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机械工程学科实力雄厚,人才辈出,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学习或执教。学院现有教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留学回国教师40多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群体。该学科十分重视机械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与精度、计算机辅助制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流体传动与自动变速技术、微小机械与压电驱动技术、工程机器人、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等方向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以及部委、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有众多项目用于生产实际,创造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外几十所大学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考察、参加学术会议、讲学、进修和学习,并邀请国外着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和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工程软件专业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多名,硕士研究生470多名,博士研究生180余名,工程硕士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300余名。
Ⅱ 考研吉大化学系都考什么科目
吉林大学化学系随着研究方向的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
吉林大学的研究方向和其所包含的专业课:
1、高分子专业:高分子,综合化学。
2、有机专业:有机,综合化学。
3、物化专业:物化,综合化学。
4、分析专业:分析,综合化学。
5、无机专业:无机,综合化学。
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近代结构分析方法吉林大学扩展阅读:
化学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推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理论,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化学专业
Ⅲ 应用化学专业考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难度大吗两个专业的关系大吗全国哪些大学高分子较好
考研就是4门课,专业课、英语,数学,政治
跨专业考试其实就是专业课不一样,而且你是由应用化学专业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专业课可以报考有机化学或物理化学,我想你本科一定学过这两门课,因此你所谓的跨专业对你来说就不是问题,跨专业真正的问题在于复试阶段,这时面试老师可能问一些专业方面基础的东西,面试时你可以看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
上研时开的课各专业除了专业必修课不同之外,其他课都是自己选修的或老板指定的。
我觉得学校排名比专业排名更重要,比方说清华很烂的专业也一样好找工作,除非专业排名第一或第二。
高分子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有 清华、上交,哈工大,西工大,川大,北航,浙大,复旦
推荐你报考上海交大或复旦,学校排名很好 而且专业也不错
哈工大,西工大,川大,北航虽然专业很强,可是学校名气不怎么样,
还给你一个参考,上研时一般是老板(我们在学校都这么称呼自己的导师)申请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课题,并不是说高分子专业就一定做高分子,他也有可能做其他方向的课题,因此在选导师时一定要对所选的导师最近几年从事的课题方向有个了解,我以前是学应用化学的,不过上研的时候做的却是高分子材料。
专业好不好就业与学校名气有很大关系,我个人觉得学高分子专业可能就业面更宽一些,薪水与工作地点是有关的,你想要高工资就建议你去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因此强烈建议你报考上海的那两学校,觉得有难度的话,哈工大,西工大,北航也不错,毕业后大多都是去研究所
Ⅳ 没有现代分析仪器之前是如何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
红外光谱分析(infrared spectra analysis指的是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分子进行的分析和鉴定。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
Ⅳ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量子假说与物理学界几百年来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直接矛盾,因此量子理论出现后,许多物理学家不予接受。普朗克本人也十分动摇,后悔当初的大胆举动,甚至放弃了量子论继续用能量的连续变化来解决辐射的问题。但是,历史已经将量子论推上了物理学新纪元的开路先锋的位置,量子论的发展已是锐不可挡。
第一个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其它问题上的是爱因斯坦。他建立了光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中出现的新现象。光量子论的提出使光的性质的历史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牛顿以来,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此起彼伏,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它们均反映了光的本质的一个侧面:光有时表现出波动性,有时表现出粒子性,但它既非经典的粒子也非经典的波,这就是光的波粒二重性。主要由于爱因斯坦的工作,使量子论在提出之后的最初十年里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即电子围绕一个位于原子中心的微小但质量很大的核,即原子核的周围运动。在此后的20年中,物理学的大量研究集中在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上。这项工作创立了微观世界的新理论,量子物理,并为量子理论应用于宏观物体奠定了基础。但是原子中心微小的原子核仍然是个谜。
原子核是微观世界中的重要层次,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探索原子核奥秘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原子量子理论被提出后不久,物理学家开始探讨原子中微小的质量核--原子核。在原子中,正电原子核在静态条件下吸引负电子。但是什么使原子核本身能聚合在一起呢?原子核包含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排斥力,而且质子彼此排斥(不带电的中子没有这种排斥力)。使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并且克服侄子间排斥力的是一种新的强大的力,它只在原子核内部起作用。原子弹的巨大能量就来自这种强大的核力。原子核和核力性质的研究对20世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放射现象、同位素、核反应、裂变、聚变、原子能、核武器和核药物都是核物理学的副产品。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首次将量子假设应用到原子中,并对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作出了解释。他认为,电子只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绕核运行。在这些轨道上运行时并不发射能量,只当它从一个较高能量的轨道向一个较低轨道跃迁时才发射辐射,反之吸收辐射。这个理论不仅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解决了原子的稳定性问题,而且用于氢原子时与光谱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因此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震动。玻尔指导了19世纪20到年代的物理学家理解量子理论听起来自相矛盾的基本结构,他实际上既是这种理论的“助产师”又是护士。
