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有哪些
写作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 ( 或文章 ) 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当然这些教学策略不是孤立的,一节语文课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已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并不断有所创新。这才是评价学生的真正标准。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真正的适应课改形式下的新型教师。
㈡ 研讨内容:三年级第三单元习作乃至三年级习作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建立在学生学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31
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主要要点有哪些
沾边,但又联系不大的内容,另开炉灶,所取得的效果倒也可圈可点。然而,其他教师在教学单元习作训练时,想借鉴却又不能借鉴,剩下的只有望文兴叹的份了。即便借鉴,学生作文也是课外的比课内的好,随笔类的比单元训练类的好。
3.就课写课,习作教学模式化。
发表的许多所谓成功课例,往往是教师自己确定习作内容,设计习作要求,安排教学过程。一节课,经常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术,举行游戏、活动、表演,插科打趣,一点一点引,一句一句掰,这儿应该怎么说,那儿应该怎么想,可以说课堂绝对是活泼的,而且,一般是到了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把这节课的内容记述下来,或变一个方式写的仍是这节课。这种就课写课的教学模式,做为作文课堂教学的佐料,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增强,习作水平的提高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真正到了单元作文的时候,教师仍不明白怎么教,学生也无兴趣可言,习作水平可想而知。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这三种情况的效果,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没有抓住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具体的摸索出一种可以使广大教师有法可依的习作指导的方法,可以使人借鉴推广,举一反三。所以,多数教师只能够还是老生常谈,根据单元的习作要求,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的内容上下功夫,从而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怎样改变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习作教学现存的呆板模式,使学生写出个性的文章也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习作教学的摸索中,我们进行了在单元习作指导课上针对学生本次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体会作文的乐趣。 教给学生人物语言的三种写法要点:
1.语言规范化:告诉学生作文中在写到人物的语言时,要做到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和没有提示语四种格式穿插运用;人物对话做到分行写,一个人物的语言及辅助内容写完后,在换到另一个人物说话时要另起一行;还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用到“说”字时,要考虑到和“说”的意思一样的词有很多,譬如:喊、吼、吆喝、回答、呵斥„„要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词。 所谓范文借鉴,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2、加强作文升格训练
优秀的作文是深刻思维的结果,也是修改的结果。二、三轮复习尤其要加强作文升格训练。
㈣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 教学工作即将开始,为使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也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1
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处于显的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寥寥无几,有近二十多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典型的如班上的覃新朋、覃雪聪、罗添富和白荣星,基本书写不成型,看书不识字。班上的大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为了让学生在最后这个学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做个计划。计划如下:
一、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 方法 ,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5、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6、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修改 作文 和通过多种 渠道 学习语文的习惯。
8、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9、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本册语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本册作为小学 语文教材 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当我们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2、教学重、难点:重点:
(1)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2)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3)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 成语 等练习。
3、难点:
(1)作文教学: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本册作文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训练面广,有深度,是对全套教材的 总结 和概括。应教给学生方法以指导,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 措施 :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减少无关紧要的话,提高效率。
2.更多更好地使用谈话讨论等先进的 教学方法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迪,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
3.在课文教学中,切实做好“读写结合”。
4.改进习作教学,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
5.注重说话练习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六、教学进度:因为本学期时间比较短,又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总复习,所以进度要抓紧。争取在“五、一”节前完成本册教学内容,“五、一”节假后进入总复习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 语文知识 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落实义务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共有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有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要求,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后面,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
三、教材的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 文化 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爱我中华,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着,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97个字,会写8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 文章 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句子 。
7、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制定的课文(段落),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收藏 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和 倡议书 。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识字写字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加强对学生钢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教学方面: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指导学生精心阅读,领会方法,并向课外扩展延伸。
4、口语交际教学:要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5、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17课51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11课22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6次24课时左右
写字每周1课时18课时
总计115课时左右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3
一、教材简析:
(一)总的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 儿童 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发解。
2、课例。
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4――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有余力的的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的课内外结合。
阅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新闻记者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
在第二、四组的课文之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
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主要是优秀的诗词、成语、 对联 、俗语、 名言 警句等;“阅读”通过阅读 成语 故事 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第四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一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8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生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重视。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8人,其中男生5人。学生多为外地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有所上升。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一个积极端正的心态来面对。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着,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 语文学习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 辩论 ,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 读书笔记 、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 活动总结 。
六、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8、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每堂课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0、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11、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2、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 毕业 生。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5
