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冯特倡导的研究方法

冯特倡导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13 10:15:01

① 冯特心理学体系内容与评价

冯特是构造主义的创始人,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提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但也有不同。
(1)心理学的对象
冯特和铁钦纳都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但他们看待经验的观点不同。冯特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接受经验批判主义者阿芬那留斯关于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的学说,认为心理学可以看作从属于经验的个体,即心理学研究依赖经验者的经验。
(2)心理学的性质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冯特虽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他并不主张心理学和哲学的彻底分离;在铁钦纳的心目中,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以实验室研究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为了保证科学心理学的纯粹性,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而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3)心理学的方法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只是铁钦纳对内省法的使用比冯特更加严格而且复杂。①在实验者的选择上,铁钦纳要求实验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内省训练,坚决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②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内省法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进行自我观察,内省时的周围环境必须安适,无干扰;
③最重要的是内省者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④在内省法的应用范围方面,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由只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推广运用到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4)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结论
①心理学研究什么
冯特和铁钦纳都把意识分析为最基本的、纯粹的意识状态,即心理元素。冯特发殃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和情感;铁钦纳发现意识经验和心理过程的最基本元素有三种:感觉、意象和情感。
怎么样研究心理学
在这一问题上,冯特主张用联想、统觉和几种心理复合规律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而铁钦纳主张用传统的联想主义,仅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并将接近律作为其联想的基本规律。
③为什么研究心理学
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心理学直接应用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铁钦纳主张为了解释心理过程,必须详尽地叙述心理过程发生的条件或情况,即找出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生理过程。

②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对其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环境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着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行为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四、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

③ 什么是冯特所谓的内省法

内省法
introspection
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构造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内省法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对意识经验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主张用刺激-反应方法进行研究,完全否定了内省法。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意识又被带回到心理学中,自我观察法重新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④ 怎么评价冯特的心理学

1871年,亥姆霍兹离开实验室,学校将大部分工作派给了冯特,薪水却只加了亥姆霍兹一半的一半。不过,得益于此,冯特终于结婚了。婚后,工作更刻苦,撰写了《生理心理学原则》一书,此书使他来到了莱比锡大学,此时已到1875年。书中,他几乎狂妄的说:“本人在此奉献给公众的作品,是想划出一门科学的界限。”

他把每一天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像康德【3】似的。上午大部分时间写作,然后是一个小时的咨询,下午访问实验室,晚上除了音乐会,都很安静的待着,几乎从不旅行。终其一生来看,他是个含羞矜持的人,不喜欢见陌生人,讨厌旅游且避免新的体验。

心理学开始(二):威廉·冯特,那个刚刚好的时代

威廉·冯特

总体上,他给人的感觉还算“和蔼”,不管在家里还是课堂,都有些架子,有板有眼,一股书卷气,言行举止像个大人物。

当然,他也自视为大人物,按现在的说法,应该管这叫个人特质。授课时,他会一直候在外面,等学生、助手全部到位坐定之后,突然将门打开,一步跨进,一袭黑袍,目不斜视,径直迈向讲台,摆弄好粉笔和纸张,而后手撑讲台,滔滔不绝。他从不看讲稿,内容艰涩,却激情澎湃。

艾玛,编不下去了。事实上,据最佩服他的弟子之一评价说,“老师毫无幽默感,不屈不挠,极具攻击性”。因为博学,他自视权威。大洋对岸的另一位大师威廉·詹姆斯不无挖苦的写过:因为这个世界上必须有教授,冯特即成为最值得称赞和永不能敬仰过分的那种人。他不是天才,而是教授——那种在自己专业内无所不知、无所不言的那一类人。

对于他的毕业生,他关怀备至,也十分专横。他命令研究生们站成一列,然后把课题依次发下去,没人胆敢对这些分配提出异议,学生们都很有责任性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它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但曾有学生的论文部分不支持他的观点,而被删除三分之一。

他特别反感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后者的心理学却更完整更有洞察力,读完詹姆斯受全世界心理学界欢迎的《心理学原理》一书后,他酸溜溜地说:“这是文学,它非常优美,但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开始(二):威廉·冯特,那个刚刚好的时代

