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丁酸梭菌的作用
成分及含量 丁酸梭菌≥5.0X109CFU/g
【产品性状】黄褐色色粉末
【产品特点】
1、丁酸梭菌是严格厌氧菌,能充分家禽动物的肠道主体厌氧环境。
2、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生物丁酸,有机丁酸繁殖一代时间仅为15分钟,在肠道中定植存活长达72小时,是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具有修复肠道黏膜和黏膜通透性增加逆转的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肠炎、促进二次消化有着独特的作用,优势高于乳酸。
3、丁酸梭菌是芽孢杆菌,因而其能耐高温(80℃20分钟、90℃5分钟全部存活)。因此,可用于制造颗粒料。另外,丁酸梭菌不受胃酸、消化酶、胆汁酸等影响其生物作用,因此其作用效果更确切。
4、丁酸梭菌能和某些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氟苯尼考)、多粘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杆菌肽锌等)常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具有更广泛的利用空间与价值。
【产品功效】
1、丁酸梭菌能使糖类发酵形成大量丁酸、醋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的pH值,防止病原菌及腐败菌在肠道内异常增殖,减少肠毒素,大幅度降低腹泻率。
2、能够提高血清中IgG含量,具有提高血清IgA含量的趋势,丁酸梭菌通过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增强肠道黏膜的抵抗力以及抑制炎症等途径改善动物免疫功能,增强疾病抵抗力。
3、丁酸梭菌产生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促进动物对多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产生的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能有效地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
4、在体内可以合成VB1、VB2、叶酸、烟酸、VK、VE等,为动物的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丁酸梭菌被全球誉为肠道保护第一“菌”因此丁酸梭菌具有更广泛的利用空间与价值。
作为饲料工厂功能性添加剂,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特别是防治腹泻的抗生素)及丁酸钠等化工合成药物。为企业降低饲料成本。
【产品功效】
禽:饲料中丁酸梭菌不仅能有效改善家禽的生长性能及维持家禽肠道微生物稳态,还能有效提升家禽产品的品质。在蛋鸡产蛋期间,连续使用丁酸梭菌一周后,鸡舍内粪便的臭味明显降低,软皮蛋减少;长期使用,能提高中后期的产蛋率,蛋壳颜色与质量均得到改善。在对肉仔鸡的研究结果指出,添加丁酸梭菌后可以通过改变肉鸡肠道菌群结构来影响肉鸡的脂肪沉积,最终实现改善肉鸡肌肉品质的目的。
猪: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不仅能有效改善家畜的生长性能及维持家畜肠道微生物稳态,还能有效提升家畜产品的品质。母猪使用本品提高产仔率,减少种猪便秘对种猪结肠炎、胀气病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促进母猪产后发情,减少产前便秘,产仔有力,缩短产程,仔猪整齐度高,可预防小猪黄白痢,增加母猪营养,使母猪奶水充足。显着提高猪只生长性能、改善仔猪肠道菌群平衡,预防仔猪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反刍动物:
1、促进反刍,平衡瘤胃微生态,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对预防瘤胃膨胀,积食,抑制腹泻,防止消化不良、促长增膘等作用。
2、抑制病原菌在动物消化道内繁殖,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胃机能,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抗应激能力;提高瘦肉率和改善肉质,健胃增食,加速牛羊瘤胃微生物对精饲料的发酵、分解,促进应用吸收,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促进牛羊生长速度。
3、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既能减少瘤胃蛋白质的降解,使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得到增加,又可提高到达胃的氨基酸数量,减少细菌氮进入胃,同时还可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抑制瘤胃内乙酸的产量,提高丙酸的比例,保证给肉牛肉羊提供更多的有效能。
4、节省蛋白饲料,降低料肉比,显着提高肉牛肉羊增重。
水产动物:
1、大型养殖水体普遍存在溶氧不足,丁酸梭菌能够在底部厌氧繁殖,抑制细菌和寄生虫繁殖,分解池塘淤泥、残饵、粪便和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消除恶臭,使养殖池塘COD的含量降低30-50%,平衡养殖水体生态,改善各项水质指标。
2、本品能促进水产养殖动物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水产动物肠炎、虾白便的发生,对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有显着效果;
3、本品在水产养殖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 、K族维生素、淀粉酶、蛋白酶、糖苷酶等物质,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强化肝脏功能,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明显减少对虾空肠空胃的发生;
4、修复肠道上皮组织,保护肝细胞。丁酸梭菌的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必要的营养物质,本品能促进肠道上皮组织的修复,调节肝脏代谢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
推荐使用方案
饲料生产企业添加可完美替代丁酸钠等化工合成类药物在饲料中的作用,降低饲料成本。
兽药企业单独使用或与抗生素、中药配合使用,增强药品疗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饲料企业推荐用量
每吨饲料添加保健量:雏禽:本品100g,成禽50g仔猪100g育肥猪50g母猪100g反刍动物100g 水产动物100g;可压制颗粒。
动保企业配伍方案