本学期是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半年,如何提高我班语文教学质量是这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心。为了使我班语文成绩在本学期有大幅度的提高,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有学生28人,从整体上看学生知识参差不齐,双优生5—7人,学困生9人,其余皆为中等生。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差,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特别是字写得歪歪扭扭,。虽然上学期加强训练,但仍有个别学生许多“字”不象字。所以必须加强基本素质训练。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第十二册教材共有26篇课文,6个积累运用,选读课文6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全册教材分6组,每组由四个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要求是: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35个生字,其中10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正确书写,会认35个生字,不要求会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典理解词语。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6、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
7、能抓住重点事务进行观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词句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想象能力;能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本期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能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学,培养他们分析写作与实践、想象的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后进生,以优带中差,使其成绩得到大面积丰收。
2、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六年级的这一学期的知识综合性强,生字力求人人会写,会认的字要求会认、读、写,而文中要求背诵的要求会背,不能马虎。
3、狠抓学生阅读理解这个薄弱环节,本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贪玩、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些,本期重点放在读上,从读中理解词义、句子的含义,从读中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创新。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从读中感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主动参与,老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来提高他们的各科成绩。
4、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展开想象,做到勤动脑、动笔的习惯,做到叙事完整、语言精炼、生动有趣、具体地表达出来。能说真话,吐真情,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5、认真落实好素质教育,杜绝学生死记死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在‘创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思维、激发自觉探索知识的奥秘,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记牢。
6、多激励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以欣赏、赞美、夸奖、鼓励,作为主体,勇气是把利箭,能帮助你斩出前进途中的障碍,由此可见,激励学生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成长途中的点点星光,让他们像一棵棵自信的小树一样,茁壮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闪光的机会、才会有上进、自信心,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人才会进步。
7、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课外知识量。
语文六年级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计划
★ 六年级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5篇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5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计划
★ 2017年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计划
★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㈤ 中高年级语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一、单元整体教学提出的背景
1、我校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实践参与不足。
2、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串讲串读”,“满堂灌”等现象较突出,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不高。怎样才能走出低效教学的阴影,走上高效课堂的坦途,要研究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思考和研究宏观的问题。
3、本学期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低,教研主题表面化,教师参与度不高。如何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怎么实施?单元训练重点有哪些?要开展哪些语文实践活动?每篇课文该如何处理,教学中注意些什么?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备课研讨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将会给我们的教研活动注入生命与活力。
4、当前语文教材编排特点,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每组教材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我们的课堂也是一条腿走路。
5、学生要全面健康成长,学校要特色长远发展,课堂要高效实效,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6、秦皇岛市正在推广单元整体教学,有的县区,有的学校已经先行一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大势所趋。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1、突出特点:整体性。语文教学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编排特点,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六年的语文教学目标,把握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每一组教材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宏观上思考,要从整体入手,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课程意识。譬如,怎样及早突破识字关,怎样落实自主阅读,怎样培养学习、生活所需的作文能力,乃至怎样怎样建设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利用教科书单元编排的长处,立足教材,又超越教科书,跳出一篇课文教学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追求语文课程、教学的本真。
2、单元整体教学的几个转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由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题活动式教学活动;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教给零散、杂乱的语文知识走向培养不生综合、全面的语文素养;由语文训练面面俱到走向目标简化、重点突破;
3、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从“篇”转移到“单元组”,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除了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重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思维突破重点;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应用中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建议
1、整合教学目标:明确本册教学、本组教材的教学目标,并加以整合教学,把小学阶段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又要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本书内容、整个单元内容、语文实践的内容按照主题重新组合、排列,统一在同一主题与目标下。整合教学方式:简化、精致、突出重点,给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合作、探究、语文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生字识记、词语积累、课文朗读、写作方法、总结概括、复述背诵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专项训练。
2、强化语文实践。要把课内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口语交际与单元习作等融合在一起,以课文为例,从课文中学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领悟写作的内涵与真谛。从一个学习过度但实践的亲身体验与经历中学习语文。真正体现读写结合,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
3、对于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特别是精读课文。要从单元主题与单元目标出发去处理,可以从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语文知识的角度、个人的观点的角度等。在不同的课型中都可以依据目标的不同加以应用,要精讲精练。对于略读课文也要从从单元主题与单元目标出发,删繁就简,把它作为一个实践基地放手给学生,避免“精读”“略读”同一要求,同一方法。
4、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集中训练,使之系统化,教师要善于从同一主题下的多个文本中挖掘、提炼语文知识,确立训练重点,加以整合,通过序列化、整体化的训练,在课内强化,要根据年级特点安排如竞赛、检测等方法增强学生兴趣与成就感,
5、在单元主题下,以课文为引子,将学生带向广阔的阅读空间,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整体教学就是要给学生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其它的一概摒弃,用过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少的课时去完成以往的教学内容,余下的时间干什么,阅读和语文实践。如主题下的自由阅读,专门的阅读指导,采访、调查、朗诵会、故事会、手抄报、创编、表演、辩论、研究报告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6、安排预习。之所以安排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前就解决,从基础上为高效课堂做准备。要明确学生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预习,让师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预习给学生更多展示与体验成功的机会。
7、无论教材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还是以文章体裁组织单元,选入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独特性。单元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法,可以在整合的基础上比较,也可以引入别的文章进行比较。把共性拿出来比较,容易让学生深入体会人文主题,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结构、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比对,容易让学生体会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还要引入同一主题的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去领悟主题,树立大语文观。
8、需要团队的集体力量,同一年级的教师,不同年级的教师都是教学的伙伴,要花时间集体备课,听课研讨,反思交流。靠集体的`力量确立主题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安排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也是教师的整体教学。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在能力上、精力上都不能完满地完成单元整体教学的任务。
四、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
1、参与年级与教师:
三年级:郭桂红、();四年级:赵雪、洪静、杨云利;五年级:佟海超、李玉珠、王冬青;六年级:邵素红、刘维娜、李丽侵。
2、组织与机构:
领导小组:
副组长:
教研组:参与教师统一为一个教研组,组长冷雪。日常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一次集体研讨。由教务处直接主持与组织,直接负责人佟海超。
备课组:三年级组,组长郭桂红;四年级组,组长洪静;五年级组,组长佟海超;六年级组,组长李丽侵。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寒假。
研讨、规划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及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备课组组长完成相应年级第一单元备课。
第二阶段: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两周。
各备课组组长按照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上课,五年级实行开放课堂的形式,组织全校语文教学观摩,每节课后组织研讨。其它三个年级,同轨班教师可连续跟踪备课组长的课,可暂时按常规形式上课,也可按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上课。三至六年级教师每周集中一次进行集体备课与研讨,不断探索、改进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前两个月。
