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输血次数与感染分析方法

输血次数与感染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14 16:59:29

⑴ 为什么输血有可能感染疾病,如何避免

你要知道一个前提,无论怎样检测怎样按照操作程序,输血都是存在风险的。
现在来说输血感染疾病的原因:1是供血者也就是无偿献血者体内存在可经输血传播的疾病2是血液采集、保存或输注时经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疾病,常见的如败血症
目前防止输血传染疾病所采取的措施:1选择无偿献血者,尤其是反复献血,他们较为安全,个人素质和身体条件都比过去为了获得金钱而献血的人强很多 2目前国内血站对每个献血血样进行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甲肝,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每项检测由完全不同的仪器和试剂平行操作两遍,如果同为阴性则通过,有一个或两个为阳性的还需进一步检测。如果从事实验性工作的人可能会理解,任何试剂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平行的操作主要是避免试剂和人为造成的失误,最终目的还是给大家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3对采血保存进行质控,对血袋进行抽样,保证不受细菌感染。
虽然有这些保障,但是还是会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1护士在采血和输血时操作不当,导致细菌感染。2细菌病毒在人的体内存在窗口期,即感染初期病毒或细菌有一个繁殖的过程,在数量太少的时候用任何手段都无法检出,这可能会存在2-3个月甚至是半年。所以如果献血者在献血前不长时间感染病毒或细菌则有可能无法检出,而输入受血者体内,引发疾病。
所以,输血存在风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输血。记住输血界有句行话“输血是为了救命”可输可不输时不要把输血当作是补充营养。

⑵ 1。怀疑有血液感染时,抽取血培养的次数应是几次。.2什么方法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一般要求在寒战时抽血,每10分钟一次,连续3次,基本上只做一次 ,防止医院感染的话 要保持卫生,勤清洗,勤通风,

⑶ 输血潜在并发症超敏反应的相关因素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包括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 一 )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 DIC 表现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该类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 (ABO 血型或其亚型不合、 Rh 血型不合 ) ;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处理该类溶血应及时、周全,如: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 DIC ,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 二 ) 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处理基本同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 一 ) 发热 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 40% 以上。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体。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 二 ) 过敏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草麻彦、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所输血液或血制品含过敏原;②受血者本身为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处理该不良反应时,一要减慢甚至停止输血,二要抗过敏治疗,有时尚需解痉 ( 发生支气管痉挛时 ) 、抗休克处理。
( 三 ) 传播疾病 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症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该类不良反应的预防主要是:控制献血员资质及血液采集、贮存、运送、质检、输注等环节的无菌化。
( 四 ) 其他 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肺痕血等。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 ( 如血小板、白细胞等 ) 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异体输新鲜全血 ( 富含白细胞 ) ,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入构橼酸钠 (ACD) 抗凝血或血浆,会整合受血者的血浆游离钙,若不及时补钙,则可加重出血。

⑷ 自体输血方法和效果

1、自体输血有哪几种方法?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

(1) 术前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2) 急性血液稀释(AHD):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自体血储存,同时输入胶、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 释,血红蛋白降低,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病人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3) 血液回收:血液回收自体输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处理,然后回输给病人。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病人

2、自体输血有什么好处?

异体输血即便采用再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合并症的发生。而且,异体输血还存在着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性。而自体输血,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节省血源,又可解决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难,还可以减少病人的开支。许多发达国家对术前存血已广泛使用,副作用极少。

3、应用自体储血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3,行择期手术,病人自愿合作,都适合自体储血。有肿瘤或肝炎病史的病人也可以进行自体储血输血。

(2) 手术前1-14天采集血液。

(3) 每次不超过500毫升(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五天。

(4) 在采血前后可给病人铁剂、维生素C、B12及叶酸治疗。

(5) 血红蛋白<100克/升及有细菌性感染的病人不能采集自体血。

(6)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狭窄病人慎用。

4、应用急性血液稀释(AHD)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 只要病人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就可以考虑进行急性血液稀释。

(2)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不使红细胞比积<0.25。

(3)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红细胞比积、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4) 下列病人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克/升。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以及静脉输液通路不足及不具备足够的监护条件者。

5、应用血液回收由哪些禁忌?

(1)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 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或消毒液污染。

(3) 怀疑含有癌细胞。

(4) 病人患镰状细胞贫血。

(5) 大量溶血。

6、储血式自体输血液状保存有什么优缺点?

