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应遵循三条原则
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五个步骤进行复习课操作
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 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梳
“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练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测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⑵ 关于如何上好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最近,听了几节学期末复习课,先说一下整体的感觉:上复习课,有的教师先领着学生一起回顾一个单元的基本篇章,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然后就是讲解一些典型习题,以本单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有配合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练习小卷。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教师的点拨,学生小组合作,而收效不一。
建议:我曾经听取学生(中高年级)意见,请他们谈谈感受,他们说,“前面那些知识点的总结,有些我们已经知道,老师再重复一遍,觉得特没劲,若能让我们自己整理总结,自己选择一些好的问题来复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传统复习课模式弊端: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往往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建议: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的优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如网络法、集合法、表格法、列主题纲要等等,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进一步感受知识获得的曲折过程)。
复习课的第一个环节直接交流自己总结的类型题,由组长集中记录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师对于整理好的小组及时进行鼓励表彰。
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这点在我听过的几节复习课体现的比较充分。)
2、精选习题,拓展创新
陈题新讲。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被放置一边,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全猎奇,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例如:语文课中个别生字的强调,可以变一味的强调为部首、笔顺、笔画的练习。(王欣荣、刘明老师的复习课)
难易结合。一节复习课我们面对的使全体学生,既要让学困生吃好,又要好学生吃饱。因此,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一定要讲究梯度。哪些题全班学生必须都达标(保合格率),哪些题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达标(保优秀率),练习题的设计必须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⑶ 怎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各学校、各学科、各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其中不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成功实例——学法改革,其核心是要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未能冲破应试教育的怪圈,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法改革拖住了学法改革的腿。
在中考复习阶段,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给许多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复习课中要么画线圈点,简单重复;要么题海淹没一切,许多学生往往身心疲惫。“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学生的感慨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缺乏创造性的复习,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差生率的比例增大,怎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所以,我认为,中考复习课应该在原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查漏补缺,巩固扩大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一定自学能力,而非高分低能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新课标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改变复习课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才是我们进行教改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中考复习课是综合训练课,不是机械的读、背、抄、写课。要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要极力避免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习课,通常是“炒冷饭”,即老师先替学生复习总结已有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似乎”已经懂了的知识,并不停地记笔记。大多数学生会期望老师在复习中给出点“法宝”或者“杀手锏”,甚至押题;所以记笔记仅仅是强迫自己认真听课的一种手段,结果只是把学过的知识又一次记录在本子上,没有时间思考这一部分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可以说并没有把知识真正记在脑子里。
2.变客体为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工作就能卓有成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不少老师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定的轨迹──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作。这样,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如果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不利于“减负增效”,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只需在学生遗忘时,唤起学生的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复习课要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以自学为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精神,以改变他们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其识记效果。
3.变考试为提问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流传多年的一句顺口溜。不难想象,沉重的考试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分重视考试的作用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究原因,考试的最终目的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不少老师把中考复习课都变成了中考“实战演习”和试卷讲评课,不仅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由于频繁考试,加重了老师的阅卷工作量,大大减少备课的时间,教师无法潜心备课,研究学法。所以以考代练、以考代复习,负面作用较大。
4.变学会为会学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传承者,甚而将来成为创造者。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面对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复习题、模拟试题,不能靠单调、机械的重复,更不能靠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题海战术”来掌握知识,应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应精心选择,避免重复劳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量地做题,精选题目、精讲题目、总结规律,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有位专家曾说过,要让学生脱离题海,老师必须进入题海,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
5.变难受为享受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而复习课内容往往没上新课那么新鲜,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何况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课好比是故地重游,一个好的导游往往能为似曾相识的故地增色不少,老师在复习课中应充当学生的“导游”。一个好的导游能用语言吸引游客,给游客美的享受,而一个好老师则应该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的对策与解决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践中采用了一些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让学生“用心”学习,改课堂笔记为课后笔记
