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陈鹤琴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是

陈鹤琴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2-11-16 14:18:20

1. 陈鹤琴活教育 教育内容是什么

陈鹤琴活教育的内容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活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一原则,是脱胎于杜威当年在芝加哥所主张的“做中学”,但比较杜威的主张更进了一步,不但是要在“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不断地在“做”中争取进步。

(1)陈鹤琴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扩展阅读: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2.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是什么

陈鹤琴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即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3. 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和主要观点

陈鹤琴,我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国幼教之父”。于 1923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念,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是——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

求进步;③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1)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幼儿“自

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

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

(2)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4)教育内容: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

(5)教育原则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 17 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

的,让他自己想”等,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

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1)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2)课程的结构

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是一个整体,被称为“五指活动”

(3)课程的实施

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4.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活教育是教育家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的目的论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论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教学论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

陈鹤琴教育家

5. 陈鹤琴的17条教学原则有哪些

原则一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一条是依据了儿童好游戏、好动的心理。儿童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按行为心理学说来,思想原来也是一种行动。儿童不仅喜欢动手、动脚,而且也喜欢动思想。因此,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各种教学,都不应该直接去说明种种结果,应当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求结果。陈鹤琴说:“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唯一的门径。”

原则三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这一条也是强调儿童动手去做,去亲身实践。譬如游泳,在陆地上学是没有用的。譬如烧饭,在教室里讲饭怎样煮,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原则四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心理特点。小孩子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关在屋子里就不高兴。所以,门外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的世界。探讨自然的神秘,研究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原则五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你称赞他,就高兴,你骂他就反感。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即“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旧式学校总是用消极的方法来制裁儿童,这种制裁是不会发生多大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

原则六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和原则四相同。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到野外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就可获得确实而经济的直接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儿童完全没有经验过,读了也不可能完全理会。所以,必须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现代”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死知识上去。

原则七 比较教学法

这一条教学原则的好处在于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事物,认识得格外正确,印刻得格外深切,记忆得格外持久。譬如我们要教儿童认识一只猫,最好用一只狗来比较,让儿童在对比中分化出各自的特点而加深认识。比较教学法应用的范围较广,各门学科均可应用,连做人修养也可以应用。

原则八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喜欢竞争的心理。教师可利用这种心理,去组织儿童比赛,以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学习效率。但比赛必须避免胜利者骄傲、败北者气馁两种弊病,防止不服从指挥,把竞争变成倾轧,把比赛变成妒嫉的恶果出现。比赛一般分两种:一种同别人比赛,一种同自己比赛。同别人比赛又分两种:一种是团体比赛;一种是个人比赛。同自己比赛有两种益处:一是容易得到鼓舞,不容易灰心;一是明了自己的成绩,高兴学习。

原则九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这一条原则的依据与原则五相同。即是小孩子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用激励教育法去教育儿童。积极的暗示就是一种激励教育法;它是软性的,比消极的命令要费时间精力,但其效果却非常之大。暗示可分为四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画;一种是动作。其中动作的暗示性最大。做父母、教师的应当以身作则,利用动作的暗示去教育儿童。

原则十 替代教学法

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儿童多种心理特点。

①小孩子是喜欢玩弄的,如果看见他玩脏的坏的东西,就得想法用清洁的、好的东西去代替。这是一种以物代物的方法。

②小孩子是喜画画的,如果看见他在墙壁上、地板上乱涂乱画,就得给他大的空白纸,让他在纸上去画。这是一种以建设代替破坏的方法。

③小孩子是喜欢占有的,如果儿童有你争我夺,东挪西扯的事情发生,就得给儿童相当的设备,让他们多集贝壳、邮票、钱币、昆虫等,以满足儿童的占有心。这是一种以搜集来代替争夺的方法。

④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对于孤独而没有伴侣的小孩子,就得替他找一个伴侣。若没有真的小孩子作伴侣,就得用洋娃娃或清洁的猫狗去替代。

⑤小孩子在学校里无形中会有组织,当发现他们三五成群,四五结队的做出不正常举动时,教师应当利用他们的合群心理、组织能力,把全体儿童组织起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其合群心理得到满足。这是一种以正当的组织代替不正当之活动。

⑥小孩子是喜欢游戏、喜欢赌博的。当发现他们到街上去赌抽签糖、转转糖时,教师就应当以游戏去取而代之。游戏是可以代替赌博的。

原则十一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这一条原则依据了小孩子喜欢玩耍,喜欢游戏的心理。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作活教材和活教具。譬如中国的麻将,原是一种赌具,但经改造可以变成一副活字块。又如西洋的钟型赌具,经过改造,也可成为一种算术教具。再如傀儡戏,经过改造,也可变成活动的教具。总之,大自然、大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初看起来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但仔细研究,便可变成很好的教材和教具。

原则十二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这一条原则是根据20世纪研究心理的一个大发现,即人类有个别差异。所以,新教育反对班级教学,而主张分别学习,以适应个别差异,依照各人的智力、体力、能力而发展。但分别学习,又必须分组研究、共同讨论。因为和别人讨论就有刺激,有刺激就有反应,刺激越多反应也越多。从刺激——反应的中间就可以研究出真理来。分组研究、共同讨论的方式就是集体学习,是活教育教学原则的一种方式,也使刺激和反应的程式由单轨变为复轨。让各人都有意见发表,彼此都有不同的思想,思想愈多愈复杂,就可以整理出真理来。

