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论原理方法论
认识论原理内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什么是认识方法论扩展阅读:
纵观个人认识论研究的历史,对该领域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从发展的视角来探讨个人认识论的发展过程。这些研究植根于传统的认知发展研究,旨在揭示个人认识论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型。
一般情况下,个体对知识所持的观点首先是二元主义的,其特征是对世界持一种二元主义的、绝对的、非此即彼的观念。然后发展到多元主义,开始承认观点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确观点。
2. 认识的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08-15 09:41:58
文/崔涵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区别:
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③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5认识总是发展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
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关系方法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我们通过方法论来探求一种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这种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原则性的,是可操控的、有趋向性的理念。
认识论:这与方法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反思,是先验的,而非可操控的。因此认识论本身的目的是接近认识的真实情况,而非规定认识的途径。这样以认识去认识自身的方法本身就具有自相悖反的含义,就如同你在没有镜子的条件下不可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因为你正用自己的眼睛在看。所以这种思考的最终要进入先验心理学,所得出的结论是概念性的,而不能从实体世界中被发现,因为决定结论的构成物都在经验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发挥作用。如果要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那么就是:认识自己是怎么在认识的。
方法与方法论:方法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关于方法的理论。
4. 方法论是什么意思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4)什么是认识方法论扩展阅读:
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四步骤
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样的结论,都可以怀疑。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方法论
5. 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 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它是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2.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拓展资料:
内容
实践观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参考资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网络
7. 什么是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
1、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着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2、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3、对本体论这个词的定义虽有各种不同,但一般对它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大体上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马克思主义之后哲学融入实践。
从广义说,它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7)什么是认识方法论扩展阅读:
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科学方法论,包括培根阐述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笛卡儿论述的数学方法与演绎逻辑,以及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方法与中国曾邦哲的系统逻辑《结构论》。
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方法论
网络-认识论
网络-本体论
8. 怎么理解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从某种意义来讲,方法论也就是我们进行选择的标准。
在成长的路上我曾经掉进去很多的坑,可是即使掉进去了,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而不是考虑自己是否已经掉进了坑中。
很多权威的理论与方法即使在我亲测无效后我也没有勇气去否定,想着自己是不是哪一块做错了导致的,而非理论本身对于我不适用。而我发现很多牛人却是另外的一类人,让方法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论所控。
我的努力没有极限,所以我永远都做不到尽最大努力,而一旦没达到这个标准自己就会认为自己不配更好的结果,以前的自己到底是在何等的折磨自己啊!
永远不用“尽最大努力”来要求自己,而用具体的具有可实现性的目标来替代。
让方法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方法论所控。
公众号:向30岁进发,ID:CPA-Caroline,听一个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给你讲讲财报数字里的故事。
9.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联系与区别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认识论与方法论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概述不同:
1、认识论的概述:认识论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
2、方法论的概述: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二、两者所属类别不同:
1、认识论所属类别:教育心理学。
2、方法论所属类别:哲学。
三、两者的作用不同:
1、认识论的作用: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方法论的作用: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
10.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的概念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10)什么是认识方法论扩展阅读: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