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判断与肯定。
(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
(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订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到实现研究总目标。
教育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㈡ 教育行动研究名词解释是什么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按照参加人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教师个人研究、教师小组研究、合作性的行动研究三种类型。教师个人研究主要是教师根据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有目的地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的施教过程,是教师个人行动研究的过程。
教师小组研究主要是由学校组织部分教师或者是全部教师所实施的行动研究;合作性的行动研究主要是由教师、行政人员、专家所组成的课题研究组,专门研究攻克某一课题所进行的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特点如下:
1、为行动而研究,这是对行动研究的目的而言的。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行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动的效率、效果。
2、在行动中研究,这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环境而言的。它的研究环境是教育教学现场,是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现场研究。
3、由行动者研究,这是对行动研究的主体而言的。这里的行动者是指一线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实践的行动主体。
㈢ 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历史法
历史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6.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㈣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研究方法有以下: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与社会连接这样才能进步。通过开展教育研究,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确方法,措施、途径。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教学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通过教育研究,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
㈤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观察研究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优点:
①观察法简便易行、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
②观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条件和复杂设备,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
③观察法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缺点:
①观察法获得的资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一类的因果关系的问题;
②观察时间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使用困难;
③教育现象一旦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观察对象缺乏行为控制,观察收集资料分类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④观察法取样少,观察所收集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
2、教育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有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优点:
①采用问卷和访谈收集资料比较灵活简便;
②收集资料速度快;
③适用面广,时间地点不受限。
缺点:
①收集的资料往往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②调查法需要研究对象有良好的合作态度,不然收集资料易失真;
③调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实验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
①因为是人为地创造实验条件,可以观测到自然环境中不易观察到的信息;
②实验法要求用比较严格的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③实验法明确区分变量加以控制,并对测量的事物,明确规定操作定义,使研究者便于测量,测试结果更加可靠精确。
缺点:
①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活动相差较大;
②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会对研究对象产生一些负效应;
③实验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样误差。
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也称为“教师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点:
①为教育行动而研究。这是与传统研究“为理论建构而研究”的区别。
②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③在教育行动中研究。行动的过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动效率,改善行动质量,提高自我行动能力的过程。
㈥ 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的区别
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的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目的作用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目的作用不同
1、行动研究法
其目的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调查法
①、为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发展。
②、为各部门制定政策、规则、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③、明了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
三、特点不同
1、行动研究法
①、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②、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教科研。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③、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④、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⑤、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⑥、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2、调查法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调查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性的研究法、网络-调查法
㈦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一般教育行动研究的十个步骤
1、 发现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类型领域
教育行动研究者可以就其实际教育工作情境进行检讨,有何需要改进、解决、乃至于创新的地方。特别是学校教育发生的问题,有待教育行动研究者去发现问题所在。
2、 初步文献探讨与讨论
教育行动研究者在发现学校教育的问题后,应寻找相关资料,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求对问题本质的确实了解。
3、 确定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焦点
经过初步的文献讨论后,教育行动研究者,应设法界定问题的领域与问题的焦点所在,并讨论研究问题的主要目的。
4、 深入的文献探讨
在确实定出研究问题的范围与焦点后,应深入地从过去的文献中,获得该问题的目的、方法、程序的启示。
5、 拟定教育行动研究方案计划
根据文献的探讨及研究问题,教育行动研究者应规划选择研究目的、方法、工具、程序、并确定协同合作进行研究的伙伴、样本及资料处理方法。
6、 执行教育行动研究计划
根据研究计划,收集、分析及解释资料,执行教育行动研究计划,设法解答所要研究的问题。
7、 拟定行动方案
依据研究结果、过去的文献及当时特定的教育情境之特性,研拟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方案。
8、 实施教育行动研究方案
9、 评鉴教育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
行动研究方案设计是否完美,其执行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有效,均应加以评鉴,并指出评鉴方案的有效性、执行状况与可以改进处。
10、修正教育行动研究方案与再实施
依评鉴结果提供修正行动研究方案之参考,依需求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研究革新,必要的话可再进行第二回合的行动研究。
㈧ 什么是行动研究啊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2、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3、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4、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5、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㈨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什么
一、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方案。“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一)发现问题
行动研究始于研究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要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
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又改变不了?
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因素?剔除研究者控制能力和控制范围以外的问题因素。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二)寻找方案
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研究者可以通过请教同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与相关培训来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自身具备的经验、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条件等对行动研究的计划进行构思。
(三)制定计划
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二、行动
“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即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行动调整,具体包括:
(l)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性质。
(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在教育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
(3)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它是灵活的、能动的。
三、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查。“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
(1)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2)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由于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观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有效技术。
四、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目的在于寻找教师行动或实践的。
㈩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10)行动研究教育方法扩展阅读: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4、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 : 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