三至六年级每个语文教师按照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上一个单元课。
第四阶段: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后两个月。
主要组织教师研讨备课、上课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集中问题展开课例研究,对于实施困难的教师跟踪听课,采取多对一式指导。
第五阶段: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全面展开单元整体教学,完成整套教材教案。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完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备课、上课。完善单元整体教学各课型,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校评估。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的课外阅读指导形式,形式相应的课型。
第六阶段: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和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按照已形成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案上课,打磨各课型,打造精品课型,推出优秀教师。统领全校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全校性主题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大语文学习氛围。
4、保障机制:
(1)全校组织、实施由校长直接领导,统筹安排。
(2)组织经常性教师培训,聘请市、区专家、领导进课堂指导。
(3)组织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4)保障参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他们各项事务性工作。
(5)开展示范课、专题研讨、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推出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使广大教师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我校采用了单元教学法。
一、指导思想
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新课改理念为先导。语文单元教学是在整合教材资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吸纳课外丰富的语文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生成、建构等新理念在单元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学习的目标是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始终被强调。语文学习方式也是综合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语文教学中被积极提倡。同时,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给教师、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样一种态度事实上是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生成予以充分肯定。这些观念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以此反思原来的教学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封闭的单篇备课教学是很难包容、渗入这些新理念的。因此具有整体意识的备课教学——单元阅读教学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案。
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设计思路,突破了原有教材体系的封闭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作为教师,新教材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看待,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契合语文教材的主题设计思路,单元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可操作的途径。同时,也有利用提高课堂效益,建构高效课堂。
单元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单元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构建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为理论依据。构建单元教学的宗旨,在于改变教学无序和低效状态,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础。
二、实施步骤
(一)单元教学设想
采用单元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连续性。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法指导,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1.实施单元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1)高效课堂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①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节约每一秒,删除无用的话和环节。
②每一节课都要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③时刻要学生心情舒畅,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善学,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高效收获。
(2)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效果: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巧学。学习中,教师要与引导学生与中招考点对接,准确解答,灵活运用。
(3)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4)高效课堂要做到三动:行动、心动、神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
2、优化教学环节,抓好“切入点”
每一篇课文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合理,要巧妙,要有新意。如何做到合理、巧妙、有新意呢?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的艺术化,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阅读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要抓好“切入点”。“切入点”抓得好,可以较好地推进课堂教学,可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可以优化教学,达到高效。一篇课文好的“切入点”就好比是扔入平静池塘的石子,会激起满池涟漪。选择“切入点”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切入点”要能够涵盖主旨。
(2)“切入点”在文本中有辐射作用,上牵下连,能顺带出下文的情节。
(3)“切入点”可是以事件、人物、物品、一个概念,一个词语,或几句等。 一篇课文的“切入点”抓得好,很容易就能做到“纵向拎出,再横向拓展”。如《我们家的男子汉》可以抓住 “男孩子”“男子汉”“男人”三种称呼切入,巧妙地对文章进行解读。《苏州园林》可以抓住“图画美”来切入,拎出一个点,然后牵动全篇,思路清晰,降低了教学难度。
3.合理确定目标 明确便于检测
三维目标科学合理,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知识与能力是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延伸,不是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二者的达成通过过程方法来体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单、集中,使所制定的目标可以在学习中检测。具体体现:三维目标不分别列开,不制定口号似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些目标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检测的)。
(二)单元教学实施步骤
1.发挥集体优势,搞好分工协作
(1)有计划地学习、解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梳理、建构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
(3)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每一学年的目标,我校七年级侧重于对学生兴趣培养,八年级侧重于方法指导,九年级侧重于综合提高。当然只是个侧重而已,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学年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每一册的教学目标。
(4)在册教学目标之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认真地解读近年来,至少是近五年来河南中考试题及其它省市的中考试题,把握课标在高一阶段的考查考核中体现出的具体考点、考型,将单元目标和中考知识点对接。进而将这些对接点落实在每一课的目标中,达到高质量,高实效。
中考试卷是课程标准中各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最好体现。所以解读中考试题,无疑是将课程标准细化的一个过程。概括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特别是河南的中考试卷的考查点,就可以确定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细化的目标。如阅读教学这一块中,记叙文大致考查以下几个方面:情节的概括,标题的解读,人物形象分析,段落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书摘记(谈感悟),写作手法的运用,揣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呢等。弄清楚了这些考查点后,就可以在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落实。所以解读中考试题,以试题板块为板块,在教学中确定有序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做到有序,是非常有实效性的一个举措。
(5)在解读《课标》、教材、中考试卷的基础上,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以级段为单位,确定本级段中每一册的教学目标,每一单元的目标,每一课的目标。然后在语文老师会上交流,讨论,最后印发成册,人手一份。
2.做好单元教学,逐项落实目标
这一个环节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个阶段。我们把每一单元的课分成四到五种课型:引入课、精讲课、探究课、自学课、练习课。
第一阶段:明确目标,习得方法
具体做法:
把本阶段的课型定位为:引入课,精讲课。
●引入课
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每一单元阅读教学之前,我们都要上一节引入课。这节课的核心是要学生明确目标,回顾和本单元目标相关的知识,引导时候要关注学生以前的知识和能力。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我们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有散文、小说,还有一篇浅显的文言文,所以上引入课时不但要做好文体知识衔接,如小说、散文知识的介绍,还要做好阅读方法的衔接,如描写人物的方法,表达方式作用的把握,截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语言的特点等。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和方法、能力,及时做好知识链、能力链的对接和拓展,从而确定将要讲授的新课的具体目标及重点难点。
●精讲课
精讲课的中心任务是:精讲示范,引导学生“入门”、“上路”。从单元中选出一两篇课文,以教师精讲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方法、步骤,找出规律,同时要紧密地联系学生以前的方法积累,将习得的方法条理化,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方法呢?就是要上好精读课,拿出两篇比较有难度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例子进行讲读分析。精讲,在这一步骤里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下来,反复练习。教学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说《我的母亲》的教学目标,结合中考考点的基础上,确定为:
①感悟人间最伟大的至爱亲情
②学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③揣测人物的心理把握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④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⑤理解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议论的妙处
这些目标中凡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形成能力的,在学习时,只需一点即过,做到复习对接就可以了。凡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目标,就要精讲、细讲,教给学生方法,形成能力。如,上述目标中,重点是揣测人物心理,难点是理解记叙时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其它的目标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处理。如这样设计:这篇文章截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同学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能不能谈谈如何概括事件呢?