学生做课堂笔记往往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同学抓不住要点,只是盲目的照搬教师的板书,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虽然记了一大堆,可对新课内容和知识仍是一知半解。有的学生边听边记,常常是顾了听,忘了记;顾了记,听不全,这样课堂笔记记不完整 ,即使记完整了,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巩固,这样的课堂笔记缺陷多,教学效果不佳。而课后笔记则不同,是学生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复习的前提下,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梳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整合而成的。这样的笔记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复习《光学》内容,我采用如下做法:首先让学生课前整理知识要点,提出有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进行评讲引导,做出归纳总结。学生通常能整理出光学知识的三大板块: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五花八门,讨论时可能出现迷惑,理解上有盲点,甚至有错误的观点。我在讲评时,首先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耐心为学生解惑答疑,在归纳复习“三大板块” 的内容时,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板块的前提、定律和应用。比如,发生光的反射的前提是: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光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传播,且光的传播遵循着光的反射定律。实际应用有:平面镜成像、倒影、潜望镜、反光标杆等,通过这样组织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印象,这比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效果好得多。课后要求学生及时记下这一堂课的收获,记下这堂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复习到,还有哪些疑问等,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从光学部分的课后笔记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还没吃透。经询问和分析,原来这个班初二时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只走了个形式,没有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探索和思考,导致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在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我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重复做一遍实验,而是提出诸如:“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一定是正立的虚像吗?”“凸透镜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像呢?”“若能找到此像,此时像距和物距有何特点?”“有同学在实验中找不到烛焰的像,你能帮助他分析原因吗?”等等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积极思考,有的放矢的进行实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利于加深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是有效的,事后学生的笔记整理充分肯定了这样的复习方法。
这是因为学生记课后笔记相当于重新梳理一遍课堂上复习讨论过的内容,不仅了解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还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这比课后大量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实践证明,没有考试,只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笔记,同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 “释疑补漏”,提高复习效率。
2.让学生换位学习,改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
“教无定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优化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在复习课上,会精心编写一些比较基础又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讲解,让他们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裁判”,指出“老师”解法的优缺点,老师只需在旁适时地稍加点评。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老师”的解题方法,开拓自己的思路,掌握不同的解法;还可以引导他们向“老师”质疑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比如:一灯泡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6伏,电阻是10欧;要使小灯泡接在9伏的电源上时能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台上“小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台下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很活跃的状态。这时,及时鼓励学生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产生不同的解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及时复习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有分压作用等。这样,通过一个习题就轻松地把“串联电路”的知识点融会复习。
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互相学习的结果不仅能温故而知新,还能加深印象,而且培养了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主动吸收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改“笔试”为“口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复习期间,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限的几次所谓“模拟考试”不可能全面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考试──阅卷──评讲,这样一轮要花掉师生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把复习期间的考试当作一种心理锻炼,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进入正式考场时能泰然处之,正常发挥真实水平,那么把平时的考试改成课堂提问,便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解答学生存在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如果学生能把几套试卷放到一起,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在复习中就要重点复习这些问题。一组题目解完后,老师带领学生回过头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还可以变化?哪些题还有什么解法(一题多解)?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也要注意自我反思,一次练习做后,要反思自己布置的作业难度是否合适?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的错解?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教学对策?等等。
这样的复习课,既能减轻学生由于频繁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误区,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4.让学生内化学习,改题海战术为学法指导,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热衷题海战术的人,其指导思想无非是:做遍天下题,还不能应付考试?但是,这可能吗?况且,做一题只是会一题,没做过的呢?课堂教学的习题选择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做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
