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类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可以分为两种目的。一是科学家的兴趣驱动,即科学研究水平到了可以探索太空的程度,科学家就会去探索太空,而不去管探索的实用意义,或者说,科学探索的本身就是实际意义所在。另一种目的,是考虑人类如何利用太空的科学探索,这种探索的实际目的是在探索中逐渐开发出来的。太空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当然要对它进行探索。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再者,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探索太空的强烈愿望,人类要明白人类、自然、宇宙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明白真理所在,当然就要探索太空。当然,人类要先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如果吃饭都成问题,人类就会放弃探索太空的努力,但是目前人类总体上来说已经解决了吃穿问题,自然就会去琢磨太空的问题。至于探索与收获的问题,要从长远考虑。人类存在于宇宙的时间,短暂得可怜,对太空、宇宙探索的本身就是收获。科学探索是长期的,对宇宙的认识也是长期的,这和做生意完全是两码事。
Ⅱ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有哪些
王希季院士认为:"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探测、研究和认识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增加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球;二是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改善、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是扩大人类在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间.其中对发展空间技术驱动力最强的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空间有三类资源可以开发,一是信息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能源资源.其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空间信息产业也发展到很大的规模,电视、通信、遥感、导航定位等都属信息领域.新世纪,人类对空间的依赖将达到现在对石油、电力等类似的依赖程度.比如远程教育系统、通信、因特网都是依靠空间技术来实现的.因为空间没有国界,卫星可以到处转,空间产业的发展受技术以外因素制约相对较少.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如果在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就可以把电力通过微波中激光的形式传到地球上来,干净、效力高、又不消耗地面资源,等于开发了若干个油田、若干个煤矿.空间没有地面这样的昼夜风雨等气象变化,也没有沙尘,不需要调整和清洁,所以空间能源利用前途非常光明.另外,月球上也有很丰富的核聚变原料,如果运到地球上,够用相当长的时间.到下个世纪,月球、火星将成为人类在空间生存的地方.
Ⅲ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 2. 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 3. 利用假设作进一步的预测。 4. 设计实验检验以上预测。
Ⅳ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是为了人。是为了给人找到生存与发展的依据。人生存与发展都需要去做。不做,什么也得不到。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依据事物原理去做的。所以寻找到宇宙万物原理,就为人类找到了生存与发展的依据。这就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的。也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这也是我几十年研究得出来的结论。
我曾向社会证求:能反驳我这一论点的论据。谁能找到:任何事或物,或人,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有证据能证明它们的变化,不是依据事物原理而去变化的证据,我奖您10万元人民币。
Ⅳ 研究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印证哲学的思考
同时为哲学的思考,提供更高层次的素材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其首要任务,并不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
没有科学研究的成果,哲学思考无从真正的印证,因此也束缚了手脚
没有哲学的支柱,科学研究很快就会成为恶魔,毁了玩弄技巧迷失心性的我们
假使有一个科学高度发达的文明,地域上征服了另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文明
最终,被征服的肯定是前者
Ⅵ 科学手工八大行星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摘要 您好
Ⅶ 宇宙生命之谜的科学研究方案
关于“宇宙”的宏观知识也是最近才接触,所以这方面的认知以学习、总结为主。
一、放射测年法
这是主要的测定宇宙中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年龄的方法。
天体在通过核聚变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带相同数目的质子与电子的原子是稳定的,掺杂不带电的中子后,大多变成不稳定的原子)。在天体衰落后,这些不稳定原子发生放射性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而转变为低一种原子核(比如原来由氢核聚变为氮,现在反过来)。
科学家把这种同位素中原子核的自发性分解或衰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这种同位素被称为母体,衰变后而形成的同位素称为子体产物(衰变产物),比如,当放射性母体铀-238(铀,元素周期表序号92,代表92个质子;238代表92个质子与146个中子)衰变时,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最终形成稳定的子体产物铅-206。