玻尔的量子化原子结构明显违背古典理论,同样招致了许多科学家的不满。但它在解释光谱分布的经验规律方面意外地成功,使它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过玻尔的理论只能用于解决氢原子这样比较简单的情形,对于多电子的原子光谱便无法解释。旧量子论面临着危机,但不久就被突破。在这方面首先取得突破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他在大学时专业学的是历史,但他的哥哥是研究X射线的着名物理学家。受他的影响,德布罗意大学毕业后改学物理,与兄长一起研究X射线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问题。经过长期思考,德布罗意突然意识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应该推广到一切物质粒子,特别是光子。1923年9月到10月,他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提出了电子也是一种波的理论,并引入了“驻波”的概念描述电子在原子中呈非辐射的静止状态。驻波与在湖面上或线上移动的行波相对,吉它琴弦上的振动就是一种驻波。这样就可以用波函数的形式描绘出电子的位置。不过它给出的不是我们熟悉的确定的量,而是统计上的“分布概率”,它很好地反映了电子在空间的分布和运行状况。德布罗意还预言电子束在穿过小孔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1924年,他写出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更系统地阐述了物质波理论,爱因斯坦对此十分赞赏。不出几年,实验物理学家真的观测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的存在。
沿着物质波概念继续前进并创立了波动力学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他从爱因斯坦的一篇论文中得知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后立刻接受了这个观点。他提出,粒子不过是波动辐射上的泡沫。1925年,他推出了一个相对论的波动方程,但与实验结果不完全吻合。1926年,他改而处理非相对论的电子问题,得出的波动方程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1925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森伯格写出了一篇名为《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重新解释》的论文,创立了解决量子波动理论的矩阵方法。玻尔理论中的电子轨道、运行周期这样古典的然而是不可测量的概念被辐射频率和强度所代替。经过海森伯格和英国一位年轻的科学家狄喇克的共同努力,矩阵力学逐渐成为一个概念完整、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
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各自的支持者们一度争论不休,指责对方的理论有缺陷。到了1926年,薛定谔发现这两种理论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双方才消除了敌意。从此这两大理论合称量子力学,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由于更易于掌握而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Ⅵ 各高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排名大概怎么样啊
08020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专业实验: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
【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
【辽宁省】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
【吉林省】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江苏省】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湖北省】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
【湖南省】中南林学院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华大学、株洲工学院、茂名学院、中山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工学院
【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学院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量子与统计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专业实验:材料结构显微分析、近代仪器分析方法、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工艺实验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市】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大学
【河北省】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山西省】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辽宁省】东北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程学院、温州师范学院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省】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
【山东省】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焦作工学院、中原工学院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学院
【广东省】深圳大学、暨南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海南省】海南大学
【重庆市】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工学院
【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
【青海省】青海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080206W复合材料与工程
主要课程:数学、力学和计算机基础、复合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分析与评价、复合材料植被与工艺、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结构设计、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化工、能源等复合材料与工程的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分布院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
080208W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宝石学、美术基础、材料科学导论、机械制图、宝石仪器与宝石鉴定、首饰设计及效果图、首饰制作工艺学、宝石切磨工艺学、材料工艺原理与设备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地质学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经济专业、商贸专业。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宝玉石的鉴定和商贸经营管理、首饰设计和加工制作及其管理,初步进行材料研究开发等相关工作。
分布院校:
