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03 14:43:05

1. 摘选古代寓言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的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1、由一个寓言故事导入:

(1)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4)我国古代的寓言

2、简介韩非及《韩非子》(投影)

3、学习《郑人买履》: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小组成员互读;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字字音;小组成员互译。教师巡视指导

附:字音:履度

词义:欲置坐反遂无

辨析:先自度其足宁信度,无自信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投影)

(2)小组间就以上内容互相提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郑人和卖鞋人的一段对话

(5)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他人进行评议

(6)小组讨论交流: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投影)

4、总结:

5、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教学构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以上三点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

2、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1)、(2)、(4)、(5)、(6)

3、情感价值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以上体现在教学步骤3的(3)、(6)

2.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分别勾勒了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

【揠苗助长】

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常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巴望】

盼望,急切地希望。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枯死】

失掉水份而干死。

【守株待兔】

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在树桩前的野兔。比喻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乐滋滋】

形容因满意而喜悦的样子。

【近义词】

焦急──着急

巴望──盼望

忽然──突然

筋疲力尽──筋疲力竭

【反义词】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乐滋滋──悲切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

⑴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⑵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⑶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⑷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cuàn)”跟“串(chuàn)”、“锄(chú)”跟“助(zhù)”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zhuī)”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⑵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⑴学习《揠苗助长》:

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⑵学习《守株待兔》:

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课文

《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搞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3. 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该怎样进行教学

寓言故事一般较短,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反复地自读,分角色读,甚至表演,让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即可!

4.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及原文阅读

《拔苗助长》事古代 成语 和 寓言 故事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揠苗助长》教案设计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寓言特点。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 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什么是寓言?(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27 《揠苗助长》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标出寓言有几个自然段?每几个自然段句话。用“△”勾出的生字,。用“-”勾出生字组成的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问同桌同学。

(2)、用“~~”画出写的好的 句子 。

(3)、在不懂的地方加上“?”。

(4)、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合作学习。

交流记字 方法 。

3、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说一说有几个自然段,第1、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如有不准确,老师给予纠正。

(3)认字。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4)交流记字方法。

(课件出示)区分“截、裁”。

(5)质疑:你还不明白那个词的意思?揠、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学生解释,教师相机补充。

大家弄明白了字词的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三、理解课文,感悟寓意。

1、同桌读课文,互评互纠正。读后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同桌互读、接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看课件读)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

4、学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学生选词说话: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自言自语……

四、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 ”,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教师指导、范写。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阅读。

1、把这个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揠苗助长》的原文
从前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心中焦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他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不少。

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的 读后感
我读过《扁鹊治病》,读过《纪昌学射》,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一天,农夫想:怎么样才能让苗长得快一点高一点?于是,他眼睛四处转了转自言自语道:“我可以把禾苗往上拔起来一点,那它是不是会长得快很多?”接着,他就把禾苗往上拔了一点,一边还沾沾自喜,他从早上忙到了傍晚,终于把田里的禾苗都拔了一遍,看着比周围邻居的禾苗高出一大截,农夫擦了擦汗高兴地回家了。

回到家,农夫得意地向家人炫耀着自己让禾苗长高的办法,大家都说这样子不行的,让他赶紧把禾苗种回去还有救,妻子也劝说着,可是农夫不听劝告。妻子让儿子去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萎了,农夫后悔不已,失声痛哭。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也做过的一件“拔苗助长”的事。有一次,我养了一盆多肉植物,但是它的个头有点小,听说施肥浇水可以让植物生长得好,于是我就疯狂地给它浇水施肥,谁知第二天,多肉植物的叶子都腐烂掉了,我急得哇哇大哭,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后悔,因为我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

5. 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答: 憝悉故事 分析哲理 感悟意义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如题。简要概括

6.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1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寓言教学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语文素养提升上作用显着。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的特点,阐明了寓言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寓言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较为活泼,寓言故事简单有趣而蕴涵深刻,是辅助学生发掘生活道理、成长成才的关键内容。因此,了解寓言故事教学的特点必不可少。