概括事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能总结出方法,并能准确地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结果。这一目标在这节课中就相当于一个小检测,或者是检查复习而已。理解文章记叙时穿插抒情议论是这篇课文的难点,所以老师要做好细致的引导,师生之间多互动,力求让学生明白,可以结合写作来渗透。“同学们平时写人的时候,往往就是把事情叙述清楚就完事了,人物的性格,作者“我”的情感需要读者去猜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语言,乏味无力。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缺少了画龙点睛的议论。为什么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呢?原因是缺少了抒情。而这《我的母亲》篇文章中,作者每叙述一件事情,都用上了议论性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好比是串冰糖葫芦的竹签一样,把一个个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将事件与中心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启发和引导之下,难点也就不再是难点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议论在叙事时的作用。
㈥ 如何做好小学作文教学指导
故事入门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多数教师为突出重点,引起学生兴趣,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一节作文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压人”之嫌,让不解“作文”为何意的学生产生畏惧。因此,教师大可以淡然处之,可以说“我们来上一节有趣的故事课”。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母亲讲故事长大的,故事是儿童接触到的最具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文体。因为内容浅显,充满情趣而被儿童喜欢。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深入人心”的特点,由故事引入作文。
例如,在指导《妈妈病了》(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下同。)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感人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纷纷举手,把听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我趁热打铁,“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提问,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想起日常生活,并与刚刚讲过的故事发生衔接,接下来再进入看图习作的主题便水到渠成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jer2XOuWVJrPrceeTrNHqw
㈦ 新课标倡导的写作教学策略有哪些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往往在高考复习冲刺阶段以练代讲,突击进行写作训练,有的教师让学生被动地背诵一些英语范文以代替写作教学。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研究有效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主动尝试写作,大胆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词汇教学强化英语基本句型训练
英语文章的写作离不开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加强英语基本句型训练,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时态和语态,熟记一些常用的固定词组和习惯搭配。特别是在日常词汇教学中,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句型的能力,为开展写作教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依赖于听的能力,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和读属于输入(input),只有达到足够量的输入,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output)[2]。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足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通过听力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听力材料进行讨论或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短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多样化的英语表达方法。
由于写作是口头表达的文字记录,所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必然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进行对话和表演之外,还可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短文或复述对话的内容,既可培养学生的掌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开展泛读教学,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各种题材的范例,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增进对写作要领和写作方法的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的文章内涵,而且锻炼了学生使用英语遣词造句的那里,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段落,以便在写作时模仿或引用。大量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加强学生的语感,对掌握英语写作技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任何一篇英语材料都包括三种图式[3]: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这三种图式来决定的。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涉及的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购物的图式,庆祝国庆节的图式,有关美国历史的图式等;而形式图式则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包括关于英语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在结构、语言上的差异等。大量的阅读必然有助于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形式图式”,使学生逐步了解英语文体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
四、利用精读教学分析文章脉络结构,强化不同英语文体的写作特点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体是这个载体的组织形式,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模式。利用精读教学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归纳各种英语文体的结构类型和特征,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和强化“形式图式”,把握记叙文(narrative)、说明文(expositive)议论文(argumentative)、新闻报导(news report)等体裁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写作常识和技巧。
五、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写作任务,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SEFC)在每个单元有一篇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用作每周一篇的作文练习题目。同时,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话题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去练习写作。例如:高一第一单元的话题是Good friends,我布置给学生的写作题目是My Best Friend,要学生写完作文后,互相交换,阅读他人的作品。这样不仅调动学生了的练习写作的兴趣,还倡导学生以体验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再如:高二上第9单元的话题是Saving the earth,在结束本单元学习时,我布置了三个半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写: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faced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2)The city of Zhengzhou lies at the crossing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as a commercial center and green city. But in my view the environment…
(3)As a native of Zhengzhou,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re very much. I have thought of a plan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这样学生可以站国家环保局局长、市长、市民的不同角度去谈论环境问题,而且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当我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后,我及时地为学生编写了一个写作练习题:“结合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请你用英语写出自己对洪战辉的事迹真实体会。”
