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结膀胱癌有哪些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对尿液离心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红细胞,以判断血尿的存在。此为诊断隐性血尿的唯一办法,简单易行,利用此方法可发现早期膀胱癌,也可作为膀胱癌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 2、尿脱落细胞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又无创伤的膀胱癌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膀胱癌病人约85%尿脱落细胞检查可呈阳性。 3、X线造影检查:通过造影可了解膀胱充盈情况和肿瘤浸润的范围、深度。结合肾盂和输尿管造影可了解是否肾积水、输尿管浸润及浸润的程度等。 4、膀胱镜:可以直接看到膀胱癌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状、有无蒂、浸润范围,是否合并出血。 5、B超检查:通过使膀胱充盈、膀胱壁粘膜充分伸展,B超可以测量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粘膜浸润的程度。如果是经直肠超声扫描,则能显示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的畸形和突入膀胱腔的肿块回声,可依此确定膀胱癌的范围。 6、CT检查:当膀胱癌组织向腔内或壁外生长及出现转移时,CT成像可充分显示其形状、大小,准确率在80%左右。此表现对膀胱癌的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专家为我们介绍 膀胱癌的检查方法经过膀胱癌的检查,确诊为膀胱癌之后,不要慌张,关键还是早期诊断,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最后衷心的祝您健康幸福!
2. 肾,膀胱,输尿管,大小肠一起看,能做什么检查
影像学检查的话一起检查你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成像,但这样检查的效果不会很令人满意。最好是对肾脏进行B超检查,并做肾功和尿检,看尿蛋白和肌苷是不是正常,小肠和膀胱,尿道检查则最好采用内窥镜检查,并结合生化和病理学检查。
3. 查膀胱和肾是做B超好还是做CT好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检查膀胱和肾脏,建议彩超检查就可以了,有问题再结合CT检查。。
4. 怀疑自己有肾病时要做哪些检查
正确的采尿方法,宜采中段尿,女性患者,将聚积在会阴部的污物清洗乾净,如月经期间宜采取导尿方法或延后检查:男性患者如有包皮,应清洗乾净后取尿。 ●蛋白尿 1) 24小时小便收集总量,如果排出的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就被认为有蛋白尿。 2) 单次小便收集应以清晨未作活动前的小便作检查,这样就可以排除长期站立、剧烈运动、发烧等暂时性蛋白尿的可能。如果蛋白尿持续出现,表示肾脏有问题,应再作进一步检查。 ●血尿 顾名思义就是小便中有血,为肾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尿中有红细胞表示炎症或出血之可能,但红细胞由何处而来,尚需鉴别。对于老年人及无痛性血尿,切莫忽略了肿瘤之可能性。 ●脓尿 当泌尿系统有感染时,尿中有多量白细胞与脓细胞,会出现脓尿,小便呈混浊状,常伴有频尿,小便灼热感;妇女的白带,当尿液放置太多细菌滋生,尿液也会浊状,应加以鉴别。 2. 抽血检查: 一般检查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是尿毒素的一种,它和蛋白质的代谢,肠胃道的出血有关,并不一定表示肾脏病的严重程度,要正确评估肾功能,应作肌酐及其廓清率(CCr)检查。 3.腹部X光检查:此为最基本之肾脏X光检查,不须显影剂,对病人无危险性,一张好的平面腹部X光片,大致可看出两侧肾脏的位置、大小、形状,是否有结石。 4. 静脉注射尿路造影检查:利用不显影的染剂由静脉注入体内,而显现出肾脏、输尿管及肪胱之形态、位置、是肾脏检查中最有价值之方法之一。 5. 膀胱镜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膀胱镜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对于泌尿系统出血及膀胱内炎症、肿瘤均有直接之诊断。 6. 血管摄影检查:一般只限于血尿而原因不明或怀疑有恶性肿瘤时方行之。 7. 超声波检查:利用超声波在肾脏的回音所形成的影像,可以发现肾脏外型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变化。 8. CT检查:利用一种最新的放射线仪器,可以看见肾脏的位置大小,同时更可以将肿瘤、脓包、结石、水包、水肾的大小等,清晰地显现出来,但费用昂贵。 9. 肾活检:这是最直接的肾脏病检查,不论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在病理下皆能一目了然,尤其在超声波直视下做肾活检其安全性更高
5. 确诊膀胱炎有哪些检查方法