储血式自体输血液状保存无需特殊的技术和设备,是简便又经济的方法,如果使用MAP保存液,液状保存红细胞可达6周,加上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可以促进液状保存自身输血的普及;但是,液状保存其保存期、储血量有一定的限度,且保存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不能避免。

7、什么情况不能实行术前储血式自体输血?

对于紧急手术或术前贫血,不能施行术前储血式自体输血,只能采用同种输血疗法。

8、应用自体输血应注意什么?

(1) 术前自体储血、术中急性血液稀释(AHD)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

(2) 自体储血的采血量应根据病人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当自体储血的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时要慎重。

(3) 在实施血液回收时,回收的血液虽然是自体血,但与血管内的血及自体储存的血仍有差别。血液回收有多种技术方法,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对回收血的处理好坏,处理不当的回收血输入体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已达全自动化程度,按程序自动过滤、分离、洗涤红血球,并装袋备用。如出血过快来不及洗涤,也可立即回输未洗涤血液。

(4) 适当的血液稀释后动脉氧含量降低,但足够的氧供不会受影响,主要是心输出量和组织氧摄取率增加的代偿作用。血容量正常时,心率一般不会增快,AHD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组织灌输改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浓度与血细胞比积平行性降低,但红细胞比积>0.20时,凝血不会受到影响。与自身储血相比,AHD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体储血的病人,在手术室严密监护下,可以安全的进行AHD;疑有菌血症(如置入尿管或慢性骨髓炎)的病人不能进行自体储血,而AHD不会造成细菌在血内繁殖;肿瘤手术及伤口感染手术不能进行血液回收,但可以应用AHD。

9、腹腔内出血自体回输应注意什么?

术中回输手术区域或体腔内的清洁失血对于失血性休克或失血性贫血病人,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的输血方法。特别是在血源缺乏而病人又是严重失血性休克时,可抢救生命。输自体血,不存在血液传染及同种异体输血反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回收自体血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打开腹腔回收部分血后,如果积血不从刀口外溢,应先止血,再回收。

(3)由于血液离开循环后,血细胞赖以生存的氧和营养物难以得到,和其他组织接触后,即可发生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因此伤后血液流出至回收时间,原则上应限于4--6小时。

(4)腹腔内存留的自体血,超过2--3小时后,因腹腔的去纤维蛋白作用及凝血因子的消耗减少,其本身不易凝集,故回收血时抗凝剂应远比正常静脉内采血时少。

(5)一般腹腔内积血存留2小时后,除肉眼可见的凝血块外,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团聚物,加之创伤组织也混杂其中,输入体内后可堵塞毛细血管,团聚物裂解释放出来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使血管收缩和通透性增加。因此回输血必须充分过滤并予以注意。

(6)有下列情况应禁忌回输:恶性病变;病人有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穿孔;粪便、胆汁严重污染了血液。

10、心外科应用自体输血方法及临床效果如何?

在心外科手术中,减少同种输血是防止输血后合并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自身输血不仅可避免同种输血所致的各种输血后合并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血源,尤其适合于稀有血型患者。有文献报道,对549名择期手术患者用术前储血式冷冻保存红细胞的方法进行自体输血,同时运用无血充填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中残留血液的回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因同种输血所产生的各种输血后合并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对象:心外科549名择期手术患者,男性450例(82.0%),女性99例(18.0%),平均年龄为52.8±10.8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为330例(60.1%),心瓣膜疾患117例(2l.3%),先天性心脏病64例(11.7%),其他疾病38例(6.9%)。

(2)自身血液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根据美国血库协会和日本输血协会的有关标准,在由患者或家属签署了自身输血同意书后,待患者的血红蛋白值>llO克/升、红细胞比积>0.33时,采血400毫升,间隔约1个月,首次采血开始前1周起给予口服硫酸亚铁剂200毫克/天,储血参照最大手术备血量(MSBOS),所采自身血液用红细胞缓速冷冻方法保存(-85℃)。

(3)自身输血的冷冻保存期:自身血液的冷冻保存期平均为45±40天(n=549)。

(4)手术出血量:对549名患者实施了术前储血式自身输血后,术中出血量由以前的778±443毫升减少至491±315毫升

(5)自身储血量与输血量:自身储血量是根据疾病的种类、手术范围的大小,参照最大手术备血量(MSBOS)而制定。在990次自身采血中,共储血393200毫升,平均储血量为716±307毫升/患者。

(6)自身输血后效果:这54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输血后感染及自身输血后寒战、发热、红斑等任何输血副反应,也无输血后肝炎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免疫副反应,手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值恢复迅速,木后3天起即恢复到>110克/升。此法安全、有效、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11.在骨科手术中如何应用储血式自身输血?