【河北省】石家庄经济学院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
080209W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物理冶金基础、粉体工程、粉体固结原理与技术、纳米材料学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军工及其他产业部门从事纳米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军用新材料等新型粉体材料的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教学、管理等工作。
分布院校:
【湖南省】中南大学
080210W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分布院校: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
080211W稀土工程
主要课程:稀土材料与应用、稀土元素化学、稀土分离科学与工程、稀土火法冶金、冶金化工设备、金属学、稀土工程设计原理、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在稀土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金属进出口公司、材料与冶金企业、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化工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与经营、工程设计与生产。
分布院校:
【江西省】南方冶金学院
Ⅶ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办学优势) ●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智能规划与自动推理、约束程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软件开发工作。
○主要成果: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两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不间断地承担过近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研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项、横向软件开发项目4项。承担《人工智能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和《离散数学》等本科生课程,其中《离散数学》为国家精品课程。
●软件形式化
○主要研究内容:软件形式化方法、语义网、程序分析技术、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与实现技术、移动代码安全、并发语义、软件检查等。
○主要成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协作项目3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着学术着作13部。承担研究生课程《形式语义学》、《程序分析》,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双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双语)》。《编译原理(双语)》课程被评为吉林大学精品课、吉林省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获得三项省级奖励。由博士生导师张长海教授主讲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组件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维护和软件设计改进方法、软件演化方法和软件自动化技术、软件重构方法和技术、软件测试、面向方面的编程技术、基于移动代理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环境和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等。
○主要成果:研究组成员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数据库与web智能
○主要研究内容:数据库理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与Web挖掘、网络搜索引擎。
○主要成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Petri网的主动型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1997-1999)”、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第二代网络搜索引擎的研制(2000-200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增量性质的移动式主题爬行系统(2004-2006)”。在国际会议和《软件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结构检索论文9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着4部。获得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5项。
●数据库与智能网络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高维、海量数据的智能处理理论,数据挖掘基础理论与应用,Internet组播路由技术,并行程序设计,并行工程与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与设计。
○主要成果:承担国家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其它科研项目几十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多项省部级其它奖项。又在各种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数十篇的论文。 ●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与技术;多专家系统协作技术;贝叶斯网推理和学习;异构知识表示的相互转换;知识库求精和知识库一致性检测等。
○主要成果:承担多项国家863项目,利用包括专家系统等多种技术开展面向农业信息化领域应用研究,开发了二十多个农业实用ES,并持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97至04年,增收节支约22.3亿元。研究工作先后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DAI、MAS、智能Agent和移动Agent
○主要研究内容:DAI与多Agent系统主要包括:复杂任务求解方法;Agent感知方法;Agent规划方法;DAI规划识别、生成、优化方法;Agent派生与回收、动态组装方法;动态DAI体系结构模型。面向Agent程序设计主要包括:智能Agent体系结构、逻辑理论、程序设计方法和语言及多Agent协商方法。移动Agent技术主要包括: 移动Agent系统体系结构、理论模型、迁移规划、通信和安全。
○主要成果:自1984年开始,完成国家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提出了基于BDI组件式智能Agent模板结构模型。提出了扩展合同网协商模型ECNNM。提出了支持Agent通信和协商有分支时序结构的一阶多模态逻辑。提出基于模板模型、扩展BDI逻辑、支持多Agent协商模型ECNNM的Agent程序设计语言NOAPL。基于上述成果研制了“开放、自适应、分布式多Agent协作系统工具COT”,用COT开发了多ES石油测井解释系统。还提出了移动Agent系统模板结构、基于环境演算的移动Agent系统形式化模型、迁移规划模型、可靠性通信模型和通信性能优化模型,面向网络管理的安全模型和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模型,并将移动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和电子商务领域。
●时空信息表示和推理
○主要研究内容: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时空推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该院的时空推理研究始自1996年,覆盖了很多研究方面,并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农业等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时空逻辑、时空代数、时空本体、时空数据挖掘、时空数据库、移动对象数据库等。获得了基金资助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等。
