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

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03 13:37:05

1. 国际象棋“万能对攻”策略是什么

国际象棋已发明400多年,深受数百万棋迷的喜爱。这种棋的步法十分复杂,自从1989年计算机昼夜不停地计算破解了国际象棋5亿种可能的走法,1992年一种计算程序勉强击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马里恩-廷斯利(Marion Tinsley),廷斯利曾被人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最终在2007年由美国艾伯特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叫做“切努克”(Chinook)的计算机程序在国际象棋中能够有出色表现,2007年“切努克”程序在200个台式计算机上进行高峰运行,能够运算得出对手每一步的对攻走法。如果对手是完美的高手,在比赛中一步也不出错,该程序也将战成平手。

从整体方面看,关于国际象棋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

2. 国际象棋起源

国际象棋以其特有的棋风、棋规、棋路,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国际象棋;下面是有国际象棋的起源,欢迎参阅。

国际象棋的起源

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古印度、锡兰(现斯里兰卡)、波斯(在现伊朗及周边)、阿拉伯半岛地区等等。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古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

不久,古波斯国被阿拉伯人征服,因阿拉伯语的字母中没有这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没有它的最后一个字母,于是“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hatranj),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

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着《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着名棋手。据史料记载,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正式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地区传到欧洲各国。首先是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已经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于1497年。

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和现在一样,但是可以被吃掉。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这一棋子的外形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形象。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

“象”只许斜进2格,类似今日中国象棋里的象,但无“塞象眼” 的限制,如果中间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过。象的这种允许越子的走法在欧洲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即使是第1次走动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

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明帝时(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有正式交往,隋唐时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互有影响。直到今天,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出土文物中有一幅北宋的饰有“琴棋书画”图案的织锦,其中的“棋”是一个8×8 格的黑白相间的棋盘,和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在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众多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

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

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

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

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

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

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

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

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

3. 象棋自学研究的方法,多读谱打问号勤反思,要瞻前顾后消灭盲棋

一、怎样打棋谱

有的人把棋谱背得很熟,但在跟别人下棋时却用不上,仍然输棋,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打棋谱。其实这些人主要是对打棋谱的意义认识不明确。须知无论古今棋谱,都是古人或今人的经验总结(包括胜利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我们打棋谱,只能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战斗技术,记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实战时避免重蹈覆辙,而不应该一模一样地照搬照套。否则,就会削足适履,要打败仗。

至于怎样打棋谱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可依靠辅助训练的对象和其他条件等等也不同,不能强求一致,但无论是精打、粗打,全面或有选择地打,总的要求是不要死板地单纯背谱,而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多动脑筋(必要时还要动手拆棋),深入领会谱中运子取势、兑子争先、弃子抢攻等妙处,进而学会观察形势和提高下棋的攻守能力,这样才会有收益。不要妄想看了一两本棋谱,就能一下子把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击败,须知你懂得一些布局圈套或一些杀招,下棋时不一定用得上,何况你懂别人也懂,打棋谱只能增加理论知识,要真正提高棋艺水平,还要多下棋、拆棋。看棋谱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死记硬背,便不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收不到打谱的效果。举例如下:

1.炮二平五,马2进3。

2.马二进三,马8进9。

3.车一平二,车9进1。

4.兵七进一,炮8平6。

这是“中炮直车对单提马横车”的布局。如果你对黑方平士角炮没有疑问,就继续往下看,假如你认为走车9平4,先过车会更好一些,那你就要想想:过车之后,红方有无不利于黑方的走法?不管想出的结果如何,最好带着问题到实战中去找答案,或请教别人。这样得来的结论就比较巩固。黑方如走车9平4,红方则兵七进一,卒3进1,炮八平七,车4进1,炮五进四,红方得“空头炮”较优。

5.炮八进四,象3进5。

6.炮八平五,士4进5。

7.马八进七,车1平4。

8.车九平八,马3进5。

9.炮五进四,车4进7。

10.仕六进五……

除非你懂得这局棋的变化,否则,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弃马?吃哪个马最好?吃完之后,红方有什么妙手?