这样的作文练习题目时代感非常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使用学过的语言表达思想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优质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英语作文教学创新探索的物质前提。我们在布置作文题目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作文。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同时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还可把老师写的作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找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语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七、注重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作用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由于感情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烈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天性是愿意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书写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生命中的感动的音符。学生在仲秋之夜集体赏月活动、假期回故乡的旅途、一次春天的踏青、亲人的去世等等都成为他们抒怀的话题,通过英语写作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㈧ 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
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事,令你激动、令你兴奋,一定有人关心过你、帮助过你。这些人或时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珍藏在你的心底。回忆这些往事,你会再次激动,再次兴奋,再次受到鼓舞,获得力量。现在,拿起笔来把你珍藏的记忆写出来。
要求
1、选取自己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一件或几件事来写。
2、要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叙事要完整,避免平铺直叙。
3、在叙事的过程中,最好能围绕中心意思穿插适当的抒情或议论,要写出你对这一件或几件事的内心感受。
4、可以“珍藏的记忆”为题,也可以另拟题目,但要含有“珍藏”的意思,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带有回忆往事,抒发情感的作文。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激动、兴奋的事情。既然是“珍藏”说明其印象是鲜明、深刻,难以忘怀的。这就要求文章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叙事中必须有自己内心的感受、体验。同时“珍藏”又总是负载着某种感情,或激动、或兴奋、或惋惜、或遗憾、或温馨、或敬仰……或几种兼而有之。这些微肖微妙的情感,既要借助于人物的言行、背景的渲染,加以渲泄,又要直接用精要的抒情或议论,加以强化,揭示“珍藏”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在内容上,“珍藏”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某件物;也可以是某种经历、某种感觉……总之,应该是具有个性的“珍藏”,是一种仅仅属于你个人的体验,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理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说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情感是抽象的,尤其是对于没有丰富阅历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怎样使文章里的情感渲泄,真正被读者感悟、理解呢?在这个方面,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背影》就是一个典范。这背影就是留在作者记忆深处一个充满一腔爱心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举动,表达“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影,是催人垂泪的身影。
为使自己的真挚感情、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在作文中流畅地表达,还必须讲究构思立意、写作技巧,才能使自己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也就是说要学会按照“审题(拟题)——立意——选材——定体——行文”的程序来进行习作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一)、审题
以“珍藏的记忆”为题,可写的内容比较广泛,框限少,但不等于没有框限。即使另拟题目,也必须紧扣“珍藏”二字做文章。所以,要抓住审题是写作的第一要着。审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则审出显性信息;“深”则审出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比较清楚:字数、表达、标题、立意、文体都有一定的要求。隐性信息那就是要紧紧地把握“珍藏”的内涵。所谓“珍藏”,就是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与事情相关的人物或事物,能留在心里有实在意义且值得“记忆”。回忆这些往事,写出你对这些人或事的体验情感,写出美好事物的享受,写出其中的趣味,写出从中的感受,写出自我的见解,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这就是题目所给我们的隐性要求。
(二)、立意
明确了题意,就要考虑打开思路、确定立意的问题。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怎样才能神思飞扬,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物,从中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得到了很多的感受。比如回顾多彩欢快的童年生活,描写游览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回忆父母养育二三事,叙述终身难忘的初中生活,记叙在青春中熔炼出的友情或者追叙遗憾内疚的后悔经历等等。这个文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童年、父母、朋友、同学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话题“珍藏”,要通过回忆往事,记忆人或事物,体现“珍藏”的价值。感悟众生百态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谈出你的感受,谈出你的独到见解。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可能有多数同学会从一件或几件事的叙述中得出自己“珍藏”事情,但我们不能通篇云山雾罩,不妨转换一下角度,另辟蹊径。像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永久的悔》——“我这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的立意那样,要点出美在“悔”处。
(三)、选材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激动、兴奋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珍藏的记忆”为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激动、兴奋、鼓舞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情、议论。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题目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说到让你回忆激动、兴奋、鼓舞的人或事,情或景,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你值得回味的事作为材料,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自然,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题目,阐发“珍藏”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四)、定体
这篇作文的文体已经圈定在记叙性的范畴内,只能选择适合你要表达一般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的文体。记叙性文体的作文,可以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欣赏性。并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了,落实到你所写的文章,就要有明确的界定,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大杂烩”。就本次习作而言,可记叙你感受美的经历,可议论欣赏的内涵意义,也可抒写你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等。
总之,写好一篇好作文,感情必须真挚。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便是感情真挚的体现。写好一篇好作文,内容必须充实,所谓充实,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贵在内容高度集中,不东拉西扯,不旁逸斜出。写好一篇好作文,思路必须清晰。文章的结构表现在作者的思路上。
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指导、训练、评议。
教学课时: 2课时(1课时重在写作指导,2时完成学生习作,集体评议。)
教学步骤: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什么是仿写?仿写作文是将平常阅读的优秀作文通过适当的改装加工,变成自己的考场作文,并可以获得高分的一种写作技巧。
仿写作文要做好那些准备?