例如,“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所以在复习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试卷,归类整理了许多有关题目,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三个要素”和“两个状态”。“三个要素”指电源电压、小灯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两个状态”指初始状态和正常发光状态。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提出诸如“三要素中缺电源电压该怎么办”之类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这样,不用大量练习,学生掌握快,效率高,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规范解题如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目、如何答题?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如:选择题要学会排除,把四个选项都要看全;填空题中文字型填空要填通顺,计算型填空要注意单位;计算题要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注意加上相应的下标,解题过程要有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等等。
5.让学生愉快学习,改枯燥讲授为寓教于乐
A、幽默的语言
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一般没上新课那样浓厚,这就要求老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比如,在复习光的反射定律时,为了说明“反射角=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反射角”,可以故弄玄虚,提问学生,“你父亲像你吗?”学生会发现此话有悖于生活常识,大家哄堂大笑,这时再强调“反射角=入射角”就显而易见了。
B、真诚的鼓励
每个成功人的经验之中,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 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人都成才,但每个成功的人毫无疑问都离不开鼓励。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一个人信心的获得、价值观的确立,还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会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C、勇敢的尝试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甜蜜和美丽?生活的美好,往往是经过岁月的洗淘,在风雨沧桑过后,从心底涌出来的细腻温暖的回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编拟习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每次认真批阅,并将好的习题和好的解法用“★”标出,时不时地在课上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习题进行练习,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学生练习起来极有兴趣。由于每个同学的劳动被尊重、被肯定、要求他人重视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这样大大调动了他们积极性,真正把自己当作主人翁来参与习题的编写。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聪明。因此,他们的精力不应仅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复习是在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课那样详细讲解和分析,不能用题海战术加重学习负担,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复习不仅是旧知识的重现和再认识,也是综合训练和素质教育。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法,在备课上狠下功夫,精心安排授课环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⑷ 复习课怎么说课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⑸ 复习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复习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
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3、重点性原则
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
①突出重点章节的复习;
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题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
③突出薄弱环节的复习;
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⑹ 如何上好复习课教研活动
一、 正确对待复习
现在我们大都会感觉复习课难上,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新授课的重视程度高,致使我们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练习课,导致孩子不愿意上。我们通常是把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知识解决不了之后的辅战场,用时间来赢得教学的效果,长年累月就造成了老师和孩子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其实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复习课其更大的意义是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所以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它只能是课堂知识的再现而不能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是在学生有了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以旧翻新的感觉。所以上好复习课,首先要解决我们老师的重视态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应该比新授课的意义还要重大。提到复习课应该关注什么?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把复习课变成不仅仅是让孩子复习知识,让孩子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孩子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比如说在复习课上有更大的空间来做综合训练、做思维训练、做延伸训练、做提升训练。在孩子的解题策略、解题习惯里面,我们如果能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复习课的领域、风景应该说是格外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由此看来,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快。上个学期期末听过好几堂复习课,印象中除了有一个老师在总结知识体系外,其它老师都是从头到尾在试卷分析。当然复习阶段,做了试卷,肯定得分析,这又涉及到如何分析的问题,是逐题分析,还是抓错误率高的试题来分析,或者在分析时把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这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不是单单把这份试卷题目做熟或是统计一下学生的得分率这么简单了。其实如果在40分内能围绕知识点有选择地做几个典型习题,弄懂、弄透也就不错了,面面俱到可能会导致一面也不到。
二、 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三个方面。
1、依据教材。总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
2、依据课程标准。复习课总复习要按考试规定的范围、内容、题型、答题要求落实复习目标。布置练习时特别要把握题目的难度系数,难度大了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失去练习与考查的目的。
3、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所以在复习阶段,我们各备课组一定要认真制订详尽周全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而这个复习计划应落实到每堂课。使每一节复习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是学有所得。
三、 优化复习方法
复习教学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产生旧知识、新面孔的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练有所熟。复习课一般来说没有上新课生动,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好的复习课同样也可使之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较好的办法是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复习全过程,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
2、以课本为主。考试内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主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但不是单纯地做练习。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经营效果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6、应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课堂上要用我们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教师如何去击活学生已储存了的知识细胞,才能实现知识的过手与巩固的目的。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教师,但也有部分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包括一些非常青春的年轻教师。其实现在我们评价的一些好课,授课老师肯定也都是充满激情的。现在每年县里在教学上都有一些赛事,我们学校现在非常需要一些比赛型的老师。我觉得激情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像我们土话说的“人来疯”,上课时疯不起来就不对了。我们要用的激情点染学生求知的热情。这点我觉得我们的年轻老师可以去听听何美君老师的课,充满活力。复习课绝不能因为是老调重弹而变成催眠课。
