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指点节奏训练方法

指点节奏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18 21:53:53

1.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篇1

01、节奏型的练习

带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奏的内心感受意识。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附点节奏型常常在音乐中出现,如:× ×.、× ×.等。对附点的时值,我们往往会忽略,常常在附点时值未延续够的情况下就停止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没延续够时值就停止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后附点节奏型在音乐中的特点,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附点的时值延续够。

在连音的练习中,连音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内显出它的特别。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内均匀的分配音长,同时它与其他节奏的连接上应多加注意。

02、节奏感的练习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如:用节拍器来进行数拍练习。先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一拍三个音,一拍四个音地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练习,然后自己数着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练习。这样容易让均衡的.节拍感觉牢固在心中,能够有一个内心的均衡速度和节拍意识,这是开展节奏感训练的基础,它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前期铺垫。

节奏感的训练也可以加入朗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慢慢的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的念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学方法的改革。今天,我们的教育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要会“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而听觉记忆具有广泛的含义,听觉记忆是发展记忆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记忆心理准备是影响听觉记忆的重要因素。

1节奏概述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出现的形式要素,又是音乐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现要素,与其它的音乐要素相比,节奏是“涉及了音乐中有关‘时间’方面的所有因素,以区别于音乐有关音高的那一方面”。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中,对时间要素的表达和感知,对节奏的认识,有不同层面。狭义上理解,它仅仅是发音点的长短与组合,是有关具体形态的问题,但就实际音乐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作品而言,节奏并非是孤立的,它和速度、时值、节拍、重音、小节等音乐中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音型组合过程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重音安排而造成不同的节拍效果。广义上的节奏还将涉及音乐作品时段,即:“句法”或“曲式结构”的划分,比例与平衡问题。

2节奏听记的训练方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划分,正如李重光所说:“不管多复杂的节奏,细分之后,都是由最简单的2:1的关系组成”。也就是均等接受前半拍和后半拍,每半拍一个音,这个节奏看起来十分简单,似乎每个人都会做,但要把它准确并真正掌握了并不容易。很多人就是因为认为它简单,而不认真训练,因此,没有打下一个巩固的,准确的基础,当进入复杂的节奏训练时就无法掌握了。只要掌握好“2:1”的基本关系,对于一切属于基本划分的节奏型的练习,均可作到触类旁通。比如:切分节奏,这是一般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一种节奏,其实只要能唱准一拍每两个八分音符,切分节奏不过是把中间的两个八分音符连结起来而已。大切分(即两拍之内的切分节奏)掌握了,其中的八分音符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就又可以掌握更为复杂的切分节奏。如2/4 X XX | X X X | X X | XX XX |X ― ‖。

再比如:附点音符。往往有些学生对附点音符掌握的不够准确,附点不是唱长了就是唱短了,附点后面出现的那个音符不是出现的早就是晚。在训练时应将那个附点当成一个音符来训练,并将其划分在2:1的比例中,如附点四分音符,在2/4拍中可先写成 X XX , 然后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如果读不准,可将第二拍的第一个音读成a,即X XX , 然后,将a轻轻读,变为X X。

另外,不管多复杂的基本划分的节奏,将其单位拍时值增大,也就是将拍子细分的训练方法都可以变成十分简单的节奏。对所学的基本节奏型,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模仿。基本节奏及其变体是纷繁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掌握其最基本的一些节奏型,那么任由其颠倒,分裂以及加入附点、休止符或延音线,所派生的复杂节奏型,也就能一通百通,迎刃而解。

3培养节奏感

节奏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了准确地表达音乐情绪。而这种音乐情绪的表达恰恰是在对节奏的实际训练中对节奏产生的感觉,即所说的”节奏感”,我们通常所说某人节奏感好,主要是指这个人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节奏律动,并能够保持这种符合音乐节拍律动规律的速度贯穿全曲。

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合关系。在组成音乐的时间因素中,节奏、节拍和速度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做起。节奏是以拍为单位来实现的,速度感就是拍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拍速匀整的能力。保持稳定这点重要,即不越来越快,也不越来越慢,更不忽快忽慢,这就是最基本的拍感。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一定要挥拍子(国外的训练中也有拍腿、跺脚和捻指等击拍方式),使学生用正确的拍感作为衡量节奏的标准。

然而,拍感的训练又是和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节奏越复杂,拍感的稳定性难度也越高。因此,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在内心听觉上有一个稳定的、有把握的拍感,才不至于在复杂和多声关系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中间,抓住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拍子的作品,都是以强拍,即节拍重音来划分小节的,这就是节拍重音感觉,如果把节奏重音和节拍重音搞错了,小节就会划错,就面目全非了。

音乐节奏的训练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再到感性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理论的过程,它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