治疗量:家禽、家畜本品100g混于300-400斤饲料,水产动物本品100g混于300斤饲料,治疗严重肠炎腹泻,使用二天效果明显,长期使用每50克可拌料1吨,在调整肠道的同时可不再使用脱霉剂。
注:在丁酸梭菌调节动物肠道的同时,添加本公司的倍斯味甜及奶香精后明显提高猪牛羊等动物的采食量,可用于猪牛羊出栏前增肥使用。
【注意事项】打开包装后应短期内用完,建议按推荐用量使用。
【贮存方法】本品是纯丁酸梭菌发酵菌粉,有独特的轻微酸臭味道,置于阴凉避光处保存。
【包装规格】20kg/袋 【保 质 期】2年
② 鸡不吃食打瞌睡拉黄,白,绿色粪便,死亡
通常当鸡患上了胃肠道疾病后,就可能出现不吃食且无精打采的现象,甚至导致死亡,为了避免死亡而造成损失,建议将健胃消食药物拌入饲料中喂鸡。饲养鸡时不可喂浑浊或者受过污染的水,会危害鸡肠道的健康,也不能突然更换饲料,容易让鸡消化道产生不适感,导致出现胃肠道疾病,建议合理、逐步的更换饲料。
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文章以后,会减少很多麻烦,望采纳。
③ 鸡大肠杆菌病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实验室诊断
1.2.1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8~24h,而后进行纯化培养。挑取分离培养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用灭菌接种环勾取少许纯培养物接种于各种生化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将细菌纯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稀释成3×1011个/ml的菌悬液,用无菌棉拭子蘸取稀释液均匀涂布于普通平板,经室温干燥3~5min后,每块平板贴药敏纸片3片,37℃培养18~24
22.1
h。
结果
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病鸡胸腔、腹腔内有大量
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心包积液,心脏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瘀血,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瘀血,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明显;气囊混浊、变厚;肾瘀血、质脆,一触即烂;脾脏瘀血。
2.2病理组织学变化镜下观察,可见肝脏有蛋白质纤维膜,肝细胞变性,窦状隙内红细胞增多,肝脏瘀血(图1);肾脏病变比较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离基底膜,肾小管管腔内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渗出物(图2);肺表面肺泡细胞塌陷,外有蛋白质纤维膜,肺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聚集,肺瘀血
(图3)。
病理剖检对送检的25只病死鸡进行了病
取病死鸡心、肝、脾、肺、
理剖检及大体病变的观察。1.2.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肾等器官病健交界处部分组织块,置于10%福尔马林中固定,经乙醇脱水后,二甲苯透明、浸蜡,将组织在BMJ一1生物组织包埋机下包埋成石蜡块,用AO一8250型组织切片机切片,厚度为5肛m,HE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④ 研究肠道微生物有哪些方法与技术
研究肠道微生物有哪些方法与技术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哺乳动物健康与疾病的重要基础,在生理、病理、预防、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对于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营养作用非常重要,如合成维生素、消化碳水化合物、氨的利用、脂的利用以及合成酶类[2]。在食物相对缺乏时,肠道多形类杆菌对糖苷水解酶的分泌会增多,提高肠道微生物群系利用食物的能力[3]。可见,肠道微生态系统能根据食物的特点做出改变,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和较大的适应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基因的多态性还为宿主提供了许多人体自身所不具备的酶与生化途径,从而使得人体不易消化的食物残渣及上皮细胞分泌的内生粘液被发酵利用[4]。为探寻肠道微生物在机体的营养与健康以及疾病与治疗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关注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5,6]。悉生生物学、厌氧培养技术、电镜技术、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8]。在Biolog等研究方法中,需先将肠道中的微生物提取出来,所得到的菌悬液,既保证活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又去除可能会干扰研究结果的杂质[9]。
⑤ 给鸡喂养益生菌谷料会产生什么影响
给鸡喂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1、维持鸡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以维持鸡群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可以引起感染症状和炎症的有害细菌,甚至能够有效阻止某些病原体,从而保护鸡群肠道健康。如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等益生菌,能产生酸菌素,从而抑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2、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益生菌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降解饲料的蛋白质、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提高机体免疫力。益生菌类似于调理身体的中药,能够在鸡群肠道内形成一道菌膜屏障,增强鸡群免疫系统防御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⑥ 从鸡肠道分离大肠杆菌的微生物学操作程序
取新鲜的鸡的大肠,用生理盐水冲洗大肠内部,取冲洗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清液,梯度稀释到一个合适的浓度,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形成合适大小的菌落后,挑取菌落,进行微生物学方面的鉴定,看其是否为大肠杆菌,如果是,就挑取菌落,斜面培养,就可以作为菌种使用了,操作过程最好在无菌室中进行,或人为创造一个无菌环境进行操作。