骨科中的髋关节手术、脊惟侧凸症手术等,由于不能使用止血带,术中出血较多,常常需要输血;此类病人手术可以择期,术前可以有计划的进行储血,当输血不可避免时,首先应当选择自身输血。有关专家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509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442人,年龄11—79岁;病种包括:变形性髋关节炎380人,特发性脊椎侧凸症85人,其他44人)进行了术前有计划的储血,效果良好,未发生输血反应和输血后感染症。具体操作如下:

(1)自身输血前的准备:首先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血红蛋白>110克/升、红细胞比积>0.33者采400毫升,间隔1个月左右。体重<50公斤者,采血量为400(毫升)×体重(公斤)/50。储血量参考最大手术血液准备量。初次采血前一周开始口服硫酸亚铁200毫克/天。采血过程中如出现贫血或病情有恶化趋势应终止采血。

(2)方法:清洁环境下无菌操作采血,注明姓名、血型、病历号、日期,血液分离成浓缩红细胞和血浆。血浆置-20℃以下保存(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含79%甘油的冷冻保护液充分混合,置-75℃冷冻箱内保存。解冻时放入40℃温水中融化,再加入与红细胞等量的50%葡萄糖液和5%果糖液1.5升,使红细胞与葡萄糖发生可逆性反应.沉降于袋底部,弃含甘油的上清液。再用5%果糖液1.5升重复洗涤2次,最后用生理盐水使红细胞再悬浮和解冻的自身新鲜冰冻血浆一起于术中或术后回输。

由于本法可以使红细胞长期保存(5年以上),因此,采血次数、采血间隔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和调整,可以确保必要的储血量,即使手术因故延期也不会影响自身输血计划的实施

12.颅内肿瘤病人外科手术中应用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应注意什么?

一般颅内肿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且常伴有代偿性血压增高,脉压增宽,术中一旦掀开颅骨瓣时,代偿性血压增高的机制随即解除,血压有可能出现骤然下降,因此抽血必须在掀开颅骨瓣之前完成。如果病人在掀开颅骨瓣时出现血压下降,可及时快速将稀释的自身血液回输,以防止血压骤降。在麻醉下,由于肌肉松弛剂的作用,病人的外周循环系统处于扩张状态,一定要注意液体输入保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

13.为什么海脉素被较多的应用于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

海脉素(Heamaccel)来源于牛骨,是通过尿素桥交联降解的明胶多肽,半衰期为4—6小时,有缓冲能力,平均分子量3万,为等渗液,近年来普遍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血浆代用品。临床上使用较广的人工胶体有右旋糖酐(Dextran)和羟乙基淀粉(HES),而明胶制剂一直被认为扩容效果差并有组织胺释放作用而较少使用。海脉素是近年来新一代改良明胶,自从用于临床后,发现它具备理想的人工胶体条件,比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更具优越性。因为海脉素各项指标与人体血液相近,电解质含量及pH值更接近人体血浆:pH7.3、Na+145毫摩尔/升、Cl-145毫摩尔/升、K+5.1毫摩尔/升、Ca2+6.25毫摩尔/升,而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无此特性;海脉素对凝血系统无干扰,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都具有抗凝血作用,而受到剂量限制;海脉素与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相比略有过敏反应,而且短暂轻微;海脉素还可更好地改善循环功能,表现在血液稀释后,机体的心输出量、氧运送、心指数及平均动脉压增加,而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在这方面的功能较差。许多研究表明.海脉素对急性血容量不足的补充、血液稀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被较多地应用于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