四、复习课应采用多种方式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内容和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那么在复习课上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复习课也上出精彩?对此,现在普遍认同的就是复习课应该改变以练为主的方式,采取多样的形式。当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平时常用的主讲练结合的形式,另外简单点的就是老师可以系统地准备一些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回顾知识点,小结归纳知识点,让学生在体验式思考过程中回忆、体会知识点。也可精心设计或收集一些蕴含需复习内容精髓的信息或问题为引子,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参与。还可以组织成如头脑风暴会、单元学习心得会、自己学习相关内容的手抄报、小论文展示会、主题内容童话导游会、主题辩论会。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些复习题做,还要说用到哪些知识解决问题的。后来采取做游戏的形式,写成一张张单个纸条,你抽到哪道题就做哪道,做对了还要说一说用什么知识解决的,得到大家认可就将名字写在纸条后面,把纸条贴到教室里固定的一面墙上,这样每人都有自己的题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科也可用这种方法: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表格形式或大括号形式行成知识体系图,已经掌握的和没掌握的都制成体系图,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再全班解决剩下的内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达到复习的目的。在复习过程只采用一种方法不行,只有不断变化形式学生才有积极性。每种方法都不能经常用,用一次,下次就要变另一种,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总之,哪种形式学生感兴趣、高效,就开展哪样活动。当然无论形式怎样,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布置作业也应讲究。只是让学生做现成试卷,对老师来说,这种作业布置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特别是考试前,经常有学生对我说今天试卷几张几张的,有时一门课一天发到三四张,简直是骇人听闻。我记得以前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每人自己编一份综合性试题,附上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每小组再挑选好题目组合成一张综合卷,然后张帖在教室里,明确告诉学生,我将在这些试卷里找合适的题目,组合成一张卷子让全年级的同学考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而且这个过程,他们至少接触好几张试卷,饶有兴趣地做了大量的题目,效果较好。而且这个比较筛选题目的过程,也让他们对一些知识点也有个认识。这种方法偶尔也可用一下。周末或者三天编一份。每天做量就太大了。前面也已讲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制学科知识体系图。
现在好多学生手上有错题集,这个方法很好,看错题能更好地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记得前年浙江省的高考状元说经验时就专门讲到了这个错题集。
总之教无定法,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实际,使学生学有所得的就是一堂好的复习课。也希望所有的老师琢磨一下复习课的上法,使我们在两星期的复习中有一个大丰收。
⑺ 怎样上好复习课
1、明确地交待复习的任务和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和目标进行教学。
①复习的任务和目标有针对复习全过程的,要对学生进行交代。也有每一节课具体任务和目标,并切实得以落实。无论大目标还是小目标,在开始复习之初和过程中,都要认真规划。
②任务和目标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二是复习目标层次要明确。层次目标有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三是复习要求明确。即明确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2、要把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形成系统,成为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应用能力。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复习的过程中,把学生所学知识梳理、归类、形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化了的知识能够使复习成为有意义的复习,有利于实现能力的迁移,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3、要抓住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达到熟练化和自动化程度。进行“双基”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要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双基”的训练中来。
4、要围绕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方法、教规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的迁移。要注意的是,不能只为了教方法而教方法、教规律而教规律,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运用。教方法、教规律重在运用,不能进行运用的方法和规律是无用的方法和规律。在教方法和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思维,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发现方法和规律,使学生对此能够真正的理解,并通过必要的训练、反复的运用加以掌握,形成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避免只是少数优等生参与,而应设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运用中来。要注意题量和时间的充分性和合理性,防止走马观花,要扎扎实实地把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操之过急。坚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练为主线,把教师讲的时间、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通过必要而足够的练习,实现能力的迁移。要“树靶”、“立样”,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审视真伪;对结论和结果要给以定型和肯定,避免模糊认识。
5、讲解、训练择例要精,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标高,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发挥“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融合与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⑻ 如何上好复习课
一、提出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对复习课的讲法缺少改进和创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上复习课,有的教师先领着学生一起回顾全章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然后就是讲解一些典型习题,以巩固全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累得不行,学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我们曾经听取学生意见,请他们谈谈感受,他们说,“前面那些知识点的总结,有些我们已经知道,老师再重复一遍,觉得特没劲,若能让我们自己整理总结,自己选择一些好的问题来复习,可能效果会更好”。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二、传统复习课模式分析
复习课作为中学各科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试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复习课不能上成习题课。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果,是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上好复习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是否有新意,能否激发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使之能让学生像对学习新知识一样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复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和指导复习,体现一定的设计艺术,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
新课程倡导建构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要的复习阶段,倘若依然是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或是教师简单罗列所学的繁多的知识点,把它们一一清点给学生,或是在举几个常见的类型题后变为机械的学生训练,类似于此的种种做法正是在复习教学阶段中容易走入的一大误区,久而久之,必将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是我们应该摒弃的陈旧复习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复习
