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历史进程

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2-10-22 20:33:02

1. Ar/ Ar法定年技术与矿床演化历史

40Ar/ 39Ar法是在K-Ar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方法是将39K经中子活化转化为39Ar,在一份活化样品上同时分析Ar同位素比值,即可获得样品的年龄,克服了常规稀释法在两份样品上分别测定K和Ar的过程中因样品不均匀性而带来的误差;且质谱计测定Ar同位素比值精度高,因此,40Ar/39Ar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定年方法。同时,采用其特有的阶段加热分析技术,分阶段释出矿物中的气体,每一个阶段都给出相应的表观年龄,从而构成一个年龄谱,并可根据各个阶段的Ar同位素比值得到一条40Ar/ 39Ar等时线,这样,即使矿物受过一定程度后期地质作用影响,仍然可以采用阶段加热分析技术获得矿物的形成年龄。此外,该方法的测年对象已不像K-Ar法那样只限于含钾矿物,而且能够适应含微量钾的矿物。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 39Ar定年技术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之一。40Ar/ 39Ar定年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利用激光探针技术进行40Ar/ 39Ar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我国激光探针技术应用于40Ar/39Ar定年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至20世纪90年代初,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K-Ar实验室开始着手建立激光探针熔样装置,并改进质谱测量技术,使之能满足超微量氩同位素的分析。所采用的激光可分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两类,其中前者除可以从事单点熔样定年外,还可以逐步加大电流以提高温度,对样品进行阶段加热,获得单颗粒样品的年龄谱和等时线;而后者只能快速熔样,利用多个全熔点计算平均年龄或作等时线。因此利用连续激光进行40Ar/ 39Ar微区升温分析可以获得更多的年龄信息。利用连续激光可测定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适用范围比较宽。

本次对广东河台金矿等典型矿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河台金矿是华南最重要的独立大型金矿之一,位于广东省高要市境内,南东距肇庆市35km。矿区呈北东东-南西西向长条状展布,长10km,宽4.5km。河台金矿包括高村、云西、河海、尚台、大平顶、桃子山、后迳等矿段(也有文献将它们分别作为单独矿床),以高村矿段规模最大,勘探程度也最高。河台金矿为产于糜棱岩中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变质建造、变形构造及混合(花岗)岩、侵入岩中的复合成矿作用有关。矿床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王鹤年等,1992;何绍勋等,1996;李兆麟等,2001;李建甘,2002),尤其是定年方面的相关报道较多,许多学者用各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如39Ar-40Ar法(富云莲等,1991)、热爆裂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陈好寿等,1991)、Pb-Pb法(张志兰等,1988;符力奋,1989)、石英全溶Rb-Sr等时线法(翟伟等,2004)、单颗粒锆石U-Pb法(翟伟等,2005)、SHRIMP 锆石 U-Pb测年(翟伟等,2006)等。

本次研究获得河台金矿云西矿段混合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1.8±1.2Ma;河台金矿河海矿段富硫化物石英脉中绢云母Ar-Ar坪年龄为157.1±1.0Ma,表明区域剪切-变质作用主要集中在印支期-燕山早期。鉴于河台金矿是桂东-粤西成矿带中代表性大型金矿之一,其容矿围岩是原定为震旦系糜棱岩,矿体受到NEE向剪切带的控制,结合前人获得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表1-18)和本次获得的Ar-Ar数据(图1-28,图1-29),可以推测河台金矿区经历了漫长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中导致金成矿的成矿阶段可能早自加里东旋回,燕山早期的热事件不但在混合岩的黑云母中得以记录,在矿脉的白云母中也基本同期地得以记录,但不论是变质的黑云母还是热液成因的白云母,都没有记录下燕山晚期的信息。因此,早年陈好寿等(1991)以Rb-Sr法测定的石英年龄可能记录的是相对低温的成矿事件。这样,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早期再到燕山晚期,河台金矿的演化经历了约370Ma的漫长过程。