1、阅读积累优秀范文,越多越好。
2、熟练掌握仿写技巧。
二、例文引路,感知仿技
(一)仿写朱自清的《春》:
秋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是阳光灿烂的样子。果子熟了,秋虫叫了,天气凉了。
小草偷偷地像老年人样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我们学校后面的健身园活动的人真多,有的打太极拳,有的下象棋,有的踢毽子,真是丰富多彩的秋日生活图。
梧桐树、法桐树、银杏树、柳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马路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像一条金色的大路,引导人走向金色的明天,金色的未来。花坛里的花儿都凋谢了,只有很少的月季花还在开着。闭了眼,花坛里仿佛还呈现着夏季时五颜六色的花,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
秋天来到果园里,葡萄熟了,仿佛一串串的紫项链。金黄色的香蕉,挂在树上,好像黄月亮。柚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树上高昂着头。
秋天像一个成熟的女人,让农民收获丰富。秋天像一个耐心的老伯,他等待着。
秋天像一个不屈的斗士,向人们呈现着他的战绩。
(二)仿写鲁迅的《藤野先生》:
一季回忆
月光轻轻推开窗,漫步在书桌上,洒下一片银光。提起笔,写下了朦胧中你和我的点点滴滴。上帝制造了太多的巧合,沿着生命的轨迹,你我相遇。那是来校报到的一天,你逆着光向我走来,阳光在你的身后泛滥,你的笑容如天使般纯真。就这样,我们相识。
喜欢晚饭后拉着你满校园走,没有目标,没有终点。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过去了的,正在过去的和将要过去的。习惯每个课间无条件的陪你,在校园里争吵着哪朵花最美,哪棵树最茁壮,踩着铃声被你拽着一路狂奔闯进教室。记忆力那堂体育课是最美的点缀,冒失的我忘了带手套,那双手死赖在口袋里就是不肯出来。只是体育老师心太狠,我很无奈。你嘲弄我一番后把自己的手套给我,满不在乎地说你已经换了高档次的。我受宠若惊戴上,一股暖流顺着血液一直流到心底。八圈跑下来,我不停地搓手。“这风真是,刮这么厉害,带这么厚的手套,还是把手吹红了。哎,要是没有这双手套,我的手就别想要了。”一边嘀咕一边朝你走去,一抬头,发现你的手红冻得发紫。
你知道吗?从那时起我就相信,我们是好朋友,一辈子的那一种。我习惯了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眼神,每天贪婪地享受你给我的快乐和忧伤。
还记得吗?毛糙的我每次用完钢笔还来不及盖笔帽,就慌张着去交作业,回来总能看到钢笔老老实实地躺在文具盒里;我的手不小心弄破了,每天的作业,你都细心的帮我记好。
秒针不停的转动,很快就到了拔河比赛的那一天,向来不爱凑热闹的我,被你拉着站在校园的中间。看着不顾形象拼命喊“加油”的你,我也不由得加入,你我相视一笑,那是不用言语的默契。记得那场比赛,男生们僵持不下,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这时你竟然哭了,我以为你是害怕他们输,谁知却从你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得到相反的答案:你看他们脸都涨的通红,你不想让他们继续了。原来你竟是这般可爱!
还记得每次伤心时,你总会送我一颗有闪亮包装纸的巧克力糖,你说,吃了糖,心里会甜些。
你说你要转学,我沉默了。阳光从肩与肩的缝隙穿过,一粒粒灰尘惊慌不安。我不舍得转过头,望着你,想将你的模样定格,变成永恒。距离阻碍不了你我,你常常给我写信。那次你提起我们在雨中漫步的事,说你独自一人在雨中走时,没了那种洒脱和惬意,还会被人当作疯子。你在信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却感到无尽的凄凉。
你仍会打电话提醒我要注意保暖;你会每星期都写一封信,并会细心地在信封里放一颗我最爱的巧克力糖;你会......
如此多的美好回忆在心底泛滥开来,于是在这月色下,提笔记下远方的你和我的点点滴滴。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仿照《藤野先生》一课的写作手法,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在选材上能从身边小事入手来表现中心。在取材上以点带面,穿珍珠法,条理清楚。文章语言朴实,读此文,犹如听小作者在一旁娓娓而谈,轻声讲述着她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往事,听起来声声入耳。小作者能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令读者不禁动容。
三、文题展示,当堂训练(二选一)
1、《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2、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四、写法指导,掌握要点
看课文,学习仿写作文技法: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附板书设计
学习仿写: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手法
五、写作实践,观摩评议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秋天的怀念》《背影》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六、总结提升
(一)如何仿写作文
1、定范文。拿到考试作文题目,迅速审题,确定中心、立意、选材,然后选择一篇与考试作文的各项要求都最合适或者最贴近的范文作为仿写的模板。
2、仿写作文的关键在于“改”,换句话说仿写也就是“改写”。改什么?