○主要成果:对区域连接演算进行了混合维扩展,并应用于定性空间遮蔽关系表示;提出了处理时空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粒度模型,并分别应用于GIS、空间数据挖掘和时空数据库;处理综合时空信息的模型;定性空间查询语言和时空查询语言;改进的公路网移动对象模型;栅格数据模型下模糊区域的拓扑关系分析。基于上述研究,独立开发了支持时空推理的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GIS和多个农业应用系统,使测土施肥真正成为可能。共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0余篇,SCI索引7篇,EI索引15篇。
●基于粗糙集和格机的数据挖掘
○主要研究内容: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难以应付越来越多的数据。为使人们能理解并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以数据挖掘为研究背景,该院展开了以基于格机和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为主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当时的格机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研究格机的标注与其分类特性;研究增量式格机的标注与其分类特性,给出增量式格机的严格形式化定义;面向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研究基于格机理论的数据约简方法和分类方法。研究粗糙集理论公理组的极小化问题;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法和数据约简方法;研究基于格机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方法。
○主要成果:学院在基于格机和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扩展了格机的等标注的思想,提出了交集标注的概念,用以解决多类别决策问题;将上述思想并应用于文本数据的多类别决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除了粗糙集公理组中隐含着的冗余性, 得到了更为精练的两组粗糙集公理, 并证明了它们的可靠性; 定义了极小粗糙集公理组概念, 并证明了给出的两组粗集公理是极小的;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和数据约简方面,提出了基于信息熵和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算法、基于特征矩阵的最小约简算法、增量式规则提取方法。
●计算智能
○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智能所涉足的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相关理论、模型和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方法在机器味觉和嗅觉、图象处理、商务智能、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识别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要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863”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多篇,SCI引用26次,被EI收录40多篇,被国内核心刊物引用116次;出版学术着作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版权4项。
●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媒体
○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绘画与动画,计算机动漫技术与应用,基于点的造型与绘制、几何造型中曲面拼接的基础理论和算法、分形的计算机生成,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眼底三维图象组建和医学图像处理,图象超分辨率和图象配准,流媒体压缩、编码、解码及代理缓存技术,三维模型检索系统中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平台系统的开发,基于聚类分析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分析与组织等。
○主要成果: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展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媒体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多年来承担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2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
○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有数字水印技术、图像检索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基于图像的3维重建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和应用研究,主要有虚拟环境的模拟、自然景物的模拟、碰撞检测技术等;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的研究,基于约束的几何模型研究,多媒体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25篇,ISTP 收录 30多篇。出版教材3部。
●智能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相关理论、模型、算法,DNA计算,量子计算,人工免疫算法,群体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基于计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学中的相关理论与算法,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基因表达数据分析,药物成份分析,以及智能计算方法在组合优化、数据挖掘、超声电机控制、微机电系统建模、金融时间序列预测、模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主要成果:自2001年起承担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50余篇。
●移动通信与网络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移动IP技术、移动计算网络理论、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包括移动IP网络中的QoS管理、流量工程、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安全理论与技术、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技术以及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与接口、网络设备、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协议的实现。