你必须带着这些问题多想想,不管想出的结果如何,再往下看。只有这样打谱,才能深刻领会,运用自如。以下着法为:

10.……车4平3。

11.车二进四,卒3进1(如车3平7,车二平六,再出帅胜)。

12.相三进五,卒3进1。

13.相五进七,卒9进1。

14.车二平六,车9平8。

15.帅五平六,炮2平4。

16.车六进三,车3进2。

17.帅六进一,红胜!

二、多读谱 勤反思

下面用一例实践对局来说明“多读谱,勤反思”的含义(木子占一十对刘立新举例,1985年8月16日弈于大连)。

1.炮二平五,炮2平5。

2.马二进三,马2进3。

3.兵七进一,车1进1。

4.马八进七,车1平6。

5.车九平八,炮8平7。

6.车一平二,车6进4?

7.车二进八!车6平3。

8.炮八进七,马3退2。

黑方不退马吃炮,改走车3进2吃马,则红车二平七,以下有炮八平六打士或炮八平九再杀象的棋,也是红方优势。

9.炮五进四,士6进5。(图1)

图1

10.车八进九,车3进2。

11.车二平五!(红胜)

这个仅有十一回合的短小精悍的对局,尽管黑方开局应着欠佳,但红方沉炮换马,中炮取兵,大胆穿心等入局着法,很有法度,是灵活运用谱着的好例子。不少青年常谈到读了很多棋谱,棋艺不见提高,何也?我看主要是“消化不良”,看了棋谱而不领会谱中的精髓,未能应用于实战之故。记得一位名家说过:“多读书,勤反思。”对于读棋谱来说更是极为重要的。

“读谱”,泛指学习棋谱。如果棋路熟练、记忆力强,对一些变化简单、着法不多的棋谱可以边看边想,也能领会它的内容,但一般来说,必须要摆好棋打谱。这里说的“反思”是指在打谱拆棋之后,还要在脑子里复盘深思,这样才能“消化”。“消化”:假如你看了上述对局,最好闭上眼睛想想,黑方究竟错在哪里?只要找出原因,这就是“消化”。所以棋艺能否提高,问题不在于读谱多少,而在于读了能否消化,能否应用于实战。

此外,读谱也要讲究方法,比如读残局谱要弄通它的变化,掌握它的胜和规律,读杀局棋谱,宜于练“心算”,提高算度。至于读布局棋谱,最好是有的放矢,比如想用“反宫马”对弈,就选读胡荣华的《反宫马专集》和高手有关反宫马的对局谱,弈后再研究。这样反复地学用结合,读谱才有助于提高棋艺。

三、多打问号 消灭盲棋

懂得开局几步,又会推算几个回合,可以说已经入了门,深造也就不难了。但要加速进步,必须纠正各种不良动作(随手、悔棋、乱摸棋子、手在棋盘上比划、指点等等)和错误的思维方法。

小李广已经入了门,想吃他的“盲棋”,不容易了。但他还不懂连消带打、声东击西一类的战术手段,只能顺其自然,因势利异,使他自投罗网。

图2

如图2是红方先行,让左车走成的。这是小李广弃子强行进马入槽位叫“将”后,被红方献马兑去槽位马而形成的形势。现在轮到红方走子,车八平七,炮3平4,车七进三,士5退4,炮八进七,车4平2。

红方以“围魏救赵”的方法,伏地抽车以图救马。本来比较隐蔽,如黑车7进2,炮一进一,炮4进6吃马,则车七退四,将5进1,车七进三,车4退4,炮八退一打死车。但由于红方沉炮,是主动攻击,黑方存有戒心,所以不上当。红接走帅六平五,炮5平7,黑方佯攻底相,暗藏飞象捉车得子,可见有心思。

(1)炮八平九,车2平1。

(2)马六进八,车1退2。

(3)兵七进一,车7平5。

(4)车七平八,车5平3?

为什么这样明显的错着,黑方却走出来呢?这是由于黑方考虑过以卒吃兵,被红方出马,如车吃底相,则车立险地,均不满意,最后发现吃中兵,可以平车压马,就这样走了。

因此,当红方平车守马头时,便以为识破了自己的计谋;故只防守,不去考虑其他,以致忽略了红方“寓攻于守”的攻击手段(如红无马,平白无故地平车,黑方肯定不上当)。

因此说,错误的思考方法,是导致“盲棋”的主要根源,小李广如能克服思想上“先人为主、不屑他顾”的毛病,就不能让他单车了。

要消灭“盲棋”有个方法,不妨试试看。这就是每当对方走一步棋,你脑子里立即打个问号:“想干什么?”

