,则可能需要您在开始研究之前获得大学 研究对象保护办公室的 批准。对于大多数本科级别的学生研究任务而言,这不是常见的程序。但是,我如果您的教授声明您需要批准,则必须在您的方法部分中添加以下说明:您已获得办公室的正式认可和充分知情同意,并且对参与者和大学进行了明确的评估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风险。此声明告知读者您的研究是以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批准通知书将作为您论文的附录。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三,应避免的问题
不相关的细节
您论文的方法论部分应该透彻而简洁。不要提供任何不能直接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选择特定方法,如何收集或获取数据以及如何针对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背景信息[注:已分析,未解释!保存讨论部分的结果解释方式]。考虑到这一点,“方法”部分的页面长度通常比论文的其他部分(结论除外)要短。
基本过程的不必要说明
请记住,您并不是在编写有关特定方法的方法指南。您应该假设读者对如何独自研究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您不必对特定的方法学步骤进行详尽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 应用方法上 ,而不是在 执行方法的机制上。 如果您选择一种非常规方法论方法,则此规则是一个例外。如果是这种情况,请务必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发现的整体过程。
问题失明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收集或生成数据时会遇到问题,或者在现有数据或档案资料中将存在空白。不要忽略这些问题或假装它们没有发生。通常,记录如何克服障碍可以成为方法学中一个有趣的部分。它向读者证明,您可以为做出的决定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出现的任何问题的影响。
文献综述
正如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概述了您在研究特定主题时所检查的来源一样,方法学部分应引用任何可为您选择和应用特定方法[即调查选择]的来源。应该包括对您用来帮助构建调查的作品的任何引用]。
不仅仅是信息来源!
研究方法的描述不应与信息来源的描述相混淆。这样的资源清单本身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附有有关资源选择和使用的解释时,尤其如此。对项目方法的描述补充了来源清单,因为它阐明了来自这些来源的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Azevedo, L.F. et al.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the Methods Section." Revista Portuguesa de Pneumologia 17 (2011): 232-238; Blair Lorrie. “Choosing a Methodology.” In Writing a Graate Thesis or Dissertation , Teaching Writing Series.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6), pp. 49-72; Butin, Dan W. The Ecation Dissertation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 Scholar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2010; Carter, Susan. Structuring Your Research Thesis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1229-1232;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Methods Section . The Writer’s Handbook.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udestam, Kjell Erik and Rae R. Newton. “The Method Chapter: Describing Your Research Plan.” In Surviving Your Dissert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ontent and Process .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5), pp. 87-115; What is Interpretive Research .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Utah; Writing the Experimental Report: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The Writing Lab and The OWL. Pur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 The Structure, Format, Content, and Style of a Journal-Style Scientific Pap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Bates College.
统计设计和测试?不要害怕他们!
不要因为担心使用统计设计和测试的想法而避免使用定量方法来分析您的研究问题。定性方法(例如进行采访或对归档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可以产生有关研究问题的令人振奋的新见解,但不应仅仅因为您对运行简单回归感到不屑一顾而采取这种定性方法。精心设计的定量研究通常可以非常明确直接的方式完成,而类似的定性研究通常需要大量时间来分析大量数据,并且需要巨大的负担来创建新的分析路径,而以前是没有路径的与您的研究问题相关的问题已经存在。
了解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术语“理论”和术语“方法”可能有多种含义。在它们之间进行描述的一种有用方法是,将“理论”理解为代表研究社会世界的不同方式,将“方法”理解为代表生成和分析有关社会世界的数据的不同方式。这样构成的所有实证社会科学研究都涉及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否明确陈述。但是,尽管理论和方法通常是相关的,但重要的是,作为研究人员,您有意将它们分开,以避免您的理论在塑造所选方法产生的结果方面起不成比例的作用。
内省地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之间进行辩证,以帮助您使用方法的结果来询问和发展新的理论,或从概念上界定研究问题的方式。这就是奖学金不断增长并扩展到新的知识领域的方式。
方法与方法论
不要混淆术语“方法”和“方法”。正如施耐德(Schneider)所说, 一种方法是指进行研究的技术步骤 。方法的描述通常包括定义和说明为什么您选择了研究研究问题的特定技术,然后概述了用于系统地选择,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过程的概要[记住,始终保存对数据的解释。您论文的讨论部分]。
该方法论指的是对为什么使用特定方法的根本原因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描述指导应用方法选择的理论概念,将方法的选择置于学术工作的更一般性质之内,并回顾其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方法论部分还包括对其他学者用来研究该主题的方法的全面回顾。
Bryman, Alan. "Of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 (2008):159-168; Schneider, Florian. “What's in a Methodolog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thod, Methodology, and Theory…and How to Get the Balance Right?” PoliticsEastAsia.com . Chines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Leiden, Netherlands.
❼ 什么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实证研究方法分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将两者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创设实验、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设,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学科教育研究领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7)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扩展阅读
定量数据有4种类型,简单介绍如下:
1、定类数据(nominal)是一种分类数据,它是离散的并且没有顺序关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学习过程中男女生差异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的“1” 和“0”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这里并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数据(ordinal)是另一种分类数据,也是离散的但具有顺序。例如,研究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发展变化时,分别用数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定序数据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做数学计算。
3、定距数据(interval)是具有相等间隔的连续数据,并且有顺序。例如,温度,1℃、2℃之间的差与20℃和21℃之间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数据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
4、定比数据(ratio)不仅具有定距数据的全部属性,同时具有绝对原点(即0),且两个数值之间的比值是有意义的。例如:质量就是一个定比变量,可以说一个质子的质量为一个电子的1836倍。
❽ 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❾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翻译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
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❿ 什么是直接方法/间接方法/业务拓展中的混合方式/业务获取方式
直接法: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直接列出,类似于按现金制列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收入和费用。
间接法:将企业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业务拓展意思是,制定和策划可行的工作计划和预算,检查公司市场规划和渠道策略运作,保证执行效果,推动和调动公司资源进行客户目标市场拓展。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主动响应。业务是各行业中需要处理的事务,但通常偏向指销售的事务,因为任何公司单位最终仍然是以销售产品、销售服务、销售技术等等为主。
“业务”最终的目的是“售出产品,换取利润”。所以通常会把业务员等于销售员。业务就是进行或处理商业上相关的活动。
货物业务方式:向服务提供设备发送携带有待请求业务的链接地址的业务请求,接收服务提供设备返回的待请求业务的业务索引号,根据待请求业务的业务索引号,从本地保存的第一业务的业务内容中,获取待请求业务的业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