1、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性

寓言故事本身富含深刻哲理,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也比较高,故语言教学的首要特点是具有教育性。与平日里家长、教师的灌输式教育不同,寓言故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到某种启迪,其教育形式相对委婉而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这比空谈理论的灌输式教育更具效率。即便学生尚且不能完全掌握寓言的整体教育意义,却能凭借自身兴趣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极大地调动期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基于寓言教学的教育性,应在教学中使用最合适的引导手段,进一步拓展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

2、意蕴深刻,哲理性强

相对于小学语言教学中的其他形式,寓言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摒弃了刻板教条的讲解形式,在给学生更大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以其意蕴深刻、哲理性强给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以指引。寓言故事究其本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故事的语言魅力、口语化风格往往贯穿其中。因此寓言故事往往寓教于乐,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引导。这正是意志力较为薄弱、事物分辨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群体所需要的。而在进行相关教学中,应充分彰显其哲理价值,并有足够的信息及耐心。

3、复杂多元、综合性强

寓言教学并非单纯以讲述故事启迪学生,也关乎语言素养的教育。如寓言在囊括哲理性故事的同时,还包含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正如朱光潜在《文学与语文》中提到的,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说的和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综合性,寓言教学势必要提及文字表述、修辞手法使用等方面,以带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三:

1、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积累相对薄弱,视野也相对狭窄,亟需知识面的扩充。寓言故事无论其丰富内涵、故事、修辞手法,都是语文知识体系中的一种,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作用斐然。很多寓言故事展现了动物知识、国家知识、历史知识,甚至延伸到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容易接受及领悟的知识瑰宝。而教师如在讲解中对故事内容、某领域知识的拓展延伸,将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视野

寓言故事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视野也有限,对一件事物的分析判断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即便带有较强的想象力,也没有任由思维天马行空的抓手。寓言故事并不单纯的是一种文字上的消遣,其带来的海量知识和哲思,是很多故事所不具备的。对其思维的拓展能力很强,能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理解以往不能理解的知识道理,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意蕴,获得更加深刻的思考力。

3、有助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取材于科学、艺术领域,缺乏对生活本真的靠近,高雅脱俗而难以被学生接受。寓言故事则多取材于生活;寓言故事教学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获取真正的知识,摆脱死记硬背的死读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对未来的学生生活具有很多帮助。一个个故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使其能够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现实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提升的双丰收。

三、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方法

1、稳固学生语文基础

寓言故事复杂多元、意蕴深刻、哲理性强,但确保给学生启迪和人生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而学生理解的关键在于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因此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首先要进行学生语文素养的锻炼。由于寓言故事教学相对复杂,多数情况下要靠学生自己领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修辞手法运用教育、理解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同时不断强加学生对词汇的认知与记忆,交代清楚阅读寓言时应注意的相关知识,做好寓言故事教学的铺垫。

2、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寓言故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不能将生活实际弃之不顾,而是应立足于生活本真开展教育。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泛泛而谈,将大量的哲理性内容和逻辑性思维传递给学生,必然会招致教学的失败。应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寓言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将道德教育与学生自己的相联系,让其意识到自身做法的道德性,这样才能既引发其兴趣,又提高教育效果。

3、注重对学生进行拓展

小学生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拓展。一则寓言故事的背后,往往包含大量需要深思的内容,鉴于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应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其知识面、增强其逻辑思考能力为立足点,通过寓言故事讨论会、对寓言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锻炼学生的思维,普及更多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云淼,臧丽娟:《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该怎样进行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年第10期。

[2] 葛敏芸:《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教学的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

寓言故事 2

三棵树的梦想

从前,森林里有一个奇特的小山坡,山坡上只有三棵树。有一天,它们在探讨各自的希望和梦想,第一棵树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黄金、白银和奇珍异宝,外面是精工细雕的装饰,我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我的美丽。”

第二棵树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条非常巨大的船。我会载着国王和王后到世界各地旅行。每个乘坐我的人都会感觉到非常安全,因为我有坚不可摧的船体。”

最后,第三棵树说:“我想成为这个森林中最高、最笔直的树。当人们看到我在山顶上,仰望我时透过我的枝杈,就会想到我离天堂和上帝是如此之近。我要时刻都成为最伟大的树,让人们永远都记住我。”