2. 钢琴节奏训练方法

钢琴节奏训练方法

一、唱谱练习

唱谱是许多学弹钢琴的人都是会的一个专业技能,可是如何合理的唱谱,一般电子琴发烧友非常容易忽视。唱谱子,是必须 唱的情况下唱出节奏的。举个事例:唱卡农的乐谱,本来的开始的乐谱是:mi re do xi la so la xi 。恰当的唱谱方法为:mi 2 re 2 do 2 xi 2 la 2 so 2 la 2 xi 2。这一2便是两拍的含义。便是mi弹奏两拍,re弹奏两拍。再举一个事例:月亮意味着我心。开始的原曲是:so mi re so mi 。恰当的唱谱方法是:so 2 mi re do mi 234。便是so 两拍, mi弹奏4拍。这也是唱谱的合理方法。

三、日常生活音乐练习

实际上日常生活到处都充满了节奏。前提条件是必须 人们有一颗很敏锐的耳朵里面可以听见。例如平常闹钟的声音,听着闹铃表针的时长寻找节奏。再例如平常看视频的过程中听见一段音乐,试着去体会这首歌乐曲是哪样的节奏,球拍是啥。仅有多听听,才可以多感受。

3. 如何训练好的节奏感

想要有好的节奏感,就需要拍感准,也就是能准确掌握每拍的时值。

匀速的道理不难理解,如果有的学生需要提高拍感,建议做以下练习:

(1)单手握小棍,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轻重音,即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打四下,均匀再打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

(3)指点节奏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

由于节奏的用途是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

节奏感的表现含义:

节奏感,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强偌关系的特殊强弱关系来。同时做到这几点不是很容易,但是这几点又是互相制约,同时进步的,节拍是在心里的,每个人都有所谓“节奏感”,不过根据练习与感觉,节奏感是可以训练提升的。

4. 如何提高节奏感

1、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先要找出自己为什么没有节奏感,是跟不上拍子呢?还是对拍子没有任何感觉,对症才能下药,要找出这个方法很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听的歌,听多了当然就想唱,在你唱的过程中,让朋友帮忙听下到底是唱歌跟不上拍子导致没有节奏感还是完全无法融入拍子导致的,在一般的通俗唱法中,拍子是很容易找到的,唱歌时跟不上拍子也自然很容易发现了。

2、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

多听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不要着急,每天坚持听,久而久之总会有点乐感。聆听是一种享受,节奏感也是需要培养。推荐听流行音乐,因为这类音乐节奏感来得更快,也更容易让人融入其中。

3、练习用手打拍子

提升节奏感,可以给自己放些音乐时,同时自己用手试着打拍子。一定要仔细聆听歌词中每一句重音的落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句重音的落点都是一个拍子的关键,因为用手跟着音乐打拍子的话也会弥补唱歌不好听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节奏感也慢慢变好了。

4、练习音准

音准对于节奏感来说也是关键,在想要唱歌跟上节奏的时候,音准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么在唱歌中如何提高音准呢?这个就需要多加练习了,五音不全的人也不用觉得自己没有唱歌天赋,只要每天多花时间来练习音准,就一定会有效果哦!

5、掌握好每一个唱歌技巧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于想知道在唱歌中如何训练节奏感,那么一定要掌握好唱歌的技巧!气息的运用、发声的技巧等,对于节奏感都很重要!只有每一个技巧都学到手,你就会发现你的节奏感自然就很强了。

(4)指点节奏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节奏感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强偌关系的特殊强弱关系来。同时做到这几点不是很容易,但是这几点又是互相制约,同时进步的,节拍是在心里的,每个人都有所谓“节奏感”,不过根据练习与感觉,节奏感是可以训练提升的。

参考资料:节奏感-网络

5. 节奏的训练方法

摘要 1.一.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 比如,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

6. 如何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 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通过多元智能课程,让我摸索和尝试了以下节奏训练方法: 一、 发现和理解节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二、 用语言通过歌词培养节奏感 在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后,可组织他们用语言来表现节奏。 幼儿歌曲的歌词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因此,在开始时,我选了一句歌词。 如:我是小鸡叽叽叽叽叽,我先让幼儿任意说,用不同的方式说,好多幼儿都是雷同,于是,我来做一个示范,一边说,一边用手打出节奏, 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我 是小 鸡 叽叽叽叽叽 我 是 小 鸡 叽 叽叽 叽 叽 孩子们也不约而同的跟着模仿,并露出极大的兴趣,这时,我便变换节奏,我说幼儿来打,如:1.x x x x x xx x x |; 2.x x x x x x xx x |这样, 老师和幼儿在你说我拍或我说你拍的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那么怎样用小音符把这些节奏演示出来并让幼儿感知呢?在教学中,我用小动物作比喻。如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即一个动物表示一拍,用一个四分音符来表示,用手拍出它的节奏就是 x |,一个小动物表示半拍,用一个八分音符来表示,两个小动物加在一起是一拍,用两个八分音符来表示,那么它的节奏要快一点,即 xx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幼儿不仅认识了小音符,又学会了看节奏谱打节奏。每出示一张卡片,幼儿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节奏,并能用手拍出来。我还采用“抢椅子”的游戏,让幼儿自愿组合,(每张椅子最多坐两个人),组成几组不同的节奏,通过这种形式,还可认识休止符,即椅子上没人时,就用休止符来表示。这样,又形成了许多组新节奏。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他们通过自己动手,自身参加,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三.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如在训练x x x x x x xx x 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 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x x x x xx xx x ; x x x x x xx x x ; x x x x xx x xx |等等。 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让幼儿比较分析那些儿歌和歌曲节奏与他们学过的那些节奏型相同。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打击节奏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他们听辩节奏的能力。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

