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和手段。它具有下述特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研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当然,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可以对某一要素进行部门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是在地理学综合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与一些相邻学科虽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但在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是不相同的。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一部分,不仅在其研究的客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方法论上有着共同的基础──综合性。因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和水文的关系,或土壤和植物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关系,或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低层次、中层次的综合研究分别形成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这些综合研究不是地理学所独有的,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进行综合性研究。但是,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则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圈层或某一个圈层中部分要素的学科,如研究大气圈的大气科学,研究水圈的水文科学,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生物圈的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圈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要素的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口学,以至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与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事实上,许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某一圈层中部分要素的学科是从地理学中分化发展而成的,如水文科学、海洋科学等。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性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各种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地理学区域性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内部结构和区际关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统一的研究任务,其他学科是难以担当的,所以很多地理学者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 3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动态性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理现象无论是自然的或人文的,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有周期性的,也有非周期性的;有长周期的,也有短周期的。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这不仅是地理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地理学在国家建设、区域开发中发挥作用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对于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便满足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因此,时间和空间统一的观念,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类比法教师把某一问题同学生已学过的另一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包括两种比较方式:①同类同型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被比较的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的特征,对比的结果是:两个被比较的对象具有共同的特征,如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较、亚洲与欧洲海岸线轮廓的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②同类异型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被比较的各点不同,对比的结果是:两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相异的特征,如秦岭、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欧洲与非洲气候的比较都具这种性质。
纵比法 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去和现状,并推断其未来,明了其变化过程的规律。如地形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形态,河流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状况,气候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特点,某国、某地区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等的比较,都属于纵比法。
联系比较法 把两种地理对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例如讲欧洲大陆轮廓时联系非洲进行讲述,可突出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这种比较、能够明确被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把黄河、海河、辽河几条河流并列起来进行比较,可找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和共性,使学生认识黄河、海河和辽河这三条河流的个体和整体特征。
综合比较法 把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国家的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的方法。它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较复杂的比较法。多用于地理复习和测试。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对,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区域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查阅研究法,地理模型法,空间分析法,现象学方法,时间地理学方法,社会生态学方法。
4. 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系统方法
在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由于系统论的出现而产生了地理系统概念。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接点上,由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一些分支学科所组成,因此综合研究地理系统显得尤其重要。系统方法为这种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模拟方法
种类很多,地理学多应用数学和物理模拟。它的意义在于条理化、简化、概括所研究的事物和过程,以深入探明其本质和活动规律。目前在地理学中已建立了很多模型,如自然综合体、生产综合体、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运输流等。但也不是所有的事物和过程都能用模型加以确切的表示,甚至有时建立模型时的简化会歪曲事物和过程的本来面目,故在建立模型时应加以注意。
数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引进地理学研究。庞大复杂的研究对象和简单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成为地理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引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精确方法和新技术成为地理学界的愿望和长期努力的目标。数学方法可使地理学变得比较严谨、精确和完善。数学严密的公理体系、数学思维和数学结构,对于地理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地理学利用它们来解释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用定量指标来表达地理结构,提高了地理学研究的严谨性、系统性和精确度,并由此产生了地理数量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利用电子计算机整理资料,要求地理资料规范化、数值化,但目前地理学的数字资料还不够充分、精确度不高。因此,采用数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传统方法,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遥感方法
1961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拍摄了地球表面像片。现在卫星图像已经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很普及的工具。遥感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地理考察方法和凭借人力的简单观察,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了视野,获得的地理信息数量大大增加。
5. 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地理要素(变量)随时 间变化的历史过程, 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 并对其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 来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 不能用来描 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
6. 人文地理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地理社会调查
科技文献资料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
统计分析模型规划与管理模型系统分析模型
(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分布型分析相互关系分析类型研究 网络分析 趋势面分析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系统仿真研究 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 空间扩散研究 空间行为研究 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二)时间地理学方法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抉择方案。
7. 时空地理学的主要运用
时间地理学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去认识人的行动及其过程的先后继承性,去把握不同个体行为活动在不间断的时空间中的同一性。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一种资源的概念,这种资源不仅有限,而且不可转移。时间地理学将传统的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秩序动态扩展至时空问资源配置和时空间秩序动态,特别是强调了时间秩序的动态
时间地理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动态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研究的微观手段,它将微观化个人的研究成果转移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微观人群的研究上,尤其注重个人日常行为的分析。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跟踪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日常活动路径,研究发生在路径上的活动顺序及时空特征,以得出个人或群体活动行为系统与个人或群体属性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找到不同类型人群的活动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进行合理的设施配置。
8.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 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
答:实验研究是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
答:个案研究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2、简单题
1、叙事研究的特点
答: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 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
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
私人叙事,它表现为对教育中“个体生命”价值的承认,对个人独特境遇的关注,尊重每一“个”的独特性;分析、解释甚至是体验每一“个”的“ 个性”。
经验叙事,杜威把连续性和互动性作为经验具有教育价值的两个标准。教育叙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经验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实践中去寻找和建构理论。这 样,教育经验就从被贬低被排
斥的状态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将由此产生自身的话语方式,成为教育理论的源泉。即杜威所说,“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
生活叙事,由于日常生活接近常态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叙事的“事”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在教育活动中,由师生共同构筑起来的教育现场就是师生的生活现场,是原生态的,课堂生活实践成为生活叙事的源泉。这使教育研究更真实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9.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地理学作为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学科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只有一个世纪左右,传统的沿革地理还不是真正学科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因此,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时间尺度、人地关系的空间尺度,决定了其所涵盖的领域涉及了人类文明史的全部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极其广泛,除了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综合与交叉外,不同的地理要素还会涉及其他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
1.历史文献研究法。
2.田野考察法。
3.识读各种现代技术绘制的地图或拍摄的图片。
4.田野考古与环境考古方法。
5.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研究法。
其它还有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碳14测定法,热释光法,古地磁法,树林年轮判读法,重花分析法,物候分析法,GIS技术等辅助方法。
10. 时间地理学的概念
时间地理学
从时间角度研究现代地理过程的地理学分科。从时间尺度看,地理学分为3个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着重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根据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地理学是从空间出发,哲学家康德(I.Kant)从二元论哲学思想出发的学科;将地理学定义为进行空间事物研究的科学,这一论点成为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赫特纳和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的研究着重于空间体系,因此是一种分布论学科。但在实际论述中他们也承认地理学是“时间一般作为背景”的领域。哈特向论述了地貌、气候、现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时间与发生,指出地理学的主旨在于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愈来愈认识脱离时间就无从进行空间研究,地理学必须深入考察地理环境中时间的性质和作用,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的时间研究之后,一些地理学家出版了专着,研究了大城市结构、人口和工业、建筑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时间空间模式,认为时间在所有的行为尺度中是一个基本组分,和空间一样同属于可利用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时间学的发展,时间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缩律,在地理过程中,均有大量体现。时间差中的顺时差理论、循序超越学说,已实际应用于预测预报。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引入现代地理学,地球表层或地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因此它在时间上是有序的,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其动态过程具有方向性。这样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念,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中,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联系。因此,在地理学中也提出了时间不可逆性,从总体上说,地理过程不能反演。这些现代时间地理学观点对地理学基本理论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http://rcs.wuchang-e.com/RESOURCE/CZ/CZDL/DLBL/DLTS0001/701_S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