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无法揭示客观规律,组织行为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套作为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要遵循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则: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⑵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科学的研究方法原则: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探究方法,反复试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⑶ 科研设计中研究方法的三原则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 、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1.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品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实验因素有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之分。所谓数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量的,如药物的剂量、药物作用的时间等,在实验中取哪些水平需要认真考虑,水平选取得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时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量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 、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光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按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⑷ 科学研究的原则怎么记
有以下几个原则:决定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等。
一、决定论原则
决定论原则即因果制约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首先要注意到行为变化是人和客观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因果制约性是十分复杂的,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性质或方式。再次,原因先于结果。虽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也常常因此而犯错误。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是可以观察的。这是指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是有目共睹、有耳共听的。其他人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也可以观察到,即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应该可以得到共证的。
②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所谓测量是指心理和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三、发展的原则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坚持儿童发展的原则非常重要。
儿童心理的发展与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的运动,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才得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等)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社会环境和教育还只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外部矛盾),它们还必须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起作用,才能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当前在心理学界对什么是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尚无一致看法,但就儿童发展过程的事实来看,儿童绝非被动消极地接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使是婴儿,很早就出现定向反射能力,能主动探索,与成人交互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母亲支配婴儿,而是母亲受婴儿的支配(如婴儿哭母亲就喂奶)。在研究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时,要特别重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儿童已有的态度和经验对其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四、教育性原则
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和以物体或动物为对象的实验不同,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人的身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否侵犯了他的个人权力或人格。特别是在做儿童心理与教育实验时,由于儿童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很善于模仿,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这就是说所使用的方法对儿童应该是道德的,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
⑸ 简述高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高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是:
第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原则。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利益和教育影响力,确保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第六: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优先原则。
首先,要重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其次,要把学风建设当作学校科学工作的生命线来抓。
⑹ 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下列哪几项。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多选题。
4、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括号。
6、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包括。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和对未来的预见性。
⑺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应在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及使用何种研究方法。
在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确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来,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于读者审核、检验;其二,可以为以后做相关课题或项目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应根据各学科,各课题的特点、性质、对象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3、应根据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功能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比如,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4、应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程度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人们从大量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特别是直接产生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知识。因此,研究方法通常是要与一定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也就是与研究内容有一致性的问题。
(7)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原则扩展阅读
研究方法分类
1、根据研究活动的特征或认识层次,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研究。
2、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战略研究方法和战术研究方法。
3、以研究方法的规则性为依据,可以分为: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
4、按方法的普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5、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⑻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⑼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和对未来的预见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
科学研究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而且观察后要积极思考,互相交流看法,并参与讨论。
⑽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科学的研究方法原则: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探究方法,反复试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