7. 唱歌怎么找准节拍

一、划拍节奏

划拍,一开始用手划,接下来用眼划,最后用心划,音符从哪拍的什么地方就从哪个地方唱起,凭感觉,常听常唱,熟练了就好了。

二、掌握节奏节拍主要类型:

节奏型2拍子一直都是X X

节奏型3拍子一直都是X X X

节奏型4拍子一直都是X X X X

对于4拍子和2拍子来说差不多,就是速度慢些,一般都用在抒情歌曲上。

三、跟原唱一起唱

练习时先跟原唱一起唱,边唱边打拍子找感觉。熟练后再跟伴奏唱,注意唱时一定要匀速,如果发现慢了就唱快点在后面赶上,唱快了就慢些等到该唱的地方在唱,千万不能就一直快着或慢着下去,那会很难听的。

四、不看字幕

很多人跟伴奏时都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不是听伴奏而是看字幕。这样只能使乐感越来越差,何况看到字幕走你再张嘴本身就已经晚了。拿过一首歌首先要分清第一句是强拍进的还是弱拍进的,张嘴第一句对了就成功一半了。

(7)指点节奏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节拍训练方法

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在生理方面,它表现于心脏的跳动、行走、语言、哭泣、呼吸动作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种种心理反映和运动觉。

这一切就是人内心节奏节拍感的基础,使之进而形成音乐所特有的节奏、节拍体系。节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周期性出现的节拍重音,培养良好的律动感及节拍感,并能准确把握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特征。

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他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因此,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

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

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

8. 唱歌的节奏感 怎么练习

快速练好歌唱的嗓音指导如下:
学唱歌的时候 师父教过我一种发声的方法 嗓子是天生的,唱功是后天的 所以,嗓子不是练出来的 我把方法给你说说吧,好不好使你自己品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 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 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 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 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 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
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 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 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 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 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 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 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元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
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平时吃东西 要少吃辣的 不能吃太油腻的多喝白开水 还有像死了都要爱的我估计应该没有人能唱上去

9. 如何训练自己的节奏感。

我是个半职业Dancer,我知道舞蹈方面的节奏感是怎么培养的,我刚学的时候就会几个基础动作,但是天天听着我这个舞种的音乐来练,一星期,一个月,一季度,老没长进,就前不久过年的时候我放假回老家了2个多月没听音乐,也没跳舞...但是过年回来再跳感觉就不一样了 音乐很熟 跳舞的时候就像融入进音乐里了.....

上星期六我去参加了一次比赛 过海选了 但是 16进8被淘汰 呵呵...

所以我感觉如果是音乐的节奏感你可以听点有节奏感的音乐然后跟着音乐做点简单的动作去抓它的点 听多了 就有了

至于说话做事我也在探索中 呵呵...

不过世界时奇妙的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我想 就跟音乐的节奏感一样吧 说的多了 作的多了 经历的多了 自然也就 知道说话做事的火候了。

10. 怎样训练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一)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

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 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

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要一下子掌握这许多东西是不可能的。至于把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保持平衡.使它们内外统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节奏才能将所有这些东西组织和统一起来。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二)

要获得良好而巩固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可靠的方法,一个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义的方法——在开始用乐器练习以前,先作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 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和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以后用乐器练习时,也可运用上述方法计时,通过这种方法而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演奏的各种各样的零星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们不应强迫学生学习不必要的繁杂的技巧。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悉心研究节奏的特性,因为只有在掌握了节奏以后,才有可能扩展他以后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这一辅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影 响之下加以采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借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乐曲,学习新的技巧、或练习一首已 经基本上熟悉的乐曲(即通过视唱而对乐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时值已有明确 的概念)时,才能偶然借助于这种方法。

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 的。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儿童对于内在节奏的活的感觉。这种内在节奏和节拍所打出来的节奏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出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出的音响, 也不符合他在乐器上奏出这段音乐时的身体动作。

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配合和平衡时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阅读全文

与指点节奏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8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9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3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5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3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