A、改开头B、改结尾C、改中间过渡句D、改关键词E、改小标题
(二)仿写作文注意事项:
1、切切忌照抄,没有“仿”和“改”,就会生硬,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破绽,作文就会被判成五类(最低分),所以仿写作文的境界是仿写改写得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没有人知道你是仿写,没有人敢说你是仿写,即使有点怀疑,还不得不给你打高分。
2、形式上有了变化,内容上也要争取更加丰富,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感悟,而且这种中心思想要和考试作文的要求和暗示相吻合。
3、多背诵范文,你才可以得心应手。
4、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平常的要求还要努力做好:比如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开头,文中要有适当的人物景物描写点染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过程与方法: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顺序的'安排和说明目的、对象、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 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文题展示
就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和功能,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导航
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地点的转换。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中国石拱桥》中的桥梁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介绍的: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山水风景等,常用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直到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就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也是最合理的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合理的说明顺序应该符合认识规律,应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其固有的特征灵活安排。所以,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灵活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文章不会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在局部则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
四、例文引路
石榴的自述:
同学们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罂。每年五月,我火红的花分外娇艳,农历五月也俗称榴月。我,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据传,因此物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入,故旧时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夏季开花,经常为橙红色,亦有白、黄、红、粉红诸色。果实球形,成熟后外皮为粉红色或深紫色。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灿红的花朵吐放于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使人感到一种热烈而明快的气氛。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有吟咏我的诗赋传世。诗人们以“碧油枝上昼煌煌”“火光霞焰递相燃”形容绽开之榴花,可谓气象全出。宋代诗人王安石吟唱独夸我的残诗“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亦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点染之笔。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的《石榴赋》。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我成熟了之后看起来像一个红灯笼,虽然我的皮没有苹果那么光滑,不过好吃的都在里面哩!你将我掰开时,就会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许多枚红色的晶莹的小颗粒,而汁水也会流出来。尝一口汁水,有点酸,回味起来又是甜甜的,让你忍不住要尝里面的果实。我们一“家”大约有五六十个果实,每一个中间都有一层黄色的膜。我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药材,我浑身都是宝哦!
五、范文示例
一只猫头鹰的自述
我是一只小猫头鹰。在古希腊神话中,我被赋予神力——可预示未来,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最喜爱的鸟,所以古希腊人把我视为智慧的象征。在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我是魔术师们连接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神秘信使,带领魔术师们穿越时空。这些传说多少让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其实我的世界里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奇怪的外貌
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的家族成员种类超过130余种,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我的亲戚。
我们长相奇怪,头部宽大,嘴短而粗,前端成钩状,脸部的羽毛排列成面盘,有的兄弟姊妹还长有耳状羽毛。一双锐利的圆眼分长面部的两边,单看脸面很有点像人类的宠物猫,所以人类都叫我们“猫头鹰”。虽然我的家庭成员种类较多,但我们的“着装风格”大体相似,我们身着长年不换的褐色羽毛大氅,上面散缀着细小的斑点,显得气度不凡。羽氅冬暖夏凉,稠密松软,不过,它还有一个的特点,就是飞行起来悄无声息。
奇异的习性
我们一般选择树木作为栖息场所,有些兄弟喜欢栖息在岩石间和草地上。我们常常昼伏夜出。我们的食谱通常是固定的,主要以鼠类为主,偶尔也吃些昆虫、小鸟、蜥蝎、鱼类等换换口味。
爸妈当年结婚是现在最流行的“裸婚”,他们结婚时不筑巢,而是找现成的育儿房,如树洞、岩穴,甚至是其他鸟类的完整弃巢。我们的孵化期约一个月左右,孵卵是妈妈的事,把我们养育成鸟则由爸爸、妈妈共同承担。因为我们长得特别,又是夜行动物,所以民间常把我们视为“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尽管我们捕鼠有功,但人类还是常常驱逐我们,猎杀我们,使我们居无定所,到处流浪。
亲爱的人类,别忘了我们猫头鹰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捕鼠能手,是你们的朋友,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请让我们和你们在蓝天下和谐共处吧!
技巧解密
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猫头鹰的说明文,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给读者以亲切自然之感。另外,作者紧扣说明对象“奇”的特点,分别介绍了猫头鹰“奇怪的外貌”“奇异的习性”等科学知识,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而且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将说明对象介绍得具体生动,科学准确。文章结尾的呼吁,赋予了这篇说明文以积极的思想性,从而达到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六、作文习作训练题
〔训练题一〕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确定两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列出两份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㈨ 《夏天里的成长》课例分析1
一、习作单元的功能定位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旨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训练,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们以六上习作单元为例,以表格形式对习作单元做一简单解读。
习作单元,包含了如下六个部分:单元篇章页、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在单元结构上面,本单元的每一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单元导语的功能是点明习作要求,两篇精读课文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当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而习得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对精读课文设计的习作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初试身手是对习得写作方法的初步表达训练。习作例文继续提供写作指导,使学生感知写作方法。习作是对整个单元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并形成单元成果——整个流程为:提出要求——阅读习得——总结——初运用——巩固——表达。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并扎实地习得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要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中心意思写,是本单元的核心,单元的各个部分以此为联系,前后勾连,形成了一个整体协同的教学功能。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现状