实战题1:

图3,实战题1

如图3,黑方马4进5,是弃马破相抢攻,抑或另有企图?你将作如何对付?请你找个最佳的答案。

四、多想出智慧

下棋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正如叶帅的《攻关》诗所说:“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象棋也是一门科学艺术,必须多下苦功,攻破前进道路上的每个关卡,才能提高思考能力,掌握技术规律。

图4

如图4形势。粗略一看,以为黑方只要走卒4平5,红炮五退四,卒3平4,黑方就胜了。但是红方还要走棋呢。再仔细看看,就不难发现红方还有兵四平五的杀着!因此,急于下结论,容易陷于主观武断,妨碍思考能力的提高,必须克服。作者生性迟钝,少年时看过这样个棋局(如图5)足足想了三天,连一步棋也想不出来,终于向书本“投降”,翻开着法一看,才恍然大悟。几十年来,所看过的棋书不少,但印象都不深,唯有这个棋局,却使我至今未忘!真是“易得易失,难得难忘”呀!还是多想想有好处。

图5

图5的着法如下:

(1)炮九进七,马3退1。

(2)相七进九,车5平1。

(3)相五退七(红胜定)。

五、要瞻前顾后

拆棋,也要讲究思考方法。而“瞻前顾后”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图6

如图6形势,红方不走车三平五,而改走车三平七,以为左右伏杀,红方必胜。这样黑方只有士6进5,则炮三平五叫将,士5退4,车七平五,士4进5,兵四进一,将5平4,炮五平六,红方可胜。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主要是单纯着眼于前方的杀势,而没有看到红方车三平七?

会遭到黑方车5进1“调虎离山”的强硬攻击,迫不得已帅四平五,则黑车3进3完全破坏了红方的杀势,和局反成了黑胜局。

“拆棋”是提高棋艺决不可少的训练方法。不仅对局之后复盘拆棋如此,拆棋局也是如此,都必须“瞻前顾后”,全面地来看。

图6着法应为红先和。

(1)车三平五,将5平4。

(2)车五进三,将4进1。

(3)炮三进三,士4退5。

(4)兵四平五,将4进1。

(5)车五平七,将4平5。

(6)兵五平四……

如改走兵五平六,则黑士6进5,黑胜。

(6)……车5进1!

(7)帅四平五,将5平6。

(8)车七平五,卒5进1。

(9)车五退八,卒4平5。

(10)帅五进一,将6退1(和)。

图6的动态棋谱

六、排局有助于磨炼棋底

在象棋训练中,排棋局,也可以列为一个课题。它有助于养成拆棋习惯,提高拆棋的质量和效率,对加速提高棋艺水平是有帮助的。那种认为排棋局会影响进步的说法是不对的。只要不把它作为一个主项,专门搞棋局创作(这是另一门艺术),而是不减少实战交流,不废弃全面研究,就只会有益而无害。

排棋局,要有素材。素材最好是从实战对局中随时发现可以加工整理成棋局的题材。这比较有新意。当然,要完全超出古今棋谱的新的题材,很不易得,但毕竟从实战中得来,应更有助于实战。

图7

例如1985年“五羊杯”赛,柳大华对李来群的一局棋走到七十二回合时出现的形势(图7)就可以作为一个排局的素材。先把这个素材内含有的各种杀着拆出来,然后经过去芜存菁,并在子力上予以调整,便可以排出一个寓精彩杀着于其中的引人入胜的排局了。比如按原着法,红方先行(接图7),有马四进二,将6平5,车三进五!士5退6,车三平四!得巧着。红方进车和吃士,均依赖“马后炮”“后盾”,使黑方不敢吃车,这就是“奥妙”。凡是奥妙的着法,均可作为素材,可以用在棋局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红车吃士,黑方可以上将,还未有结尾。假如红车叫将之后不吃士,再有一炮平中叫将,迫使黑方士4进5,那就能实现弃车“马后炮”杀。