确诊膀胱炎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CT表现、尿路造影、B超表现、MR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确诊膀胱炎的检查方法有:1、X线检查:如果怀疑有肾脏感染或其他泌尿生殖道异常,这时须作X线检查。对变形杆菌感染的患者,如治疗效果差或根本无疗效者,应作X线检查,确定是否合并有尿路结石。
2、CT表现:慢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广泛不规则增厚、膀胱缩小和内外缘不光滑,坏疽性膀胱炎还可见膀胱内气体、盆腔内炎性渗出液。
3、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4、B超表现:膀胱腔缩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5、MR表现: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号不均,以低信号为主。
6、实验室检查:血像正常,或有白细胞轻度升高。尿液分析常有脓尿或菌尿,有时可发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没有其它泌尿系疾病,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均正常。
6. 膀胱镜检查术的检查步骤
1.器械准备取出消毒好的窥镜和各种器械,用无菌盐水洗净窥镜上的消毒溶液。检查窥镜目镜和物镜是否清晰,调节镜灯高度,在镜鞘外面涂以灭菌甘油以利滑润。液体石蜡在盐水中会形成油珠,使视野不清,影响检查,不可使用。预先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输尿管插管窥镜备用。
2.插入膀胱镜男性病人在插膀胱镜前,探查尿道是否正常或有无狭窄,然后换用窥镜慢慢沿尿道前壁推至尿道膜部,遇有阻力时,可稍待片刻,等尿道括约肌松弛即能顺利进入膀胱。插入时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损伤尿道,形成假道。女性病人容易插入,但应注意窥镜不得插入过深,以免损伤膀胱。如所有为凹型镜鞘,需将膀胱镜旋转180°。
3.检查膀胱、输尿管插管窥镜插入膀胱后,将镜芯抽出,测定残余尿量。如尿液混浊(严重血尿、脓尿或乳糜尿),应反复冲洗至回液清晰后,换入检查窥镜。将生理盐水灌入膀胱,使其逐渐充盈,以不引起病人有膀胱胀感为度(一般约为300ml)。将窥镜缓慢向外抽出,看到膀胱颈缘为止。在膀胱颈缘的两下角处将窥镜推入2~3cm,即可看到输尿管间嵴。在时钟5点到7点的方位、输尿管间嵴的两端,可找到两侧输尿管口。如细心观察,可见管口有蠕动排尿、排血或排乳糜现象。最后,应系统、全面、由深至浅地检查全部膀胱,以免遗漏。
如需作输尿管插管,应调换输尿管插管窥镜,将4~6号输尿管导管插入输尿管口,直至肾盂,一般深达25~27cm。输尿管后端应做记号,以辨别左右。如输尿管口有炎症充血不能辨清时,可静脉注入靛胭脂溶液,利用输尿管口排蓝引导插管。
膀胱镜检查以及输尿管导管插完以后,将输尿管导管再插入膀胱一段,然后退出膀胱镜,用胶布将输尿管导管固定于外阴,以免脱出。膀胱内操作动作必须轻柔,检查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4.尿液检查收集输尿管导管导出的尿作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可作细菌检查和培养。当由导管持续滴尿较快,如用注射器自导管吸尿,一次可吸出10~20ml以上时,应怀疑有肾盂积水。
5.肾功能检查如在膀胱镜检查中未作靛胭脂试验而又需作分侧肾功能检查时,应按规定剂量静脉注射酚红或靛胭脂,分别观察两侧肾盂导出的尿内出现颜色时间和浓缩时间。
6.逆行肾盂造影将输尿管导管连接注射器,注入造影剂进行肾盂造影,常用造影剂为12.5%碘化钠溶液,每侧注入5~10ml,注入应缓慢而不可用力,病人有腰痛时应立即停止并维持压力。
7. 膀胱炎怎么检查
膀胱炎是一种女性高发尿道炎疾病,膀胱炎的发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不治疗可能引起其它器官的感染。那么膀胱炎怎么检查呢?下面我为你介绍。
1、急性膀胱炎:根据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
2、慢性膀胱炎:查明致病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寻找引起感染持续或复发的原因。
3、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4、B超表现:膀胱腔缩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5、CT表现:慢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广泛不规则增厚、膀胱缩小和内外缘不光滑,坏疽性膀胱炎还可见膀胱内气体、盆腔内炎性渗出液。
6、MR表现: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号不均,以低信号为主。
7、实验室检查:血像正常,或有白细胞轻度升高。尿液分析常有脓尿或菌尿,有时可发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8、X线检查:如果怀疑有肾脏感染或其他泌尿生殖道异常,这时须作X线检查。
9、器械检查:出血明显时,须作膀胱镜检查,但必须在感染急性期后或在感染得到充分治疗后进行。
