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面关于人工呼吸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对口吹气法简单有效 B俯卧压背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下面关于人工呼吸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对口吹气法简单有效
B、俯卧压背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C、人工呼吸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
D、以上都不对
由于是问不正确的项目,那么D选项明显就是错误的了,因为A和C的正确性完全没有争议。至于B,个人建议无视后面的“常用”二字,事实上当前能被认为是常用的人工呼吸手法的只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其余的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都只是书上提到的过时材料,即使是不愿意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也可以只做胸外按压(而不是仰卧压胸人工呼吸)。
❷ 实施人工呼吸过程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异性不能人工呼吸
实施人工呼吸过程中,首先要清除病人口中异物,把病人平放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在进行下一步操作。
❸ 关于人工呼吸,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25. D25. D解析:进行人工呼吸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使 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保持16〜18次/min人工呼吸频率; 细心操作,防止损伤病人的肋骨。更重要的是耐心,应 尽最大努力,坚持到把病人送到医院抢救。
❹ 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什么
1.人工呼吸须具备的条件
(1)患者呼吸道通畅,空气容易进入。
(2)解开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压,使其肺部伸缩自如。
(3)操作适当,不能造成肋骨损伤。
(4)每次压胸或背时,不能少于1/2的正常气体交换量。
(5)必须保持足够时间,只要病人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要随意放弃人工呼吸。
2.进行人工呼吸前的注意事项
(1)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泥、痰、呕吐物,如有假牙应取出,以免脱落坠入气管。
(2)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
(3)仰卧人工呼吸时必须拉出病人舌头,以免舌头后缩阻塞呼吸。
(4)检查病人胸、背部有无外伤和骨折,如有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的伤害。
(5)一般应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
3.口对口吹气法
病人置于仰卧位,急救者跪在病人身旁,先用一手托住病人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鼻子,不使其漏气。进行人工呼吸者,在进行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紧贴病人的嘴吹气入口;同时观察病人的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气后立即松开鼻孔,让病人把肺内的气“呼”出。最初吹的5~1O口气要快些,以后则不必过快,只要看到病人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内的气体已排出时,接着吹下一口气就可以了。如此往复不止地操作,每分钟吹气16~18次,直到病人恢复自动呼吸或真正确诊其死亡为止。
4.口对鼻吹气法如果遇到病人牙关紧闭,张不开口,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口对鼻吹气法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但必须将病人的嘴巴用手捏紧,防止气从口内排出。在进行此法时,要先将病人鼻内污物清除,以防阻塞气道。用此法吹气时,应比口对口吹气法用力大些,时间长些。
❺ 人工呼吸的错误做法
分析: 人工呼吸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人工呼吸使要方法得当,思考解答. 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解开病人衣领、腰带,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可见A是错误的,不捏鼻子,气体可能会不进入肺,而从鼻子跑出.故选:A 点评: 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既能解答题目,也能在必要的时候救助他人.
❻ 做人工呼吸抢救病人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A.不断深吸气,重复口对口吹气B.强度以吹气后病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煤气中毒,或者溺水、触电而突然停止呼吸,这时候常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的方法,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使患者恢复呼吸.每分钟时间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叫做呼吸频率.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所以人工呼吸频率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
故选:D
❼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中,下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吹气时向后压环状软骨 B.吹气要看到胸廓抬起 C.
因为颈部在这里有一个生理弯曲,当你做CPR的时候,由于将颈部后仰,使得这个弯曲还要加重,所以需要稍微下压一下环状软骨,使气管保持平的状态,以便气体流畅进入。
❽ 人工呼吸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方法,有关人工呼吸的描述不妥的是()A.连续地口对口吹气B.用手捏住病人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人工呼吸是紧急情况下的救人方法,要掌握其具体措施: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③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故选:A
❾ 人工呼吸正确方法
口对口呼吸法:
1、呼吸道要通畅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患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义齿等异物时,抢救者用纱布包住食指伸入口腔进行清除。松开衣领、裤带、乳罩、内衣等。舌后坠者用纱布或手帕包住拉出或用别针固定在嘴唇上。
2、先吹两口气 清洗病伤者口鼻异物后,口对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两口气,以扩张已萎缩的肺,以利气体交换。
3、姿势 患者仰卧位,头后仰,颈部用枕头或衣物垫起。口盖两层纱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颌,另一手拇、食指捏紧病者鼻翼,以防吹进的气体从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张开,抢救者吸一口气后,张大口将患者的口全包住。
5、接着做捏鼻动作 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内吹气,并观察病者胸廓有无上抬下陷活动。一次吹完后,脱离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时松开,慢慢抬头再吸一口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口对口呼吸。
6、吹入量 每次吹气量成人约1200ml,过大量易造成胃扩张。无法衡量时,急救者不要吸入过多的气体。
7、呼吸频率 口对口呼吸的次数成人16~20/min。单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5次后,吹气1口,即5∶1,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一口气(12~16/min)。
二、口对鼻呼吸。
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
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注意事项:
1、现场抢救时,如必须搬动患者,需用手抬,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误时机。
2、口内如有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用纱布包住舌头牵出之,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
3、头宜侧向一边,以利口鼻分泌物流出。
4、人工呼吸速度以12~16次/min为度,节律宜均匀。
5、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可停止人工呼吸,但应继续观察,如呼吸又停,应继续人工呼吸。
6、非经确诊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❿ 用人工呼吸急救不妥的是
B
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两臂在身旁紧贴身躯,用手帕擦去口腔内异物,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颏骨下,上抬下颏部,使头颅后仰,这样可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的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通畅。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颏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作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病人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每次吹气时间约1~1.5秒,气量800~1000毫升为宜,开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病人肺内气随胸廓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约12次左右,每次吹气务求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每隔5~10秒,测摸病人颈动脉搏动,如脉搏消失,胸前亦听不到心跳,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2次吹气后,以80~100次频率进行体外心脏按压15次。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交替4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若心脏跳动恢复,呼吸未出现,则继续人工呼吸。如有两人在场,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体外心脏按摩,按摩与吹气的比例可调为5∶1。
现场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通知专业救护人员接应,或急送医院治疗。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