○主要成果: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以及多项工业界委托项目,获省部级奖3次。主持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主编)8本。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网络化嵌入式系统与安全、网络化控制技术与实时信号传输、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故障自诊断与容错技术、普适计算、智能控制、光电混合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与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成果:完成863项目、“攻关”项目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8部。●计算机空间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方面的集成的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研究油田多维信息和数字地球信息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压缩传输技术、智能化搜索算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空间数据的建模和模拟,3S集成理论与方法,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
○主要成果:获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着3部。 ●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机群操作系统及在分布并行计算和服务器群方面的应用;网格计算;网络安全;因特网技术及在IP电话、VPN、电子商务/政务等方面的应用。
○主要成果: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若干工业界委托项目。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吉林省杰出青年项目1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项。专着9部,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次,包括原电子部特等奖1次、原国家教委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3次, 吉林省二等奖1次,吉林省三等奖2次。机群操作系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因特网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信息安全
是中国最早进行PKI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单位之一,在PKI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居国内领先行列。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加密技术和黑客技术的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研究;基于公共密钥和专用密钥的加密技术。
○主要成果: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统计数据,吉林大学研制的“数字证书认证系统SRQ05”在国内占有率已经达到70%以上。承建的“福建省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暨SRQ05电子证书认证系统”获得国家密码科技进步一等奖。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协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典型应用包括基于工作流的协作工作框架、通信网络网络性能协同监测系统及协作作战指挥系统等。
○主要成果: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项,国防科工委项目1项,省重大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企业联合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6篇,EI检索5篇。撰写教材和专着7部。获专利1项。
●通信软件与协议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电信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控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控制环境后的网络智能理论和软件技术;电信通信网环境中的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提供、可重配置网络和可视化;网络管理智能化;以IP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和关键技术等。
○主要成果:完成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0余项及多项横向课题。其中部级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累计完成科研经费近千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软件一等奖和吉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着书2部。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10篇、ISTP论文2篇。 ●生物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计算生物学与生物特征识别,主要包括基于计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学中的相关理论与算法,生物数据中的数据挖掘算法,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基因表达数据分析,药物成份分析,以及基于小波理论、粗集理论、模糊神经网络和具有混合进化机制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与应用等。
○主要成果:承担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50余篇。
●生物信息识别与信息安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一些基于虹膜、指纹、人像生物特征识别的相关理论、技术、算法与系统,以及基于生物特征与水印相融合的信息安全技术。
○主要成果:自2001年起,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25篇。
Ⅷ 吉林大学机械专业怎么样
吉林大学机械专业还是不错的。机械专业属于属于吉林大学重点学科,且学校属于211/985名校,师资力量非常雄厚。
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吉林大学
Ⅸ 吉林大学有哪些知名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吉大在校学生举手答题!
吉大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499人,其中教授212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384人,有不少教授的课值得去听。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Ⅹ 近代之truss结构
结构的分类大体是按历史发展划分的。人类最早建造的结构是房屋和桥梁,基本形式是杆件的集合,称为“杆系”。在结构力学中,把早期的杆系称为“桁架”(Truss),即假设节点为理想铰链,这使结构分析得以简化。但理想铰链的假设对有些节点并不适合,所以在1880年由H. Manderla作出了第一篇刚性节点假设的论文,从此以后,杆系又可以当作“刚架”(Frame)加以分析。大约在1950年以前,结构力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杆系,而对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的板壳结构如大教堂的穹顶等,却未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大量使用薄壁加筋结构,为了分析这一类航空薄壁加筋壳,出现了“薄壁构造结构力学”。其中,对薄板和薄壳采用了特殊的纯剪假设进行简化,从而使实际计算成为可能。但是,仅当薄板和薄壳的厚度很小时,纯剪假设才可以用;厚度稍大时,必须回到严格的板、壳弯曲理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有限元”方法的问世,使得这种回归顺理成章。今天,用有限元方法结合板、壳弯曲理论对板、壳、加筋板、加筋壳作精确计算,已经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