⑦ 益生菌喂养鸡,会给鸡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肉质会变化吗
现如今,“益生菌”越来越被大家熟知,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也随处可见。对于我们养鸡户来说,一旦鸡群出现肠炎拉稀、过料,就会下意识的给鸡喂益生菌。那么,益生菌真的能解决鸡群肠道问题吗?写篇文章,共同交流下,益生菌在养鸡中的作用及注意要点。
怎样给鸡喂益生菌才合适?记住这4点,养鸡人再也不被忽悠了
一、益生菌是什么?
首先,益生菌是一种活的细菌,需要寄生在鸡肠道内,但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不同,益生菌是肠道内的“好”的细菌。适量的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促进营养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简而言之,益生菌是一种寄生在肠道的好细菌,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调理鸡群肠道。
怎样给鸡喂益生菌才合适?记住这4点,养鸡人再也不被忽悠了
二、给鸡喂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1、维持鸡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以维持鸡群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可以引起感染症状和炎症的有害细菌,甚至能够有效阻止某些病原体,从而保护鸡群肠道健康。如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等益生菌,能产生酸菌素,从而抑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2、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益生菌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降解饲料的蛋白质、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提高机体免疫力。益生菌类似于调理身体的中药,能够在鸡群肠道内形成一道菌膜屏障,增强鸡群免疫系统防御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怎样给鸡喂益生菌才合适?记住这4点,养鸡人再也不被忽悠了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给鸡用益生菌?
1、鸡群肠炎拉稀。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能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肠道有害菌。当鸡群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拉稀、糊肛等病症时,可以给鸡喂点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另外,夏季高温鸡群大量饮水,粪便稀薄,造成肠道内有益菌流失,此时也可以给鸡喂益生菌来调理肠道。
2、更换饲料期间。鸡群换料过程中,饲料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打破了肠道内环境原来的稳定,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此时给鸡群使用益生菌,一方面些帮助肠道有效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能酸化肠道缓解,维持菌群的平衡。
3、长期服用抗生素后。抗生素是无差别杀菌的,不管有益有害,一并杀死,所以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后,肠道内有益菌也被杀死,需要添加一些益生菌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
怎样给鸡喂益生菌才合适?记住这4点,养鸡人再也不被忽悠了
四、使用益生菌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1、益生菌和抗生素不能一起用。益生菌是活的细菌,能被抗生素杀死,所以益生菌不能和抗生素一起使用。在使用抗生素后,至少间隔3-4小时,才能使用益生菌恢复菌群。
2、不要给鸡喂过量益生菌。鸡群肠道内的菌群需要相互制约平衡,益生菌的数量也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如果鸡喂过量益生菌,也不利于肠道菌群平衡。所以定期添加适量益生菌,才利于鸡群肠道菌群平衡。
3、益生菌和消毒水不能一起用。消毒水可以杀灭益生菌,尤其在饮水消毒时,益生菌不能和消毒水一起使用。在消毒后至少间隔3-4小时,再使用益生菌。
4、益生菌不能解决所有的肠道问题。需要注意,鸡群肠道问题有很多种类,但益生菌只能解决细菌和应激引起的肠炎拉稀,对于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的肠道问题,益生菌并不能解决。
⑧ 扩增子、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三大法宝玩转肠道微生物
俗话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难寻,肠道菌群”。和研究物理学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一样,我们肚子里面肠道菌群也是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里面包含约100万亿个微生物,有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之多,影响着宿主的饮食、疾病、以及生长发育等。面对数目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要使用哪些技术去了解其物种的组成,发挥的功能,以及对宿主的影响呢?下边,我们就为大家献上研究肠道微生物的 “三大法宝”。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获悉肠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以及每种微生物的丰度占比。
扩增子测序即通过提取样品的DNA,选择合适的引物扩增16S rDNA区域,通过检测扩增区域的序列变异和丰度,以研究样本中物种分类、物种丰度以及系统进化。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分离培养的缺点,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加之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更加快速的周期等特点,深受微生物研究者的青睐。
补充知识点
Q: 为什么要扩增16S rDNA区域?