图1-28 河台金矿云西混合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

图1-29 河台硫化物石英脉中绢云母Ar-Ar坪年龄

表1-18 广东河台金矿成岩成矿年龄

2. 演化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比较

从科学范式视角来划分,股票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
股票市场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巨型、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多空资金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斗兽场”,其生存竞争策略和手段,复杂多变而且无所不用其极。上述三种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都只侧重于市场运作的某一特定领域,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它们对于全面认识市场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三种方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前提假设、范式结构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相互联系之处,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的具体操作层面——技术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缘木求鱼”,而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纳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学性、适用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重要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市场关系的哲学层面——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股价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基本分析派认为他们自己的分析是对的,市场出错会经常发生,其基本理念是“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则认为市场和投资者的对与错,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存在绝对、普世、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弱点与市场生态的协同演化进程,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生物本能与进化法则考量为前提”。
(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
(2)、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内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周期性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股市演化高胜算博弈的精髓,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认为,除非投资者对股市运作逻辑及人性弱点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并且自身具备完善的心智模式、超凡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管理能力,再加上不可或缺的运气成分(偶然性因素),否则,任何企图针对市场短期波动轨迹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及策略实施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它更多聚焦于帮助普通投资者建立一种科学观察和理解股市波动逻辑的全新分析框架,优先专注、准确把握市场演化的中期波动规律及其博弈策略,对市场的中期或重大波动行情做出正确判断,以达成持续稳健获利的目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机械论思维定式的限制、以及各种有着致命缺陷的投资理论的影响,投资者在具体决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其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在认识论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方法论上却又简单问题复杂化;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属“此一时彼一时”,其科学性和逻辑性一直受到广泛质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见仁见智”,其适用性、时效性、可行性也受到严峻挑战。
演化分析以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作为思考依据,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诸多盲区与陷阱。虽然目前在学术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做到直观明了,但其应用效果显着,这在中国股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是因为,股价波动K线形态只不过是股市演化机制的一种颇具“迷惑性”的直观、外在表现形式,向左看似乎一目了然,向右看却如入迷宫而不知所措,只有把技术分析纳入股市波动的内在属性(如变异性、应激性、逐利性、适应性等)分析框架内,才能赋予其高胜算博弈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由于投资者知识、视野、能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企业发展状况的不确定性也普遍存在,加上生存竞争压力和人性固有弱点的共同影响,人们所谓的企业价值及合理估值,不仅其客观性值得商榷,而且会随着市场生态和价值取向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它与市场波动之间,往往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巴菲特在一次着名的演讲中这样说道:“在华尔街,股价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巨大影响,当最情绪化、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决定股价的高低时,所谓市场价格是理性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事实上,市场价格经常是荒谬愚蠢的”。因此,只有把基本分析纳入股市运动的内在属性(如代谢性、变异性、可塑性、节律性等)分析框架内,才能为普通投资者的中短期股票交易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3.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3、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3)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历史进程扩展阅读:

新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新的科学技术史观。

科学技术史发展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史观不断演化的历史。近几十年来,老一辈科技史家又在科学技术史领域为后学塑造了很多优秀的治学典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好的学术传统。

2、加强科学技术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科学技术史本身具有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其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考古、文化遗产等学科的合作,在很多学校将会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增长点,成为有分量的言说者。

4. 技术发展的历史发展

人类古代比较关键的技术发展
公元前2200年前后中国凿井取水。
公元前2130年前后中国夏禹疏导法治水成功。
公元前21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人有乘法表,使用60进位制。将五个行星从恒星中划出。
公元前2000年前后埃及有十进位记数法,三角形及圆面积、棱锥棱台体积的度量法。
约公元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二元一次和二次方程,知道勾股定理。
公元前250年前后中国有磁指南仪“司南”记载。
105年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
599年中国李春设计建成赵州桥。
2世纪希腊托勒玟地心说。罗马名医盖伦着述。中国华佗用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手术。
550年前后中国綦母怀文应用灌钢技术。
7—8世纪中国已用刻板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9世纪中国发明火药。
1041—1048年中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4世纪中国修明长城。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569年荷兰墨卡托绘世界地图。
1628年英国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37年法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
公元前17世纪前后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
战国初期中国发明了可锻铸铁。
1世纪初罗马人普里尼提出了分离金银的“烤钵法”。
1596年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着成《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明代以前的药学成就,载药1892种,是一部药物学巨着。1666年牛顿(英国,1642—1727)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1798年卡文迪许(英国,1731—1810)用扭秤法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1820年奥斯特(丹麦,1777—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31年法拉第(英国,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733年英国凯伊发明织布飞梭。

5.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你知道它的历史源流吗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2)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1)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2)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2)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2)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三、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5)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历史进程扩展阅读:

1、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阅读全文

与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历史进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830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浏览:164
舒适进入安装方法 浏览:222
用什么方法粘胶最快 浏览:605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799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5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7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3
稳压电路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45
不用安全绳攀岩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697
作业反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450
247乘101的简便方法 浏览:104
可存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965
红酒持杯的正确方法 浏览:551
熟板栗怎么快速剥皮的方法 浏览:552
42乘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20
斗鱼直播技巧和方法 浏览:550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浏览:88
cam常用修模方法 浏览:997
如何选横盘3个月的股票的方法 浏览:385