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Ⅱ 区域经济学起源于哪个国家
区域经济学的概述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
(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日本的表、里差异,美国的东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差异等;二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显露,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国英格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威尔士失业率超过36%,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前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及主要着作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着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着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前,主有三种观点:
(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Ⅲ 沃尔特·艾萨德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目前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艾萨德、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发展三阶段
区域经济学的渊源是区位论,它的发展经历的三的发展阶段:
(1)古典区位论阶段,主要指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区位论以单个厂商为研究对象;
(2)近代区位论阶段,主要指垄断竞争阶段,这一时期的区位论以市场区及市场体系为研究对象;
(3)现代区位论阶段,主要指二战以后,这一阶段区位论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追求解决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并分化为区域科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两个方向,在这个两方向的基础上产生了区域经济学。
Ⅳ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观点
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Ⅳ 如何开展问题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
研究分为以方法为导向和以问题为导向,现在学者告诉大家要以问题导向,但做的时候很多以方法为导向,就是拿着方法去套问题,就是方法定啦,具体研究哪个问题,我就随意选择,当然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更多是应用数学家干的事情,而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更多还是赞同以这个学科的问题而定,然后拿着问题去选择合适的方法;现在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说,研究要以现实问题为依据,要符合现实,以经济学为例,很多学者在做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不符合现实。虽然研究分为学院派和现实派,也可以看着对学理性问题探讨,和对现实问题探讨,但是一个理论可以短期不符合现在的现实,但长期一定要符合现实,即一个长期即不符合现在现实,也不符合未来现实的理论,那肯定是没用的理论。
Ⅵ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Ⅶ 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也称地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当区域经济学的课题特别涉及到城镇时,则使用城市经济学一词。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其与区位理论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Ⅷ 区域经济学是学什么的
LZ也是要考研究生啊 我也是今年考研 就打算考区域经济学这个专业。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前,主有三种观点:
(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Ⅸ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生对数学要求都比较高。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定性+定量,定性这种需要有一定水平了才做的出,研究生一般就做做定量研究,一般涉及到统计、计量、建模。三高是为了训练你的经济学思维,是方法论的训练。区域经济学有很偏文科么?没有,绝对没有,你可以看看一些C刊的区域经济学的文章,里面用的模型、。怎么学好,这个太难回答了。学好一门经济学学科无非三方面,理论、方法、历史。对这三方面有一个系统把握,我觉得对这个学科就学的很不错了。你的理工科背景对跨考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研究生导师都比较喜欢有数理背景的学生。不知道你选好导师了没有,选好的话,你就把你导师的文章看看好了。尤其是近三年的文章,更是要好好拜读下。建议的话,不大好给。若你要考博的话,研一扎实基本功,三高好好学,多看看好期刊的文章,如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研二开始跟随导师的方向,做一些研究,努力发几篇论文出来。研三的话联系博导,准备下英语。若是要就业,一般银行随便去去没问题。想要档次高一点,比如去地方发改革委、金融、中国人民银行或是其他研究院所的话,那你也是需要几篇论文傍身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若还有问题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