放射测年之所以变得可能,是因为许多同位素的衰变速度可以得到精确测量,在正常环境下,这种速度显然不会发生变化。
为了便于实用, 科学家用半衰期(half-life)这个单位来表示放射性衰变的速度。半衰期是指一个元素的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一半所用的时间。本质上,当母体和子体产物一样时,就经历了一个“半衰期”(比如10个氮原子衰变为10个氢原子)。当母体原子剩下1/4,3/4衰变为子体产物时,母子比率1∶4告诉我们,两个半衰期已经过去了。当一个样品中母子比率达到1∶15时,四个半衰期过去了。
因此,如果一个特定同位素的半衰期是100万年,那么比率1∶15告诉我们,已经过了四个半衰期,而样品必然有400万年古老。
许多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于自然之中,其中五种尤其有助于测定与地球史联系在一起。铀-238半衰期为45亿年,衰变形成子体产物铅-206;铀-235半衰期为7.13亿年,衰变形成子体产物铅-207;钍-232半衰期为141亿年,衰变形成子体产物铅-208;铷-87半衰期非常长,为470亿年,衰变形成锶-87;最后,钾-40半衰期为13亿年,衰变形成子体产物氩-40。
科学家就通过这种封闭同位素元素的化石来测定天体的年龄。
二、实际观测、采集天体数据方法
1、地基望远镜(从地面观察)
从17世纪早期到相当晚近,科学家主要依靠地基望远镜来建构关于太阳系及宇宙的认知体系;但会受到地球表面的光和其他大气污染的影响。
2、轨道望远镜
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发展起来,火箭被用来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天文学家由此可以深入宇宙最遥远的角落。
这种飞翔的望远镜可以让我们屏蔽地球的干扰,观察到电磁辐射的光谱全景:从最长的无线电波到最短的伽马射线。人类从而可以直接观测宇宙许多地区的真实面貌,这在人类历史中尚属首次。
在所有的轨道望远镜中,最突出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它于1990年4月25日由一架航天飞机送上太空,大小与一辆校车相当,每97分钟绕地球旋转一周,收集了大量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数据资料。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无人驾驶航天器
水手9号
美国于1965年开始,发射“水手4号”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1971年,“水手9号”被送入围绕火星旋转的永久性轨道,在一年之内,它有效地拍摄了这颗行星整个表面的图片。考察发现了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Olympus Mons),即太阳系最巨大的火山,也发现大量看起来像干涸河床的地形。此后还着陆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
航海家2号
1977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航海家1号”和2号,两次进行太空考察。从木星、土星、天王星直到海王星。
这次利用四大气体行星公转出现在一条行线的机会(175年一次),利用行星之间的引力场,以高达5600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一颗行星飞向另一颗行星。即便如此,“航海家2号”抵达天王星花了9年,抵达海王星花了12年。到2010年,航海家探测器已经抵达太阳系边缘,依照计划,2020年之后,它们会从那里不断将数据送回地球。
三、“凌日法”寻找“类地球”
如何发现太阳系以外母恒星周围的子行星,并测算出行星的大小质量密度大气成分?因为宇宙很大也很黑暗,对于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比较容易观测,但是对于太阳系以外恒星周围的行星,行星不发光,反光光源很弱,要在母恒星耀眼的光辉内同时检测出这种微弱的光源,很困难。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方法~“凌日法”:只有当行星运动到母恒星面前,与地球太空上的望远镜三点处于一线,将可以观察到恒星的视觉亮度会略为下降一些,而这颗恒星变暗的数量就是行星相对于恒星的大小,因为母恒星,比他周围的行星大很多,所以这种变暗很微弱,但是也可以被望远镜观测出来,这样就可以发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并算出大小质量密度。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观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当行星从恒星的前方横越时,恒星的光将通过行星上层的大气层,通过高解析的恒星光谱,可以检测出行星大气层存在的元素。
Ⅷ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不断地探索宇宙,究其根本就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找到安全感,让人类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或者更好地生存下去,否则我们探索宇宙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虽然说根本目的是这个,但是明面上不能这么说。
每一个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太空,去发展科学,都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科学无国界是不可能真的实现的,有一些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是有一些科学是必须有国界的,因为做这些研究的人有国界,所以这些结论能够创造出来的东西对哪个国家好,也就是有阵营的,所谓的科学无国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Ⅸ 为什么科学家要探索宇宙,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数不胜数,但要被问到这么多的生物中,谁才是地球上的主人时,人类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了。人类从诞生到现在虽然才不过短短的几百万年时间,相比于地球的存在时间是很短的。但是相对于宇宙中的许多星球来说,地球的存在时间也是很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