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解释性范式的研究方法

解释性范式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02 15:43:48

1.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2.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公式法、理想化模型、类比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等。

3. 解释性研究的三种研究类型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 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 三种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调研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调研问题作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2)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3)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调研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调研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例如,每年都要搞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就不再需要由探索性研究开始。
(4)一般探索性研究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例如,当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研究结果让管理决策者很难理解时,利用探索性研究将可能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调研的结果。

4. 什么是解释主义研究方法

解释主义(interpretive)是一种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行为者或历史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5. 科学方法有哪些

1、探索性研究

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

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3、解释性研究

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5)解释性范式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科学研究的起源: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学研究

6. 试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2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
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
4三种 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调研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调研问题作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2)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3)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调研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调研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例如,每年都要搞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就不再需要由探索性研究开始.
(4)一般探索性研究都是作为起始步骤的,但有时这类研究也需要跟随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之后进行.例如,当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研究结果让管理决策者很难理解时,利用探索性研究将可能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理解调研的结果.

7.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公式法、理想化模型、类比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等。

8. 解释性研究的抽样方法是

解释性研究是指通过种种方法和手段对调查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阐明所了解到的社会现象发生原因,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社会实践活动。许多调查研究不但描述社会现象,而且力求解释社会现象,即阐述社会现象是为何发生和如何发生的。解释性研究的目的,一是回答已经发生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和如何发生的问题,二是对已经发生的社会现象在何种条件下将导至另一社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1]
解释性研究是解释教育现象、问题和事实“为什么”的一种研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教育现象、问题、和事实“之所以是”的原因做进一步解释的研究。解释性研究也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解释性研究所关心的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探讨的是心理发展的机制问题。

9. 什么是诠释性研究

您好!诠释性研究也叫解释性研究。是探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通过解释性研究才能获得对心理本质的认识,同时也能为干预心理发展过程提供的理论指导。
以一定的命题或假设为前提,运用演绎方法探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研究类型。它的主要目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社会学中,解释性研究注重对所研究的各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作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这种阐述或回答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经验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来达到的。它的一般程序是:先依据社会学理论形成研究的假设或命题,然后搜集大量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验证假设,并通过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来解释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说明社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解释性研究在社会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比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更深层的研究类型,也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社会学中,实验研究、预测研究和评价研究等都是典型的解释性研究。

10. 简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差别。

描述性研究既要描述总体的一般状况,也要描述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状况。而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往往不像描述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它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假设,通过问卷的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最后验证假设。所以,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更加集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在研究假设上,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而解释性研究需要有明确的假设。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社会研究往往是两者的综合,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解释性研究三种研究类型

1、试述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2、描述性的调查研究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

3、因果关系研究

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

阅读全文

与解释性范式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断奶后正确的回奶方法 浏览:359
联想电脑打开麦克风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9
如何测量水温传感器方法 浏览:440
桥梁钢腹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743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7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6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54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45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13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12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6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20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2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33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90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8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83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