虽然统编教材已经全面推行使用了两年,但针对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不少农村一线教师还是缺少对习作单元的正确认识的。通过前期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研,我们也获知,面对习作单元,摆在老师们眼前的问题有三个:习作单元的教法与常规单元有何异同?习作单元的习作与其他单元有何差异?习作单元内部的各板块该如何统整?通过进一步的入班听课,老师们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所存在的更为具体的问题也都逐一暴露了出来。比如将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当成普通阅读课文来教学,教学时侧重分析、感悟与积累。把习作例文当做略读课文来教,真的到单元习作时候,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很少将前面精读课文、读写例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关联起来,缺少单元整体意识,单元各个版块之间融合衔接得不够好,存在割裂现象等等。
三、习作单元的教师培训
针对这些大小问题,我们将之逐一分解、细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对一线老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联系到了河南省名师、中原名师这样的教学专家,并把本地域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向专家反馈,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培训,这就从理论层面帮助老师们正确认识习作单元的特点,明辨习作单元与单元习作的区别与联系,老师们也从中学到了专家对各个板块提出的教学建议。理论打底,培训之后,我们又邀请省、市级名师实地入班上课,在习作单元教学实践层面为老师们打样、示范。同时在后续的研课磨课过程中一直有专家一路相伴,手把手、一对一地点拨指导,使老师们对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认识得以更正,理念得以转化,意识得以提升,方法得以掌握。整个培训做得扎实,效果显着。
㈩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整合教学 ”记实
特别荣幸欢聚鲲鹏大讲堂, 感谢大哥在这个夏季为各位语文老师精心安排了朱煜老师的《统编教材解读与分析 》单元整合教学15讲,昨晚我们聆听了三节讲座 :第9讲 习作单元整合方法 、第10讲 五年级散文单元解读、第11讲 好香的 桂花雨和一节课例《桂花雨》 ,及其各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交流分享,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感受颇深。
第9讲: 习作单元整合方法
首先,朱老师把各年段习作要素整合归纳,紧扣课标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习作任务。
三年级上册 留心观察
三年级下册 大胆想象
四年级上册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四年级下册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
五年级上册 采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五年级下册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 围绕中心意思写
六年级下册 表达真情实感
朱老师所言:习作单元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始终, 习作单元包括导语 ,精读(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每个环节都渗透其中, 是学生习作的把手和依托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是为习作而服务,能够把握单元目标 ,需要每位教师善于整合解读文本 ,并让学生在点滴的积累中 内化于心并得以应用 。
最后,朱老师总结习作有方法可循:
1、小组自学习作例文
2、交流选定的写作材料
3、列提纲
4、选择重点段落练习写作
5、交流 讲评 修改
第10讲: 五单元散文单元解读
把握单元目标,解读文本,领悟习作方法。精读课文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以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例。从不同角度教,操练,结合习作例文,知识点巩固:
《麻雀》
1、梳理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课文怎样把经过部分写清楚?
3、读老麻雀的段落
4、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老麻雀的救护
5、比较句段
6、提供不同译文,比较讨论
《爬天都峰》
1、继续抓住关键词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我、爸爸、老爷爷
2、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着课题来写:爬天都峰难
3、联系“我”爬山的过程,思考: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4、提供动词,练习:初试身手
随后,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散文解读:
单元目标:初步了解借物抒情手法。
引发思考:朱老师特别强调不能单纯、机机械地传递给学生概念,如借物抒情的写法, 而是为学生搭建起与读者交流意识, 借助语言了解语言现象, 了解语言规律。 如果缺少体验 ,学生很难让概念转化为语言表达技能, 我们的教学创造性工作也就在于此。
教材分析:
《白鹭》一诗写景
《落花生》通过花生讲道理(借物喻理)
《桂花雨》借桂花抒发思乡之情
《珍珠鸟》借珍珠鸟,抒发信赖之情;
教材顺序重构:
《桂花雨》——《珍珠鸟》——《白鹭》——《落花生》
根据单元目标,调整教学次序, 的地是让学生对单元的习作方法掌握的更加清楚到位 。
第11讲: 好香的《桂花雨 》
这是一篇优美散文
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方法。
表达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所见,所闻,所感,日久积累在心中表达方法就会用了。
授课流畅:
1、出示片段
桂花雨的样子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2、练习填空 训练学生整合文本的信息能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向文字背后。
3、比较句式:
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式比较,通过朗读让学生说成原文句子的好处。
4、找句子,说感受。
5、师生情景扮演,体会摇桂花的乐趣,及童年的怀念之情呼之欲出。
6、师生共读1-4段
7、师配乐示范朗读
8、讨论:课后链接问题
9、出示“香”句式,引出问题:“课题为什么不定为桂花香?”
10、说板书
桂花(香气) —— 感受 ——思乡之情
接着,朱老师对《珍珠鸟》一文解读,抓住珍珠鸟活动范围关键词板书罗列,距离越来越近表达对我的信赖之情;及从早上到傍晚的时间点这两组关键词,分组体会方法,理解略读课,巩固阅读方法,知识点落实到位。
浙江高老师交流分享:
整合梳理 ,语文路上处处有我。课文是最好的例子, 要注重习作训练在文本中渗透,文本学法指导。语文要素与习作要素相辅相成;管建刚老师对作文再指导,作文评价,是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是学法,检验,巩固,应用的一个过程。 对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的高老师对文本大胆的整合,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古诗三首》 学起来比较困难 ,于是放在第二课, 如《燕子》——《古诗三首》——《 荷花》《写作》——《昆虫备忘录》——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这样的安排 从不同文体动物, 植物,片段描写,课内练习 ,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的讲解 巩固,从习作要求特点,句段到感受,层次深度不同,技巧与方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观摩课例:《桂花雨》
这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寻找金融部 由于学生对谢谢文创的b理解 朱老师想方设法一面先走进文本 课本上选取重点的片段 从听说读写简单方面感受起源的现象
我关我颗粒 桂花雨
这老师的课例呢 自然亲切 嗯 教学手段 方法 解读文本高淼设计教学环节多样 带点学生走进文本
问题设计 二 出示片对 三 填空练习 第二集概括句语言表达能力是吗 继续对比 感受语言的微妙之处 我那师生互读课文的一到四段落 又能找句子说感受 并板书 从相关技术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扮演姚 桂花雨 的情景 感受规划与给作者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 把小问题 嗯 能不能把 桂花雨 给桂花香 引发学生的思维思考
小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