原则十三 教学游戏化

这一条原则依据儿童好游戏、人们均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教师把教学游戏化,把枯燥无味的认字造句,化为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就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了。但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注意给多数人活动的机会。

原则十四 教学故事化

这一条原则是从“儿童爱好故事”这一理论基础所产生出来的。故事的作用有四点:①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②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③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④故事组织的完整,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学故事化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材故事化;二是教法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是活教育的新要求。

原则十五 教师教教师

所谓教师教教师,就是举行教学演示或者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一类的组织。这是近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新趋势,不仅能够在一个学校一个城市里举行,同样可以应用“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的原则,推行到所有学校中去,对于充实教师本身、提高业务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原则十六 儿童教儿童

这一条教学原则是根据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来的,意思是让儿童来教育儿童,让儿童来指导儿童。这种办法一方面可补充教师数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因为:①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②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③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在这一原则被确定之后,陈鹤琴又提出了儿童怎样教儿童的办法。即个别儿童轮流教;各校儿童轮流教;各城市儿童轮流教;各国儿童轮流教。他希望通过“儿童互助运动”,使人类文化得到一分推动之力。可见陈鹤琴不仅着眼于本国的教育,而且也着眼于世界的文化教育。

原则十七 精密观察

这一教学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实地观察,来施行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则教学的效果,必将因此而有所增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的方法,便能增进教学的效果,即不仅能促进教学兴趣,而且儿童的人生态度,也将因此而得到健全的发展。

以上十七条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地反应了该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尤其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像一条线贯穿于其中。

6.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二、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

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

2、父母步调要一致。

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三、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

四、陈鹤琴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1、课程的民族性。

2、课程的科学性。

3、课程的大众性。

4、课程的儿童性。

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

五、陈鹤琴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 陈鹤琴先生“五指教育法”带给我们启示

    “五指教育法”是由我国近代史上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创立。1923年,他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心——鼓楼幼儿园,也从这里开始了中国幼儿教育的探索。陈教授有句话:“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陈教授提出了“活教育”的口号,也试图用活教育改革中国的旧教育模式。

      所谓活教育,目的就是让中国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学科成绩的提高,而是先学会做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人做人。学会做人才学做事。所以陈鹤琴先生也讲:要先有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合作态度、服务态度。还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日后适应社会,儿童从小关注生活,总结生活中得来的直接经验,从生活中学习与思考。而教师也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所以在“活教育”中,教学没有时间限制,不受时间所支配,儿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最后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气和自主性、连贯性。当然,课程也要有目标和意义。

      陈教授把“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作为了“活教育”的教学论。提倡让儿童自己做、自己想。而老师教儿童怎样学,教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这里陈教授提倡儿童自己的参与,强调儿童的自我经验。他提出的活教育17条教育原则直至今日都是我们所提倡和践行的。

      陈鹤琴教授打破了以往用学科编织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的“五指教育法”。这也是单元主题课的前身。“五指教育法”用五个手指比喻课程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但实则是联通的,是一个大整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人:应该有合作精神、同情心、服务精神。2、身体:应该有健康的体格,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3、智利: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4、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打消惧怕。

      陈教授还提出,教学课程应形成五类活动内容: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而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出于以下考虑:生命以健康为第一,所以有健康活动;人不能离群索居,所以要有社会活动;为了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了解自然和生命所以要有科学活动;人要有情感,生活要有情趣,所以艺术活动不可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又是儿童学习的工具,所以也是重要的活动。

      而在课程设置上,凡是儿童能够学习的东西都能够作为幼儿园的教材。但是也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为参照。一切教材也都要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但凡是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都能取为教材。陈教授反对“分科”教学,提倡“打成一片”。必须根据两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和物,融合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这也是“整个教学法”,后来改为“单元教学法”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单元主题活动”。

      陈教授的很多理论一直沿用至今。而陈教授最杰出的贡献是教会我们一种态度和方法。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以教育过程中都是以儿童为主。而教育也是为了之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课程的选择都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根据儿童的直接经验设计课程而非按部就班。

8. 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方法把什么旨把幼儿园系统的教幼儿

摘要 应该是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是从这五个大方向着手来制定每个具体目标的

9. 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和主要观点

陈鹤琴提倡 活教育
理包括三大纲领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
一、三大纲领
1、活教育的目的论,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目的论不但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2、活教育的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教育的方法论,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 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已能够做的,都理应让他自已做。
二、教学原则
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理应让他自己做;
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理应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理应教儿童怎样学;
4、励儿童去发现她自已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地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三、训育原则 陈鹤琴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他提出了13条训育原则:
1、从小到大
2、从人治到法治
3、从法治到心理
4、从对立到一体
5、从不觉到自觉
6、从被动到自动
7、从自我到互助
8、从知到行
9、形式到精神
10、从分家到合一
11、从隔阂到联络
12、从消极到积极
13、从“空口说道”到“以身作则”。
五指活动:
陈鹤琴倡导在幼稚园展开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实行。他认为五指石活的,能够伸缩、互相联系。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这种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整个教学法:陈鹤琴不主张分科教学,他认为分科教学是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是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的。他提倡“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10. 整个教学法名词解释是什么

整个教学法是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一种幼儿园教学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幼儿园的各科课程和各项教育活动都围绕一个既定的中心课题来展开。

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都是整体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体化后即为游戏法,同时要照顾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而采用小团体式教学。

幼儿园的其他教学方法:

1、游戏法:通过游戏引来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

2、启发探索法: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4、归纳演绎法: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5、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

阅读全文

与陈鹤琴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7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8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6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5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1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5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3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