1、急性膀胱炎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品,热水坐浴可减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给以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2、抗感染药物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剂量要足、要长,一般要应用至症状消退、尿陈规正常后再连续使用1至2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随时调整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期早日达到彻底治疗,以防复发。
1、尿道口附近是否有感染病灶存在,如盆腔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肛周炎、前列腺炎等,找到病灶后应及时彻底治疗。
2、做B超、腹平片、泌尿系统上行或下行造影、CT、膀胱镜检查等,看是否有尿路梗阻存在,如结石、肿瘤、膀胱颈狭窄、膀胱颈硬化、前列腺增生、尿道返流等。
3、经抗生素治疗后疗效仍不佳的患者,应对其他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进行检查,再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
4、有无全身性疾病存在,如糖尿病、结核病、重症肝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结肠炎、肿瘤、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如有以上疾病应同时给予治疗。
5、尽量避免导尿、尿路器械性检查,因为这些检查容易造成感染。
1、间质性膀胱炎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状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
2、腺性膀胱炎
膀胱粘膜水肿,其中有腺样结构增生,并有许多炎症细胞浸润。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并需去除发病因素。
3、气性膀胱炎
少见。常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由于在膀胱壁内葡萄糖被细菌(变形杆菌)侵入后而有发酵导致粘膜的气性外形。抗菌药物治疗后气体即消失。
4、坏疽性膀胱炎
这是膀胱损伤的一少见结果。严重感染时可见膀胱壁脓肿与坏死。
5、化学性膀胱炎
静脉注射环磷酸胺可使该药物代谢产物在肝内形成从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严重的膀胱炎。
1、导致膀胱纤维化
使膀胱容量减少,造成输尿管回流,导致肾水肿与肾脏发炎,甚至肾脏坏死和尿毒症。
2、导致尿毒症
贻误病情,可能发展成肾炎、肾盂肾炎,进而导致尿毒症,严重可能危害男人的生命。
3、导致结核病
有结核病史,经过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尿沉渣异常,就是膀胱炎导致肾结核的重要征兆。
4、血尿
肉眼可以看到血尿时要警觉,这是膀胱癌独特的排尿异常信号,约85%的膀胱癌是因膀胱炎而诱发。
8. 膀胱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膀胱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疾病,对于膀胱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检查来进行明确。
首先是需要先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血尿、小腹部疼痛、寒颤、高热等表现。如果有以上症状的一种或者多种,需要考虑膀胱炎可能性。这种情况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常做的检查有尿常规、血常规、彩超、CT、尿液的培养及药敏检查、膀胱镜检查等项目。检查的目的除了明确诊断外,对于用药治疗也有指导性的作用。
尿常规检查会发现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必要时做细菌学检查,明确导致膀胱炎的致病菌以及敏感药物,这样可以根据检查结果来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彩超以及CT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壁出现毛糙、增厚等炎症改变。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尿常规没有异常改变,但是患者症状明显,CT检查发现膀胱壁有异常增厚或者包块,必要时需要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因为有一种特殊的膀胱炎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腺性膀胱炎,这种类型的膀胱炎需要通膀胱镜检查来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