(一)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导,徒弟的任务在于悟。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让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知识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2、设疑激趣,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题目,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从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学科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即复习了重要的知识点,又使学生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探究整理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通过回忆与看书,以章节为单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查,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及学习这一部分所用到的学习思想方法以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如网络法、集合法、表格法、列主题纲要、列符号纲要等等,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进一步感受知识获得的曲折过程)。对于整理好的小组及时进行鼓励表彰。
准备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思想方法,重温当初解决问题时那种由衷的喜悦。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完成复习课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
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四)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对前一阶段的整理结果作全班性交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在展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知识”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的教学理念。
(五)总结梳理,构建网络
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提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不断补充与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也准备一套这样的“作品”,但并不用于让学生去“抄写”,而是在学生整理的结果中作点滴补充,以学生的结果为主。
(六)精选例题,拓展创新
陈题新讲。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被放置一边,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全猎奇,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实际上,好的例题犹如一部名着,可以一讲再讲,细细揣摩,尤其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掘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的多。有时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作法,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使我们不得不喟叹学生们的聪颖与睿智,同时也为自己选了一道好题而回味无穷。
小题大讲。有些例题,简洁易证,但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代类的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过做一题达到会一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这样的例题在复习中何乐而不取呢!
多题一讲。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求证的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一讲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四、上好复习课应注意的几点:
(一)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这里所谓的备课,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课堂上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二)教师要抓好课前诊断与终结性的反馈。所谓课前诊断,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对上一节课复习的内容要点进行简短的提问,一方面与本节复习形成知识链,提供背景材料,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学生遗忘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上节课复习完后,在课外对课堂上复习的知识不闻不问,课前诊断能保证学生至少在本课前几分钟能够迅速地回顾一下相关的知识;终结性的反馈最好是针对该堂内容的练习题,落实书面上,老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以便能让学生及时的弥补缺漏。
(三)教师要精讲巧练,老师当好“主持人”,将课堂定位在学生的“学”上,精讲不等于少讲,巧练不同于多练。教师在科学设计好复习步骤的同时,也要讲究复习课堂的动态生成,学会倾听,善于抓住细节,适时、适度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不断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该讲的时候不妨讲透,不该讲的时候,多说句就是罪过。
(四)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很多老师到了复习结束、考试的前一两天时才匆匆地将应试的秘诀倾囊相售,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速成法”并不奏效。因此,需要老师结合复习内容,在适当的“情境”中,经常性地向学生传授些应试的技巧,细水长流,方能让学生内化于心,诉诸于行。
(五)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下面的因素。依据教材。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学段目标,又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主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只有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很高,而且不会感到厌听,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与方法,而且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把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应是我们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
⑼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应包括哪些环节可以设计哪些有效的学习活动
复习课应是生动活泼的、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要达到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类、综合、转化、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聚零规整、条分理析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准确,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在复习课中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应注意一下三点:
一、复习内容,要有“新鲜感”
在复习课中,根据知识重难点的不同,设计抢答竞赛形式,会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猛增。竞赛有激发学习动机、鼓舞斗志、克服困难的作用。有了激励,不甘落后,谁也不愿“拖后腿”。对于那些平时贪玩的学生,由其他同学共同监督,让其养成自觉复习习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不仅帮助别人解决了难题,帮助者也有成就感,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共同进步、团结向上的局面。激励竞赛使陈旧的内容不再索然无味,变得有“新鲜感”了。
二、复习内容,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每一节的复习内容不求多,只求落实,一定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周详地写出复习课教案。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化,把已学的知识系统归类,把知识聚零为整。
复习内容要有的放矢。重点复习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复习课要“抓的拢”也要“放得开”,切忌面面俱到,才能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三、复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用正面的、中听的语言赞美学生,以启迪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自觉地巩固旧的知识,弥补不足;用正面的、中听的语言激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