A: 16S rDNA是细菌的系统分类研究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钟,素有“细菌化石”之称。16S rDNA由于分子大小适中,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得到其序列,故广泛应用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
了解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分布和比例后,要怎么知道这些微生物能做什么,或者可以行使哪些功能呢。借助宏基因组,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答。
宏基因组,是以特定生境中的整个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环境样本DNA后,采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组装获得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基因信息总和。用于研究样品中全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群落功能差异。
借助扩增子和宏基因技术,我们可以知道肠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群落分布和具备的功能,若想进一步解析微生物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就离不开宏转录组了。
宏转录组可以研究在特定条件下,环境/组织样本中所有的微生物的RNA的集合,利用高通量测序,可以直接获得样本中所有微生物转录组信息,能够从转录水平研究复杂微生物群落变化,挖掘潜在的新基因。
三个技术比较如下:
如果说扩增子是初步探究样本种微生物群落分布,宏基因组则能更加全面揭示群落物种的功能,而宏转录组可以在RNA水平解析微生物基因表达谱。三个技术相互结合使用,可以更好的解释肠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微生物能做什么,以及微生物正在做什么”的问题,帮助科学家更全面的了解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对宿主生命健康的影响。
高谷物(HG)饲料可以改变瘤胃微生物群,但在反刍动物盲肠中微生物对HG饲料的反应以及随后的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仍未得到探索。
研究使用16S扩增子测序研究了饮食变化如何改变绵羊盲肠微生物组,并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深入了解盲肠微生物对饮食转变挑战的适应性反应。发现喂食HG会对绵羊盲肠微生物组成和代谢的造成干扰,导致黏膜损伤,这些发现提供了在喂食HG过程中盲肠微生物结构和适应时间进程的综合概况,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反刍动物盲肠疾病的病因学。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但两者合并症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还不清楚文章研究了约1280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发现肥胖与微生物的组成、个体分类和功能改变有关。T2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药物(如降压药和降糖药)以及膳食补充剂,与肠道菌群变化显着相关。总之,本研究将肥胖和D2T这两种相互关联的代谢疾病的微生物成分区分开来,确定了未来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饮食和给药因素。
微生物暴露对于新生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出生前的胎儿肠道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仍然存在争议。研究将通过无菌子宫切除术出生的足月羔羊作为研究产前肠道微生物的动物模型进行多组学研究。首次证实反刍动物在出生前肠道中已定植活性微生物组,为胎儿肠道微生物定植始于子宫提供了依据。对于通过调控早期宿主-微生物互作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幼龄动物的早期培育有重大的价值。
“三大法宝”不仅可以用来研究肠道微生物,还可应用在各类微生物研究中,如土壤、空气等环境样本,肿瘤、皮肤等动物样本,以及叶片、果实等植物样本,可以说,只要涉及群落微生物研究,就一定离不开这“三大法宝”。
⑨ 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肠道微生态正确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首先是肠道菌群在调节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肠道菌群可能会失衡。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和自闭症等精神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恶心。
然后是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性比哺乳动物更重要。据研究,鸡对食物的消化80%以上是在肠道内完成的,99%的营养物质是通过肠道吸收的。同时,肠道是鸡最大的免疫器官。鸡的肠道黏膜、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共同构成了抵御异物(微生物、灰尘等)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60%~7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内,因此肠道在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⑩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了哪些技术
指纹图谱,生物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