图8

从这个设想出发,于是可以排出图8局势。再去掉冗子,构图雅观,就成为一个浅显的红胜局了。

一个棋局内含的妙招越多越好。

从这个要求出发,再加工改造,内容更丰富的杀局也都可以排出来了,图9就是一例。

图9

(1)车三进三,士5退6。

(2)车三平四,将5进1。

(3)车四退一,将5平6。

如将5退1,炮一平五,士4进5,车四进一,弃车马后炮胜。

(5)马四进三,将5平4。

(4)马二进四,将6平5。

(6)炮一平六,炮4平2。

(7)炮四平六(红胜)。

图9的动态棋谱

实战题2:

图10,实战题2

如图10是“侧面虎”基本杀法的一例,红方连将四步杀。请你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移动棋子的办法,改拟两例:①增为七步杀;②改为和局。想一想?

4. 如何研究象棋棋谱

呵呵~~ 象棋别死记硬背啊 棋是死的人是活的啊 硬背没用啊 多篇学学套路 看看人家是怎么走的 学一些招数 主要是看你下棋时要冷静沉思 多看几步

5. 下国际象棋的方法

国际象棋(Chess),又称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棋类游戏。

棋盘为正方形,由64个黑白(深色与浅色)相间的格子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与浅色)两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虽然汉语称之为西洋棋或国际象棋,但是实际上它起源于亚洲,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国际通行棋种,也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曾一度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文名
国际象棋
外文名
Chess
别名
西洋棋、西洋象棋
简称
国象
性质
智力竞技项目、奥林匹克体育项目
快速
导航
棋具

规则

记谱

术语

棋手

文化
历史
起源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棋种。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古印度、中国、阿拉伯国家等。

国际象棋棋具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年在《亚洲研究》上发表《印度象棋》一文,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
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次大陆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ji)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着《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着《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国际象棋棋盘棋子
至少在5000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所说的“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在笈多王朝时期(320~550年),古印度出现了“恰图兰加”,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兰加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末定型为现代国际象棋。
1984年版的《大英网络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
③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如今熟悉的西洋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从整体方面看,关于国际象棋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

6. 学习象棋该按啥步骤研究最佳残局,中局,布局,排局

首先,残局要有一定的基础,保证该赢的棋要赢,该和的棋不输。
其次,逐渐建立自己惯用的布局套路,并不断研究改进,这与陌生对手下很占便宜。但是千万主要对自己惯用的套路要不断的钻研、改进,避免出现被别人研究透了的情况。
再次,多研究高手的对局,了解他们的布局、入局思路,建立大局观。
最后,多下,多复盘,在实战中提高;在实战中赢当然是好事,但要弄明白赢在哪,是捡漏步、还是哪着走出了妙手;输了不必怕丢面子,更得认真总结教训。

排局在实战中是不实用的,主要作用供人欣赏,增加你对象棋的兴趣和象棋底蕴.

7. 如何研究象棋棋谱

背上那个

8. 国际象棋的数学原理

国际象棋的数学原理以下三种着法必定存在一种:

  1. 不依赖于黑方如何行动,白方总取胜的着法.

  2. 不依赖于白方如何行动,黑方总取胜的着法.

  3. 一方总能达到和局的着法.

    虽然对象棋对策来说,要指出实际上存在的究竟是哪种着法还是极困难的. 而且这种结果只有在每个局中人对所有局中人过去的行动全部了解时才可能有的!由于要了解每个对手过去的全部对局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策墨洛(E.zermele)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上述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之后,在欧洲数学家的眼中,象棋都是一个"随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阵地对策"的典型模型.主要用概率论的数学方法研究象棋的"棋步分支现象"希望从棋局的逐步分支展开的事实中找出确定"最佳着法"的"概率特征".


9. 怎样设计出中国象棋平面图

网上找一个吧,有许多素材网都有,而且画也不是很难,用CAD画或者用CDR,AI都很容易画出来,主要内容如下:

阅读全文

与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断奶后正确的回奶方法 浏览:359
联想电脑打开麦克风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9
如何测量水温传感器方法 浏览:440
桥梁钢腹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743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7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6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54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45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13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12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6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20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2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33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90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8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83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