复习课是以学生“操练”为主的课。以学生为主体,多用激励语言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多动手解答问题、多用嘴说出答案(甚至是多种答案),从而使复习课成为提升能力、展示学生自己、发展潜能的课。
总之,复习课上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用心去研究教法,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复习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能发挥到极致,就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众所周知,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要达到的是复习巩固并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英语教学难从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对于如何复习好英语比较盲目,而有的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停留在“教师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旧模式上。正所谓“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教师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例如,将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排在一起,原来分成两课的完整故事合起来。语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在复习时就应将它们加以整合。
二、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如在时态方面,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区别等等,着重进行比较、讲解和练习。
三、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满堂灌”。复习课上应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而后教师再加以回顾总结。
总之,复习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语言实践能力。那么,复习课的效率也就得以提高。同时,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会考复习、中考或高考复习等。
一、 复习课的任务与结构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 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后一种复习结构。
二、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 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 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 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 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如何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我们都知道复习课怎么上,但是还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上出来的效果却总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关注以下四方面的有效实施。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复习,必须依据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本班学生实际为基础,培优扶差,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在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还要考虑出示复习目标的艺术,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挂出,也可以师生认标或学生之间认标。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着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
一、 巧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不宜引起学生兴趣。你如果给学生讲解,学生自以为会而没兴趣,但是抽查时又大多忘记而答不上来;让学生自己复习,又不知从何下手,复习哪些内容也不清楚。这时导学提纲就应时而生,将上述问题轻松解决。
导学提纲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导学提纲将要复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它不是问题的简单罗列,要重在一个“导”字上做文章。一是导学提纲提出的问题要呈现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轻松学习。例如在复习《种子的结构》时,如果开始就问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起来都有困难,而如果先让其弄清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再问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就容易多了。二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大,让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复习《种子的结构》时,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而学生只学过有关种子比孢子更适应陆地环境这一方面,因此学生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三是问题的呈现还要有一定顺序。在复习《种子的结构》时,我曾这样设计过:①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②说出种皮、胚的作用;③说出子叶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④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问题的提出从,本身在次序上就有点问题:①④属于结构,而②③属于功能范畴。准确顺序应是①④②③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一定基础,因此运用导学提纲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复习,在自主复习过程中把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记忆准确,把不明白的问题用笔做上记号,有什么疑问就记下来,准备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讨论时在组长的主持下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参入其中,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小组内仍有疑问,可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颠簸、提示。
二、 多种形式检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学生兴趣本来就不大,如果教师只布置任务而不检查,会使许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因此,检查反馈在复习课上显得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督促学生积极复习,而且还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便于教师及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检查反馈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检查面要广,我们多采用小组内抽背和小测。小组抽背也可以是小组长抽查组员,也可以是组内结对抽背(如六个人的小组,1号与6号学生结对,2号与5号结对,3、4号结对)。不管是哪中形式的检查,都要设置评价制度,如:组内答对了奖几分,答错扣几分,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小测检查面最广,可以是当堂学生批改,这样反馈及时;也可教师批改,这样有利教师全面了解情况,缺点是反馈不及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检查反馈还要注意的问题是不管你采取了哪种检查措施,每堂课都要有教师抽查。教师抽查可直接对小组进行考评,以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抽查的内容一定要是本节的重难点,要突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三、 精设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听到有同学说:我把知识都背上来了,但就是不会做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节课都要出一定的反馈试题,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又要自主复习还得进行反馈检查,剩下做习题的时间就有限了,这就对习题的设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一题量不能过大,因为时间有限。第二要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题量虽少要尽可能多地影射知识点。
⑽ 复习课的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