⑸ 医院血库每天的用血量,以及这些血液的来源、处理、保存情况

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资料来源:上网查阅及同学交流 调查提纲: 1.医院血库每天的用血量,以及这些血液的来源、处理、保存情况; 2.为病人输血时,医院及病人各应注意的问题; 3.献血时,医疗单位及献血者各应注意的问题; 4.自体输血的方法和效果; 5.人造血的成分和应用; 6.常见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等。 调查结果: 一、小医院一般每天用血量在400~500ml左右,大医院一般每天用血量在80000ml左右。 二、严格执行配血制度,认真做好血型测定和血型交配,输血前认真核对输血人和受血人的姓名、血型、检查血袋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血凝块、有无过期?输血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观察病人反应。输血过程最大的威协是血型错误发生急性溶血反应。 三.献血前应尽可能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应当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油腻食物,不要空腹献血,献血前还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洗干净。 四、自体输血是指收集自体血液,在需要时再输还本人。它的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 五、人造血是一种乳白的、完全人工合成的复苏DA,以代替人血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输血时人造血只能和血液一起使用。它常用于那些需要大量输血的病人,如受到三度烧伤的病人。它呈乳白色,无血型之分,任何人均可使用,从而避免了输血的交叉感染。但人造血不能完全代替人血。 六、国内主要血液制品品种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血白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 分析和建议: 我发现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了血液的医学研究,那么,人类死亡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现在的血液研究技术已经非同寻常,所以人们的生命也有了更好的保障,我希望医生们能多与病人交流,不要再让愚昧无知增加病人心中的恐惧。 调查反思: 现在有许多无知的人,都以为献血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其实不然,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在你受伤大量出血时没有人为你献血,你是什么心情,当你用血时,别人都是优先免费供应,而你却要买血,你又是什么心情,奉献一点爱心,世界就会多一些温暖。我想,当我长大后,我也一定会献血的,为他人奉献一点爱心。

⑹ 输血实验

在 放血疗法 盛行的时候,输血、以及将医学物质输入血液这种方法还没被认可。

输血实验 开始于17世纪,但一直到19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成为成熟医学技术中的一部分,满足了成熟医学技术的四个中心原则:简单性、确定性、安全性、有效性。

在1660年~1680年期间,人们对输血的兴趣高涨。但17世纪的医生对不同的个体和物体之间的免疫屏障还没有形成理论框架,当时有很多国家认定输血疗法是非法的,放血疗法的推崇者们对关于输血疗法的实验也 不是很支持 。

根据斯普拉特的《皇家社团史》记载,克里斯托弗 ·雷恩是第一个将各种物质注人动物静脉的人。克里斯托弗 ·雷恩是英国人当初做实验的时候他还有三个伙伴,其中一个叫 理乍得·洛厄 。

在他们的实验展览期间,被实验的动物因为被注射了各种液体和药物,分别有腹泻、呕吐、中毒、死亡、起死回生等现象。实验证明,一些小动物们被放血到将死之时,从其他动物身上取血输给它有时可以起死回生。

当时的实验观察者借此猜想,说不定有一天, 把强者的血液输给病人可以改良不良血液,从而治愈他的疾病或者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跨物种输血

就在英国人的动物输血实验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一位内科医生丹尼斯 已经开始准备跨越物种,在人类身上进行治疗试验了。

1667年3月,在连续19次从狗到狗之间的输血实验成功后,丹尼斯把小牛血输到了狗身上。因为没有观察到即刻产生的副作用,他得出结论, 动物的血可以治疗人的疾病。

丹尼斯甚至觉得动物血的治疗作用可能要比人血好,因为动物没有感情、罪恶和不道德的行为,它们的血液没有被人类的天性腐蚀。 人类可以吃动物的肉,那么动物的血也可以被人类吸收。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丹尼斯在一个15岁的小男孩身上做了一次实验。

小男孩患有顽固热,在此前,他已经被医生在 两个月里进行了二十几次放血治疗。 综合原因导致这个小男孩迟钝、淡漠、嗜睡,医生宣布他会变成一个傻瓜,什么都做不了了。

1667年6月15日,外科医生埃默兹从这个小男孩的手臂静脉抽取了3盎司的血液,丹尼斯随后注射入了10盎司羔羊血。男孩的变化很大,他恢复了以往的神智、活泼和食欲,唯一的副作用是手臂有点儿发热。

丹尼斯觉得备受鼓舞,他又注射了大约20盎司的羊血到一个45岁的健康的有偿志愿者体内,病人除了手臂发热外,也没有其他副作用。

但在另一次试验中,一个性情躁狂者被输入了大量的小牛血。结果是治愈了躁狂,但这个病人开始手臂痛、背痛、抽搐、出汗、腹泻、尿血…… 根据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以前的治疗措施,丹尼斯觉得没有证据证明是输血出了问题。

祸不单行,在另一位病人死亡后,丹尼斯不得不结束第一阶段的输血实验。

那是一个34岁,有8年左右精神病史的男子。他在死之前接受过三次小牛血输入,前两次都让他的症状有所缓解,可在第三次输血之后死亡。这个病例引起了当时社会对输血的强烈反对。