蔡元培,也算是冯特的学生吧

冯特一生,最奇特的莫过于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出乎意料的广泛,又十分有限。

——他是这一领域的博学之士和总体规划决策人,为这门学科划分了疆界,定义它为一门新的科学。

——他培养的学生,多数成为德国和美国在这门学科最初几十年里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两代美国心理学家及其学生。20世纪初,美国所熟知的第一批五大杰出心理学家中的四个威廉·詹姆斯、卡特尔(编制《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提出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行为科学的先驱)、霍尔(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都跟随冯特学习过。美国43个心理学实验室,12个是由冯特的博士或非博士建立。

——他把生理心理学的方法论引入实验心理学,这成为后半个世纪中许多实验室的典范。

⑤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的不同

1.心理学的对象的不同

冯特和铁钦纳都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但他们看待经验的观点不同。

冯特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铁钦纳接受经验批判主义者阿芬那留斯关于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的学说,认为心理学可以看作从属于经验的个体,即心理学研究依赖经验者的经验。

2.心理学的性质的不同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冯特虽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他并不主张心理学和哲学的彻底分离。

在铁钦纳的心目中,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以实验室研究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为了保证科学心理学的纯粹性,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而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3.心理学的方法的不同

冯特和铁钦纳都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只是铁钦纳对内省法的使用比冯特更加严格而且复杂。

在实验者的选择上,铁钦纳要求实验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内省训练,坚决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要求参加实验的内省法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进行自我观察,内省时的周围环境必须安适,无干扰。最重要的是内省者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去描述刺激物;

在内省法的应用范围方面,铁钦纳打破了冯特的限制,由只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推广运用到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

4.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结论的不同

研究心理学的任务:

冯特和铁钦纳都把意识分析为最基本的、纯粹的意识状态,即心理元素。冯特认为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和情感。

铁钦纳发现意识经验和心理过程的最基本元素有三种:感觉、意象和情感。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

在这一问题上,冯特主张用联想、统觉和几种心理复合规律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

而铁钦纳主张用传统的联想主义,仅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并将接近律作为其联想的基本规律。

研究心理学的原因:

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心理学直接应用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铁钦纳主张为了解释心理过程,必须详尽地叙述心理过程发生的条件或情况,即找出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生理过程。

(5)冯特倡导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

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构造主义流派。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2.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

3.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

4. 格式塔主义

格式塔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一个学派。

诞生于1912年,“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意思为“形式”、“形状”,在心理学中用这个词表示的是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格式塔也被译为完形心理学。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

5.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

6.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心理学与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兼卢梭学院院长让•皮亚杰(1896~1981)的名字分不开。

日内瓦学派的心理研究侧重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认识活动,皮亚杰以其创造性的研究影响了当代心理学界,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7.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

⑥ 威廉·冯特的学术体系

冯特心理学体系注重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整个体系由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两部分构成。个体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直接经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他认为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但是,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的学科”。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观念、情绪、意志等,则需要在民族心理学的体系中进行研究。 冯特从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出发,确定了心理学的两种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心理产品分析法。
实验内省法
由于冯特将个体心理学的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有存在于经验者的主观之中,因而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冯特认为传统的内省法不科学,必须与实验法结合起来,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或自我观察,才是科学和可靠的。因为心理现象稍纵即逝,不容易精确观察,而内省与实验的结合就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人为制造出外部状况,使一个有确定性的心理过程在一定的时刻发生;(二)可以使观察者控制一般情况,做到伴随这个过程的意识状态几乎一致。因此,冯特特别重视实验,认为“研究意识过程,实验法是基本工具”。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中,把传统的经验内省改造为现代的实验内省,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
心理产品分析法
心理产品分析法是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冯特认为,要想建立完整的心理学体系,除了个体的实验心理学外,还必须有群体的民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只涉及心灵的“外围”,民族心理学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冯特在他的着作《民族心理学》中,尝试把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比较和分类解释,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冯特的思想受到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洛克以来的联想心理学思想和约翰·穆勒的心理化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构成要素及其构造方式和规律,也就是说,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心理有哪些要素;(二)心理复合体的结构是什么;(三)心理复合体的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心理要素的分析
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他看来,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方面。冯特指出,感觉(sensation)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而感情(feeling)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冯特认为,感觉和感情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情感是伴随着感觉产生的。
冯特认为,感情不能只用愉快和不愉快进行说明,而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才更准确,即:(一)愉快—不愉快;(二)紧张—松弛;(三)兴奋—沉静。冯特由此于1896年提出了感情三度说(tri-dimensional theory of feeling)。
心理复合体的结构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而观念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忆(或记忆表象)(memory image),即非直接起因于外在印象的观念;另一种是知觉(perception),即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观念。
冯特认为心理复合体除了观念外,还有情绪;它是先由几种感情组成的复合体。因为感情组成情绪,情绪导致意志,所以冯特把情绪和意志二者也视为由感情组成的复合体。在冯特看来,意志过程虽然是一种高级心理复合体,但又是人和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命过程。冯特认为简单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力,是有机体生命的本质。它起源于原始的感情,引起冲动行为。而复杂意志则引起有意行为和选择行为,表现为立志感情(feeling of resolution)和决断感情(feeling of decision)。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规律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和统觉的方式结合成心理复合体的。联想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一)融合(fusion),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二)同化(assimilation),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三)复合(complication),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四)相继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即记忆的联想。冯特认为,统觉是把印象提高到注意焦点或者意识中心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creative synhesis)的功能。冯特认为上述联想的组合是被动、机械和低级的,只有统觉的组合才是主动、内在和高级的。冯特强调统觉的主动性和统合性,指出各种心理元素是通过统合的创造性综合而组成新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实现的。