经过几年的祈祷之后,一群伐木工来到了这片森林,它们的梦想将要成真。当一个伐木工走到了第一棵树跟前,他说:“这棵树看起来材质很好,我可以把它卖给一个木匠。”然后,他就开始砍树。这棵树很高兴,因为它知道,木匠将会让它成为一个百宝箱。

另一个伐木工在第二棵树前说:“这棵树看起来很粗壮,我应该把它卖给造船厂。”第二棵树非常高兴,因为它知道,它将成为一条大船。

当这些伐木工走近第三棵树时,这棵树被吓坏了,因为它知道,如果它被砍倒,它的梦想将不会实现。其中一个伐木工说:“我没有任何特殊的需求,所以,我要带走这棵树。”于是,他就把第三棵树砍倒了。

当第一棵树到木匠手里后,被制作成喂动物的饲料槽子。然后,里面装满了干草放在谷仓里。这完全不是它想要的。第二棵树被砍倒后,做成了一条小渔船。它想成为一条大船载着国王去旅行的梦想现在破灭了。第三棵树被切成大木板,被独自放在黑暗中。几年过去了,树木们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后来有一天,一男一女来到了谷仓。女人生下了一个男婴,放在马槽里的干草上,这个马槽是第一棵树制成的。这个男子想用马槽为孩子做一个婴儿床。在这个时刻,这棵树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它时时刻刻都乘载着世上最伟大的宝贝。

几年以后,一群人得到了被第二棵树制成的渔船。其中一个人累了,就躺进去睡着了。当他们起航之后,起了很大的风暴,这时人们唤醒了熟睡的男人,他站在那里说:“平安!”于是风暴就停止了。在这个时候,第二棵树才知道,它乘载的是万王之王。

最后,有人来了,带走了第三棵树。他们扛着这棵树在街上走的时候,人们都嘲笑他们。当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有个人被钉在树上,抬上了山顶,他死了。到了星期天,这棵树才明白,它能够如此地接近上帝,是因为,耶稣被钉在由它做成的十字架上。

三棵树都得到了它们想要的,虽然结果并不一定是它们想象的那样

寓言故事 3

患得患失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寓言故事 4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

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

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乐极生悲嘛。人生在世,我们都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性,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就像故事里的老虎一样悲惨的结局。

寓言故事 5

原本要好的朋友――太阳跟雨,为了证明自己的本领比对方强,吵了起来。它们请了天空来当裁判。

天空问:“谁能给这朵美丽的花儿充分的阳光?”雨左看看,右瞧瞧,什么也想不出来。太阳听了,往那朵花儿身上一撒,一缕阳光射向了那朵美丽的花儿,太阳骄傲地说:“哼哼,我的本领最大,哈哈哈!”

雨听了,小声地说:“真是个自大狂!”天空又问了:“谁能给这片绿油油的草地充足的水分?”这回,太阳的自信心一下子跌了下来。雨听了天空的话,用右手自信地一挥,天空里立刻乌云密布,像黄豆那样大的雨点儿从天而降,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天空上出现了一道彩虹,雨自信地说:“怎么样?!我的本领大吗?!太阳!”

“谁的本领大?!”太阳愤怒地问天空。天空回答道:“其实,你们的本领一样大,没有你们其中一个都不行,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就没有温暖。如果没有雨,花草树木就会干枯而死。所以你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来相比。”

太阳跟雨听了脸红红的,低下了头。

寓言故事 6

金壶丹书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寓言故事 7

一天,一只小鸟在天上飞着,看到地上有一个捕鸟笼,笼子的周围撒着秕谷,笼子下面支着一根木棒。小鸟心想:只要我一进去,远处的人就会拉绳子把我罩在笼子里,回家炖汤喝。明明是这样想的,可小鸟还是去吃那些笼子周围的秕谷了,它每吃一粒都侥幸地想着:我离捕鸟笼还远着呢!就这样,小鸟一步一步地走进笼子里,最终被捕鸟人抓了起来。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贪得无厌,最终没有好下场的人?

寓言故事 8

赵奢秉公办事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9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上门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规劝平原君说:

“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为王族贵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才,就把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命赵奢统管全国赋税。

打这以后,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谁也不徇私情,国库得到充实,老百姓也富裕起来。

赵奢不畏权势,奉公执法,人人都这样,何愁国家不强盛!