面对这次医疗事故, 丹尼斯最初把病人的死因归于过分沉浸于烟、酒或者女人,他还暗示一个寡妇故意毒死了病人。 法庭最终没有判丹尼斯治疗不当罪,但丹尼斯和埃默兹也因此而放弃了实验医学,回归当时的正统常规医学中,虽然这也挺危险的。

英国科学家们对丹尼斯的实验持强烈反对意见,包括理乍得·洛厄。虽然在他们自己的输血实验中也有过成功。

大约在丹尼斯第一次人体输血之后六个月,理乍得·洛厄花钱雇了 一位堕落狂暴、脑子有点不正常的人做实验。 这次实验备受瞩目,有的人觉得这次实验能消除病人狂躁的野性,有人保持怀疑态度。微妙的是,大家都在关心到底有没有效,没有人关心实验是否危险。

理乍得·洛厄的实验分为两次,第一次的报告显示病人的情况有所改善,但第二次输血让这个狂躁病人的情况迅速恶化。

实验的失败令谣言四起,英国皇家社团的学者们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断辩护,却成了诸多文学家的创作素材。

喜剧《大师》 中,业余科学家吉姆拉克把64盎司的羊血输到一个疯子身上,随后这个疯子变得像绵羊一样,喜欢咩咩的叫,长出很多羊毛,反刍食物、甚至还长出来羊尾巴。为了收获羊毛,吉姆拉克准备给更多的精神病人输入羊血。

安全输血

人们真正迎来安全输血,是在免疫学家 兰德斯坦纳 证实了 人类的血液存在着不同血型 之后。他还因为对血型的研究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兰德斯坦纳发现,所有的人分属四种不同血型A型、B型、AB型、O型中的一种。 血型可以为犯罪案例、亲子鉴定、遗传学、人类学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由于血液信息是从血液中收集得到的,这又导致不少人认为放血疗法又变成了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输血已成为常规手段,迷信依旧以不同形式继续流传,不少人不敢献血或是接受输血。

因为只要血液没有俱到正确检测,受血者和血制品就可能感染梅毒、疟疾、肝炎和艾滋病甚至西尼尔热。被感染或污染了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在病人中引起了严重的感染。

2002年, 四个病人同时接受了同一个感染了西尼尔病毒的捐赠者的心、肝和肾。  西尼尔病毒对于免疫系统薄弱的病人尤其危险,特别是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

其实很多不需要立即施行的整形外科手术中,会涉及到移植尸体软组织,比如肌腱、韧带、软骨,还有心血管。一具尸体可以为30次整形外科移植提供足够的组织。 如果防止和检测出细菌以及真菌污染的失败,很容易导致由感染。

好在,现如今的卫生安全检测已经非常完善,输血、献血也已经普及社会。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侧重于治疗,却忘了在生病之前的预防。

参考文献:《医学史》第二版

《中外医学史》

《生命科学史》

⑺ 输血对身体有伤害吗

首先血液在保存中,其中的许多活性物质在继续消耗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维持其正常的代谢。血液细胞的代谢产物呈显酸性,逐渐改变了血液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为7.35~7.45,即偏弱碱性。当大量输入偏酸的库血时,有可能导致机体的酸中毒。 其次,血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般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为4~7天,血小板则于骨髓释放入血以小时即开始破坏。血细胞中钾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当血细胞逐渐衰老死亡时,这些钾离子就会释放到血浆中,大量输入病人体内,会导致病人高血钾。血钾升高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传导功能,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血小板的减少使受血病人存在出血倾向的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痛。 再次,血液的采集、运输及保管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稍有不慎就会使血液受到污染和破坏。如供血者筛选不严,可能导致肝炎病人、疟疾病人和艾滋病病人的混入,使受血者感染疾病;运输的震荡可能使血细胞破裂,大量血红素释放至血浆,使受血者出现黄疽、肾功能损害;保管中血袋的破裂或输血操作不规范,还造成血液的微生物污染,致受血者发生败血症。 最后,反复输血可致受血者出现变态反应。因为人的基因组合不是绝对相同的。带有不同基因的球蛋白lgE(人体的一种抗体)进入受血者的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IgE的抗体。该抗体的产生,约需14天左右。若此时再次输血,此抗体就会针对供血者的lgE发生免疫作用,从而导致受血者发生免疫反应。当然输血次数越多,发生这种免疫反应的几率就越大。对于未来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则还会导致移植骨髓的死亡。 所以输血虽好,但其危险不可乎视,应该权衡利弊,谨慎输血。
希望采纳

⑻ 输血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你好!!