⑦ 求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内容心理学。用铁钦纳的话来说,是构造主义心理学。

他的心理学体系主要内容有:
1、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物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区别只在于直接与间接之分。
2、身心平行论。在身心问题上,冯特是身心平行论者。他认为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的过程。这样,虽然他把心理只限于心理之,但却在一定意义上区分了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加强了对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的研究,从而坚持了心理学的独立存在。
3、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在冯特看来,心理是可以分析、也必须进行分析的。它的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感觉、感情)。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出心理元素并确定由它们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4、实验内省法。心理这种经验是更依赖于经验者本身的经验,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内省”,即德文原意所指的“自我观察”。内省法在冯特心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有人把冯特的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
5、感情的三度说。冯特认为感情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元素,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存在着三个维度:快与不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
6、意志心理学。冯特认为意志是个复合过程,并重视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的作用,他的意志心理学贯彻了意志的感情论。又认为意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7、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冯特设想的心理学结构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用实验的内省观察法去研究;二、表现为在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去研究。事实上,冯特一生,用了大约40年的功夫埋头于个体心理学的建设,同时也为其民族心理学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到了他将近70岁时,他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了民族心理学。冯特并不认为心理学只是能实验为唯一方法的自然科学的。

⑧ 高级心理技能由谁提出

冯特(Wilhelm Max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Wi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着名创始人之一。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的一位牧师家庭里。早年习医。1856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57-1874年在该校任教,曾开设生理心理学课程,并出版《生理学原理》。1875年改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冯特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主张精神和肉体是彼此独立的序列和过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论。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经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是准备时期,大约在19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冯特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和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担任讲师。这期间,他主要是通过实验法从事对心理感官方面的生理研究。
第二时期,为初步形成期,大约在19世纪的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他在充分的实验基础上,开始大量着书立说,系统阐述早在准备时期就萌发的心理观点,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在1879年,他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年,被心理学界定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阶段。
第三时期,是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是他的心理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充实并完全走向成熟时期。
冯特的理论明确主张,心理研究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因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创立的如此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界可谓是冯特的一统天下。这时,在他的门下云集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其中直接参与冯特心理课题研究的就有116人,他们在冯特严格指

⑨ 意识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

1、内省。最初的心理学仅是讨论这个问题,最初冯特使用的是内省的方法来研究意识问题,后来很多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对这种方法的质疑甚至是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于是人们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研究方法,可由于也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导致了在很多年里,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完全放弃了对意识问题的研究。

2、测验法。直至20世纪的五十年代,由于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个问题又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科学的正轨上来。尤其是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

(9)冯特倡导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人类对意识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它纯碎是一个哲学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它主要以心身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传统的心身到当今的意识科学。

人类对意识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它纯碎是一个哲学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它主要以心身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传统的心身到当今的意识科学。

通向意识的科学基础

目前国际学术界正在积极开展意识科学的研究。其中最着名的是“意识科学研究协会”(A 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这是一个对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对跨学科的国际性研究机构。

该机构的目的是支持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以及其他科学对意识的研究,以揭示意识的本质和机理。

意识的科学研究协会出版了两份科学杂志:一份是《意识与认知》,另一份是《心灵:对意识的跨学科研究》(电子杂志)。

阅读全文

与冯特倡导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5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0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8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9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7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6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0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4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7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4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2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7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5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6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4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5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