寓言故事 9

狡猾的蜘蛛正在寻找地方,准备给自己建一所小屋。它这儿瞧一眼,那儿看一眼,最后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一个苍蝇经常出没的地方。

蜘蛛立刻着手实现自己的计划,先织一张网。它选择了两棵树枝做支撑点,开始了单调的工作。它不停息地在两棵树枝间穿梭,拉着银丝,打算结一张呱呱叫的蜘蛛网。

活儿干得很好。结好网之后,蜘蛛就躲到一片树叶底下。

它没有等多久,一只好奇的苍蝇就撞在网上。蜘蛛爬到跟前,不一会儿就把它吞了。在花冠上有一只熊蜂。它看到了发生的一切。熊蜂马上飞过来,攻击蜘蛛,用那长长的硬刺把蜘蛛刺穿。

这则寓言使我们回忆起人人皆知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寓言故事 10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寓言故事 11

蜂房里的蜜流了出来,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许多苍蝇闻见了蜂蜜的香味,正准备去饱餐一顿。

这时,有些苍蝇谨慎地说道:“蜂蜜的味道是不错,但是很黏,要是我们的腿被粘在上面了怎么办?”一只苍蝇自告奋勇:“我先去探探路。”

那只苍蝇在蜂蜜上站了大约有十秒钟,慢慢地试着爬了起来,结果相安无事;15秒钟,它仍然毫发无损;30秒、40秒……苍蝇觉得,只要呆的时间不长,就不会被粘住。

于是,它对其它苍蝇大喊道:“快来吃吧,只要我们控制好站在蜂蜜上的时间,就不会被粘住的。”其他苍蝇听到了,立刻争先恐后地飞了过来,它们站在蜂蜜上,大口大口地品尝着这甜美的大餐。过了一会,有苍蝇提醒道:“我们是不是该飞起来了。”但那只贪婪的苍蝇舍不得这白白到手的蜂蜜,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没事,没事,我试过了,再吃一会没问题的。”其他苍蝇听见了,便放心地继续享用这美味的蜂蜜。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苍蝇们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总觉地再吃一会没事。

20分钟过去了,这群贪婪的苍蝇终于吃饱了。正当他们想起飞时,他们的脚被牢牢地粘在了蜂蜜上。

虽然这群苍蝇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但是他们永远都回不去了。

寓言故事 12

大家好,我学孙悟空,来个七十二变,今天要变个什么好呢?让我想想,要不就变一滴水吧!大家知道,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很多兄弟姐妹,并且都生活在海洋爸爸的身旁。

变成水珠后,我要做什么呢?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给刚长出的幼苗浇水,让它茁壮成长,你可别小看这些幼苗,等它们长大后可是要为人类做贡献的,它们给我们进化空气,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还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预防泥石流。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召集我的兄弟姐妹,给渴又没水喝的人喝上一滴甘甜可口的水让他们活力四射,精神抖擞。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流过人们建成的水电站,我就变成了电能,为人民带来一片光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假如我是一滴水,可以把你们的衣服、碗,房子擦洗的干干净净,让你们有个美好的生活。

人类啊!请珍惜、爱护我们吧!不要浪费我们呀!要记住,水资源是有限的再不珍惜,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让我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寓言故事 13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懊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非常懊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咱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寓意

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了。

二、“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寓言故事 14

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寓言故事 15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候身上。

几个时辰过去了,韩昭侯终于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

韩昭侯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过分,但他严明职责、严格执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7. 如何通过寓言故事让孩子更加懂事

给孩子讲完整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地讲出来。问他是否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寓言想表达什么,这就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引。教学是有趣的,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中了解真相,多读寓言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你可以讲述风和太阳的故事。说风和太阳打赌,谁能让行人脱衣服。

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寓言。教学方法一般是先给孩子讲寓言,再简单地给孩子讲寓言的意思,不一定能让孩子理解寓言的深它们内容丰富,如语文学习启蒙诗歌阅读课文阅读等。这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两者相比,前者听故事更方便,故事列表更清晰。有独立外置播放器的电脑和手机都可以听。方便孩子理解和接受,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

阅读全文

与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7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6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54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45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13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12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6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20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2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33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90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8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83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11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32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60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11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