通常都说输血是把“双刃剑”!

血液,曾被医学家们誉为生命的源泉,生命活力的象征。但时至今日,输血技术就像一把双面利剑,既抢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譬如输血可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使受血者不明不白染上如今最可怕的绝症——艾滋病,还会增加罹患免疫性疾病的危险等。尽管我们对供血者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对血液制品进行了安全灭菌处理,但经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仍时有发生。
病毒性肝炎 凡是输血引起的肝炎统称为输血后肝炎(PTH)。这是常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为2.4%-27.6%,常常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新近还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据报道,我国90%的丙肝(HCV)是由输血传染的。然而丙肝治愈率只有20%,半数患者将转为慢性,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艾滋病 输血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三大途径之一。美国因输血引起的艾滋病占总病例数的1.7%。血液中的 任一成分和全血一样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其危害性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国外血友病患者因依赖输注凝血因子维持生命,其感染率竟高达35%-70%。我国由于对供血者采用了极其严格的筛选措施,故目前尚未发现通过正规血源途径而发生输血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病例。但近年来时有非法卖血、地下制造血液制品的恶性事件发生。据报道,河南某偏僻山区19人外出非法卖血,全部染上了艾滋病。因此,贯彻执行了《献血法》,提供无偿献血,输用正规渠道的血液,是防止发生输血后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在人类的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40%-100%。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免疫缺陷者、孕妇和器官移植者有很大威胁。孕妇感染此病,胎儿容易发生畸形甚至死亡;骨髓移植者可因输血而染此病,其死亡率极高,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故给这些特殊病人输血时要筛选巨细胞病毒阴性的血液。
此外,输血还可传播疟原虫和丝虫病等。
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和全民的血液保护意识,转变旧的输血观念,防止输“人情血”、“保险血”和把血液当成“补品”,让人们知道输血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并不十分安全的干预性治疗手段。

⑼ 如何认定输血与新染疾病的因果关系

患者输血后,新发疾病有些会立即表现出一些染病现象,从这些现象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认定输血是导致新发疾病的直接原因和惟一原因,此时,患者可以
要求有关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些新发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患者自以为痊愈数月甚至数年后才突然得知自己患上了一种以前从未患过的严重疾病,如艾滋
病等,患者根据病种的传播途径,往往会首先猜测于输血时感染疾病,并进而要求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医疗机构会提出患者不能证明输血与染病之间的因果
关系,也不能排除患者在输血后从其他途径传染,故明确拒绝承担民事责任。法院审判时,也往往身陷两难境地,因为原始血液的残液已不存在,无法通过化验鉴定
确定血液是否疾病传染源。许多法院在审理类似情况的医疗纠纷时,往往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项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就输
血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举证不能时,则判决医疗机构败诉。

医疗机构在原告提出以上证据时,应当承担以下证明责任:自己提供的血液来源合法,经过了严格的
检验程序,且经检验该血液中不含能导致原告疾病的病毒。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或拒绝提供血液采集和来源合法且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的证据,则医疗机构承担举证不
能的法律后果,视为输血与患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来源合法,也经过了检验,但检验项目中不含对导致原告疾病的病毒的检验,且没有法
律或法规规定此检验是必须的检验项目,则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确认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如果
医疗机构能够举证证明血液来源合法,且已经检验不可能导致患者的疾病,在患者不能提出充分反证的情况下,应当依法确认输血与患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驳回原
告的诉讼请求。

血是医院提供的,医院有责任。

⑽ 输血过程中到底可能传染哪些疾病呢输血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因输血导致的事件在国内发生的也不少,基本上都是因为血源不安全造成的,那么输血过程中到底可能传染哪些疾病呢?输血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吧!

4 输血前后用静脉输注 0.9%氯化钠溶液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尽后用静脉输注 0.9%氯化钠溶液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 输血器应至少每 12 小时更换 1 次(室温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

5 有多种成分输血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

6 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别的输血器 ,使全血 、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 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 15 min内要慢,不超过 20 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 输血的时间限制: 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阅读全文

与输血次数与感染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0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8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7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6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2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7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6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4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5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